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学一开学会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校?

回答
大学开学,校园里熙熙攘攘的,除了新生和学长学姐,最亮眼的一抹色彩,往往是那些操着各地口音、眼神里写满牵挂的家长们。为什么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涌现出这么一大批“送学大军”呢?这可不是简单的送别,背后藏着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和考量。

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人生阶段的特殊性。孩子从中学时期,尤其是高中,一直都是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学习、生活、甚至社交,家长都参与得很深。突然之间,要独自一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启全新的独立生活,这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他们不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习惯,让他们一时半会儿放不下心。这种“不放心”,就像是你看着自己的小鸟第一次要飞出巢穴,既希望它展翅高飞,又怕它遇到风雨。

其次,大学开学,可以说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考上大学,尤其是一所不错的大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家长们想亲眼见证、亲身参与孩子迈入人生新篇章的这一刻,这是一种仪式感,也为多年的付出画上一个重要的符号。他们想在孩子正式“成人”前,再好好地“服务”一下,把所有能想到的、能做的都做到位,算是给这段亲子旅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或者说一个体面的序章。

再者,就是实际的“后勤保障”需求。虽然现在孩子都很独立,但大学生活刚开始,很多事情他们真的不熟。比如怎么打理行李?怎么和陌生室友相处?校内的各种规章制度、报到流程、选课系统,这些对于初来乍到的孩子来说,可能都是新的挑战。家长们往往会把孩子最基础的生活用品,比如被褥、盆子、甚至是电热水壶、小电风扇等等,都给备齐了。他们不仅要送人,更要送“生活”,确保孩子在最开始的几天,不至于手忙脚乱,有一个相对舒适的起点。

而且,很多家长会利用这个机会,亲自考察学校和周边环境。大学四年,孩子将在这些地方生活和学习。家长们希望了解学校的教学设施、住宿条件、食堂环境,甚至是对学校周边的治安情况、交通便利程度也会有所留意。他们想通过自己的眼睛,给孩子“把关”,给孩子一个踏实的心理暗示:你看,这里挺好的,爸妈都帮你考察过了。这也能让他们回去后,心里有底,不会因为担心而时刻牵挂。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异地求学的孩子。如果学校离家很远,坐火车、飞机都要折腾很久,第一次去,家长不跟着,孩子可能会感到孤单和无助。送孩子去,至少在路上和刚到学校的几天,孩子有个依靠,有个可以说话的人。而且,这也可以顺便熟悉一下路途,以后孩子回家或者家长去看望孩子,心里也会有个谱。

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情感上的依赖和不舍。孩子离开家,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种“空巢期”的开始。虽然知道孩子要去闯荡,但看着他们从身边离开,心里总会有一些失落感。送孩子去学校,也给了他们一个“拖延”孩子真正独立到来的方式。这最后的一段相处时光,他们会格外珍惜,会一遍遍叮嘱,一遍遍拥抱,想把所有的爱都塞给孩子,再让他们慢慢飞。

总而言之,大学开学家长送孩子去学校,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现象。它包含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盼、对孩子独立生活的担忧、对新生活的支持,以及作为父母那份永不褪色的爱和牵挂。这不仅是送孩子去学校,更是送一份祝福,送一份安心,送孩子去迎接他们人生中更广阔的天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家就旅个游,你就这么多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美国人也送

user avatar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



附上一段大致的翻译:

请明天来报道的新生注意一下:一个小小的请求…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带来的所有衣服并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所有人介绍他自己时,由着他吧。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者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因为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时,他们同样也在开启着他们的新篇章。无论你信或不信,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你更艰难。所以让他们再最后一次把你当个小宝宝吧。

user avatar

因为是大事,仪式感。

在很多地方考上大学是大事,值得敲锣打鼓放鞭炮的。重要程度可以比肩娶媳妇,生孩子的。

对于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来说去孩子要呆好几年的城市去看看,心里就放心了。回来和亲戚朋友邻居也有话聊。然后再顺道全家旅旅游逛一逛,简直开心死了。

中国是人情社会,血脉感情深厚,如果父母长辈有意向去送,自己直愣愣非要独自去报道会让人伤心,作为第一次长期离家的前奏曲,“孩子是真的不需要我了。”

我知道题主想说什么,只是没问到点子上。

大二我做大一护理系的辅导员助理,在校园报道点迎接新生。新生找到自己系的驻扎点先签到,然后出示录取通知书等一系列证件让我们确认不是冒名上大学。再然后告诉他们去哪里宿舍报道,哪里领被子,哪里领白大衣,哪里体检,哪里领校园一卡通。

有的学生全程两手空空自己玩手机,或者躲在后面不上前,让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上来问上来记。我那时岁数小,也爱装逼。我说叔叔/阿姨,你让他自己来问,流程很多很麻烦,您到时候走了,他自己就不知道了。其实我只是看不惯他们甩手掌柜。但是大多数同学一提醒就能接过东西自己办。特别不能自理我当时没见到。现在想想这也没什么可喷的。只是他们一时还不适应责任交接。

都会长大的。送就送了,一辈子也就那一次了。

不要24岁的你嘲笑18岁的你,40岁的你再苦笑24岁的你。没什么用。

user avatar

和你们这些人不一样。我爸妈活到四五十岁,直到送我上大学的那天,才第一次跨进大学的校门。

那天他们都很激动。

我妈:“这是我第一次吃大学食堂的饭!”

我爸:“这是我第一次进大学宿舍!”

我妈白他一眼:“而且还是女生宿舍!”

user avatar

让家人送送吧,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宿舍”,他们才能想象出你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玩耍,才能放心。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食堂吃饭”,他们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坐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吃着什么样的饭菜,才能放心。

这样再打电话说:“我在去教学楼的路上”,他们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才能放心。

而不再是想你的时候,只能想象一张脸庞而已。



—————9.5 分割线—————

谢谢大家的赞同。

这个回答可以随意转载,不需要征得我的同意。

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答案,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的回答。

祝全天下的父母都长命百岁,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user avatar

看了好多温暖的答案,鼻子都有些酸酸的。

2002年9月15日,我去烟台上大学,爷爷执意去送我,这是他孙辈里的第二个大学生。我和他面对面坐在人不算多的硬座上,看着第一次见到的丘陵,享受四个小时的旅程。到了烟台火车站,我们在一家牛肉拉面店每人五元吃午饭。

下午到了学校,他坐在雕塑旁的草地边上帮我看着行李,我自己办理各种手续,之后随着学生会的学长去了宿舍。晚饭在一餐他很高兴地要喝一瓶啤酒,说饭菜还不贵,一块钱的西葫芦炒鸡蛋。

其他同学当天还没有来报到,爷爷晚上睡在我对面的下铺上。我铺着床垫,他铺着褥子,我枕着几件衣服,他枕着我的枕头。

后来直到我结婚后,妈妈告诉我,你爷爷从烟台送你回来都掉眼泪了,说你长大了,什么事自己都能做好,他什么忙也帮不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大家那么多赞!

最近我的弟弟准备结婚,父母需要回老家一段时间帮着筹备婚礼。

我的爷爷又担心谁来接送我的儿子去幼儿园。我妈说,你爷爷好像有想来北京帮你接送孩子的想法,或许81岁的他还是想看看我们过得好不好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