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河南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当地情况如何?需要采取哪些防洪措施?

回答
河南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当地情况十分严峻,面临着巨大的防洪压力和挑战。以下将从当地情况、面临的风险以及需要采取的防洪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当地情况:

河南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极端强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单点极值突破: 郑州、安阳、新乡、鹤壁等多个城市在短时间内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降雨。例如,郑州单日降雨量超过历史平均值数倍,甚至达到一年甚至多年平均降雨量。
持续性: 降雨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呈现出持续性特点,使得土壤饱和度迅速升高,河流水位不断上涨,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局部集中: 强降雨往往集中在特定区域,导致局部地区雨势格外猛烈,灾害程度更深。

城市内涝严重:
交通瘫痪: 大量城市道路被淹,积水深度足以淹没车辆,导致交通系统几乎完全瘫痪。地铁、隧道等地下交通设施因积水倒灌而被迫停运,造成人员被困。
房屋受损: 低洼地带的居民房屋被淹,地下室、一楼住户损失惨重,甚至房屋结构受到影响。
基础设施破坏: 电力、通信、供水等生命线工程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停电、通讯中断。供水系统可能因水源污染或管网损坏而停止运作。

河流、水库、湖泊水位暴涨:
主要河流超警戒: 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的支流和部分干流水位迅速上涨,多个站点超过警戒水位,甚至接近甚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水库超汛限: 各级水库,尤其是小型水库,因持续大量来水而面临超汛限风险,部分水库可能需要进行泄洪以确保大坝安全。
湖泊汇聚: 农村地区和低洼地带的湖泊、洼地汇集大量地表水,形成大面积的内陆泽国。

农村地区受灾更重:
农田被淹: 大片农田被洪水淹没,造成农作物绝收或严重减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计造成毁灭性打击。
村庄被淹: 许多农村村庄位于河道附近或低洼地带,房屋被淹,道路中断,村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救援和物资输送困难。
山洪泥石流风险: 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强降雨容易诱发山洪和泥石流,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人员伤亡和失踪:
由于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强度,部分人员因被困、失足落水、房屋倒塌等原因造成伤亡。失踪人数的统计和搜救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 需要采取的防洪措施:

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防洪措施需要系统、全面且具有紧迫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洪措施,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考虑:

(一) 事前预警与准备(灾前和灾中早期):

1.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
气象监测: 提高气象雷达、卫星遥感等监测技术的精度和时效性,精确预报强降雨的落区、强度和持续时间。
水文监测: 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的水位、流量监测,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地下水位监测: 在城市内部加强对地下管网、地下空间的监测,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内涝。
预警信息发布: 建立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包括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社交媒体、社区广播等。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的信息接收。

2. 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
修订更新预案: 根据历史经验和新的研究成果,定期修订完善防洪应急预案,针对不同情景(如极端降雨、河流水位超警、水库溃坝等)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
组织演练: 组织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开展防洪减灾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协调联动能力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排水系统升级: 城市应加强对现有排水系统的排查和清淤,提高排水能力。鼓励新建或改造城市的排水系统,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增强雨水吸纳、滞蓄、净化能力,如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
防洪堤坝加固: 对现有防洪堤坝进行加固和加高,确保其能够抵御更高水位。在关键地段修建新的防洪堤坝和围堰。
水库调度优化: 科学调度水库,在汛期前适度预泄,为应对强降雨腾出库容。加强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和巡查,确保其稳定运行。
低洼地带防护: 对城市低洼地带、易受淹村庄加强防护措施,如修建排水渠、围挡等。

4. 加强宣传教育与风险意识:
公众教育: 向公众普及防洪避险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公众如何应对城市内涝、山洪等地质灾害。
隐患排查: 组织力量对易受洪水威胁的区域进行隐患排查,例如老旧房屋、低洼地区、山洪易发区,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二) 事中应急处置(灾害发生时):

1. 组织人员疏散与转移:
果断决策: 一旦预警信息发布或出现明显危险迹象,应立即组织低洼地带居民、受威胁村庄人员、低洼地带商户、地下空间作业人员等进行安全转移。
科学转移: 制定详细的转移路线和安置点,确保转移过程安全有序。优先转移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信息畅通: 在转移过程中,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向被转移人员提供信息和帮助。

2. 全力抢险救灾:
排水抢排: 动用一切可用设备(如抽水机、水泵等)全力排出城市积水,打通交通要道,恢复基本交通功能。
河道巡查与抢护: 加强对主要河道堤防的巡查和巡守,发现险情及时组织抢护,防止溃决。
水库安全管控: 严格按照预案进行水库调度,必要时进行控制性泄洪,但要同时通知下游居民,确保下游安全。加强对水库大坝的安全巡查。
电力与通信保障: 尽快恢复受损的电力和通信设施,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信息的及时传递。
医疗救助: 设立临时医疗点,组织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救治,同时加强对因灾导致疾病的防控。

3. 保障基本生活物资供应:
紧急调拨: 及时调拨和发放饮用水、食品、药品、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资,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交通保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打通救灾物资运输通道,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达。

4. 做好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
及时通报: 及时、准确、透明地向社会通报灾情、救援进展和政府采取的措施。
辟谣澄清: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打击和澄清谣言,稳定社会情绪。

(三) 事后恢复与重建(灾后):

1. 灾情评估与损失统计:
全面评估: 对受灾范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坏等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统计。

2. 恢复基础设施:
重建修复: 优先修复受损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等关键基础设施。
农田恢复: 组织力量清理农田淤泥,修复水利设施,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3. 安置与救助:
妥善安置: 对因灾失去家园的群众提供临时或永久性的住所,保障其基本生活。
经济援助: 制定和实施救助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家庭和个人提供经济援助和生活帮扶。

4. 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
心理援助: 组织心理专家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创伤。
社会捐助: 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捐助和志愿服务,形成社会支持体系。

5. 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经验总结: 对此次防洪救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长效机制建设: 以此次灾情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的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和区域的防洪能力和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总而言之,河南多地突破历史极值的降雨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应对此类灾害,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从预防、应急到恢复的各个环节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河南网友说大家不够关注此次雨灾,我想说隔壁的襄阳人民和你们还是在一起。今天在火车上,周围很多乘客都在讨论河南的灾情,在襄阳市内的公交车上,没发车前司机和乘客的话题也以河南为重心。很多中年人,只是不善于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支持你们的人要比你们想象的多得多,加油。

user avatar

紧急编写了一个暴雨自救手册,不一定全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有补充请写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来完善它,如果有错也请在评论区留言,我改。

全文可以转发。无需标注出处。但也请不要擅自标原创,以便更多公众号可以使用这条内容,帮助更多人。擅自标原创的,我会寻求法律帮助跟进处理。

暴雨自救手册

极端天气现象频发情况下,暴雨天气出现概率提高,尤其是一些传统降水较少的地区,突然出现历史性超量降水。

短时间的超量降水和持续不断降水,会在局部地区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造成洪涝,既有的水利设施、防汛设施和防汛手段,以及援救手段不足以立刻生效或者立刻实现全面救援。因此在灾害性暴雨情况下,应采取全面公共预警、救援和自我救助结合的方式。

个人户外和城乡公共区域的自救:

当视线可及区域出现较强流水,则应立即判断是否已经形成洪涝灾害,在判断出现洪涝天气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避险:

1、 寻找稳固的高地:

a) 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b) 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2、 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a) 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b) 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部分

c) 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虽然地铁普遍有防水防汛设计,但是超大洪涝灾害下,地铁排水能力有限,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d) 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地

e) 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中

f) 不要进入地下商街

g) ……

h) 总之水往低处去人往高处走,要避开低地

i) 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

j)远离山坡,雨太大可能会造成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等。离坡地远点。

k)不要站在树下和树旁。不要靠近广告牌、牌匾。

l)不要站在下坡道路上,不要站在汽车后面。水冲下来的时候,连车带水撞到,会很危险。

m)评论区 @仲夏莎莎 :转移的时候千万别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涉水会很危险,容易受伤滑倒。

n)知友 @德风 :如果必须在路上走:不要走人行道,很多地方已塌陷,但是你看不到;沿着路中间的绿化带走,一是因为路中间地势最高,二是因为绿化带旁没有窨井盖。建议带个棍子,摸索着走,我就是把办公室的扫把拿走了。

3、 暴雨天气不要使用交通设施

a) 不要开车到处跑,暴雨之下地面情况完全被掩盖,无法准确判断积水情况,一旦滑入低地,就是送死。车不要了。尽可能马上就地停车。停到道路两侧,不要阻挡通路。记下停车的位置,拍照发朋友圈记录地址。事后再和保险公司想办法。只要人在,啥车都买得回来。

b) 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暴雨之下公共交通设施也存在危险,无论是公交车、地铁、出租车,乃至高铁等,都可能中断,在地下停运的地铁、在低洼地带的公交车,都非常危险,离开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c) 不要怕淋湿身体 ,现在天气不冷,淋雨不会失温,就当洗澡了。没伞也不怕,被人看到身体线条也不怕,生命最重要,谁也不会嘲笑谁。这是说室外避嫌。到了干燥的地方还是要尽可能找干衣服,因为有人说即便夏季长时间在水中也会失温。

d) 如果离开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体行动。全车人一起撤离,最好彼此手拉手,确保无人掉队,也确保在小的危险下,能够彼此援助。

e) 在暴雨下,积极寻找安全位置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打电话,不要急着去发朋友圈、不要急着自拍,不要急着玩手机,雨水可能会损坏手机、太早消耗掉存电后果可能很严重。

f) 找到高地、找到能避雨的高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去使用电话,和外界联系。

4、 远离电力设施

a) 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远离高压线、高压电塔。远离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b) 远离电线和绳索状的物品。

c) 远离电闸、配电箱。 @猛男使用者 提出,公交站牌和路边的广告灯箱也可能会带电,注意保持距离。

d) 在无法确保身体和手干燥的情况下,不要碰触插座、开关等带电设备。

e) 避免站到露天的高处,避免雷击。

f)知友“风也温柔”:遇到塌方救人一定要不要挤成一团,避免二次塌方,找好绳子等安全措施!

