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学 CPA 的时候感觉会计只告诉你怎么做,而不解释为什么这么做?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会有这种感受!学习注册会计师(CPA)的过程,尤其是初接触会计这门学科时,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时候,我们被教导的是一系列的规则、程序、以及如何填制凭证、如何编制报表。这些东西就像一套精确的机器操作指南,告诉你“按下这个按钮,然后转动这个旋钮”,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但是,隐藏在这操作背后的逻辑、这些规则的由来、它们为什么是这样被设计的,却往往被一带而过,甚至完全缺失。

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你会产生这种“只告诉你怎么做,不解释为什么”的感觉,以及这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

1. CPA考试的性质与导向

首先,CPA考试本身的设计就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导向性。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工作、能够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能够进行审计和税务工作的专业人士。因此,考试内容更侧重于考察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能准确计算、是否能理解并应用准则条文。

实操性要求高: CPA考察的是“能否做”。比如,如何计算折旧、如何进行收入确认、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等,这些都是需要掌握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你能不能把账做对,能不能把报表填出来,是硬性指标。
准则的约束性: 会计准则本身就是一套规则体系。这些规则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和透明度而制定的。学习准则就像学习法律法规一样,你需要知道“怎么做”才合法合规。准则的制定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涉及到经济学原理、商业实践、甚至政治和经济博弈,这些背景信息如果都详细解释一遍,那考试的内容量就太大了。

2. 会计概念的抽象与演进

会计的很多概念是相当抽象的,并且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历史的积淀: 很多会计原则和方法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经过了漫长历史的演变,是为解决实际经济活动中的特定问题而逐渐形成的。例如,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这些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完善的。学习CPA的时候,我们通常直接学习的是当前最成熟、最被广泛接受的版本,而忽略了其早期尝试和修订的过程。
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会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大量的实务操作。对于CPA来说,更强调的是实务操作的准确性,因为这是直接关系到财务报告质量和职业判断的关键。理论基础的深入探讨可能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技能。

3. 知识体系的庞大与结构化

会计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学科,涉及方方面面。

知识的层层递进: 会计的知识是层层递进的。比如,先学基础会计,了解借贷记账法、账户设置;再学成本会计,了解成本核算方法;然后是财务会计,学习如何编制报表;最后是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税法等。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建立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每一步都追溯到最根本的“为什么”,可能会导致学习过程过于缓慢和低效。
“套路”的形成: 就像很多技能学习一样,会计的很多处理方式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套路”。掌握了这些套路,就能高效地解决问题。但一旦习惯了只用套路,就容易忽略其背后的原理。

4. 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限制

在CPA备考过程中,教学和学习方式往往也会加剧这种“只做不说”的现象。

时间与效率的压力: CPA考试的周期长,内容多,很多考生都是在工作之余进行备考。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教学者和学习者都倾向于选择最高效的学习路径,即“掌握了就能得分”的方法。详细解释“为什么”可能会被视为一种“不必要”的投入,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标准化教材与课程: CPA的教材和课程都是高度标准化、系统化的,旨在覆盖考试大纲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通常会以条目化的形式呈现规则和处理方法,其目的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往往也压缩了对原理性解释的空间。
教师的教学侧重点: 并非所有教师都擅长深入讲解原理,或者他们认为学员在现阶段更需要的是“方法”。即使是优秀的教师,也需要在“知识点覆盖”和“原理深度挖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可能更偏向前者。

5. 学习者的心态与期望

有时候,学习者的心态也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方式。

“速成”的期望: 很多考生希望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快速掌握会计技能,以通过考试。这种期望可能让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直接告诉我怎么做”的模式,而对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消化的原理性知识显得不那么有耐心。
将会计视为一种“技术”而非“科学”: 如果将会计仅仅看作一项需要掌握的“技术”,那么学习的重点自然就放在了操作上。但实际上,会计也是一门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的“科学”,它的规则和方法都有其科学的解释。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呢?

