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河南今年为什么会下那么大的暴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河南今年究竟是怎么了?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人猝不及防。这雨下得可真是太猛了,仿佛要把整个天空都掏空了似的。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捣鬼,让河南今年这么“愁”雨?

要说这原因,可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简单概括的。得从天时、地利,甚至是一些更宏观的“气象大佬”那儿找找根源。

首先,得说说大气环流的“不给面子”。

咱都知道,天气不是凭空来的,它受到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就像一个巨大的发动机在驱动着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今年,这个发动机好像有点“罢工”或者“错位”了。

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卡位”: 副热带高压,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名字,但它就像一个强大的“空气墙”,会把一些天气系统推着走。在夏季,副热带高压通常会北抬,影响着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而今年,副热带高压的形态和位置可能出现了一些异常,它没有像往年那样稳定地北抬,反而在某些时段,让它的边缘紧紧地“卡”在了河南一带。
是什么意思呢? 想象一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它把一些水汽充沛的东南风和西南风挡在了它的南边。但它的边缘,就是那些风能勉强挤进来的地方,这里的空气流动会变得非常复杂。
当暖湿气流被“堵截”: 东南沿海来的暖湿气流,带着大量的“水汽燃料”,本来可能被副热带高压推向更北的地方。但今年,它被副热带高压的边缘“阻挡”了,然后又被其他一些天气系统“抬升”或者“挤压”,这些被困住的水汽就会在河南上空不断堆积,然后遇到合适的条件,就形成了极端强降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副热带季风的异常互动: 不仅仅是副高本身的问题,它和西太平洋的季风系统之间的互动也至关重要。今年的季风可能表现得更“强势”或者“滞留”在某个区域,将更多的水汽输送到内陆,而河南正好处于这条水汽输送带的“咽喉”部位。

其次,冷空气的“助攻”和“触发”作用也不容忽视。

暴雨可不是光有水汽就能成的,还得有“催化剂”来引爆。

北方冷空气的南下: 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当一股股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时,它们就像一堵冰冷的墙,会把原本就充沛的暖湿气流强行抬升。
为什么抬升很重要? 空气在抬升过程中会冷却,水汽就会凝结成云,然后变成雨滴落下。这种强迫抬升,特别是冷暖空气剧烈交汇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对流,使得降水强度大大增加。
就像一个“温水煮饺子”的升级版: 暖湿气流是饺子,冷空气是滚烫的锅。冷空气的南下,一下子就把这些暖湿气流“煮熟了”,饺子(水汽)瞬间凝结成雨(水滴),而且因为力量大,饺子下锅(强对流)的速度快、力度猛,下出来的雨就特别大。

高空槽的配合: 在高空,有时候会形成一些“低压槽”,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吸尘器”,会把低空的水汽抽上去。当冷空气南下遇到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时,如果再有一个高空槽的配合,那降雨就会变得更加猛烈和持久。

第三,“地形效应”的放大作用也不可小觑。

河南的地形虽然不像山区那样有明显的迎风坡,但一些局部的地形特征,加上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也可能对降雨的分布和强度产生一些放大作用。

城市热岛效应的微弱影响: 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在城市区域,由于水泥地面吸热,会形成局部的高温区域,有时也会对近地面的空气产生微弱的抬升作用,可能对局地降水有一定影响。不过,这次河南的暴雨强度之大,更多还是由宏观天气系统决定的。

第四,气候变化的“背景板”。

我们不能排除全球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高温高湿”更容易出现: 随着全球变暖,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可能会增加,这意味着当出现有利的降水条件时,可供降水的“燃料”就更足了,更容易形成极端强降水。
大气环流模式的改变: 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大气环流模式发生改变,使得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副高异常、季风异常)发生的概率增加。

综合来看,河南今年遭遇的这场极端暴雨,很可能是一个多因素“共振”的结果:

1. 强大的水汽输送带(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季风异常影响)将大量水汽送到了河南。
2. 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卡位”,让这些水汽在河南上空堆积。
3. 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和高空槽的配合,对堆积的水汽进行了强烈的“抬升”和“触发”,形成了剧烈的对流和持续的强降水。
4. 气候变化可能为这些极端条件的出现提供了“温床”。

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灾难片,各种极端因素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碰头”,最终酿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每一场雨的背后,都是一场复杂而精密的“大气舞蹈”,而今年的这场,显然是一场异常“狂野”的表演。希望这些解释能让大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有更深入的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河南这场暴雨中气爱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

1是蕴含丰富水汽尚未收束尾旋的太平洋台风“烟花”。

2是深入北半球的副高压带产生的外侧环流为水汽打开了顺畅的大气通道。

导致“烟花”的尾旋舒展身体,甩过太平洋,毫无阻碍的进入中原,携带的大量高空水汽冲过东亚平原,在太行山脉附近碰壁着陆形成大暴雨。目前,郑州二十四小时降水量已经快到六百多毫米了,前几天的德国暴雨降水量约为一百五十毫米,而德国那场从未见过的暴雨已经造成了一百多德国民众遇难。

