医生:只是普通感冒
你:同意捐献
好事。
1,你父母亲身教给你一个道理,就是“除了自己,谁也靠不住,谁的承诺都未必可信”,这个道理很多人得被社会毒打很多次才会知道,比1万元宝贵多了。
2,你父母在用自己的信用跟你耍小心眼,你可以复盘一下,这个一万元奖励是假的,他们还说了多少假话,找到他们以前言行不一的事情,每个对比一下,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心理问题,减少原生家庭预留的心理大坑。
3,这个事情别生气,记住,以后可以跟你父母不断说,不断diss他们,也可以借此回避一些他们提出的坑要求。
4,最关键的是,知道自己该好好规划未来了,靠他们规划,必坑无疑。
这个家长做的非常非常非常对。
因为给学生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名字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也可以换个说法“谁拳头硬,谁说了算。”
小到家庭,男女结婚,门不当户不对,嫁入豪门你不得夹着尾巴?
买房女人不出钱,男方婚前全款,还不是随便让你个小媳妇扫地出门?
反过来,娘家人有钱全款买房,婆婆不听话想来捣乱,不也是一句话就能硬气的让她滚蛋?
中到企业,领导说的都是错的,还不是应该坚决贯彻落实彻底拥护?
大到国家,中国为啥今年敢在谈判桌上说出“美国没权利对我们指手画脚”,看看墨西哥,敢跟美国叫板XX自古以来都是墨西哥的领土吗?
现在人家有钱有能力,人家的话就是有道理,你啥都没有,你说啥都没话语权。
所以学生要做的,不是去起诉家长把钱拿来买游戏买数码产品买包买衣服,而是夹着尾巴拿着你的学费好好读书出人头地。
等数十年后你一个月挣几万老人退休没钱了求着你给他买个PS13玩的时候,你也可以大声训斥,一把年纪不学好,玩个P,给我带孙子去。
我父母要是像你一样,我得高兴死。
因为这等于是送了一个长期的抗命借口。
以后但凡有什么事,你不想做,也可以不做,但碍于父母的面子不好拒绝的时候,就可以回他们一句:
“先把那一万块结了吧”。
要是他们反驳,说这钱已经给你算学费了,你也不用着急反驳,只需要淡定地在遇到事儿的时候告诉他们:
“说好给我的钱你们都能拿去充作学费,那你今天跟我说的,我怎么知道最后会变成啥样?”
孩子,你还年轻,不知道你父母这样自己把把柄送到你手里,对你来说是多么大的幸事。
拼多多套路全学会了。。。
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以为这是我国人民都学习过的。
原来并不是这样啊。
我和曾子是一类的家长,所以理解不了作为成年人为啥在不信任孩子理财能力的情况下这样忽悠孩子。
他马上就要长大了,翅膀硬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直接把自己多年努力用一个谎言给掀了,多蠢,多划不来。
骗子家长养出冷血小孩,逻辑链完整没毛病。
怎么看,同情,嗑瓜子看。
以你现在的思维逻辑,我觉得不给你钱是对的。别跟我说什么你会买基金你会赚钱,就你这种逻辑能力的话,你能结结实实的把1万块钱赔光,我一点都不怀疑。
第一说话不算话不是违法犯罪。你告什么告?他是跟你签合同。了,不执行合同呢?还是有抵押物在这里,你可以不还他抵押物?拜托,如果说话不算话,需要被告的话,你早就无期了。
第二,不好意思要更正你一个基本的逻辑,你读书不是在给他们读,你考试也不是在为他们考你考的每一分你进个好大学都是在为你自己,好像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那1万块钱的赌注一样,你没有这么low吧?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高考就这么cheap的话,那你开心就好,当我啥也没说。你考一个好大学为的是以后自己的前途和生活,你不是为他们考,更不是为了他们手中的1万块钱而考。这点明白?
整的好像他们不给钱你就考。个烂点的学校一样,合着你自己的命运你完全不在乎是吗?
第三,最关键的一条。在任何家庭都有两条线索,可以用来维持一个家庭的秩序,一条叫亲情,一条叫社会法律规则。而很遗憾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双标,我们不可能同时用这两条,也就是当你提出来说话不算话,要告的时候,你就已经选择了用社会法律规则来维系你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好的,你在家的吃住付过钱吗?你平时的零花钱是不是无偿给你的??你要上大学是不是还有学费和生活费要交?如果这一切你都已经经济独立,你不花家里面一分钱,那你当然可以在这些问题上和家里面算的很清楚,然后用法律这条线索来维系。
可惜你做不到,你的一切都要靠家里,而家里为什么支撑你,这一切是因为他们跟你讲亲情,于是你没办法避免使用亲情来维系你们之间的关系,那你还说啥,闭嘴呀。告个鬼呀
都考上985,也算学习不错。至少智商在线吧。
父母不给你钱,那是为什么?如果真是富裕家庭,富可流油,在乎这一万吗?很多富裕家庭,给娃的一个月的生活费可能都不止一万。
所以为什么?你长这么大了,还是个小孩吗?还是那个看了玩具就要买,不买就闹的年纪吗?