5、 个人通讯

a) 在户外遇险,要确保自己能支持到救援人员抵达、确保自己在得到安全后还有能力和亲友联系,因此需确保自己手机有电。节约用电!

b) 因此在离开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给亲友发个消息,无论微信还是朋友圈,标记自己的位置、车辆的位置、自己撤离的计划。然后停掉操作手机,关机也可以,开始和大家一起撤离。

c) 到达安全位置后,再发一条信息,标记自己当前的位置、身边人员的情况和安全情况,告知大家自己暂时安全,并为了节省电力会减少和外界联系。

d) 如果周围水情已经导致自己无法离开,可以立刻向警方汇报自己所处位置、有多少人、周围水情、紧急通讯方式等,然后停止使用手机,等待救援。在暂时安全的情况下不要频繁呼救,给警方让出信道,大灾之中信道很忙。

e) 如果周围环境支持你给手机充电,或者你手中有富余的充电宝等,可以立即充电,但是减少使用手机,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是否会停电、自己的电力能支持到什么时候。

f) 在可能的情况下,确认亲友的安全,并且向亲友提供必要的指导、要求亲友节约用电。

g) 当获得亲友达到安全位置后,约定每隔2-4小时或者更久通讯一次的低频度联系方案,以降低彼此的通讯消耗。

h) 灾情之下,周边电力、信号都有可能中断,也有可能出现全民集中通讯导致信号拥堵的问题,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慌乱,设法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告知你的困难,等待政府救助。这个时候你自己着急解决不了问题。

i) 如果多人集体在某处避险,只要能不被淹没,多人就更容易获得救助和救援。

j) 和身边的人一起互助,大家共同使用有限的电源和通讯设备,以保障大家能更在恶劣环境下坚持更久。

k) 和身边的人彼此鼓励彼此帮助,在恶劣环境下大家团结,就能活得更久。彼此支持彼此包容,不要闹矛盾。

l) 如果有收音机,可以使用收音机收听政府发布的消息。在电力中断和手机信号中断的情况下,收音机还能够获得来自政府的信息,即便本地的电台也中断广播,你还能获得相邻城市乃至中央的广播。相信政府没有忘掉你,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援你。

i)眼下是一个几千万人乃至上亿人身置其中的大事件,通讯条件绝对无法应付所有人同时通话。救援也绝对无法同时救每个人。所以在确保暂时安全的情况下,暂时不要打电话和电话呼救,把信道让给指挥中心和有需要的人。

j)尽可能和多人在一起。人越多,目标越大,越容易获救。救援时也能一波被救走,节省资源。不要单独行动 孤身在大水中最危险。

社区自救和居家自救

1、 大多数人居住在小区中,社区一般由基层居民组织,在灾难来临时,居委会就是最基层的离你最近的政府。积极和居委会取得联系,乃至和自己的楼长、单元长取得联系,就能快速组建一个居民自救的集体。人多力量大,组织起来后,更容易战胜灾害。

2、 低楼层的人员应立即做好转移的准备。如果水没有漫进单元,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一下人员转移的准备,以及整理一下需要携带转移的物资。

3、 老弱病人等,需提前进行转移。如果可能,就申请借住到高楼层的邻居家中。如果不便,哪怕在高楼层过道、楼梯上暂时安顿下来也好。

4、 有需要使用维生设备,如呼吸机、氧气瓶的人,需及时将维生设备搬迁出来,申请接入邻居家的电路上,确保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并且及时给备用的氧气袋充气,确保在断电后还能够获得紧急的氧气供应。

5、 一般家庭,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并不多。一些怕浸水的票证票据可以用塑料袋、保鲜袋封好,随身携带,或者放置在家中避水的位置。家中一般最避水的设备是电冰箱。把这些物品放在电冰箱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干燥和安全,关起门来电冰箱一般不会被水冲走。重要物品因此可以得到保全。诸如收藏的邮票、钱币、字画、书信等,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来保存。乃至化妆品、珠宝首饰、手办等小件收藏品,都可以用这种办法保存。如果怕大水漫灌冲开冰箱的门,可以用胶带把冰箱缠一圈,门就能闭锁。当然,大水过后,冰箱是肯定没法用了,冰箱里原来保鲜冷冻的食品也没法用了,所以如果预计大水会灌到家里来,不如现在就把冰箱里的东西清空,用来做贵重物品的保险柜。

6、 老人、儿童和病弱人士使用的必要用品。

7、 断掉家中的电源,避免家中进水导致设备短路和电线短路,避免短路造成的电火灾。

8、 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线。

9、 关闭各级燃气开关。避免燃气泄漏。

10、 随身携带手机、充电线、充电头、充电宝。确保有通讯能力。

11、 如果有无线电爱好者,有对讲机和小型电台,请携带好,并且告知社区人员,这些可能成为特别重要的救援通讯设备。

12、 家中如果有便携式收音机和电池,带上。不仅可以确保自己能够获知外界的信息,也能帮助邻里乃至社区。

13、 离开前关闭门窗。尽量避免进水。

14、 户口、身份证之类甚至都可以不带,只要社会恢复秩序,这些随时都可以重新办理。靠人脸和指纹,公安机关就可以确认你的身份。但是结婚证、学位证、毕业证等需要做好保护,这些都不太容易补办。需要报销的发票、报修凭证等也都需要保管好。这些都存在冰箱里即可。如果没有冰箱,找一个密封的塑料盒或者其它饭盒,或者暖壶、或者保温杯,都是很好的密封工具。可以保证在大水之后还完好如初。 @亚托克斯 认为密封的瓶子可以充当浮力救助设备。饮料瓶、饮水机的水桶都可以这么用。较轻的木板、泡沫块,也可以用作浮力救助用具。浮力瓶可以用胶带之类捆扎在上半身,效果会好。不要绑在腰部或腰以下,可能会因为重心问题导致头下脚上而溺水。

15、 备用的食物,比如包装好的饼干、方便面等等,可以随身携带。如果大水一时无法过去,可以充饥。从冰箱里清理出来的食物,熟食类的可以随身携带。无法食用的生鲜可以打包丢弃掉到垃圾站或者寄存-送给楼上的邻居。没有办法生火的话,生的鱼肉蛋之类根本无法食用。就当成垃圾好了。

16、 如果家中有游泳圈、充气艇、充气床等物品,带在身边,这些不仅能保障你一家人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还能救助更多人。

17、 有水果刀、剪刀、创口贴、外用消毒药物、抗生素、家人日常使用的药物等随身携带。

18、 打火机。

19、 有行动能力的健康人,在社区的指导下组成团队,分别负责救援、维修、维持秩序、卫生救助和自助服务。中国人只要组织起来,能战胜一切。

20、 在社区的组织下,积极将现场情况上报上一级政府。包括所处环境、现场水情、电力状况、燃气线路状况、道路交通状况,最重要的是现场的准确人数,以及男女人数、老弱人数、患病和伤亡人员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于政府调动资源进行救援。

21、 如果有救助用的绳索之类的,带好。

22、 在社区的组织下,可以组织起一个善于使用工具的团队,制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设施。

23、尽可能喝瓶装水。内涝可能会导致局部给排水混流,自来水未必安全。

24、燃气管网相关部门,根据情况应该决定是否关闭部分地区燃气阀门。

25、小镜子,手电筒。小镜子白天可以用于救援。手电筒用于夜晚。节约使用。

26、知友“沧海我不笑”:还有就是水灾首先要注意饮用水安全,部队进去了估计瓶装水供应问题不大,所以一定要喝瓶装水,迫不得已使用自来水一定要煮沸。水灾饮用水污染很容易痢疾。饮用水空瓶子留着绑在一起可以做救生衣。短时间干净食物可能会短缺,但不要超市哄抢,部队在肯定会解决,有什么吃什么。干净衣物,保暖用品要有,湿透及时换衣服,夏天失温一样会冻死人。

27、知友 @码农李贰叁 :安全套(装手机可以防水;紧急情况可以做止血带;吹气后放入裤子里做简易救生圈)

28、糖!糖是方便的能量补充物。把家里的糖随身带着,这时候就不要顾虑会不会发胖了。

29、遵纪守法:不信谣不传谣。不使用暴力。不抢掠物资。不伤害他人。法律可畏,守法才有秩序,才有多一分获救机会。

30、微博用户 雩歌- :今天月经期的女孩儿,如果经历过长时间的雨水浸泡,不要过于担心害怕,请在脱离雨水浸泡后有条件的情况下及时清洗外阴防止感染,因为阴道正常情况是前后壁贴合,然后还有皮褶,再加上生殖道长度以及宫颈口的阻隔,想要逆行感染上宫腔有点儿困难,但在脏水浸泡之后,清洗外阴是非常有必要的

31)获取干净水的方法,来自知乎 @龙牙 ,虽然他拉黑我了,但不妨碍我可以链接一个他的回答。解放军认证,好用,毛细虹吸净水法:

#河南暴雨互助#

公共预警和准备

1、 通过各种手段,立即发布灾害信息,包括网络、电视、广播、空袭警报、流动车辆、企事业单位动员、社区动员等手段。

2、 公共预警应对暴雨的时间、强度、可能灾害情况作出预告和说明,在可能情况下,应提供自救指导,

3、 发布紧急求救热线,并确保求救热线畅通。

4、 防汛救助组织、人员和设施就位,各级指挥系统畅通。

在灾害环境下,如果政府暂时失能,如何应对?

