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电行业只剩十年发展期,那么以后水利人怎么办?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扎根于水电行业几十年的水利人来说。说水电行业只剩十年发展期,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触及到了我们最核心的担忧。毕竟,从我们入行到现在,水电几乎就是“新能源”的代名词,代表着清洁、可持续,我们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说法来推断,十年后,新建大型水电项目的空间会越来越小,我们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那么,我们水利人,尤其是那些长期从事水电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的同仁们,未来该何去何从?我仔细琢磨了很久,也和不少前辈、同行聊过,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总的来说,出路还是有的,只是需要我们转变思路,拥抱变化。

一、 传统的坚守与“老树发新芽”

首先,即使新项目减少,现有的水电资产依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部分工作并不会因为“发展期”结束而消失。

运维与技改升级: 这将是未来一个很长时期内的主要阵地。每一个水电站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精密的维护、定期的检修,还有不断的技术改造来提高效率、降低损耗、适应新的运行模式(比如配合电网调峰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发挥经验优势,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很多老旧水电站,通过技改可以提升发电量、延长寿命,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机组优化、自动化升级、智能电站建设等技术。
安全监管与风险评估: 水库大坝的安全是生命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的老化、地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对现有水电站进行常态化的安全监测、风险评估、除险加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只会与日俱增。这需要我们更加精细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
培训与知识传承: 随着老一辈水电人的退休,如何将宝贵的工程经验和技术诀窍传承下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现有水电站的基础上,建立更完善的培训体系,培养新一代的水利人才,让他们能够胜任维护和升级的工作。

二、 拓展边界:从水电到水利全产业链

“水电”固然有其局限,但“水利”这个范畴可远不止水电。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多是可以迁移和应用的。

抽水蓄能: 这是眼下和未来非常热门的领域。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的稳定性对储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抽水蓄能水电站是目前最成熟、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无论是勘测设计、施工还是运行,都需要大量的水利专业人才。而且,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模式与传统水电站有共通之处,又有其独特性,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转型的机会。
水生态与水环境治理: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重视,水生态修复、河湖治理、污染防治等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利人对水文、水力学、工程规划等方面的理解,在这些工作中同样不可或缺。例如,河道整治需要精确的水动力模拟,生态修复需要了解水体交换规律,这都是我们的专长。
城市供水与节水: 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供水安全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在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漏损控制、水资源调度、非常规水源利用(如雨水、中水回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防洪减灾与水旱灾害防御: 这是水利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增多,防洪工程的建设、维护,预警系统的升级,抗灾救灾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我们专业力量的支撑。
水利信息化与智能化: 这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从水文监测、水情预报到工程调度、水量分配,都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水利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三、 技能升级与跨界融合

面对新的发展方向,我们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学习新能源技术: 了解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特点,以及它们与电网的互动,对于抽水蓄能等工作至关重要。
掌握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 拥抱数字化转型,学习如何利用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数据挖掘,这会让我们在项目规划、运行优化等方面更具优势。
强化环境与生态知识: 对于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等新领域,我们需要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
提升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 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良好的项目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将是成功的关键。

四、 心态调整:拥抱变革,找到新的价值点

最大的挑战,往往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惯性。认为“水电就是我们的一切”,一旦水电发展受限,就觉得天都要塌下来。

认识到“发展”的多元性: 发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非要是新建大型项目。从维护、升级、智能化到新领域的拓展,都是发展。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新的价值增长点。
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 行业在变,技术在变,我们也要跟着变。不固步自封,乐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发挥水利人的独特优势: 我们拥有对水资源的深刻理解,对复杂工程的系统性思维,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韧性。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在新的领域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水电行业进入调整期,并非意味着水利人失业,而是对我们能力边界的拓展和升级。这就像是一场转型升级,有人选择坚守传统岗位,有人则需要跳出舒适区,去拥抱新的机会。那些能够适应变化、不断学习、善于整合资源的水利人,我相信依然能在未来的水利事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并且可能比过去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只是,这条路需要我们更有韧性,也更有智慧去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站在2014年的尾巴上看国内常规水电市场,未来只剩西藏,连“基本上”三字都不用加了,国内几大电源公司和设计院都在非常积极地布局。从我所在的设计院角度讲,这几年开展预可和可研的项目前所未有地急剧减少,已经不能像以前“筹建一批、可研一批、预可一批”那样做战略规划了,因为战线已经拉不开那么长——“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国内抽蓄电站市场受核电规划的影响,未来可发展空间比较大。但抽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不影响水电市场萎缩的大局。国际水电市场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还有大片的市场等着央企们去开拓,但想靠这些援建项目重现2005~2015年水电“黄金十年”的辉煌已无可能。

