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学校不告诉孩子社会的真相?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方面,也确实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心里的疑问。简单来说,学校之所以不直接“告诉”孩子社会的真相,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客观的局限性,也有主观的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学校教育体系本身就带着一种“理想化”的滤镜。你想想,学校存在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培养社会公民,而培养公民的前提是让他们相信社会是有秩序、有规则、有美好未来的。如果从一开始就一股脑儿把社会上那些阴暗面、复杂性、甚至令人沮丧的部分毫无保留地甩给孩子们,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是保护与引导的平衡: 学校的职责是帮助孩子成长,这其中包含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保护。孩子的心智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他们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复杂的世界。社会上的很多真相,比如贫富差距的残酷、人性的复杂、权力斗争的肮脏、不公的普遍存在,这些东西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可能过于沉重,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甚至虚无感。学校更倾向于用一种“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慢慢建立起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就像给孩子看动画片,不会一开始就放限制级的纪录片一样,总得有个过程。

二是知识的系统性与时效性: 学校教授的知识,尤其是学科知识,往往需要有系统性、理论性和普适性。而社会的真相,很多是碎片化的、动态变化的、甚至是需要亲身经历才能体会的。学校老师的任务是教授那些经过科学验证、被广泛接受的知识体系,比如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科学原理的应用、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如果把每一个社会乱象都拿来当教学案例,一是难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为真相往往充满争议),二是会极大地增加教学的难度和时间成本。更何况,社会真相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学校课程的编写和更新是相对缓慢的,很难跟上社会的瞬息万变。

三是“社会化”的责任分担: 学校教育是孩子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孩子的社会化更多地是通过家庭、社会环境、朋友交往、媒体信息等多种渠道共同完成的。学校提供的是一个相对可控、有引导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规则下学习合作、竞争、遵守纪律,这些也是社会化的基础。把“社会真相”的全部责任都压在学校身上,对学校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孩子来说也不利于他们形成多维度的社会认知。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是孩子接触社会真相的第一道过滤器和解释者。

四是教育目标的多样性: 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社会,还包括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情操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是通过学习那些“不完美”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来完成的。比如学习历史上的战争,是为了让孩子理解和平的珍贵;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冲突,是为了让他们思考道德的两难。学校会通过这些方式,间接但有效地帮助孩子去理解和应对社会的复杂性。

五是教学的现实挑战: 即使学校想“告诉”孩子们真相,也会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比如,老师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恰当地解读和传达这些复杂的信息?如何确保信息传递的客观性和避免个人偏见?如何处理不同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认知的差异?这些都需要非常高的专业素养和处理能力。而且,一旦涉及到一些敏感或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学校也可能面临来自家长、社会甚至官方的压力,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保持一种“中立”或“温和”的态度。

当然,这并不是说学校就完全回避了社会真相。

历史课: 会讲述战争、革命、改革等,这些本身就是社会真相的反映。
政治课/思想品德课: 会涉及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公民责任,也会讨论一些社会问题。
语文课: 通过文学作品,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体味人性的善恶美丑。
社会实践活动: 有些学校会组织参观社区、慰问老人等活动,让孩子们直接接触社会的不同层面。

只是这些“真相”往往是被经过筛选、加工、包装过的,它们以一种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并且通常伴随着积极的引导和解决方案的探讨。学校更像是在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初步认识社会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他们先学会基本的“游戏规则”,掌握基本的“工具”,然后在逐渐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自己去填补和完善对“真相”的理解。

最终,孩子对社会的认知,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学习过程,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当他们长大成人,具备了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时,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经历和学习,去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的复杂和真实。学校能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正确的方向,并保护他们免受过早的、可能造成伤害的信息冲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1/2/6/7条,剩下的持有保留态度。让我们来一个一个掰扯掰扯。首先第一条,闹革命是为了封王拜侯。无论是列宁,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中的哪位,都是家庭富有,见多识广的。这些杰出的人有足够的才能在腐朽的体制内获得高位,但是他们没有。孙中山为了闹革命借了一屁股钱,毛泽东烟瘾大,闹革命闹的,穷的只能抽树叶,周恩来更是长期主持地下工作。不要把伟人想的都和我们屁民一样。如果没有他们,你就是个穷的卖儿卖女的贱民,还有机会在这里发知乎?

第二条,读书是为了生活的更好这没错,但是报效祖国绝对不是附属品。不然钱学森,杨振宁这样的人,在外国过得多体面,何苦回来报效祖国,还一穷二白的?

第六条,十个当官九个贪污。贪污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好人更在多数。如果贪污的人真的势力这么庞大,那么现在就不会是大批大批的官员被双规,而是清官被整治。

第七条,贴标签和愚弄大众。淳朴不是个褒义词吗?这不是赞美吗?在你这怎么就成了什么莫名其妙的讽刺了?