这场暴雨逐渐北移,覆盖整个黄河下游,可能会形成洪灾,沿河居民需要注意安全。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台风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过于靠北的副热带高压。

而造成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的则是北美的热穹顶现象。

没有错,郑州这场近四倍于造成一百多位死难者的德国暴雨的涝灾,

其中一个根源是前段时间大家频繁讨论的北美洲的异常高温天气。

知道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了么(苦笑)


说实话我目前对地球气候的未来报以相当悲观的态度。

北美洲最近越来越成为各种极端天气的发源地,之前只是荼毒北美洲人类,现在已经横跨太平洋危害东亚人类了。我不知道这是谁的问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越来越频繁,我只知道未来这种极端天气可能会越来越常见。而我们光限制我们国家的碳排放,就是停止中国所有工业活动,也不能阻碍发源于其他大陆的极端天气,也不能阻碍其他大陆人类肆意妄为的浪费化石能源,不加节制的砍伐雨林等行为。未来一片迷茫。

user avatar

1,降雨带北移。

台风也会北移的。

我们最大离岛原本每年都有多个台风,但是今年6月前一直干旱,没台风。直到6月底才下了点小雨。不然连冲厕所的水都成问题。

而我们东北近年也有台风了。

这次降雨就是受台风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原本主要为山东调水。但是近些年山东降水丰沛(寿光犹记否?),以致东线近年利用率不足。

西北也有报道近年一些不毛的荒地开始长草。

2,才发现,河南不光地势平坦,而且雨水充足!难怪农业大省,养育那么多人口。

河北就惨一些。地势一样平,雨水明显少很多,以前经常说华北平原地下水”大漏斗”,但好像很少这样说河南。

河南其实大部分地区雨水比较充足。

降水带北移,今年分外多呗。

3,北半球的气候多有相通性。

欧洲遭遇寒流的时候,我们也几乎会同时出现西伯利亚寒潮。我们这里出现大范围降雨或高温,欧美经常也是同步的。如半个月前美国、加拿大、欧洲都热死不少人;昨天德国暴雨淹死200多人。

4,河南西边的伏牛山、北边的太行山正好挡住了台风引发的东南向水汽,使其上升,转化为降雨。

过到山西的雨水明显就少很多。有一丝丝吹进陕西,养育关中平原。

5,还是那句话,我们幅员辽阔,地形多样,门朝大海(世界最大太平洋),背靠大山(青藏高原及三大台阶),使我们总是不会出现全局性的气象灾害。

但是,局部的自然灾害又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要么在这里发生,要么在那里发生。

有没有可能通过提升基础建设,而不发生呢?那就是成本投入的问题了。为了防范偶发性灾难,究竟愿意投入多少资源?比如抗震标准你是定在8级还是10级?防洪标准是定在30年一遇还是50年一遇?


天佑中华!自助者天助之!

郑州人民表现出了英雄般的自助精神。

全国救援力量也立即行动。


以下官方说法(河南暴雨致25人遇难!此轮暴雨是否提前预报?“海绵城市”失效了吗?

一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

二是水汽条件充沛。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18日西太平洋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效率高。

三是地形降水效应显著。受深厚的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加之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四是对流“列车效应”明显。在稳定天气形势下,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
user avatar

