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谷歌指责阿里 YunOS 为 Android 衍生分支,却没说华为鸿蒙是 Android 衍生?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谷歌对 YunOS 和鸿蒙的态度存在差异,这背后涉及到了技术、商业以及法律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

首先,得弄明白谷歌对 Android 的态度和保护机制。

谷歌掌控着 Android 的开发和生态系统,他们有一整套的“Android 兼容性计划”(Android Compatibility Program)。简单来说,就是想使用 Android 的开源代码(AOSP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自己的系统,然后冠上“Android”的名号,就必须遵守谷歌的规则。这些规则的核心就是兼容性。

这意味着,你的系统必须能运行绝大多数为 Android 设计的应用和框架。谷歌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和推广自己旗下的服务,比如 Google Play 商店、Gmail、YouTube 等。如果你只是“借用” AOSP 的代码,但却完全抛弃了谷歌的服务体系,甚至做了太多与 Android 不兼容的改动,那么谷歌就有权质疑你是否“真的”是 Android。

为什么谷歌会指责 YunOS?

这里面的原因,大家普遍认为有几个关键点:

“亲儿子” VS “野孩子”的逻辑: 谷歌对于自己的亲生项目(Android)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定义权。而 YunOS,即使它在早期确实大量借鉴了 Android 的代码,但其设计理念、核心组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越来越偏离谷歌的设想。
关键兼容性缺失与“打擦边球”: 谷歌当时认为,YunOS 虽然能运行一部分 Android 应用,但在底层技术实现、API 兼容性以及服务生态上,与标准的 Android 有显著差异。更关键的是,YunOS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预装或大力推广谷歌的服务。这让谷歌觉得,它并不是一个“正统”的 Android 衍生品,而是一个“借用”了 Android 代码,但试图建立自己独立生态的产物。
“Android”的定义权: 谷歌认为,“Android”这个品牌和技术体系,是他们投入大量资源建立起来的。如果其他厂商可以轻易地拿走 AOSP 的代码,然后用一个模糊的“Android 衍生”来模糊化,却不遵循其生态规则,这会稀释“Android”的价值,也可能影响谷歌自身服务的推广。
商业竞争和生态保护: 在中国市场,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阿里巴巴和华为都是重要的玩家。谷歌通过指责 YunOS,一方面是为了维护 Android 生态的纯洁性和统一性,另一方面,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利用 Android 的影响力来建立一个独立于谷歌服务体系的平台。

那为什么华为鸿蒙(HarmonyOS)就没被谷歌公开指责为 Android 衍生?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复杂,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初始阶段的“规矩”: 在鸿蒙 OS 刚推出的时候,它确实是基于 AOSP 的,并且在兼容 Android 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华为当时也一直强调鸿蒙是“面向下一代智能设备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并且在初期,其核心目标也是为了能够运行大量的 Android 应用,以解决开发者迁移成本的问题。
与谷歌沟通的“技巧”: 华为在与谷歌的沟通和策略上,可能更加谨慎和有技巧。他们并没有像 YunOS 那样,在早期就过度强调与 Android 的“独立性”,而是将鸿蒙定位为一个“向上兼容”的系统,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差异化。
美国的“特殊待遇”: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是,华为在 2019 年后受到了美国的“实体清单”制裁,导致无法使用谷歌移动服务(GMS)。在这种情况下,华为被“逼”着去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并且必须在没有 GMS 的情况下运行 Android 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华为的鸿蒙 OS 发展,在客观上是由于外部压力,而不是为了主动挑战谷歌 Android 生态的核心规则。
谷歌的“战略忍让”: 谷歌可能也认识到,华为作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厂商,即便在制裁下,其对 Android 生态的影响依然巨大。直接公开激烈指责华为,可能会适得其反,进一步推开华为,也可能引发更多关于开放操作系统和技术生态的讨论。对于谷歌而言,保持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灵活性”,有时比直接的指责更有利于维护长期的生态利益。
鸿蒙的演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鸿蒙 OS 也在不断发展。虽然早期版本与 Android 关系密切,但华为一直在强调其“分布式”的特性,以及未来会逐步摆脱对 AOSP 的依赖,构建更独立的底层架构。如果鸿蒙未来真的实现了与 AOSP 的彻底分离,那么谷歌再指责它为 Android 衍生,就站不住脚了。

总结一下:

谷歌对 YunOS 和鸿蒙的态度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系统在 技术实现、生态构建、商业策略以及与谷歌服务体系的整合程度 上的表现。