你以为钱真的容易挣吗?
都考上985还没明白一个常识——
在中国能考上大学的家庭里,绝大多数子女相对父母来说,是纯纯的负资产,不含杂质的那种。你就说吧,你能给你父母什么?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就算你是985大学的,毕业后往少了说十年内,能不找家里面要钱都是凤毛麟角,你能给家里面几毛钱?
家长没有兑现诺言固然不对,但想要告家长的脑回路实在是令人佩服。
我建议题主不妨可以和父母把帐算清楚,没关系的。
未来,希望你理解的“经济独立”不止是能自己把自己的吃饭钱付了,也包括自己把自己的买房首付付了,别去要家里的几个钱包,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也别让老人照看孩子。加油,好好“理财”,早日攒够首付。
做人不能双标对吧?
同时,你还需要了解一点,你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为你万一能够不靠父母自己买房或者不靠父母带孩子而在法律上有任何的减损。
对了,你对爸妈起诉之后,可以在贵985大学里面大力宣传一下自己的官司以及希望爸妈坐牢的预期,以增加你这个新时代独立青年的知名度。
于其说“以后你们说任何事,我都不会相信了”,不如说“以后我答应你们任何事情,你们都不要抱希望”。
告个篮子,时间在你这边,30年后他的呼吸机拔不拔都是你说了算的,来日方长嘛,等过个二三十年再说。
如果到时候你还生气,那就在接到病危通知书的时候告诉医生“我们真的没这么多钱,还是姑息治疗吧”
万一到时候你就不生气了呢?一拍大腿“药只管用好的,我有的是钱”,然后告诉亲友,还能落个带孝子的名号。
归根结底,人类是一种寿命很短暂的生物,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很多蠢人特别喜欢欺负自己孩子,你们真不怕他长大之后拔你呼吸机吗?
先好好的想一下,你现在的诉求到底是什么?然后再好好考虑一下对策是什么。
你现在的诉求是想拿到这1万元的奖励,还是纯粹想报复一下父母,恶心一下父母?
但不论是哪一个诉求,你告他们都达不到目的。
先说你想拿到1万元奖励吧。你告你的父母就拿得到1万元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你拿不出证据证明你父母欠了你1万元。算是你找到一个不错的律师,打官司打赢了,他的律师费,就够你喝一壶的了。
更何况执行起来也不是这么好执行的。好多老赖,欠的钱并不多,但他们就是不愿意还,法院拿他们也没辙。
何况你现在没有经济来源,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伙食费都要依靠你父母在没有经济独立之前,你跟他们翻脸,你这大学还读的下去吗?
父母不给你1万元的奖励,无非两点,第一,家里真的经济困难,拿不出这1万元。第二,怕你拿到1万元之后花天酒地。
如果是第一点,我劝你偶尔也体谅一下父母。是第二点,你可以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给他们。证明您这1万元不是拿出去胡吃海塞,或者去换许多的不必要的东西。
当然写的也要有技巧性一点。打个比方说,你要换手机。不能写我的手机,打游戏慢了,卡了,所以要换。写我的手机运算能力不足,影响我正常使用了了。
静下心来和父母沟通,比你现在这样无能狂怒要有用的多。你要想着法子,向他们证明你已经是大人了,有能力支配好这1万元。
你去告他们。不但拿不到这1万元,反而会让父母对你很失望。你觉得他们欺骗了你,但是以后到社会上欺骗你的人更多。如果你一个一个揪着不放,都去告一圈儿的话,法院的门槛都被你踏破了。
如果你只是想恶心他们的话,相信我在他们的饭里面放蟑螂之类的恶作剧,绝对比你去告他们更恶心他们。
你当然可以告,但是问题在于,家长对于18岁后的你,是没有抚养义务的。就是说,从你18岁那天开始,就应该离开家,自己打工赚学费,以后买房子钱,你能做到吗?