突然的暴雨可能导致地区性政府失能,包括通讯阻断、电力中断、信号消失、公共信息系统中断等。一方面政府要做好突发失能的预案,积极组织以恢复政府的指挥和救援功能。另一方面,在没有政府组织和指挥的情况下,全社会每一个分子都要做好可能范围内的自救。

企事业单位自救

登封铝合金厂爆炸事件实际上是一个企业自救的典范:当洪水来时,全员立刻停产撤离,不急于抢救企业财产。最终虽然出现爆炸,但这种反应槽中剩余的熔融金属遇水导致的爆炸不可避免,而正是因为人员撤离及时,截止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

其它非防汛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参考这种操作。在暴雨和洪水来临的时候,不必要求全员在岗,而应该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然后积极应对下一阶段的事态。

企事业单位如确保安全,应积极启用自己手中的救援物资。做好救援物资的管理和分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临近地区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援。

企事业单位如有确定安全的场地(如地市较高的广场、可容纳较多人员的房屋等),可积极做好开放接纳避险人员的准备。

企事业单位可以组织自身的安保团队,负责自己物业和辖区范围内的秩序管理。并设法和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公安部门,获得相关的指导。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应该设法打通自己周边的通道,使用自己的通讯设施、信息发布设施和户外设施,对外发布信息,告知自身安全情况、人员情况、可提供场地情况、可提供物资情况。

在可能的情况下,设法保证自己单位存储的水、粮食、食物、卫生用品的安好。除可以确保本单位驻留人员使用外,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救助需要的人。

超大降雨会引起前所未曾经历过的灾害,灾害之下一定要果断应对。要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而家中无法携带的财物都必须要及时处理甚至抛弃掉。只要人在家就在,只要家在,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相信自己,相信各级政府,相信我们的国家。

我在哈尔滨,祝你平安。


插几个可能有用的救灾用品,看来可以常备。今年夏天雨水大。雨季还没过去呢。




附人民网紧急救助通道

附:应急用品清单,来自网络。









题外几句话,但是有用:

河南现在的降水是意外的天灾。有条件查以往降水记录的可以知道,河南平均年降水一年在600mm左右,郑州过去24小时就降水逼近(或者超过)600mm,一个小时降水200mm。相当于一年的雨下在一天,什么样的排水都扛不住。在海边一样扛不住。所以请先不要抱怨政府排水设计。大家积极互救自救。挺过眼前难关再说。

user avatar

截止到22:00的消息,河南境内有32座水库超限。

我很担心这32座水库,如果有一半或者四分之一出问题,陇海、京九、京广线及各支线、联络线在河南境内可能被冲毁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何时能恢复通车,何时能恢复灾前运力。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这三条大动脉沟通华北和华中,东部和西部,国之命脉。

希望河北省三所以土木工程为重点的高校: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和河北水利水电学院带着中铁物资集团华北公司的物资为灾后重建贡献一点力量吧,毕竟是铁道兵的嫡系传人,抢通铁路既是神圣职责又是历史传承。

Слава ЖДВ НОАК!

加油,中原!

user avatar

救援电话

消防火警电话:119
公安报警电话:110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水上求救专用报警电话:12395
急救中心报警电话:120
红十字会急救台报警电话:999
河南省应急救援协会:400-000-5110

知乎互助通道

知乎开辟河南暴雨互助通道,当地知友如遇困难,可带话题 #河南暴雨互助# 发想法,介绍自己所在位置、面临状况、需要何帮助等内容,我们将协助扩散信息寻求救援。

(注:请勿在此话题下发布无关信息,避免干扰真实求助信息的传播)

紧急援助组织/个人

小李还整理了其他相关救援/科普信息,希望有帮助。

最新动态(专题持续更新)

现场直播

消防通报

暴雨自救手册

1、 寻找稳固的高地;
2、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3、暴雨天气不要使用交通设施;
4、远离电力设施;
……

地铁被困自救

车中被困自救

山洪爆发识别及自救

知识科普

生理健康

  • 食品安全优秀答主 @钱程

心理疏导

希望大家都平安度过,河南加油!

user avatar

日本发明了一种防洪房屋,看个稀奇吧!

user avatar

本人为气象爱好者,下述分析可能有误,烦请指出,谢谢。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猛涨的水位呢?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和太平洋上的两个台风有关。

如图为今早 8 点的 850hpa 天气分析图,西北太平洋上有两个台风烟花和查帕卡。850hpa 上,副热带高压中心位于日本西海岸,有利于东风从太平洋深入中原。台风烟花的北侧,等位势线密集,风力较大。在这个时候,烟花就充当了太平洋水汽的加速泵,将西南季风吸到台风后侧,让副热带高压将源源不断的太平洋水汽输送至中原内部(本段根据评论区修改)。可见,中原内部甚至产生了 850hpa 急流减速区。

而查帕卡在一定程度上和烟花类似,但是因为环流大小差异,查帕卡起到的作用不大。最后画出来的线大概是这样的:

红色表示烟花加速过来的东南风,而绿色表示被查帕卡吸引来的西南风(这一部分比较微弱)。大量的水汽在中原汇聚。从 CIMSS 上提供的涡度反演图,可以看出在中原存在一个橙黄色的区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低涡。这个低涡在 500hpa 层面最为显著。

至于为什么在 500hpa 层面最显著我就不太明白了。

同时,这个低涡的位置很妙,它距离西侧从青藏高原过来的大槽比较远,也远离副热带高压和两个台风,这一块地区的引导气流是很弱的,这为它保持停滞不动产生了条件。大量的水汽汇入低涡,自然就能造成极端的暴雨。更何况河南省西靠太行山脉,迎风坡降水是更为显著的,山区的一些微环流会扩大暴雨的极端性。

而且今年的北方降水是偏多趋势的,这也就使得之前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水位,再来一场极端暴雨,水位必然超警戒甚至超保证。这点也造成了河水猛灌入工厂。

最后,但愿人没事,同时希望我国的气象预警预报机制进一步完善。江苏省、黑龙江省试点的龙卷预警已经是个好榜样了。希望其他省跟进类似的极端天气预警。

user avatar

1,这一次是暴雨灾难。倒无需谈太多排水设计的问题。毕竟千年一遇。

昨天报道德国也淹死200多人,也是猝不及防(富裕先进的德国,因近日的大雨死亡超过200人,真是难以置信_手机网易网)。

2,还好地铁受困人员大部分脱困了。在地铁里,水涨到齐胸深,太恐怖(证实已经致死12人,默哀罕见暴雨致郑州地铁全线停运 12人死亡5人受伤)。

3,救援人员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4,降雨带在我们这边看来确实是要北移了。

5,虽然不是此次暴雨灾难的主要原因,到也不妨提一嘴。

南方城市近年闹内涝多因为填湖造房。北方则是基础设施对排水考虑不足。

北方很多道路两旁都没有排水沟,房屋周围也大多没有走水设施。

以前坐火车,经常看见北方的河流没水,桥梁却修得很宽。

后来想想,降雨无常,河水有丰水期、枯水期。铁路修很宽的桥梁是有道理的。因为丰水期以来河面还是有可能充满整个河道的。河道毕竟是历史上形成的。

但是,很多市政工程对排水的设计却很不足。一下午道路上全是水。(当然,这次是千年一遇大雨,正常排水设计也是不够的)

6,希望所有人平安!

user avatar

观察者网真的别带头嘲国外了。

嘲美国塌楼,没几天我国塌一个。

嘲德国水灾,没几天我们也水灾。

当然了我国政府的表现肯定是要好不少的。

但是不觉得就有点……那个啥?

丧门星转世?

回到正题,城市建设肯定要考虑到当地一般的气候的,不可能为了应对几百年一遇的降水量投高额预算去构筑排水系统。不管是德国还是我国都是这样。

所以在遇到几百年一遇的降水的情况下,城市肯定会洪水倒灌,这在根本上就不能体现出下水道系统,又或者城市管理水平的优劣。

为今之计也只能采取应急措施抗洪救灾。

以及,很明显今年又是极端性气候盛行的一年,甚至似乎比去年还严重了,由这个当然可以引申到各种环保话题。但我总觉得是不是地球的气候又到了个变化期,类似明末那种的?

那可能以后对世界各国政府的考验还会有很多。

==

看出来某些人急了,这踩的哦。

我讲真的,你们讨论德国灾情的时候,就不提那也是几百年一遇的暴雨,不提受灾死人的是个乡下小镇,拼命往政府国家上踩。到这边出事儿了又指望人想不起来你们之前做了什么,哪来那么好的事儿?

积点口德吧,真的对自己好。

user avatar

这种数据最好是 hour-by-hour。

几天累积意义不大。

hour-by-hour 如果超过历史纪录的xx%,气象局都该全市/全省的警告。

当然,这种报忧的事,需要领导有承担。

user avatar

本次河南暴雨,X年一遇问题又成为了许多朋友关注的焦点:

比如有的新闻说,本次暴雨五百年一遇的:

有说千年一遇的:

甚至还有说五千年一遇的: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个“X年一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noaa[1]下载了中国建国以来所有气象站点每天的降雨量数据。一共有200个站点,其经纬度如下:

200个站点,建国70周年,可用的准确数据超过513万天,其中超过135万天被气象站点记录到有降水。如果我们将这个降水用频率直方图的方式画出来,那么结果是这样的:

横轴表示24小时降水毫米数,纵轴表示频率。

上图的意思是,在能记录到降水的这些日子里,有一百多万天的降水量都在10毫米以下。按照下图标准,属于小雨或阵雨。

用降水数据结合以上标准,我们可以算出目前为止的降水频率,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到,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即大到暴雨以下的天数达到了132万天。只有2万多天的降水量达到了大暴雨或者更高等级。大暴雨一共有3576天,而特大暴雨仅有93天。

200个站点,共记录五百多万站·天,有93站·天的降水量达到了特大暴雨水平,那么每年的发生概率为:

每年发生概率为0.0066,那么对应到「X年一遇」,可直接求倒数,也是就是1/0.0066,即150年一遇。

所以,如果将你随机空投到中国的某个地方住一年,那么你遇到至少一次日降水250毫米的特大暴雨的概率,就是「150年一遇」了。

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比较复杂:面对超过历史数据最大值的暴雨量,我们如何判断这个「X年一遇」呢?