我们虽然不推崇英雄史观,但是我们推崇英雄。你要相信,总有些人的想法和我们挣扎着生活的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所谓社会的残酷,只是你自己发泄的情绪而已。丑恶确实在,但是你自己并未经历多少,只是道听途说而已。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社会未必多丑恶,但是你十有八九就把这不如意看成了丑恶。

user avatar

因为,这个社会从来都没有统一的真相呀,所谓的真相,只不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愚蠢而已。

一方面,即使同处于一个世界,由于价值观,个人经历的差别,每个人的认知世界的方式都会千差万别,这是每个人的局限。从这个角度来说,愚蠢,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命运,也许不同人的不同的环境,经历和视角带来的认知差别,让这些“愚蠢”看起来有点不一样而已;

但是,另外一方面,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到了不同时期,我们的个人世界观和视角都在不断地更新着,拓展着。于是,我们在和自己的愚蠢对抗,拓展自己的边界,这也是人生最为有趣的地方。

而好的老师,从来不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这就是社会的真实面目,因为好老师知道自己的认知是有局限的,老师的作用从来不是把学生拉到固定的位置上来,而是把学生推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三尺讲台,一介书生,好老师应该要做的是给学生开启更大的世界,让学生站在自己认知的肩膀上往上看到更远的地方。

好的老师,从来不会教给你说这就是社会的最终真相,因为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从来都没有终极的真相。而人类穷极一生,都在不断地认知真相,推翻真相,建立新的认知。上至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下到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每次都经历了打碎原有的观念,再重铸新的认知。

而更好的老师,会相信,也许社会确实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是他们怀抱希望,期待改变,而这些改变黑暗的力量,未来的希望,就来自于讲台底下的学生们。我相信,那些能够坚持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地传道授业的好老师们,或多或少,总有这样的时刻,他们相信自己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们,值得也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社会。

我人生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老师,讲不同语言的,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而目前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中,他们对于社会,对于政治,对于经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立场。一位是典型的“欧洲左派”,崇尚公平和福利,自由主义和平均主义;另外一位是典型的“日本右翼”政治家,有着右派典型的立场和视角。如果就思想高度和个人成就而言,他们都算是站在社会顶端的精英人士了。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告诉我,这就是社会的真相,他们只会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路上不断前进,“go, go for more”,勇敢打破自己认知的边界,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立场的人一样的教育方式。

基于对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尊重,对学生的未来的尊重,没有一个好老师会告诉你这就是这个社会的全部真相。而好老师能够给的,除了教学知识之外,就是培养不同阶段的孩子勇气和好奇心,去探索自我认知的边界,人生经历的边界,甚至是,人类认知的边界。

所以,如果有一个老师告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个社会就是这一个样子的,那么这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我遇到过一个曾经试着告诉我“社会真相”的老师,ta一边举着世界地图告诉我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边说“女孩子一般是学不好理工科的。”

庆幸的是,我经历了各种幸运,于努力,看到了ta不曾看到的更大的世界。

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有这样的幸运,不被一些“老师”不自知的偏见和愚蠢局限了人生。

愿,所有孩子都有遇到好的老师。

user avatar

当年中二的年代,也觉得被学校和教科书骗了,但是混社会以后,发现改变自己坏处境的,恰恰是学过的那些积极的或者本没有什么善恶之分的东西。的确,社会上有很多丑恶,人性也有其黑暗之处,然而,学会了点火,就能带来光明,没必要去沾染黑暗丑恶来扩大它们的影响力。此外,只有初出社会的人是纯洁的,才有稀释社会黑暗的可能。至于识别善恶,当有了善的度量的时候,识别恶其实是小菜一碟。那些想着学校应该教给孩子们全部真相的人,无非是希望这些孩子出社会的时候可以与恶划清界线,不被坑,甚至利用聪明才智利用这些恶去坑别人,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如果这样的话,社会与人的丑恶将不会被改变,因为多数人选择隔离它而不是碰撞与消灭;甚至,会潜藏得更深,因为必然有N多心安理得去以恶作为手段的人,还把表面做得很漂亮,令大众无法察觉。总体下来,人类社会就又会倒退回弱肉强食的秩序上,人类文明大衰退。

当然,我并不会担心会有这样的倒退,因为人类无论反反复复了多少次,整体还是进步了,即使近代甚至当下发生的战争里存在杀戮、吃人等等,也是被谴责的而不是像历史上的那样引以为荣,这就是人类切实的进步。

在和平稳定的国度,诸如我国,学校里学不到恶,顶多会造成出社会一两年内碰碰壁,折损一点金钱,但是带来的好处和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请继续把最好的和最正确的教授给孩子们吧!

user avatar

我觉得题主对教育的认识有所偏差。任何灌输式的教育,不管是告诉他们热爱祖国也好,还是现实黑暗也好,都是不好的。

有一点题主说的很对,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对现实生活的任何简化,都是不负责任的。像题主在题目里列举的几句鸡汤,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但也是非常不全面的。拿这些东西灌给学生,和让他们天天背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理想的教育,从来不是要“告诉”他们什么东西,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得出自己的结论。