那相当于150个西湖的雨水,像是泄在我的心里一样。我和那些雨水,都同样有罪。我是旁观者的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河南今年究竟是怎么了?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人猝不及防。这雨下得可真是太猛了,仿佛要把整个天空都掏空了似的。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捣鬼,让河南今年这么“愁”雨?要说这原因,可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简单概括的。得从天时、地利,甚至是一些更宏观的“气象大佬”那儿找找根源。首先,得说说大气环流的“.............
  • 回答
    要说今年河南成了事件中心,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现象。回顾这一年,河南身上发生的事情确实不少,而且很多都牵动着大家的心。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首先,河南自身的人口基数和重要性。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人口数量本身就意味着任何发生在这里的事件,都会影响到非常多的人。当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情况,分数高出本地考生一百多分,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小数目。咱们不带任何地域偏见,就从实际操作和可能的原因来掰扯掰扯。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1. 试卷的差异性: 不同省份的试卷是不同的。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高考是分省命题(部分省份使用全国卷,但各.............
  • 回答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西部这片土地上,一支名为“戎狄”的族群能够盘踞二百余年,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或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看看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各方力量的较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春秋时期的“戎狄”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单一民族,而.............
  • 回答
    2021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已尘埃落定,文科一本线划定在558分,理科一本线则为518分。看到这个数字,尤其是对于身处河南的考生和家长而言,无疑是牵动着无数心弦的时刻。那么,如何看待今年的分数线?这背后又反映了哪些信息和深层原因呢?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数字背后的冷暖自知:分数线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为您讲述一下元明时期内蒙古巴彦淖尔至包头、呼和浩特一线黄河以北河套地区的概况,尽量避开AI写作的痕迹,用更生动和细节化的笔触来描绘。元明时期河套北部的风貌:草原的脉搏与农耕的萌芽想象一下,穿越回几百年前,那时的河套平原,也就是如今的巴彦淖尔、包头以及呼和浩特的一部分黄河以北地区,与我们.............
  • 回答
    “文明河南”今天被吊锤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探讨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梗,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情绪、文化反思以及一些现实层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仔细梳理。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吊锤”到底指的是什么。在网络语境下,“吊锤”通常意味着被狠狠地打击、碾压、或者在某方面表现得非常糟糕,以.............
  • 回答
    截止到今天,河南确诊病例仅剩3人,这个数字背后,是河南人民和医护人员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的缩影。说河南“硬核”,绝非夸张,而是用实力和行动,硬生生趟出了一条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道路。要理解河南的这份“硬核”,不能仅仅看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要深入这场战役的每一个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决心、智慧和付出。1..............
  • 回答
    河南醉驾玛莎拉蒂案今日开庭审理,全国关注的焦点都汇聚于此。大家最想听到的判决结果是什么?这其中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与社会期待。从理性层面讲,最符合法治精神的判决,是能够准确适用法律,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公正审判。 这意味着,对被告人是否构成醉酒驾驶罪、是否涉及其他犯罪行为(比如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
  • 回答
    河南特大暴雨中郑州地铁遭遇的严重水淹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和警醒的灾难。这次事件不仅给郑州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敲响了警钟。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如何看待郑州地铁被雨水倒灌?看待郑州地铁被雨水倒灌,可以.............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李玉刚捐款20万,这本身是件好事,尤其是在河南遭受洪灾的特殊时期。可谁想到,这笔善款的后续,却闹出了这么一出“罗生门”。首先,咱们得捋清楚事情的脉络。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在网上晒出了李玉刚向河南捐款20万元的截图。这截图一出来,李玉刚的粉丝和很多关心这件事的人都很感动,觉得他.............
  • 回答
    在战国乱世的日本,名门望族的头衔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伴随着家族的兴衰、权力的更迭以及历史的评价而流动。对于甲州武田氏和骏河今川氏,两者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显赫的过往,但若要论“真正的名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剥去时间的滤镜,才能更贴近历史的真实。甲州武田氏: 从源氏血脉到战国霸主武田氏的.............
  • 回答
    .......
  • 回答
    衡水中学今天解散,明天河北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会降低吗?这问题,问得刁钻,也问到了点子上。要说这事儿一蹴而就,那肯定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毕竟,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个庞然大物,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有那么容易就“瘦身”的?咱们得先明白,衡水中学之所以能“名震江湖”,靠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衡水模式”。这模式说白了,就.............
  • 回答
    河南女子实名举报前婆婆在银行“吃空饷”并拥有8套房产、9间商铺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公职人员廉洁性、银行内部管理以及家庭关系与公职身份交织问题的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核心内容与官方回应1. 举报内容 举报者指控其前婆婆(即公婆,可能为银行员工)存在以下行为: “.............
  • 回答
    关于“河南生殖医院评论英国取消新冠限制措施,称‘大英帝国始终走在前列’”这一言论,需要从历史、现实、语境和逻辑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避免误解或误判。以下是对这一言论的详细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1. 英国取消新冠限制措施的背景 英国在2022年5月宣布取消大部分新冠防疫限制(如口罩、社.............
  • 回答
    河南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当地情况十分严峻,面临着巨大的防洪压力和挑战。以下将从当地情况、面临的风险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洪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当地情况:河南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极端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单点极.............
  • 回答
    河南买房北京上班,每月通勤费15000元,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并且在某些特定群体中确实不罕见。这反映了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群内部房价与收入差距巨大以及个人职业选择和生活成本考量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一个现实。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现象和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河南买房北.............
  • 回答
    河南、山东之间上演的“亿元对赌黄河水质”事件,实际上是以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流域生态补偿协议”为载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黄河水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协同合作等一系列重要议题的广泛关注。这份协议,尽管其具体条款和实际执行情况有待进一步披露,但其核心理念和潜在影响,确实展现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看点。.............
  • 回答
    河南柘城重大火灾事故导致18人死亡,县委书记、县长被免职,这起事件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深入关注的方面,以期能更全面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应对措施以及未来的警示意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关注点,并会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火灾事故本身细节的深入调查与披露: 起火原因的最终判定和公布: 虽然已经进行了初步调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