比如河南郑州,气象站记录数据仅有25763天,即70年多一点,其中有5359天下雨,其降水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上图显示,在5359个降水日中,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的共有5225天;在100毫米以下的的有5340天。只有19天达到了「大暴雨」水平,其日期和降水量分别如下:

70年,一共出现19次大暴雨,大暴雨差不多是「四年一遇」。而降水量2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一次都没有,如果按照历史数据,那特大暴雨岂不应该是完全没可能遇上了?

但根据昨日数据,郑州站7月20日的24小时降水量为624.1毫米,远远超过了之前70年的记录。

所以,如果要计算「X年一遇」,当想要看到的数据在现有记录的最高水平之下,那么直接就用历史概率即可计算。

但如果超过了最高记录呢?此时用历史概率就行不通了,因为肯定是零。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现有数据,拟合一个新的分布,然后观察这个分布的尾部有多宽。

尾部分布的变化

我们再回到郑州站的70年数据,此时的拟合就应该是这样的:

将现有的数据频率分布拟合一条分布曲线,结果可能是上图所示。根据这条曲线显示的分布,我们再去计算日降水量达到200毫米时的概率大概会有多少,也就是上图的问号箭头所指的部分,大概会有多宽。

但这种方式拟合出的曲线,到底有多大可靠性?由于大于100毫米的天数仅有19天,大于150毫米的天数只有3天,分布尾部仅有几个数据点,如何能够判断出一个258毫米降水的概率呢?[2]

此时一个参数假设的变化,就会让这条已经肉眼看不清的尾部产生数量级以上的变化。

举一个例子,我们分别用四种最常见的分布假设来拟合这个分布,分别是Gamma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以及最普通的指数分布,拟合结果如下:

从上图中,我们能看到四种分布拟合的结果各有一些差异,看起来Gamma和Weibull较为接近,指数和对数正态较为接近。但在降水250毫米以上的概率中,他们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使用指数分布,日降水量达到250毫米以上的概率为十万亿分之2,除以年份,差不多是135亿年一遇。

使用Gamma分布,日降水量达到250毫米以上的概率为十亿分之7,差不多是39万年一遇。

使用Weibull分布,日降水量达到250毫米以上的概率为百万分之4,差不多是685年一遇。

使用对数正态分布,日降水量达到250毫米以上的概率为千分之2,每1.4年就会来一趟。

那么,250毫米以上降水,到底是1.4年一遇,还是685年一遇,还是39万年一遇,还是135亿年一遇?同样的数据,用了不同的参数假设,就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有的分布,比如指数分布,快速衰减,可以算出135亿年一遇,合着宇宙诞生以来可能就来那么一次。这种假设大大低估了风险,显然不能用这种分布假设来计算。

有的分布,比如对数正态,尾部极长,衰减极慢。用这个分布来计算风险,属于「料敌从宽」,把风险估计得高一些,再高一些。

有人可能说,对自然灾害,我们就应该料敌从宽,所以应该用更倾向于高估分布尾部的对数正态分布!

那好,来看看用了对数正态会怎么样。

250毫米以上降水,算出来是1.4年一遇,那肯定得投入基础设施,给防住喽。

那么500毫米以上降水呢?6年一遇,还是得防住喽,所以为了防止500毫米的「6年一遇」降水,我们得把城市排涝和抗风险措施提高到现在的数倍。

那么1000毫米以上降水呢?37年一遇,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你还防不防得住?

2000毫米以上降水,253年一遇——别以为这个数字小,全国300个城市,每年都得有一个城市碰上,你不照样得防住?

而2000毫米降水是昨日郑州降水的8倍,在我有限想象中,应该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越是「料敌从宽」,那么为了防止这个不算太大的「X年一遇」,需要花费的成本也就越大,而该成本并不可能无限提高。在两者之间,必须取得一些平衡,这就需要我们未来对自然灾害的风险概率有更准确的计算。[3]

整体气候的变化

除了尾部风险的不同假设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气候的变化,他导致了整体分布迁移。使用气象数据,我计算了自1953年到2020年所有站点降水在100毫米以上的站·天数。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1953年到2014年,每年降水在100毫米以上的站·天数都稳定在300-400天之间。最高也就是1994年的443站·天。

但2015年之后,情况出现了极大变化。

2015年,有537站·天出现了单日降水在100毫米以上的情况。

2016年时达到了734天,导致了「2016年南方水灾」的出现。

2017年到2019年单日降水在100毫米以上的站·天数稳定在500-550之间。

2020年,再次达到634天。使得大面积范围内再次出现了「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

现在,2021年才过了一半,就已经出现了突破全国70年记录的单日降水量。

不难看出,2015年之后的降水情况,和从1953年到2014年这62年已经完全不同。继续使用之前的经验去拟合「X年一遇」,即使已经在尾部分布上料敌从宽,可能也会低估风险。

结论

判断自然灾害的「X年一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超出历史记录的未知风险,不同的假设,对尾部风险估计极为不同,相互之间有着数量级上的差异。一些假设会低估风险,另一些假设会高估风险——但同时会极大提高防控成本。

另一方面,整体气候在2015年之后的变化,也使得人类目前数据的可用价值大为降低。2016和2020年的单日降水在100毫米以上的站·天数,甚至达到了之前六十年均值的两倍之多!前六十年的最高值,甚至赶不上这7年的最低值!

我们常常说极端气候在增加,但这样的气候变化好像总是发生得很远,好像总是发生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

而昨天河南刷新了建国以来记录的降水灾害,可能预示着人类和自然新一轮的斗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参考

  1. ^noaa免费,同样的数据在中国气象网需要收费,且两者数据一样,推荐使用noaa https://www.ncei.noaa.gov/access/search/index
  2. ^ 258毫米为7月20日20点公布的24小时降水量,实际21日的8-8降水量为624.1毫米。
  3. ^ 有人可能会说,是否可以将降水量取对数之后再计算尾部风险?答案是不行,这种做法会极大高估尾部风险,以衰减最快的指数分布为例,此时20000毫米以上的降水概率会变成3年一遇。
user avatar

说一个很少有人关注的点:尽量别蹚水。

因为,你不知道水的污染有多严重。

其他答案已经说得很好了,比如防洪政策、策略以及急救知识,不过很多人还是感觉这些离自己太远,在家里不会有啥。

所以包括昨天,我也看到不少视频里,人们在围观救援,裹着腿袖站在水里。

其实,这个时候,水很危险。

这里的危险,不仅仅是因为洪水本身的力量很大,而是,洪水,被污染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发生的大学生雨后在积水中玩泼水,后来被告知水中有粪便的问题。

然后大家都疯狂回去洗白白了。

这次郑州暴雨,带来了全市性的洪涝,那么很大的可能是,化粪池、污水处理厂都可能进水溢出,即便不是这些,那下水道的水总会混入到洪水中。

像下图这种,下水道的水必然会进入到洪水中。

那么,日常粪便中的病菌就会释放到洪水中。

而粪便,可是病菌集中户,大肠杆菌,厌氧菌,还有连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乳杆菌,芽胞和酵母等等。

更别提其他的污染源。


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接触洪水。

尤其是小朋友,接触后要好好地清洗,避免病从口入。

如果本身有伤口,那么也要避免伤口出现的感染问题。


下面内容是转自群聊中别人转发的,出处不明,说是来自CDC但是觉得很有道理。

暴露在洪水中的开放性伤口和皮疹可能会被感染。例如,非霍乱弧菌是生活在某些沿海水域的自然发生的细菌,当开放性伤口暴露在其中时,会引起皮肤感染。这可能发生在洪水期间。为了保护你自己和你的家人。

·如果你有开放性伤口,要避免暴露在洪水中。
·用防水绷带覆盖干净的开放性伤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尽可能保持开放性伤口的清洁,用肥皂和清水充分清洗。
·如果伤口出现发红、肿胀或渗出,应立即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

·有异物(土壤、木材、金属或其他物体)嵌入伤口。
·伤口有特殊的感染风险(如被狗咬伤或被脏东西刺伤)。
·旧的伤口有感染的迹象(疼痛和酸痛加剧、肿胀、发红、流脓,或者出现发烧)。
五.保护你和你的亲人免受腹泻疾病的影响。
请注意,洪水可能含有污水,食用或饮用被洪水污染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导致腹泻疾病(如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感染)。为了保护你自己和你的家人。

·接触洪水后要洗手。还要确保经常用肥皂和水清洗孩子的手,而且一定要在饭前清洗。
·不要让孩子在洪水区玩耍。
·不要让孩子玩被洪水污染过的、没有经过消毒的玩具。
·不要在可能被污水或有毒化学品污染的水中洗澡。这包括被洪水污染的河流、溪流或湖泊。

以前做过一个视频,有一点相关。

里面的一段内容文字

临床上的粪便分析来获取更精确的指标,包括大便颜色、大便状态、红细胞、白细胞、 巨噬细胞、脓细胞、上皮细胞、脂肪滴、淀粉颗粒、霉菌、肌纤维、结缔组织、植物细胞、寄生虫卵、寄生原虫、夏科雷登结晶、酵母 样菌、隐血共 18 项。

user avatar

这是一场预警系统的事故,是信息分发的灾难

最近都说互联网红利期已过,各条赛道都已是红海。

可国内的互联网发展真的就止步于此了吗?