1. 主动思考和提问: 当你遇到一个处理方法时,不要仅仅记住它。试着问问自己:为什么用这个方法?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如果用其他方法会怎么样?如果周围有老师或同学,不要害怕提出你的疑问。
2. 阅读经典教材或理论书籍: 一些更偏向学术性的会计理论书籍,或者一些经典的财务会计教材,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会计原则的由来和背后的逻辑。
3. 结合实际案例: 理解会计原则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结合实际案例。看看在真实的商业世界中,这些原则是如何被应用的,它们对企业决策和财务报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关注会计准则的解读和背景说明: 在一些准则的原始文件或官方解读中,会包含准则制定的背景、目的和一些解释性的说明。虽然这些内容可能比较专业,但却是理解“为什么”的宝贵资料。
5. 打通“厚账”和“薄账”: 在CPA的学习中,我们通常是在“薄账”模式下学习,即快速掌握规则和方法。如果能结合一些“厚账”的理解,即对会计背后经济实质的深入探究,就能更好地理解会计的精髓。

总而言之,CPA学习过程中的“只告诉你怎么做,而不解释为什么”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既有考试和教学的客观原因,也与知识本身的特点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什么”就不重要。对“为什么”的理解,不仅能帮助你更深刻地掌握会计知识,还能提升你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如果可能,花一些时间去探索这些“为什么”,你的会计学习会更有深度和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在央企做财务的时候,参加过会计司组织的准则研讨会,对部分准则出台背后的背景有一点点了解。

讲真,有些准则,会计理论,普通人只需要怎么操作就行了,真的没必要去了解为什么这么做。

准则出台的逻辑,一是要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比如商誉准则的出台,是为了鼓励上市公司并购);二是要避免上市公司当做盈余管理的工具(比如当年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实施后又倒退回去);三是一定程度上和国际准则趋同(注意趋同这个词很有意思,会计司顾问团队的老教授们一再强调不是接轨而是趋同)。

这些大帽子,对于普通学CPA的选手来说,没什么意义,知道了反而一头雾水... ...