好家伙,真是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巧了,正好发生过类似的事儿,跟你们分享下我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当事人是我认识的一个小男孩,我和他在一个网游结缘。他是小有名气的技术手,我是又宅又菜的搭配党,当时整个公会里别人都嫌我菜,只有他会笑嘻嘻带着我做任务,于是关系挺好,经常私下聊天。
忽然有天小男孩哭着说非要跟我语音,听着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描述,我大概弄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学习挺不错,但平时喜欢打各种网络游戏,父母为了鼓励他学习,跟他说如果他考上x大(某知名985),他们就奖励他三万块钱。
小男孩当真了,从此拼命努力,每当不想学了,就想想三万块接下来怎么计划:先换个最新的iphone,然后去南京耍耍,剩下的钱攒起来买点基金什么的……
后来他如愿以偿拿到了x大的录取通知书,可他开开心心要求父母兑现的时候,父母却反悔了。父母表示,家里没多少钱,这三万拿来给你做大学的生活费吧,定期转给你balabala
小男孩瞬间炸了,他家压根不穷,父母明明付得起这些钱,却说没有,根本就是糊弄他,他和父母大吵一架,当场扬言要报警把父母抓走。他爸非常生气,二话不说甩了他一个耳光,外加一顿打。
花了整整俩小时的安慰就不说了,总之,经过一顿哄,小家伙总算是不哭了。
我问:冷静了么?
小男孩:冷静了,姐我接下来该咋办?
我让他给他父母发了这样的一段信息:
我刚刚发脾气并不是因为没有拿到那三万块钱,而是你们给我许下诺言后,却用这样的方式敷衍我,一方面,我觉得我被戏弄到了,另一方面,你们骗了我,又不当回事的态度,让我忍不住想,下一次是不是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和你们发脾气是我不对,毕竟你们是我的父母,让我考x大也是希望我好,我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孩子学习是为了自己,可站在小孩的立场,我学习确实还是为了你们。或许以后进入社会会体会更深,但现在的我确实不爱学习,每次做卷子做不出题的时候都很想撕掉卷子。让我坚持下来的动机,并不仅仅是那一万块钱,而是你们骄傲地和别人夸奖我的样子。
我想变成让你们引以为傲的孩子,为此我付出努力了,我也希望在我努力前进的时候,你们可以信任我一点,站在我的角度考虑考虑事情。
可能是因为比较信任我,能感觉出他不情愿,但他还是按照我说的发了消息。
小男孩发完后问我,如果父母不回复我,我该怎么办呢?
我说那就当面道歉,先和好再说。
过了一会,小男孩告诉我,他父母回复说,只是担心他又乱花钱砸在游戏机上,钱其实真的准备了。那姐姐,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我提了这样的一个建议:
要不你让你父母以你的名字开一张银行卡,把这三万块放进去。大一上半学期只能动用五千,你不管是消费也好,还是投资也好,你正好也看看自己的自控力,如果真的赚到了,把成果拿给他们看,到时候再讨价还价也不迟。
过了十来分钟,小男孩一脸惊讶地跟我说,他的父母同意了,而且夸他懂事了,当场给他转了5000.
他很震惊,问我为什么父母会态度骤变。
我是这么回复的:
其实你生气的点并不是因为钱,你是生气他们没有理解你被愚弄的愤怒,你觉得你已经成年了,他们还是把你当小孩,不放心你。
你提出报警并不是真的想要把你父母关进去,而是单纯的给他们不痛快。
他惊讶地说姐你全都猜中了,那为什么我爸妈那么生气?
我回复说:
你的父母,意识到你想要给他们不痛快,所以他们也很生气。
一方面呢,生气你为了一点钱,不顾及父母的情分,很心寒,另一方面呢,很小的事,非要小题大做,闹的所有人都不愉快,而且,让你好好读书归根结底还是为你好,你觉得他们是为了面子,他们觉得你好赖不分……最关键的是,你不至于所有的事情都吵着要报警吧,连爸妈你都这么重拳出击,你这种性格放在社会上很吃亏的,他们恨其不争。
小男孩问我,姐姐我要钱是不是错了呢。
我回复:
不是,严格来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发很大的脾气。
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我大概率不会像你这样闹得很难看。
你站在你父母的角度想想,他们养育你这么久,把你供到名牌大学,你为了几万块转头要报警,你会怎么想?
小男孩说:
会很心寒。
我摊手,对啊。
小男孩垂头丧气地问我,那我之后要怎么做呢?