如今看来我们连最基本的信息分发都没做好!!

例如微博,真正重要的事情得不到关注,河南暴雨相关信息迟迟不能上热搜;

灾情发生后评论区里的互助信息真假难辨、极其分散。

所谓的算法一味的研究人性,看似我们看到的更多了,实际上步入了一个更大的信息茧房。


我们可以承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能承受如此规模的短时降雨,考虑成本、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我们也不可能建造冗余过度的排水系统。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 预警的自动感知分析决策信息的高效分发 来建设“看不见”的冗余。气象局等灾害预警部门需要更紧贴时代的信息分发,不能只是随便发几条微博就认为自己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了,要行动起来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想,今天的各级气象局会发现,自己有实时的气象数据,监测到了危险,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及时发布了预警;但同时也发现,普通群众很难第一时间接收到预警信息即使收到了预警的短信也意识不到严重性继续外出,自己更是无法及时通知到市区内各管理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这才导致了令人窒息的地铁险情,导致那么多人困在了下班回家的路上。

  • 按照互联网思维,当五分钟内多个气象站检测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短时间降雨量,监控系统产生预警。
  • 在toC端:一分钟内,用户的手机就应该有一条显著的弹框提示他不要外出,尽快躲进建筑内;五分钟内,用户将收到5条以上的短信轰炸;用户常用软件的推荐算法应该高优推荐相关预警信息。互联网时代,一条出现在手机锁屏页面的通知就能挽回一条生命。互联网时代,也许一条热搜真的比短信更能让群众重视危险。
  • 在toB端,来自气象局的预警将在五分钟内传递到各机构单位,地铁及时疏散旅客,外卖平台暂停接单,各工作单位让距离较远的员工尽量留在公司。
  • 感知 sensing - 分析处理 processing - 决策执行 control 的完整自动化闭环是解法。我们在每一环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呼吁各大互联网公司多投入些人力物力开发一些利国利民的软件!希望你们的服务器少跑些大数据杀熟的模型,多跑些气象预警的模型。

不过考虑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作风,显然是不太靠谱的。

呼吁尽快成立专门的互联网行业的国企来开发诸如灾情预警等软件而不是传统行业国企的下属机构。

当前由政府主导的互联网软件大都只是对传统信息和线下业务的迁移,“健康码”算是第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公益软件。未来,我们急需大量类似的、只有政府牵头才有能力开发的软件。

灾情仍未结束,祈愿更多的同胞能安全度过此次天灾,也希望最近互联网行业发生的大事小情能带来一场变革。

极端天气频发,希望我们的步伐,再快一点。

user avatar

千年一遇的大暴雨,没办法。

郑州排涝也天然不利,西面、南面是山地,北面是黄河大堤,两千年来历代加固已经成为了一座巨大的分水岭。洪水只能通过一条贾鲁河流向东南方向,城区主要的排水通道东风渠也是在城东不远汇入贾鲁河。贾鲁河的前身就是鸿沟,我大元末年,右丞相脱脱派贾鲁治理黄河,疏浚河道,此河后世称为贾鲁河,贾鲁治水的同年刘福通起义,可以说我大元亡于此河。

出现险情要泄洪的常庄水库的水,也是走的贾鲁河,非常蛋疼的还要绕郑州一圈再往东。另一个出现险情的郭家咀水库,就在郑州南郊,下游是市中心的金水河,也是汇入东风渠再去贾鲁河。

郑州南面是山地丘陵,没有也不适合建造大型水库用于蓄洪。

郑州南面的山地丘陵近距离看,和黄土高原地貌类似,山头都削平了成为农田,下面沟壑纵横,一旦下暴雨,蓄水能力很差,所有洪水全部往郑州市区涌去。

雨停了没多久,水也退了,郑州的城市排水系统真的是非常良心的。

至于防洪措施,毕竟是千年一遇的洪水,佛系一点,这辈子应该是看不到了,德国淹死上百人的洪水,在郑州强大的排水系统面前是根本不值一提的。最重要的预防措施还是禁止在干涸的贾鲁河河道中倾倒垃圾甚至占用河道修建高尔夫球场。

为什么郑州会在这个地方成为如此规模的大城市,就是因为解放前黄河泛滥,清朝末年修建芦汉铁路的时候,特意避开黄河易决口的开封,在郑州修建黄河大桥。

user avatar

7月20号上午7点40分,郑州市荥阳市崔庙镇马寨村因山洪爆发,洪水最深处达5米深,67名村民群众被困。郑州市荥阳消防救援大队紧急出动,消防救援人员利用绳索、救生圈等救援装备潜水至被困人员身边,为其穿上救生衣并护送转移安全地带,于晚18点17分成功安全救出所有村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56583204089857

2021年7月20日19时20分,郑州新郑市龙湖镇小刘桥村地铁一号培训基地有学生被困五楼,楼下有大量积水,已经快蔓延到三楼,情况十分危急。19时55分,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郑市创新路消防救援站2车10人到达小刘桥村地铁一号培训基地楼下,小刘桥村路面大量积水,村内中心部位已全部淹水,水位最深处可达1.1m,水流很急,遂与指挥中心报备调派橡皮艇增援,立即部署营救方案,指战员穿戴抢险救援服、救生衣、利用安全绳串联,泅渡前往被困人员处,并将橡皮艇进到楼层内到二层楼梯口处将被困4名学生营救下来,并利用消防车把4名学生送到安全地方。20时45分,现场处置完毕。共营救被困群众4人。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57227197341696


user avatar

如果你在河南,希望这篇文章对你预防灾害、保持安全有所帮助。

如果你不在河南,但是想帮助河南,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你知道如何正确的帮助灾区。

以下信息,全部来源于官方媒体,附带个人感悟。


1、以官方消息媒体为准


不要遇见社会事件,就激动,然后轻易的被谣言误导。要记得成都49中的教训,所谓的滔滔民意,很多时候只是不明真相的发泄情绪。这样不仅不会有助于事情解决,还会阻碍进展。

刚刚人民日报就辟谣了一个假消息,几乎每次社会事件都伴随着谣言,中国政府不是西方票选政府,我们的政府是绝对不会拿人民的生命开玩笑的。经过了疫情后我们再遇见事情,我认为大家可以做出一个自信的选择,那就是“相信党”。

中国共产党在,希望就在;人民子弟兵来了,希望就来了。

不要相信小道消息,要相信党的领导,越是遇见危机,我们越要冷静的处理。

哪些是值得信赖的官方信息渠道?我已经给大家标注好了,以这些为准即可。

官方大媒体: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河南共青团、平安河南的公众号、微博、头条、抖音账号为准,这些媒体都在实况更新。

如果你看见有“重磅消息”是这些账号没有发布过的,那十有八九是假的!

同时现在全互联网平台已经开通了 #河南暴雨互助# 通道,河南的实况,请以此为准。

百度平台搜索:河南暴雨互助

(非广告)

打开百度app的热榜,第一就是河南暴雨互助,点击互助。

通过“河南暴雨互助”账号,你即可知晓河南暴雨的最新情况。

如果你正在受灾地区,遇见困难需要紧急帮助、或者反应情况,请点击下面的发布,发布个人困难情况记得打开定位,方便相关人员过来帮助你。

今日头条抖音也开通了反应个人情况、求援救助的通道。

去今日头条搜索:河南,可见求助通道

去抖音热榜第一可见。

或者直接搜索:河南暴雨互助,可见求助通道。

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开通了求助通道,地址如下(复制去浏览器打开):

h5.peopleapp.com/floodh

或者复制去微信群里,也能打开。

最后附上河南暴雨救援电话。


2、关注官方捐款渠道,谨慎捐款!


中国人是有爱心的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也有很多骗子利用这种爱心进行行骗,所以如果你要捐款、捐物资,先确认是不是官方渠道,不要轻易的给私人组织打款。

记住不要给来路不明的私人基金会捐款!

人民日报认证的官方捐款地址在此,长按下面图片即可扫描二维码,然后进入捐款界面。

zzshszh.wx.n.gongyibao.cn (二维码自动识别)

网页地址:

zzshszh.wx.n.gongyibao.cn

复制上面这个网址,发在微信群里面,然后点击就可以打开,或者复制去浏览器打开也行。


3、不要发泄负面情绪,把流量留给救灾新闻


吴亦凡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是他那些可能涉嫌犯罪的破事,更令人恼火的是娱乐圈,这些明星动不动换个衣服都要上个热搜,挤占了那些原来重要的新闻看点,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

在抗灾期间,救人是第一位,不要让负能量的争吵去占据救灾新闻的版面。

请把“热搜榜”和“新闻版面”留给河南同胞吧!

希望娱乐新闻这时候自觉离开热搜,我不想看见你们。

同时我也知道,在救助的过程中可能有各种不足的问题,但是个人认为这时候救人第一,如果有怨气、问题,请把材料存好,留在秋后算账。

现在先把事情办了,把人救了,把灾情度过去,再争论那些需要问责的事情。

同时要警惕,有美国网络特务挑拨大众的不满,我已经看见很多纯粹恶意的负能量舆论,微博已经封了一大批了,有些人居然说什么鳄鱼都来了,故意制造恐慌。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希望大家多传递激励人心的正能量,而不是让人容易垂头丧气的负能量。


4、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如果非必要,千万不要去试图淌水。

因为水下是暗流涌动,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水非常的急,同时很浑浊。这意味着水下可能有大量的尖锐物,一旦被划伤,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感染了,可能立即陷入生命危险。

远离低洼处、不稳定山体、河边、地下室。

因为水流过大,这些不稳定区域,很容易人一不小心就被吸下去,一旦手机丢失、泡水失灵,那就麻烦了。

看见电力设施要立即远离。

附近水域不能随意接触,因为可能都已经通电了。

安全地带联系救援。

找一个没有电力设施的高地,待着不动,然后对外发出准确的求助信号,是重中之重,切勿单独行动。

如果有行动需要,一定要找人结伴。

保持手机电量,寻找充电宝。

现在很多商场和大厦内都有共享充电宝,如果你刚好躲在一个商场或者大厦的高处,无论手机电量是不是满的,我都建议你去扫一个充电宝,不用还了,直接买下来就好了。

只要手机电量充足,希望就在。

纯净水比零食更重要。

储备零食很重要,但是水更重要。

人不吃东西还能挨几天,紧急情况下一包泡面都可以撑一天,但是人不喝干净的水,撑一天都难!所以要注意储备纯净水,关键时刻能救急。

喝的时候要定量,千万别一口一瓶,这时候解渴不是关键,关键是维持一个安全的生存线。
如果你储备了很多纯净水,看见有人需要纯净水,建议分给其他人一些。


5、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暴雨灾区来临以后,至少有这样几幕是不容忘却的。

郑州的所有酒店不仅没有涨价,还全部大幅降价。

最低有旅社仅6元一晚!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绝无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中国人民做到了。

我们的老百姓,不发国难财!