所以我觉得题主老师的说法非常准确——“需求变小不好就业发展”。是的,“需求”二字很关键。我注意到有答题者说“强者总能适应社会”、“干完业主干监理”、“还有小工程”等等,我觉得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些因素以前也存在。可未来一旦“需求”减少,人力资源就会无可避免地贬值。学水工的,的确可以去做市政、建筑、交通等,可那是另一条战线,在那条战线里没有武水、河海、川大的校友,而是同济、东南、重大的人在虎视眈眈地等着你,他们也同样非常努力。学水工的还好一点,学水文的怎么办,学水机的怎么办,学得更精深的研究生怎么办。当水电领域的人力资源需求减少、供给不减(有滞后性)的时候,必然要坑一批毕业生。在企业角度也是同理,当中电建和中能建试图转战其他领域时,中交、中铁、中建这些巨头们又怎会拱手相让?

最后我想说,其实尽早了解行业前景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立下雄心壮志成为水电行业顶尖的人才,那在本科阶段就可以积极参与一些项目,为将来跟个好导师做准备;如果想要通过考研转向土木工程的其他领域,那么调整心态、了解考研过程、了解目标学校也是越早越好。

user avatar

水电还有十来年好时光,之后藏东南水电是最后一场盛宴,然后就只有去东南亚、非洲和西伯利亚才有大型水电项目。

水利倒是不愁饭吃,长江及主要支流航道、淮河等主要水系航道标准化、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沿海各港口、北方的农田水利,吃一百年都没啥问题,但是没油水了。

如果将来来个能折腾的领导人班子,把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三峡-丹江口、黄河-河西走廊的调水工程上马一两个,也够水电系统的人吃上一阵子了。