我回复:
你爸妈已经说给你钱,这事儿就可以翻篇了呀。
不过姐姐希望你记住四件事。
第一,人类的悲喜是不相通的,所以我们才需要沟通,因为很大可能,对方不会按照你期望的反应给你回馈。就好像这次你的父母,你期望他们开开心心给你三万让你打游戏,而他们下意识担心的,是你在大学学坏。
不要总想着,你难受了,别人就必须和你一样难受。这放在现实里是很难的,你只会徒增挫败感。我们要想的,是问题发生后,怎么索取补偿,怎么解决问题。
第二,好汉不吃眼前亏。即使不讨论伦理,父母在体力上同样是优于孩子的,一旦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乃至撕打,你一定是先吃亏的那个。你已经快成年了,要学会规避这样不必要的吃亏,学会保护自己,毕竟,不管你多么有理,事后会拿到怎样的补偿,你吃的亏是不会消失不见的。
像这种情况,比较好的做法是不要继续说话,你可以先安静下来,也不要瞪视父母表现出明显的不爽,别说什么,大家都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你再想接下来怎么谈判。
第三,明确一件事,我爱我努力的回报,我爱金钱,我爱游戏机,但我也爱我的父母。他们做的是不对,但就像你第一次做小孩一样,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看到你被骗难过的样子而生气,不代表他们不后悔毁约这件事。
努力给孩子孩子想要的爱,是父母的功课,但体谅父母偶尔的愚蠢,也是一个孩子对家人该有的共情。
第四,闹事不会让真正的家人长记性,但你主动道歉,让他们愧疚,只有愧疚才会真的让他们记住这件事。
诚然,赌气可以让你开心不少,光想象一下状告父母的画面,估计都会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有胆子了。问题是,赌气真的可以解决问题么?并不能。如果你两三岁,父母长辈看到你赌气的样子会觉得很可爱,很心疼,可是你现在已经成年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旧仅仅是赌气,你认为父母看到这样的你,是怒其不争,还是心疼改正?
小男孩若有所思地离开了,从那以后我们也没怎么讨论这件事。
还是一如既往地一起打游戏,但他的空间里,经常会转发一些理财相关的文章。
为什么我会以这样的思路给小男孩提建议?其实,并不纯粹是因为认为孩子要学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孩子的做法是有错的。
这个问题并不是仅仅是一道教育相关的题目,而是在我们的人生中,一定会经常面对的几个人生课题:身处亲密关系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当亲密的人做出了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但并非恶意的事情,我们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件事?以及,面对亲密关系中的伤心,我们应该怎么样有力地表达伤心?
而这些,都与【有效沟通】有关。
顺便打个小广告,更多沟通相关的干货,欢迎关注本人的专栏~
全都是沟通心法,其实沟通很简单的,心法对了,技巧也就自然会了。
长期更新,十九块永久持有,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会员免费,点进去就行。
给作者一口饭吃吧,么么么么!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有效沟通,就是“我和对方分享我的感受,然后对方和我分享他们的感受”,甚至很多时候,后一步都可以节省掉——我告诉你我的感受了,所以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不会让我感到不开心了。
但问题是:凭什么你的感受一定就是对的呢?诚然,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可是在孩子拥有错误的想法时去纠正,去否认,也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向你传达出:反正你们答应给我钱了,那想怎么用就是我的事情,即使我乱花了,养成了奢侈的消费观你们也不能管,否则就是不care我的感受——换成你们,你们真的敢给他这笔钱么?
有效沟通,本质上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寻找和自己观点上相同的地方,然后去谈判、去妥协、去解决。为什么要对父母设身处地?并不是因为孝道,而是只有你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这件事,你才能明白父母到底需要什么,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就好像题目里的这个亲子矛盾,孩子简单粗暴地认为,父母是破坏了两个人的约定,甚至让自己考上名牌大学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但只要稍微站在父母的角度就可以想到:如果他们真的只是把孩子当成赚钱工具面子工具,何必用面对被孩子记恨的风险去作出约定?毁约之后,直接给孩子一巴掌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去说换成生活费呢?
很简单——父母担心孩子在大学的时候乱花钱,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既然父母是爱孩子的,那只要孩子在金钱上让父母感到放心,父母又有怎样的理由去继续在物质上限制孩子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最后让小男孩先做出让步,因为对他来说,学会理财,利大于弊。更何况,没有为几万块的事情翻脸吵架,而是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冷静地沟通,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当孩子真的展现出了成年人的一面后,再去提几万块的约定,父母大概率不会那么不放心。
后来也论证了我的想法是对的:小男孩留言跟我说,他大二的时候父母把卡交给了他,还主动给他买了一台最新的iPhone。
为了表达感谢,他买了一套315rmb的装备给我。
虽然收到后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搭配(直男审美你懂的),不过这确实是我收到的最开心的装备之一啦。
我说这样吧,那我不上了,这一万块钱咱二一添作五分了吧~yea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