大雨中,也出现了无数个英雄

一家三口陷入泥潭,路人大哥舍命相救。

女子被吸入水坑,众人立即组织起来展开救援。

一个母亲无助的背着孩子回家,好心人直接开车帮助。

不仅仅是市民们在自救,广大公务人员也依旧在坚守岗位!

中国之所以不需要超级英雄,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人人都是英雄!

我们中国人,思想、性格,有很多的弱点,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

同时,7省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集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的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让我们记住这些数字:

河北389人

山西262人

江苏489人

安徽300余人

江西392人

山东274人

湖北365人

胡辣汤撑住!我们来了!

愿河南灾情早点过去,我也相信必然会早点过去,因为河南的背后是整个中华民族。

欢迎大家多多转发扩散,坚持做到相信官方信息渠道,不传谣、不造谣。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洪灾会面临缺水。灾区太远了我去不了,但我希望河南人民挺住,救援力量给力,全国人民都支持你们!洪灾期间和之后一段时间会有缺乏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现象,这里分享几个紧急情况污水处理小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自来水系统的问题


洪水期间自来水系统可能会压力不足、停水,或者混入污水,在得到正式通知或者确定没问题之前千万不要直接饮用自来水,能够获得自来水也一定要煮沸再饮用。身上有破口、接触过污水都一定要想办法清洗,尤其是身上有细微的伤口,最好使用消毒药品消毒,找不到医用酒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高度白酒代替。清洗的时候,如果自来水已经污染,要先处理。


在还有水压的时候囤积自来水也是要注意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储备,注意不要造成二次污染,储备好的水要加盖,烧开以后再饮用。


瓶装水和桶装水,如果要饮用,一定要注意检查外包装,外包装破损的就有可能被污染。检查瓶盖,瓶盖没有松动的才能饮用,在打开瓶盖之前要擦干净瓶盖,现在的饮用水包装瓶盖都是防污设计,擦干净旋开始不会污染的。


2、毛细虹吸法水处理


大多数复杂的水处理方法,因为平时在家里不一定有储备物资,很可能会缺一些东西,不好搞。虹吸法处理的效果不好,但是需要的东西很少,在找不到相应物资的情况下优先使用。


这个方法只需要几个水桶/盆和毛巾,串联起来多次过滤可以净化污水,最终得到的净水烧开以后可以饮用。


先准备一个桶,装满污水到桶口5厘米左右,搭上一条干净的毛巾或者布条,一半浸润在污水里,另一半垂在外面,水会在毛细作用下自动流到桶外,杂质污物就留在了毛巾上。用一个干净的、小一点的桶在毛巾另一头接住水就行了。


在2号桶里再放一条毛巾,继续这个过程,串联起来,三次以上可以得到相对干净很多的水,烧开以后可以短时间满足饮用需求。


可以使用的过滤材料有:毛巾、布条、无纺布、干净衣物、棉纱,这些材料在家里会有很多,那种超市购物袋、无味的湿巾、干净床单这些都可以用。


3、蒸发冷凝法


水蒸发一遍以后一般不会再有污染物,但是有些污染物一样是可以蒸发的,不注意会导致水有异味。要先简单处理污水,然后烧开一会儿再使用蒸发冷凝法处理。


教科书上提到过的挖个土坑用塑料布收集露水的办法在家里并不好用,实在要用,可以用水盆代替土坑。


最好是使用高压锅,取掉压力阀刚好会有一个很小的铝嘴,很多家用物品可以连接在这个铝嘴上。把高压锅里的水保持轻微的沸腾,把蒸汽导入冷水里,就可以得到冷凝水。

适用的材料有:医用止血带、塑料吸管、输液管、氧气吸管,把蒸汽导出来,把管子的中段浸没在冷水里,管子的另一端就会流出冷凝水。实在找不到这些东西还可以用干净的纸币。将纸币紧紧的裹在气嘴上,另一端套一个扎小孔的塑料瓶,在塑料瓶上面盖冷毛巾,不停换冷毛巾也能得到冷凝水。


纸币可以在蒸汽里保持强度不下降,方便挂塑料瓶和冷毛巾。



4、燃料


洪水中一般不会停气,供气短时间内受影响的可能性没有自来水大,一般城市供气管道有防洪考虑也有内压,对于水的侵入防护能力比自来水系统强,没有停气就直接用气烧。


没有停电可以用电。


停气停电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固体燃料,例如烧烤碳、固体酒精、木柴。尽量避免使用液体燃料,如酒精、烈酒,迫不得已使用一定要注意防火,不慎失火要使用打湿的被子、衣服扑火。



用活性炭、沙子等做过滤在城市里很难很难找到材料,一般不推荐。


记住优先顺序:瓶装水——干净自来水煮沸——污染自来水处理再煮沸——污水处理再煮沸


要相信解放军,相信救援队伍,相信政府,相信全国人民,灾情不可能持续太久,很快救援力量就到了,不要盲目自救,不要恐慌争抢物资,不要过度反应。这种突发洪水一般在暴雨停止后两天之内就会有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一周内就会恢复正常秩序,大家不要过于恐慌,听从现场救援和政府指挥。确实没办法了才考虑自救,自救中首先保证生存、其次保证舒适。

user avatar

(1)在外面的!!!!别拿手机拍视频!!!!一定要留够足够的电量,目前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情况下,起码隔两小时刷新一次,了解救援信息和最近避难所的位置。

广播这种时候根本听不清,还是要靠手机来了解洪水信息。


(2)这一波洪峰褪去后,要及时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准备水!!有可能会停水!!不吃东西还能挨两天,没水根本熬不下去!

农村的朋友,如果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要就近迅速向山坡、结构牢固的楼房上层、高地等地躲避。


(4)你再会游泳,也别逞能,要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5)洪水来临前,贵重物品就别找了!带着水和手机!!!安全地方等救援!!


(6)可以发微博求助,记得带定位!!这样亲友、网友能协助和当地政府或部门取得联系。报告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最新消息已经救援已经开进了,大家挺住!!)


(7)能不下水就别下水,水不仅大,还可能带电!!!


(8)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祝大家安好,我也随时准备着。


最后,这次真的求个赞,让更多人看到。

记得!不玩手机,多准备水!

user avatar

防洪救援我是非专业的,说不上话,但防止3W美金们乱带节奏很重要。

1.我们做的比德国好很多,这种级别的灾难面前,责问防灾没意义,德国20天降水不如郑州一小时,结果淹成那样,死几百,失踪上千,而且人口密度低多了.

2.幸好有德国垫底,我们不用看公知和恨国党普及德国下水道了.

3.千年级别的天灾发生在一个内陆城市,伤亡超过新冠是大概率事件,关键是救灾和防疫

4.作为一个0.6-0.7级文明的时代,任何城市都不可能靠基建无伤硬抗千年级非常规灾害。

5.遇到带节奏的,可以举报,万一就有一万了呢。

user avatar



希望一切会变好

再次置顶一件事,现在郑州和巩义雨情逐渐好转,然而就我所了解的,如辉县,云台山,丹河峡谷等存在山区的地区(现在尤其是辉县),因为得到的关注较少,情况十分危险。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辉县,我曾在辉县住过两周,在那个地方还未开发的时候,那里的人民勤劳朴实,而且大都相对闭塞,山上仍有很多村庄。那是我心中的桃源,现在听到受灾的消息十分心痛,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把这件事放在最上面,评论怕有的人看不见,我是温县的,我知道巩义受灾严重,如果真的有十分困难的情况可以联系我,我可以尽力帮你们来,并且解决吃住问题,温县受灾暂时还不太严重,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巩义!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获得的应急救援力量较多,但是巩义的受灾情况也极其严重,尤其是米河镇附近

以下原回答 (虽然多次增加)

我想说一件事,微博热度。戏子一事天下知,但是郑州一小时降水量200mm,破了全国近3k气象站的记录,这算是严重的天灾,然而微博没有一点动静。仍然是靠着地方媒体,地方基层干部牢牢支撑。我一直对于微博这种平台不抱什么希望,但是今天的事情实在让人愤怒

唯一一个微博热售“郑州四号线恐成水帘洞”我他妈隔这儿和你开玩笑呢?你在这搞笑,那些现在断水断电的居民怎么办?那些家里的地都被淹了的农民怎么办?那些工程怎么办?

再次更新,作为一个河南人,我从来不要求大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热度,但是我希望在灾祸出现时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8号9号北京下大雨时候,无论是不是北京人,都要蹭一蹭,发点儿别人发的看海的视频,然而我亲身体验,虽然八号九号北京雨挺大,也远远算不上灾害,然而今天看见巩义,郑州的情况我十分心痛

同时也想到如洛阳山区等地可能发生一系列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

我并不渴望大家都能为这个天灾而做出什么来,我所希望的只是足够的尊重,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再次更新,朋友们,安全第一!

