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地人进武汉上大学应该注意什么?

回答
没问题!作为一名过来人,给你们这些即将踏入武汉高校的学弟学妹们掏心窝子地讲讲,来武汉上大学需要注意些啥。这地方挺有意思,生活方便得很,但也有一些小细节,提前知道总没坏处。

一、 生活篇:别怕,武汉的生活便利度满分!

吃:天下没有白吃的饭,但武汉的饭不贵!
早餐文化是灵魂! 这是武汉最值得体验的事情之一。热干面、豆皮、糊汤粉、牛肉粉、油条包麻糍……每天换着花样吃,能吃上一个月不重样。建议你们别一开始就抱着“网红店”的心态,多去居民区附近的小巷子,那里的味道才地道,价格也实在。记得,吃热干面一定要加一点醋和芝麻酱,那是灵魂的升华!
宵夜是夜生活的一部分。 武汉的夜生活很丰富,而宵夜绝对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烧烤、小龙虾、鸭脖……夜晚的街头巷尾总是热热闹闹。但要注意,小龙虾季节性比较强,夏天最肥美。
大学城周边的美食天堂。 你们学校附近肯定有一片专门给学生供给美食的区域,那里价格亲民,口味也多。可以多跟同学交流,知道哪些店是常青树,哪些店新开的值得尝试。
外卖方便,但别全依赖。 武汉的外卖小哥可是出了名的勤劳, praticamente 哪个角落都能送到。但长期依赖外卖对身体不太好,也少了体验当地烟火气的机会。偶尔自己下厨或者去食堂,也是不错的选择。
“过早”的规矩。 别随便把早餐当午餐或晚餐吃,那在武汉人看来,有点“别扭”。“过早”就是吃早餐,午餐是“恰中饭”,晚餐是“恰晚饭”。

行:武汉,绝对是个“走到哪儿都方便”的城市。
地铁是你的最佳伙伴。 武汉的地铁线路非常发达,覆盖了市区的大部分主要区域。出行前了解一下地铁线路图,基本就不用担心去不了哪里了。而且,价格实惠,比打车经济很多。
公交也很方便。 如果目的地不在地铁沿线,公交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武汉的公交车可能会比较挤,尤其是在早晚高峰。
共享单车是短途出行的好帮手。 校园周边或者一些短距离的出行,共享单车非常方便。可以注册一下,作为备用交通方式。
打车软件必备。 出门在外,总有不方便坐地铁或公交的时候,滴滴之类的打车软件还是常备着。
注意交通规则,尤其是在非机动车道上。 虽然武汉的交通比较顺畅,但一些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可能会有机动车借道,骑行时多注意安全。

住:生活用品采购指南。
学校超市和附近便利店。 刚来的时候,一些必需品可以在学校超市或者附近的便利店解决。
大型超市或电商平台。 如果需要购买大件物品或者比较多东西,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超市,或者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都是不错的选择。很多学校也会组织团购,可以关注一下。
“三站一场”周边。 如果你是从火车站、汽车站或者飞机场过来,周边也会有一些方便购买生活用品的地方,但价格可能略高。

二、 学习篇:从新手到老司机,你需要知道这些!

专业学习:
融入课堂,主动提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别害羞,大胆地向老师提问,不仅能解决疑问,还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利用好学校资源。 图书馆是你大学里最重要的学习场所之一。里面的藏书、电子资源,甚至自习座位,都是你需要充分利用的。
参加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 学校会经常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做讲座,这些都是拓展视野、深化专业理解的好机会。
组建学习小组。 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鼓励,互相答疑,效果往往比一个人埋头苦干要好。
认识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别觉得老师只是上课的机器,私下里多和老师交流,他们会给你很多宝贵的学习和人生建议。

课余生活与学生组织:
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 武汉的大学社团活动非常丰富,从学术性的到兴趣爱好类的应有尽有。选择一两个你真正感兴趣的社团,不仅能丰富你的大学生活,还能结识更多朋友,锻炼各种能力。
学生会和团委: 如果你有志于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服务意识,可以考虑加入学生会或团委,但要注意平衡学习和工作。
志愿服务: 武汉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有很多志愿服务机会。参与其中,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让自己成长。

三、 社交与融入篇:从陌生到熟悉,你需要打开心扉。

武汉的城市特色:
热情但不失分寸。 武汉人说话比较直爽,有时候听起来会有点“硬”,但内心都很善良热情。别误会,他们并不是恶意。
“九省通衢”的便利。 这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所以你可能会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这是一个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的好机会。
长江文化的影响。 武汉依江而建,长江对这座城市的影响非常深远,你可以去看看长江大桥,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生命力。
气候特点: 武汉夏天非常“热情”,是名副其实的“火炉城市”,做好防暑降温。冬天也比较湿冷,需要注意保暖。