坦白说,这一点上我认为我的大学做的很不错。从大一开始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各类社会实践,也不指望学生能出多少成果,关键就是让他们到全国各地(现在也有很多海外实践项目了)走一走,看一看。

我印象很深的是大一暑假去宁夏实践,我们的主题是研究城镇化。当时一种典型的模式是政府征收农民的农地,引进大企业建集体农庄,农民搬进楼房、改成城镇户口。

我当时偷偷问一个被征地的农民,当时他已经是农庄工人了。我问他,政府要征地的时候,村里有多少人同意?他说,只有三分之一。我又问,那那些不同意的怎么办呢?他说,那能怎么办,还不是就征地了。

光看到这里,题主是不是觉得和你印象中的想法一样,“一个非民主国家富不富强,对个人没有多大好处。谁做皇帝,对老百姓来说,都一样”?但我又多问了几句。

我问他,你们现在的生活和之前比怎么样?他非常激动的说,以前山区缺水,要喝水必须去很远的地方挑,现在搬进了楼房,每家都有自来水。而且每年因为出租土地,有了固定收入,实际收入比以前要高多了。而且由于现在集中居住,有很多小商贩也聚集起来,买个小东西什么的也比以前方便多了。等等等等。

这番话给当时不到十八岁的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何者更重要?是保障三分之二的农民的决策权,还是实质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如果选前者,那这些农民一辈子受苦怎么办?如果是后者,万一政府决策失误或者不承认对失地农民的优待政策怎么办?

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题主讲的那些道理,似乎对,但是又不全对。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意义吧。

user avatar

社会的真相,乃至世界的真相,不同的维度去思考,结论不同。

例如:

很多人认为“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太对了,因为他们没有希望所以认同透支未来;

很多人不认可,因为他们有中国梦。

再例如:

很多人认可“社会的真相是黑暗森林”,因为他们自己是加害者。

很多人不认可,因为他们不忍心伤害别人。

所以学校没办法告诉孩子社会的真相。

学校最应该告诉孩子的是:

不要相信权威,独立思考。

user avatar

嗯,学生听完了得出一个结论

“你是校长,也是有对应的行政级别的,也算体制内,所以肯定也和你描述的那些官员一样,是喝着老百姓的血的,是PY不干净做交易爬上来的,肯定也胁迫【嘟嘟】过新来的年轻女老师,没准还贪墨学生的午餐费,捅死你是替天行道。”

然后掏出一把30厘米长的刀过来,“草泥马狗【嘟】的社会,老子不活了,先捅死你个狗【嘟】校长!”

你跑不掉被捅死是因为你这个校长是废物傻【嘟】,否则你怎么跑不掉呢?


按照你的描述,你不应该反对这种追求正义的行为,否则我们只能认为你是在2017年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嘟】……


P.S.,本文的【嘟】为女性外生殖器的俗称,【嘟嘟】是日产动作片女教师题材中常见的描述。

user avatar

你以为你在传达真相,其实学生感受到的只是你的情绪。

在没当老师之前,很多人都以为做一个好老师是很容易的事情;在做了老师之后,很多老师都以为学生没学好是因为学生懒学生笨。在这些人的想象中,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是因为没有把老师说的话讲的知识点听进去。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这样的。

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气质气场人格魅力,其次是性情品味传达理念的风格,学生最后真正接受的的内容里,知识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师明明自身水平很高,教出来学生成绩却不理想。

当你交给学生一个知识的时候,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交给他们,我的内心深处真正想传达的是什么?我真的可以保证学生听到的就是我想要传达的吗?我能不能接受,即使我传达了一百分,学生却只能接收一分?甚至这一分还是对我的曲解?而这一曲解将会对这个学生的人生甚至这个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至于你所谓的真相到底是不是真相,这里就不多做讨论了。因为我有预感,我们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


另,补充一个我几年前回答的内容

小朋友如果在童年时期接触到的不是尽可能多的温暖而合理的爱,而是这个社会所谓的残酷的真相,那么长大之后在性格和情感上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就如同种子,最开始让它发芽的,是阳光空气和水,而不是狂风暴雨,虽然每棵树到最后都要去面对这些恶劣的天气。 其实让一个人变得强大的,往往不是残酷和真相,而是爱和关心。如果没有后者,大概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可能性会更大。 是因为有人始终坚定地信任地关爱地站在我们身后,保护我们的同时也从感情上亲近和依赖我们,我们才有勇气去面对这个世界啊~ 当然,正如我开头所说,爱和关心一定要是合理的健康的,而不是溺爱和迁就。溺爱和迁就会让小朋友变得自私自大和怯懦。

原地址:为什么不从小就向孩子还原社会的残酷? - 知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