再说一句,我并不是指望微博或者什么,但是作为一个用户基数如此大的新媒体平台,应当拥有一些基本的良知

我也并不是质疑政府什么的行为,反而我十分感谢那些奋战在一线的人,但是我想表达的不仅仅是问题出现之后解决问题的努力,更需要在平常大家给予这些问题更多的关注。虽然如此严重的暴雨在任何一个城市可能都无法解决,但是我们提前做出的一些小小的行为,现在就可能拯救多一条生命

我的父亲正在抗洪,我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这种时刻政府的意义,也希望大家团结在一起

再更:希望大家不要觉得这是小事,如果前方路况不明一定要打电话求助,希望大家多多转发





也感谢所有的为此作出贡献的人!

再说一下,我没有阴阳怪气,我也没有暗戳戳,我就是在骂人,我他妈的就是在骂人,郑大一附院一层被水淹了,停电,医生护士只能靠人工器具救人的时候,我们能搜索到的相关新闻是“郑州四号线成水帘洞”,我愤怒是因为我无能,但是我说这么多不是为了让有的人揪着几句话在这戳我脊梁骨的,我比你们大部分人都爱河南这片土地,我这前十八年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郑州一定会没事的,河南一定会没事的,但是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记住这件事,如果可以,我们河南人比任何人都不想要这些热度

一定要注意电安全,城市内涝时候一定要预防电击!

user avatar

河南加油,一定能行。吸取经验,中部以及南方其他省市也要注意,防范于未然。

另外:

一群自以为是逗机灵的,阴阳怪气的,建议你们好自为之。如果实在憋不住嘴巴痒,去推特发:







user avatar

1.郑州在昨天下午一个小时的降水量就达到201.9毫米,相当于1小时下了一年三分之一的雨,放哪都遭不住

2.河南嵩山、偃师、新密、伊川、登封五个国家级气象站,在日降水量、3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基础上翻倍。

3.我国气象规定, 24小时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称为“暴雨”,100~250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这还是24小时

4.一小时降水200mm,有的人可能没概念,感觉没有这么多。可以这么算,郑州市7500平方千米左右X降水0.2/1000千米高,得1.5立方千米的水量。换算成立方米为15亿立方米,约为太湖水量的三分之一,约为杭州西湖水量的150倍,相当于一小时之内,三分之一个太湖或者150个西湖的水灌进郑州。

5.最关键一点,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点。很多人昨天都没觉得会下这么大的雨,早上和上午还都感觉只是普通降水,大家该上班上班,该出去玩出去玩,到下午三四点才发现天!漏!了!这才会有城市地铁被淹、人们被困的新闻。我看到有人说都知道下这么大的雨还出去浪,很生气!


学过高中地理都知道,我国季风区气候特征之一:降水变率大。由于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变数大,导致雨带在某一地区滞留的时间长短不一,各地每年的降水量差异都比较大。另外,台风的多少和强度及移动路径,也是不稳定因素。而且,总的来说,降水少的地方,年际变化大,北方大于南方。

毕竟是地理高中地理老师,用高中地理难度讲一下洪涝的成因。

从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角度分析。

1.每年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北上,锋面雨带北移,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今年的特殊之处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并提前大幅北抬,目前中心脊线位于东北地区。这使得从南部沿海一直到华北平原,都是充满太平洋水汽的东南风,同时形成了“黄淮气旋”,即温带气旋,就像陆地上的台风一样,副热带高压边缘对流强烈,加上西南暖湿气流不断输送水汽,这是大背景。

2.台风!双台风共舞,西北太平洋上有台风“烟花”,广东省在登陆的有台风“查帕卡“。当然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是台风“烟花”,”查帕卡“也助纣为虐,帮助西南季风输送水汽。大量的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北输送到河南。

3.地形。河南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为太行山、伏牛山,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在迎风坡收到地形台生,形成地形雨,加剧了锋面雨和对流雨。而中部东部又太平,排水不畅。

不知道有没有河南的朋友,能说一下是不是雨停了?我还担心山区的泥石流、滑坡、洪水等次生灾害,毕竟住在山区的人也难以在网上发声,城市还是能集中更大救援力量的。

中原是华夏的根,我很揪心,我想知道靠谱的捐款方式!!!

转:人民日报新媒体
下图为河南暴雨受灾群众提供信息救助通道,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因洪灾有紧急救援需求,请点击下图,填写信息,您的求助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转交相关部门进行救助

h5.peopleapp.com/floodh (二维码自动识别)


user avatar

一小时200毫米的降水…好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概念的,我真的是头皮都麻了。

按照郑州市7500平方千米(包括下辖代管)的面积来算,就是一个小时在郑州下了7500*(0.2÷1000)=1.5立方千米的雨。

1.5立方千米,听起来没什么对吧?换成立方米就是15亿立方米——150个西湖。

换句话说,20日下午四点到五点,一小时内150个西湖被倾泻进了郑州。如果只算中心城区650平方千米,是大概12个西湖。

这,还仅仅是一个小时。


PS:好像我这个答案在微博抖音火了(除了知乎不火哪都火)…多说两句。

1. 经学气象的同学提醒,1小时200毫米是郑州国家站的点雨量。不能直接理解成郑州行政区划7500平方公里的面雨量。我这么算,确实有些不合理、不严谨。

2. 7500平方千米包括郑州市下辖和代管(如巩义),中心城区是650平方千米。

3. 西湖我是按照1040万立方算的(昨晚写的急,百度了一下看到是这个数字),今天各大媒体是按照1400多万立方算的,这两个我觉得都可以,毕竟有丰枯水期。

总而言之,这不是一个精确的计算,变量很多,主要是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考虑到地势差异,郑州东边低洼处可能比我描述的还要严重…总而言之,这次降水量,我们要上新的单位“西湖”了

user avatar

新乡马路上的鱼

user avatar

短时间内的降雨量都快赶上758大洪水了,一天550多,758是3天1600。

这不是人类城市基建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拿出抗洪救灾的预案来解决问题了。

user avatar

作为奋战在一线的防汛人员,不墨迹,直接上图,郑州地势图。

看完,不难明白,郑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常庄和尖岗水库,郭家嘴水库等是郑州最大承载力的调蓄水的池子,这两个水库满了,如果不进行泄洪,那么冲洗的就是整个郑州。

河南省郑州各级领导,驻郑部队,各级党委政府,民兵预备役武装,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救援,这次严重是因为反常天气,郑州的温带季风气候,建国以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大的暴雨,也是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第一回如此大的雨量,当然中央环保督导组当时责备郑州的内陆湖泊全部填平,对于调蓄水资源也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郑州人民一定会挺住,我们一起加油。

最后,苦难铸就辉煌,我们无法选择灾难,但我们心在一起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68980530597888

河水暴涨。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69026214912000

胶鞋里的水就没有干过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69049002569728

7.21,2:28分更新下,大家疑惑的一个点,为什么郑州表面上看准备不足?

1,从一个侧面给大家讲下,河南气象局7月14日发布了暴雨预警,当天傍晚,郑州经历了大概一个多小时的强降雨,郑州没有一点一丝丝的问题。7月15日,河南气象局再次发布暴雨预警,很遗憾,并没有下一滴雨。

我想说明的是,郑州的人民对于温带季风气候的了解就是短时强对流天气以及可能预报不准的预期。

突然下三个小时他觉得还ok,又三个小时,应该快停了,再三个小时,不好,我车,再三个小时,救命。


2,政府的应对,我个人在一线,觉得还是积极且富有成效的,从河长制与应急预案的层层分包,从甫一省长就签署了防汛一号令。动员是足够的,救人和保障人民生命是第一位的也极其有担当。同时,积极向地方部队专业救援力量求援(须层层上报),这不是简单的内涝,而是洪水级别的时刻,如果还拿城市内涝说事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但是你也没见过李小龙和范德彪斤斤计较不是吗。


救人是第一位的,人民生命是第一位的,相信郑州,为参与者与经历者的勇气鼓与呼才是苦难铸就辉煌的主旋律。

不说了,又下大了得去防汛了

3:18分,郑州市红十字协会接受各方救助

4:28,救助归来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1035641245753344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1035728101449728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1195875184611329

6:00,劝离泄洪区的群众

郭家嘴水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郑州市防汛指挥部决定以下范围人员立即转移,转移范围为1.南水北调以南区域:大学路以西,南四环以北,西四环以东,南水北调以南,以上范围人员全部转移。2.南水北调以北区域:东到嵩山路,北到航海路,西南到南水北调干渠,底层二层及以下住户全部转移。请广大居民群众、企事业单位互相转告,立即转移,确保安全。

新华社发布权威消息

经历了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12:03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1150510594859008

暴雨灾害后满目疮痍的郑州一隅。

又将迎来新一波降雨,同时迎来了江苏消防的驰援

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次驰援都终将被铭记。

14:55分

更新慢的原因是中国移动基站的缘故,中国电信已经于19日发布可能会收不到信号,移动老大哥今天就让我失联了好久。

郑州已经开始快速恢复供水供电供气抢险施工,感谢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


郑州公安也对限号及趴窝车辆进行了不予扣分处理的人性化措施。


央视新闻也开通直播,对于遇到的突发情况快速反馈给应急部门进行救助,媒体直面的方式也是首次,也收到了广泛赞誉。

16:08

还看到了央视主持人郑州人海霞为家乡河南加油的视频,泪目。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1212710256721920