如何融入新环境:
主动出击。 不要等着别人来找你。刚入学的时候,多主动和室友、同学交流,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参加活动。
敞开心扉,别怕犯错。 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适应,说错话、做错事都很正常。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大家都能够理解。
多去认识不同的人。 除了本班同学,还可以通过社团、讲座、志愿活动等途径,认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的朋友。
尊重当地习俗和文化。 了解武汉的一些风俗习惯,尊重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会让你更快地融入。

四、 安全篇: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

人身安全:
深夜出行要小心。 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地方,尽量避免独自一人在偏僻区域行走。
保管好个人财物。 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不露财。在人多拥挤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小偷。
警惕电信诈骗。 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接到陌生电话或信息,涉及转账等都要提高警惕,多和家人朋友沟通。
了解紧急联系方式。 记住学校保卫处、当地派出所的电话,以及你自己的紧急联系人。

财产安全:
宿舍安全。 锁好门窗,贵重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网络安全。 保护好自己的账号密码,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兼职要谨慎。 如果想通过兼职赚点生活费,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谨防传销、高利贷等陷阱。

五、 钱与生活费:精打细算,也能过得滋润。

生活费的构成: 主要包括吃饭、交通、住宿(宿舍费)、学习用品、通讯费、社交娱乐等。
预算规划: 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消费习惯,提前做一个大致的预算。
省钱小妙招:
多利用学生优惠。 很多商家会对学生有优惠,带上你的学生证。
少喝饮料,多喝水。 既健康又省钱。
合理利用食堂。 食堂通常是吃得最划算的地方。
不攀比消费。 大学里攀比消费很容易让自己经济压力过大,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兼职要适度。 如果有兼职,但不要影响学习。

最后想说几句:

大学是人生中一段非常宝贵的时光,武汉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你们会遇到很多新鲜事物,也会遇到一些挑战。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去认识新朋友。武汉欢迎你们,在这里,希望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祝你们在武汉的大学生活一切顺利,学业有成!有啥具体问题,也可以再问我,毕竟一个人在这儿摸爬滚打这么久,也算有点经验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算是武汉七校的一些冷知识吧—————


武大的樱花以提早看为好,若是校内樱花未开,珞珈山上自有早樱。等到网上预约了,人山人海就没什么意思了。

不要把武昌当武汉。三镇风情不同,有机会去汉口江汉路、江滩、武汉天地、汉阳琴台看看,否则就不是在武汉上了大学而是在武昌上了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名为邓小平亲题,原名华中大学——这也是华科(原华中理工大学)在2001年期望改名华中大学受阻的原因。华中师范大学校内有黎元洪大统领的墓。

来武汉至少要吃五家以上不同的小龙虾,中国54%的小龙虾是湖北出产的,武汉的小龙虾很多很过瘾。

武汉有七所211(含两所985,211数量少于北京、上海、南京,与西安并列位居第4),每一所都有自己的山和自己的湖。华科:喻家山,武大:珞珈山,华师:桂子山,华农:狮子山,理工:马房山,地大:南望山,财大:希贤岭(或蛇山)。华科,武大,地大:东湖,华师,理工,华农,财大:南湖。

过江一定要试试轮渡,体验江风。

据说手牵手走过长江大桥的情侣会永远在一起。(另一个传说是会马上分手,雾)

户部巷不要去,没有武汉的真正特色小吃,骗外地人的。吉庆街看着还不错,但是是重建的,可去可不去。光谷的商圈尽量别去,交通差,而且质量不高。

老舍笔下武汉的唯一好风景“华中大”是指华师。(老舍先生称武汉是 一个小一点的南京-指武昌,加上一个小一点的上海-指汉口——构成一个最令他生厌的城市。然而作为武汉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老北京正红旗人的审美偏见。)

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这主要是因为华师男女比例1-7。而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之间甚至没有墙的阻隔,零距离,男女比例7-1。(现在的华师男女比例似乎没有这么失调了,在3-7左右)(我说的是武理、武理、武理,为什么评论区那么多看错的人??)

