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学老师,认识一些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受了委屈不愿跟家长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上面这些,其实都是我在工作中或多或少经历/旁观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不胜枚举……但是不管是上面写下的情况,还是没有列明情况,父母和孩子本身都存在一些不当的做法。
这样的情况出现,不能单单责怪其中一方。双方,甚至多方沟通不畅,自身家庭本身的问题都要考虑在内。
所以看到一些回答里,一味把责任推给父母,也是不太公道的。
还是那句话,处理孩子在家庭外出现的问题,不要只看问题本身,也不要只带入自己的生活经历。最好能多维度地思考和观察孩子身处的环境和人际吧,这样才能了解全貌。
那么再回到这个题目,我始终有个疑问:
孩子受了委屈,成长中遇到了社交问题,为什么必须要孩子自己说出来,难道父母自身察觉不到吗?
在我看来,感情融洽,把对方放在心上的关系,彼此之间的心意可以是相通的。如果亲密家人之间的感情到了要说出口才能被发现的程度,这是不是说明家人在一定程度上的情感不互通?
我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只有当父母对孩子倾注了足够的情感,孩子们才能学会同理心。
只有当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孩子们才能学会体察他人的情绪,并且表露自己的情感。
这种敏感性也有助于孩子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段出自于《妈妈,他们欺负我》这本专门研究儿童社交的书籍。
这套书几乎涵盖了从学龄前到青春期有可能出现的家庭中,和社交中的全部交际问题。
作为成人,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与周围人相处的情况,而这套书则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帮孩子学习相应的社交技能,享受与朋友间的关系。
如果你想了解蚂蚁,就要关注整个蚁群,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就要先了解孩子这个群体。
希望这套书能让你的孩子远离委屈 ,从容应对社交困境。
以上。
因为在大部分孩子心中,父母并不值得信任。
我这话说出来,恐怕会令各位家长们大跌眼镜,但我百分之百肯定,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之间,并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在我国,为人父母者,通常是自以为是和顽固不化的。他们面对子女诉求的时候,从不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同情孩子的境遇,更别说抱着一个重视的态度,去为之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之法。很多时候,他们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把责任归咎到孩子身上,不为之设想不说,还要歇斯底里大发雷霆。倘个中有他们的疏失之处,他们更断然不会承认,即便被别人指出来,也不会痛自反省,反而要恼羞成怒,将一腔怨气发泄到子女身上。这样的家长,小孩又怎敢去指望他们,向他们了无厥疑地吐露自己的心迹呢?
据我的观察,这世界上多数的家长生养小孩,绝非是源于对孩子真实不虚的喜爱,而是为了培养一个后继者,在其身上投注自己的意志,让孩子顺着他们划定的路线去行走,最终取得他们眼里的世俗的成功,以弥补他们自己人生的惨淡和失败(也不排除一些是出于纯然的自私,单纯为养儿防老计)。他们教育小孩,仿佛是捏造一个玩偶,可用双手去随意变换其形状,而不容许其有精神和行动的自由。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升官发财,因而强迫小孩也只能以此为目标,坚定地阻止其走上别的更加光明的道路。他们是麻木不仁的,孩子的快乐和梦想对他们而言毫不重要,他们想方设法,为孩子套上牢固而沉重的枷锁,以确保其逃不出自己的掌控。
面对这样的家长,孩子有什么办法呢?他能信任他们吗?他能爱他们吗?当然不能。实际上,据我所知,在许多小孩心中,家长是他们第一号的敌人。为了反抗这个对他们而言空前强大的敌人,很多小孩甚至不惜自S,只为证明他们父母的错误。然而,即便是造成了这样惨痛的结果,这些小孩的家长,也几乎没有一个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问题,还大言不惭地宣称,倘孩子能听进他们的教诲,断不至于如此。这是多么可怕。
希望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都能自我反省一番。孩子的感知能力是敏锐的,什么人爱他们,什么人不爱他们;什么人值得信任,什么人不值得信任,他们第一时间便能感觉得到。总之切记一句话:当孩子有了问题(尤其是一些重大的问题)却不向你吐露的时候,一定是你们之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当立即痛自反省,对以往的教育方式加以修正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