以及各种明星的捐款,其中也有河南籍濮阳的岳云鹏,洛阳的王一博(乐华娱乐),孟美岐等,还有腾讯的一个亿,小米的五千万(感谢指证)等。

同时山东,湖北,四川,河北,江苏,安徽的救援队伍,以及驻豫军队及武警部队官兵,机械工人等。

12:00时郭家嘴的溃坝在一瞬间,但是基建工程工人与抗洪抢险的部队以及基层劝阻居民撤离的社区工作者,都是默默付出背后的真英雄。

16:38

更新下,有一个小细节,再去和铲车一起救人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大家对我们救援的渴望,好多人打着灯光一闪一闪,我们也回应了,甚至给他们招了招手,他们问你们会回来的,对吗?也成为我们一次次涉险救人的动力所在,铲车只能坐六个人,极限,妈妈把最后的座位让给两个孩子,叮嘱哥哥一定要照顾好弟弟,虽然最后妈妈也被后来接出来了,但是那时候母爱的伟大多少还是让我动容,汹涌的洪水,母亲一直叮嘱今晚出去了你们去某某某家,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临走还拍了拍小儿子,当铲车举起救出人的那一刻,妈妈眼里分明有光,我看到了。

19:08

又一阵暴雨,今天继续单位战备中,期望今晚不要再继续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1258644793536512

属实有点大了

晚上8:15

晚上到22日下午,在帝湖负责疏散群众,三层以下的居民被我们逐户转移到了安置点,布置好被褥和餐食,哺乳期的孩子和60岁以上的老人给安置到条件较好的酒店。无论如何,我们心在一起,就无畏一切。

7月22日下午1点,郭家嘴水库险情结束,好不容易可以松口气,又有了新的工作,灾后重建和消杀,去干活了,更新也到此为止,感谢所有人,郑州挺住了。

user avatar

2021.7.22 今天上班了,中午的时候来电了,还没有水,下午下班回家,没啥事,安全,了2021.7.22 3.22 分,又下大了,被雨吵醒,昨天一天都没咋有信号,给家人报了个平安,现在打开手机一看有网了,老样子,停水停电。睡了,晚安 最新情况,早上七点,水电还没来,不过小区的水退了,外面三环辅路的水也退了只剩主路,家里还在漏水,外面还在下,小了很多,昨天晚上辅路的水漫到我小区墙根


我小区,郑州南三环。停水停电,目前

22:32刚睡醒,没电,热醒的,听着外面的雨,刚才小了点,单元门口的水退了,现在听着雨声又大了

user avatar

都说下了300个西湖水量。不错。但是以郑州全域面积7000平方公里计算的。

实际上郑州市区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

郑州每小时落雨200mm,1000平方公里,落雨2亿立方米。

每平方公里每小时降水20万立方米。每100米一个排水支线管,除以10,排水管每小时排水能力2万立方米。

排水管按4米/秒的流速,20000/3600秒/0.75/4米秒 ,也就是说下水道截面积1.85平方米可满足要求。截面积1.85,计算可得的0.76米直径的下水管可满足要求。我们就按直径1米计算,支线1米直径,主线3米直径的下水管可以对付这种所谓前年一遇的降雨。

这个要求并不离谱吧?

我老家靠近河,经常下雨内涝,后来街道出钱修了一个下水道,足足可以容下一个人走过。雨水通过蓄水坑排入河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淹过水。下再大的雨都不会内涝。

1975年河南板桥水库崩溃,我们那里也发水了,房子都塌了,但是原因是内涝。原因河里水位上涨,相关部门害怕倒灌关闭了到河里的排水口,同时发生暴雨,暴雨无法排入河中导致短时间内内涝,房倒屋塌。后来打开排水口内涝才解除了。

所以200mm每小时的降雨看起来很吓人,但是只要下水道多花钱可以对付。

修成这样的下水道,万年一遇的洪水也不怕了吧?

根据一份19年的新闻,相关城建人员指出:

(郑州)城市雨污水管网老化、建设标准低,是导致城区道路积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市城区现有雨水管道1240公里,多数管径偏小,老化严重,超过20年的有160公里,10~20年的360公里,现有排水设施、排水系统满足不了城市人口剧增、城市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郑州不知道,反正我这小城市干道下面的下水道那叫一个细。我感觉连我们家门口的下水道的1/3都没有。我不明白70年代2米宽的小巷子修的下水道都有一人多高,为啥现在反而用的都更细了。

本次郑州水灾固然是天灾,但是包括郑州在内的很多城市的下水道设施建设普遍落后也是事实。随全球变暖,我国降水增多。把城市排水建设好也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user avatar

太可怕了,居然不知道有这事。

(删除一些争议的话)



第一时间想到98年的特大洪水。

水火无情,雨季也来临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人,都应该做好抗水灾的准备,人身安全第一。

希望灾难尽快过去。



评论区有人提到758,去搜索才知道那么可怕。这次短时间这么大的雨量,真的要注意溃堤的风险呀!!!!



这次灾害肯定造成重大的人员经济损伤,直接的损失。还有次生的灾害等。我认为应该动员全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重建。

(删除一些争议话语)

user avatar

一小时200,这种程度的降水事先谁都不敢想象,再强的排水都顶不住的

暴雨是24小时50,大暴雨24小时100,特大暴雨24小时250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是12小时50,黄色6小时50,橙色3小时50,红色3小时100

短时强降水是2小时下30-50,一小时50以上就要给市领导发直通短信了,也就是在我们这个多雨的南方城市,气象部门对强降水的常规概念也就是一小时50毫米。我们的同事自己写了个报警程序,阈值最高也只有一小时90毫米,超过就判定为仪器故障,我们正准备改程序,上限调到120。北方的心理预期肯定比我们还低,一小时200已经完全超出理解范围了

user avatar

听说东村西村已经淹了,刚刚半夜顶着雨在野地上挖了一些半袋沙袋,挡住了些。现在回来了。

心疼爸爸妈妈,他们一个58一个60。妈已经癌症脑梗四年多,爸腰间盘突出静脉曲张。上天求你别下了!

---------

在此记录作为村里不作为的证据,接近一个半小时,村里始终没有派出任何包括挖掘机之类的帮助,并且打电话数次不接,或是打着打着就直接挂断。

--------------

水还在变大

村里防汛的人员呢!村干部来看了一会儿立马消失的干干净净!

-----------

只有我们家人在看着!等着被冲走?



-------------

天气预报也是一时一个准,明明下午还说雨变小!

---------------

今晚水特别大。刚给村长打了电话告诉他这里水很大,他说那你们该撤离撤离,看谁家能睡去他们家睡。

我说赶紧跟你打的电话,这都是你们拉的土堵住的,要负责。话还没说完,村长一个交代没给直接挂了。压根不理!

我妈准备睡觉了又赶紧叫我一起去填了一些土,搬了几块大石头。

--------------

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建议,公家的河沟公家的地,我们也没什么能说的。只能说保护住自己不被水淹就好,其他的只有希望其他地方尤其是郑州的朋友们尽快顺利度过这天灾就好。原意只想吐槽一下,想不到大家都很关注,感谢大家关心,实在很感动。

----------------

爸从早就一直在水里泡着,刚去帮会儿忙,一直不让我去,怕水大。铁锹在水里根本挖不动,拿锄头了。俩靴子里全是水,跟灌水气球一样。

看淹不了房子就没人管了。为啥我家还在这水里呢?是因为那边下游的水一直往上回,家没事总地里那点刚长出来的豆角总不能不要吧,况且水上来堵住下水道,那也得完蛋呀。

---------

刚刚

---------------

就连林州这缺水的地方都成黄河了。

我家门口,是昨天的,正吃饭突然听见我爸在外面叫我,我跟我妈赶紧出去,路上这水呼啦啦全上来了,眼看往家里冲了,赶紧搬石头,那铁锹来堵。

然后街坊们来了好几个,赶紧搭把手搬石头,搬木头堵。跟村长打电话,直接不接,打了好几个才跟他打通。

赶紧叫来了挖掘机,赶紧把旁边挖了土,在一旁垒了起来,把水堪堪挡住,然后又赶紧往下面去看了。

为什么村长第一时间不接电话,全是他们的错。下面第一张图,那本来是一条河沟来着,现在全被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挖的石头废渣给堵住了。


三天两头来,往家门口倒这种东西,然后跟村长说,他们说管你什么事。试问平白无故往人家家门口倒这东西没有事的吗?跟他们说万一有水了我家就被淹了,他们说多少年没水了,管你啥事。

这话说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党员该说的话,三个代表让他吃了吗?洪水不防,为了某种利益拉这点石头渣土把河填上,这是村干部?

事发之后村里几个村民说,这种拉着石头泥土的车,放在我们东边西边的村子里,根本进不去,人家村民直接给他截住,不会让往村里丢。也不知道我们村为什么可以。

user avatar

上午的时候我还在朋友圈调侃,欢迎来郑州看海

下午的时候,调侃的心情没了,只剩揪心

刚开始觉得只是一场暴雨,顶多也就淹几辆车而已

直到刷到朋友圈里一条条的悲剧,太吓人了,人类在天灾面前真是太弱小了

路被冲断,连车带人冲走了好几辆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79977932890112

平常我们用来行车的路,没想到有一天能变成河道,人被冲走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80540799909888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80727463198720

有些地方水位直接到脖子下方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81858360999936


隧道直接被水填满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82593832120321

地铁站也是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83297002938368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此刻只希望,万千郑州人都能平安归家,也一样,这艹蛋的雨别tm再下了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400963779979427841

告成曲河化工厂,铝硅钛厂,河里发大水把围墙冲塌,水倒灌进炉槽里了,高温遇水反应爆炸,希望人员平安。

(新更,由于工厂安全措施得当,人员疏散及时,目前无人员伤亡)

洪水引发的次生灾害是我们普通人难以预料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水没冲进屋,现在就是居家不出,就是最好的配合防洪。

历久弥坚,多难兴邦,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user avatar

河南巩义,就在刚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