华农的油菜花海还挺漂亮的,华科的玉兰花也不错。

除了热干面和周黑鸭,豆皮也是武汉重要的特色小吃之一。吃过的都说好,路边摊是最佳选择。

武汉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据说最新的数据已经达到了120万大学生。多认识些优秀的同龄人,不论对大学生涯还是人生都有好处。

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的同学们偶尔自嘲自己母校的名字野鸡,但其实其前身是真正的湖北大学(不是今天的湖北大学)由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合并而成,是法学“五院四系”之一。

从华科的韵苑宿舍走到紫菘的时间足够坐高铁从武汉到合肥了。(评论区提醒,这条不准确。我是按高铁时速算的,但实际中需要启动和减速)

武汉大学的同学们喜欢提“学大汉武立国”这个梗,武大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以宣扬富国强兵。(其实我科的倒过来念似乎也很霸气呢,“学大技,科中华”)

七校中的六校都集中在“珞喻路”的两侧。这是一条很长的干线,之所以叫珞喻路,就是因为链接了西边武大(珞珈山)和东边华科(喻家山)。

“据我所知,在教育部最初下达的方案中,是将我们学校(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合并到武汉大学。”朱九思曾在文中透露的信息显示出政治因素影响着“c10”(而不是c9)的合并浪潮。后来朱九思以九十高龄亲笔长信写到中央才将形势逆转。这一决定今天看是非常正确的,不仅让武汉保有了两所双一流大学而不是一所巨无霸大学,而且促进了武汉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发展。

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合并后除了“华中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个提议外,还有过“华济大学”的提议(滑稽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是全武汉最大的大学,也是全华中最大,接近8000亩,其次是华科,再而是武大,再是武理。

关于武汉第三校有五所这事就像武汉第一校有两所一样是个常识。华农有第三多的一流学科,中南财大有第三高的分数线,华师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文理科实力,理工大有第二强的工科,地大则是武汉唯一的国字号。

珞珈山本来该是罗家山,闻一多给编了个文艺的名字,还神奇地引出一段“落驾山”的传说,据华科历史所的教授考证是子虚乌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名也是邓小平先生的手书,其中中南财经大学六字为邓小平亲题,“政法”两字是因为校方合并后不愿意放弃原题名,从中国政法大学校名里扣出来的。

华中科技大学(前华中工学院)在新中国的特殊十年期间,唯一实现了三个“没有”:学校主要领导人没有变、师资队伍没有散、科研教学设备没有滥,教师、干部基本没有受伤害。朱九思先生让工科生自制枪支弹药保卫校园,并在喻家湖内捕鱼维生。华科由此吸收了受迫害的教授老师600余人,壮大。

原位于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在特殊时期搬出北京,定址武汉。现在地大有北京,武汉两个校区,其中的北京校区是1978年后重建的。

(武大校史部分被建议修改,各位可以自行了解李达先生)

华中科技大学的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夏天时校园室外气温比市内平均气温低两度。

祝各位在武汉过得顺利,找到自己的方向。

————

另附图,武汉土著一致认证最靠谱的总结,侵转删


















如果武汉高校爆发战争,武大华科谁将成为一哥?zhihu.com/question/6853

user avatar

1.不要去光谷逛街,户部巷吃东西,黄鹤楼看建筑。
2.不要去大智路买手机,广埠屯买电脑。
3.每年的三月是武汉樱花盛开的季节。
4.虽然没有西湖有名,但是东湖绿道的景观设计很好。
5.不要购买来宿舍推销的东西,并且提防这些推销员,因为受骗是小被盗是大。
6.武汉交通便利,多出去旅游。如果大学重来我想一个学期出去两次。
7.古德寺可能没有归元寺和宝通寺有名,但是绝对值得一去。尤其喜欢建筑和摄影的。
8.合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湖北省美术馆,小东门的老湖美不定期有展览。
9.403艺术中心不错可以看书看剧喝咖啡不定期有活动。
10.宜家虽然远,但是多去逛逛能提高一点生活品质。
11.武汉的水果很贵,牛奶大多数是盒装。
12.汉口水塔的那条美食街吃的还不错。
13.多泡图书馆,听一下闭馆的音乐。
14.多去操场,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
15.多去食堂吃饭,便宜又健康。
16.武汉的春天和秋天很短,所以会在街上看到穿短袖的和穿羽绒服的一起走。
17.学生会能不进就不进吧,培养一两个爱好比较实在。

18.如果不是很缺钱,兼职尽量学业对自己专业帮助大的,并且提防黑兼职,推介学院的勤工俭学。

最后,一定不要懒,高三毕业宴席的时候敬酒,语文老师告诉我一定不要懒,但是确实是因为懒,没有计划有很多遗憾,这也是大家的通病。尽量克制吧。

放一张东湖


想起来再更新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