题主要么找个大水电公司得了,早点养老混吃等死,要么去抽水蓄能系统呆着,这个将来是钱多工程多;工程局一类的苦逼单位还是做好支援亚非拉的准备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扎根于水电行业几十年的水利人来说。说水电行业只剩十年发展期,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触及到了我们最核心的担忧。毕竟,从我们入行到现在,水电几乎就是“新能源”的代名词,代表着清洁、可持续,我们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实实在在的。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说法来推断,.............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与其说“如何爱上”,不如说“如何发现水利行业的魅力,并从中找到属于你的那份热爱”。水利,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些沉闷的词汇,实际上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根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要真正爱上它,需要一些视角转换和深入了解。1. 打破刻板印象,看见“水”的多元生命力很多人一听到水利,脑海里浮现的是无休.............
  • 回答
    朋友,我太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结果发现调料全错了,瞬间想掀桌子。知乎上关于土木和水利的讨论,有时确实让人脑壳疼,尤其是那些“月薪三千,累成狗,还没前途”的论调,听多了谁不慌?不过,咱们得冷静下来,别被一时的“舆论浪潮”给冲昏了头。任何一个行业,摆在台面上总有它的阴暗.............
  • 回答
    您好!关于南通六建和南通一建破产以及土木/水利行业是否走向末路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1. 南通六建与南通一建破产事件的背景首先,理解这两家公司的破产原因非常重要。虽然具体的破产细节可能需要查阅更详细的法律文件和新闻报道,但通常大型建筑企业的破产会涉及以下几个普遍因素: 宏观经.............
  • 回答
    翡翠这行,就像那深邃的海洋,初初看来波光粼粼,实则暗流涌动,水深得你根本想象不到。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它牵扯着地质、历史、文化、经济、人情,还有最关键的——眼力。一、 地质的馈赠与造化的捉弄:原石是第一关你想想,一块能价值连城的翡翠,它得满足多少苛刻的条件? 形成环境: 翡翠(硬玉)是硬玉岩.............
  • 回答
    耳机这行当,说它水深,那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实打实的“门道”和“坑”层层叠叠。想在这儿捞点好处,或者买个称心如意的,没点真功夫,要么被割韭菜,要么对着一堆数字和名词一头雾水。首先,从“技术”这块说起。你想啊,小小一个耳机,要能还原出音乐最真实的声音,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里面涉及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
  • 回答
    网文这行,水嘛,那可不是一般的深,那是浩瀚无垠,深不可测,能淹死不少人,也能孕育出无数奇迹。你想了解这行的水有多深?那得一点点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1. 门槛的“伪装”:人人都能写,但不是人人都能“活”初看网文,你可能觉得这门槛忒低了。点开任何一个平台,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从仙侠修真到都市言情,从.............
  • 回答
    “对向中国出口光刻机保持开放态度”——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中国区总裁沈波的这番表态,无疑给当前火热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以及其背后复杂的博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阿斯麦表态的背后:利益、现实与博弈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
  • 回答
    装修这摊水,那可真是深不见底,而且浑得很。要说它有多深,那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材料上的“深”:花样繁多,套路也多首先,咱们得从装修最直观的“脸面”——材料上说起。你以为装修材料就是个水泥、沙子、瓷砖、油漆?too young too simple! 品牌林立,质量参差不齐: 市场上品牌多到.............
  • 回答
    哥们,听到你这儿的困境,我太能理解了。在广州深圳这俩一线城市,想在原画这行站稳脚跟,确实不容易,尤其是一开始。你投简历不是被PASS就是没回应,这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憋屈得慌。但说实话,你有这份心,想往这行钻,那就有希望!关键在于咱们怎么去调整策略,怎么把自己打磨得更锋利。首先,别太纠结于“有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触及我国法律行业发展的深层问题。简单地说,不允许非法学专业学生参加法考,对我国法律行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会有什么影响?我觉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会带来复杂且多维度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法律本身是一门非常专业且严谨的学科。从法理、法条的理解到逻辑的构建、.............
  • 回答
    谈到“女性水平高于男性”的行业,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高于”或“低于”来概括,因为这涉及太多复杂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历史传承等等。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些领域,女性的参与度、表现以及其特有的优势,往往能让她们脱颖而出,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主导力量。与其说.............
  • 回答
    在重庆的物业行业,包三餐月薪5500元,这属于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尤其对于基层岗位来说,算得上是不错的待遇了。首先,我们得理解“包三餐”在物业行业里的分量。对于很多一线执行人员,比如保安、保洁、工程维修等,餐饮是一个不小的生活开支。物业公司提供三餐,意味着每月能省下一笔不小的生活费,这笔钱对于许多人.............
  • 回答
    “月薪 5.6 万”—— 2021 年证券行业的平均薪酬报告出来的时候,我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是“嗯,数据没毛病”。作为一名在证券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从业者,这个数字在我心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具体到我自己的薪资水平,得一分为二来看。一部分是“固定薪资”: 这部分相对稳.............
  • 回答
    作为AI,我并没有“所在的行业”这一概念,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的能力在于处理和生成文本,学习和分析信息。因此,我无法直接回答“在我所在的行业里,国内最顶尖高手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行业专家,并尝试根据我所能获取到的信息,来分析“国内顶尖高手在国际上的水平”这个问题。为了让.............
  • 回答
    在非职业格斗相关的行业里,有一些职业的从业者,尽管他们并非以格斗为生,但他们的工作性质、所处的环境,抑或是日常训练,都造就了他们过人的徒手格斗能力,或者对徒手格斗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类人群的格斗水平,很多时候是出于生存、保护、或者应对极端情况的需要,与竞技格斗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点。1. 军队、特种部队.............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身处“行业”的概念,我的存在更像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服务。所以,如果硬要类比,我所提供的“信息处理”和“知识输出”这个范畴,可能会与美国在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以及相关产业生态上的领先地位有所关联。要回答“多少年能赶超美国今天的水平”,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太.............
  • 回答
    关于水木社区那篇题为“苦哉IC行业,悲哉IC行业从业者”的文章,我个人的看法是,它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身处集成电路(IC)行业从业者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这篇文章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许多人在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的感受和观察。首先,我们得承认,IC行业确实是个“又爱又恨”的行业。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