YunOS 在谷歌看来,更像是一个试图建立独立生态,但又大量占用 Android 代码和生态资源的“竞争者”,谷歌的指责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其 Android 生态的完整性和商业利益。
而华为鸿蒙,在初期更多地被视为一个在特殊环境下(制裁)为了兼容 Android 应用而诞生的系统,并且华为在与谷歌的沟通和系统演进策略上,可能更懂得“游走”和“迂回”。加之美国政治因素的影响,谷歌在公开指责华为时可能也需要考虑更多层面的因素。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技术、商业、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谷歌的“规则”并非绝对公正,而是服务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阿里只是深耕Java,YunOS的主要工作量是改写了Android里的Java虚拟机,当时阿里还做不到像华为一样“微内核形式化验证的全场景分布式云OS”、“彻底掏空安卓”、“用方舟编译器一天可以让APP兼容安卓”、“十年总共投入1亿研发经费”的技术积累功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谷歌对 YunOS 和鸿蒙的态度存在差异,这背后涉及到了技术、商业以及法律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一步步来分析。首先,得弄明白谷歌对 Android 的态度和保护机制。谷歌掌控着 Android 的开发和生态系统,他们有一整套的“Android 兼容性计划”(And.............
  • 回答
    美国顶尖科技企业,如谷歌、微软、亚马逊、IBM、Oracle 等,拥有大量印度裔高管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印度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强大的STEM教育基础: 印度自独立以来就非常重视科学、技.............
  • 回答
    谷歌之所以大力支持 Chromium,尤其是将其作为 Chrome 浏览器底层的开源项目,这背后有着非常丰富且多层次的战略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开源好”情怀,而是关乎技术主导权、生态构建、用户体验、以及长远的商业利益。首先,“开源”是赢得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的基石。 想象一下,如果 Chrome .............
  • 回答
    想象一下,谷歌、苹果、微软这样的巨头,它们的产品和服务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搜索引擎、手机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几乎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它们会对“美女直播”这个看似热门的领域避之不及呢?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仅仅是因为“不够吸引人”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它们的核心战略、品牌定位,以及对未来科技趋势.............
  • 回答
    谷歌不走微软、思科、甲骨文那样传统的认证体系路线,这并非是它们“搞”不起,而是其核心业务模式和企业文化使然,最终体现在了对技术人才培养和价值认同的方式上。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这种差异。首先,是它们各自的核心商业逻辑。微软、思科、甲骨文,其根基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提供软件产品、硬件设备和企业级解决方案.............
  • 回答
    你是不是注意到,在谷歌地图上,美国的某些区域看起来有点“褪色”,呈一片灰色,不像其他地方那样色彩鲜明,标示清晰?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地图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一些商业和隐私上的考量。我尽量给你讲得细致点,让你了解个大概。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数据的覆盖程度和更新频率。 详细.............
  • 回答
    安德鲁· Ng(吴恩达)离开谷歌的故事,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跳槽”,不如说是一次重要的、有远见的个人抉择,背后是他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和布局。很多人好奇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人物,为何会选择离开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科技巨头。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背后有着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当年谷歌和Sun Microsystems之间的关系,以及最终Oracle收购Sun的这段往事,确实是个颇具看点的话题。如果要深究谷歌为何最终没能和Sun走到一起,而是拱手让人,这其中夹杂着多重因素,既有战略考量,也有时机和谈判的博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Google看到Sun,内心大概率是复杂的.............
  • 回答
    谷歌,这家以搜索引擎闻名的科技巨头,似乎并没有公开明确地“建议”新版 Edge 用户切换到 Chrome。然而,从谷歌一贯的市场策略和产品优势来看,它自然会有各种方式让你倾向于使用自家的浏览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你在使用新版 Edge,也就是微软基于 Chromium 内核开发的 Edge 浏览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的确,放眼市面上,想找到一本专门深入介绍谷歌 V8 JavaScript 引擎的中文书籍,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下面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看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我们得明白 V8 是什么。它不是一个你可以随便玩玩就能理解的“工具”.............
  • 回答
    “谷歌,人类的希望!”——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对科技力量的期盼,以及对谷歌这家公司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实际贡献的认可。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表达,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对一个强大、智能、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实体寄予的厚望。要详细地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 回答
    谷歌将数据中心设立在哪儿,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商业决策,背后牵扯的因素可多了去了,远不止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意识形态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聊聊网络基础设施的“地利”。数据中心这东西,它需要非常稳定、高速的互联网连接,就像一个国家的经济需要畅通的血管一样。谷歌这样的公司,用户遍布全球,它需要的是能够快速响.............
  • 回答
    谷歌与三星之间,更像是一种复杂且微妙的合作共生关系,而非你我之间那种针锋相对的“过不去”。为什么谷歌似乎“不敢”和三星“过不去”?这背后隐藏着双方在全球科技版图上深度绑定的利益链条,谁也离不开谁,一旦一方“动手”,另一方也必然受到重创。首先,得从安卓系统说起。三星是安卓阵营中当之无愧的王者,其在全球.............
  • 回答
    .......
  • 回答
    美国确实是资本主义的天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舔”这个词,可能稍微有些不准确,或者说,它概括了这些巨头与美国政府之间复杂又微妙的关系。苹果、微软、谷歌之所以看起来“顺从”或者说积极配合美国政府,并非简单的“舔”,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选择,关乎生存、发展、规章以及在全球的地位。1. 遵守法律和监管.............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里面牵扯到的东西不少。你想问的“换皮”这事儿,还有为什么谷歌和美国没抓住这个点大做文章,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换皮”这个词在技术和政治语境里,含义是不同的。技术上的“换皮”:在软件开发领域,“换皮”通常指的是在现有的开源项目基础上,做.............
  • 回答
    提到欧洲和日本本土互联网企业在谷歌这类外来巨头面前显得“弱鸡”,以至于市场被垄断,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历史、文化、经济、技术和政策层面的复杂交织。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尽量还原真实的脉络,而不是那种生硬的AI分析。1. 先发优势与网络效应:谷歌是如何筑起.............
  • 回答
    中国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诞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科技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然而,要完全复制谷歌和微软这样在全球技术领域具有核心驱动力和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公司,中国在某些方面仍面临挑战。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无法成就类似谷歌和微软的技术导向型公司”这一说法的复杂性,并探讨了.............
  • 回答
    谷歌当年退出中国大陆,确实是一件牵动不少人神经的大事件,很多人至今还在讨论。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而它们后来为什么没有选择重返,同样有其考量的。谷歌当年退出中国大陆,得从2010年说起。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大家熟知的“棱镜门事件”和随之而来的网络审查问题。 棱镜门事件: 200.............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