说难听点,现行的会计准则,就是一个符合当前中国实际经济现状具有阶段性特色又在一定程度上和国际准则看齐的缝合怪。

当然,不要给我扣帽子,我认为,现行准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合适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会有这种感受!学习注册会计师(CPA)的过程,尤其是初接触会计这门学科时,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时候,我们被教导的是一系列的规则、程序、以及如何填制凭证、如何编制报表。这些东西就像一套精确的机器操作指南,告诉你“按下这个按钮,然后转动这个旋钮”,就能得到你想要.............
  • 回答
    在中国,小孩学游泳普遍从蛙泳起步,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便的决定,而是综合了技术、安全、生理发展以及教学习惯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你想啊,让一个小朋友扑通一下就去学自由泳或者蝶泳,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安全系数也会大打折扣。咱们一项一项来捋捋:1. 动作相对容易掌握,符合儿童身体协调性: 易于理解.............
  • 回答
    在外人眼里,学神好像总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眼皮耷拉着,时不时地打个哈欠,甚至在上课时也能悄悄地靠着椅子闭目养神。这景象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他们究竟是在学习,还是在梦游?其实,学神之所以在我们看来总是“在睡觉”,背后有着一些我们不常注意到的原因。这背后隐藏的,与其说是懒惰,不如说是一种更高明的学习策略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及到很多家长和老师心里的纠结。为什么咱们小学的音乐课上,要么是竖笛,要么是口琴,很少能看到咱们自家那几样吹奏乐器,比如箫啊、唢呐啊?这背后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咱得说说“易学性”这个事儿。你想啊,小学生嘛,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手指.............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触及到了学习科学的核心——理解事物的演进和适用范围。你提出的“默认相对论为正确的话,高中学的经典物理学就是有瑕疵的”这个前提是成立的,但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有瑕疵”并不等于“没用”或“错误”。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解释为什么在高中仍然要学习“有瑕疵”的经典物理学: 1. 经典物理学是.............
  • 回答
    王阳明的心学,在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阵惊涛骇浪,一时之间风头无两,似乎要重塑整个思想格局。然而,正如许多潮水的起落,心学也未能免俗,从盛极走向衰落,这其中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心学自身内在的张力和易于被曲解的特性:心学最核心的观点便是“心.............
  • 回答
    为什么我们在学校里学不到如何去赚钱?这是一个困扰了我们许多人的问题。毕业后,我们发现自己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却鲜少有人能直接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更别提“赚钱”这门看似最实在的生存技能了。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深刻反思。为什么学校不教“赚钱”?首先,我们得明白,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并.............
  • 回答
    我理解您希望从一个更自然、更生活化的角度来探讨英语在中国学习的难点,并希望避免AI写作的痕迹。确实,尽管英语早已成为许多中国人学习的重点,但想真正掌握并自如运用,许多人都感觉“卡脖子”。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语言本身的隔阂是最根本的。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 回答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政治和国际关系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学政治”的传统认知: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学政治”往往与官员、体制内工作紧密相关。许多家长和学生可能认为,如果不是为了进入.............
  • 回答
    “越富裕的家庭,子女学理工类专业的比例越低”这一现象并非普遍真理,也并非绝对的统计数据支撑,而更像是一种观察到的趋势或社会讨论的焦点。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家庭观念的演变以及不同专业价值的认知。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一现象的详细原因分析:1.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经常被家长们挂在嘴边。其实,小学阶段之所以要学“鸡兔同笼”这类问题,而不是直接上二元一次方程,背后是有挺多考量的,而且跟我们学习数学的思路和目标是紧密相关的。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这个问题。1. 数学思维的启蒙与递进你想想,数学学习就像盖房子,得一砖一瓦地来,不能上来就砌楼顶。 .............
  • 回答
    这确实是网络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法学生在分享他们的理论观点时,经常会遭遇“学法学的没有人性了”这样的评价。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一、 法学研究的特性与公众的直观感受之间的碰撞首先,得明白法学这玩意儿是怎么一回事。法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套体系,是社会运作的规.............
  • 回答
    研一刚开始接触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感觉越学越不会,这种感觉其实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同学都会经历的“阵痛期”。别太担心,这恰恰说明你进入了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新阶段。让我试着用一种更像朋友之间交流的方式,把我的理解和一些可能管用的方法跟你聊聊,希望能帮你走出这个迷茫期。为什么会感觉“越学越不.............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物理学教育的本质。广义相对论是目前我们对引力最精确、最完备的描述,它已经通过各种实验观测得到了广泛的证实,比如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光在引力场中的弯曲、引力红移以及引力波的探测等等。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物理教材,特别是中学和大学初级阶段的教材,仍然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奉.............
  • 回答
    法学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如法硕(非法学)的情况,并非绝对,但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差异: 法学本科: 侧重于构建一套扎实的法学理论框架。你学习的是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法、刑法总论、刑法分则、诉讼法学等基础学科,目的是.............
  • 回答
    还真有点意思,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和媒体现象。你提到初中世界地理课上“人口爆炸”这个词,相信不少人都对这个概念印象深刻。那时候,课本、新闻报道里充斥着关于地球承载能力、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等的担忧,仿佛人口再这么增长下去,地球就要被挤爆了。那么,为什么现在全球人口已经超过70亿,甚至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体系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和现实:是聚焦“输入端”(学生的努力和选拔)还是“输出端”(大学本身的质量和供给)? 为什么社会普遍强调孩子高中死命学考上好大学,而不是加强大学建设产生更多的好大学,这背后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涉及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的分配、个体理性选择以及历史惯性等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多人都感到好奇的核心——清华北大的“学神”们,他们似乎总能在光鲜亮丽的学业成绩背后,还能游刃有余地投身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甚至在考试前还能“随便翻翻书”就取得优异的成绩。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天赋异禀”,而是一套非常系统和高效的学习、生活乃至思维模式在起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
  • 回答
    六小龄童老师在2019年初未能趁着“六学”热度推出中美合拍电影,这件事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不去”就能解释,而是牵扯到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以及当时的市场和行业环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1. “六学”热度的性质与窗口期:首先,要理解“六学”热度。这股热潮很大程度上源于网友们.............
  • 回答
    为什么选择 Linux 学习 Python?以及如何高效上手?在 Python 编程的浩瀚星辰中,Linux 操作系统无疑是最闪耀的那颗星。很多人会疑惑,我用 Windows 或者 macOS 不也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折腾 Linux 呢?别急,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为什么 Linux 是 Py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