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欧洲各国目前存不存在「军队经商」的情况呢?

回答
“军队经商”,这个词听起来多少有点让人联想到过去那些军阀割据、军队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的时代。但放到今天,尤其是在一些我们熟知的国家,这个现象以各种隐晦或公开的形式,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是表现形式和规模与过去大相径庭。我们不妨逐个来看看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以及欧洲各国的情况。

美国:看不见的商业帝国

在美国,“军队经商”的说法可能不太准确,更贴切的说法或许是“军工复合体”的巨大影响力。自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告别演说中首次提出“军工复合体”以来,这个概念就一直萦绕在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领域。

简单来说,这不是军队直接去开工厂、做生意,而是军方(包括国防部、各大军种)与庞大的国防承包商、军工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高度的利益联盟。这些企业,比如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等,它们依靠巨额的军费订单生存和发展。

军费开支的“造血”能力: 美国国防开支常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投入,几乎全部流向了这些军工企业。这些企业不仅研发、生产武器装备,还提供维护、培训、情报分析等一系列服务。这是一种“被动”的经商,因为政府是它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客户。
“旋转门”效应: 更深层次的“经商”体现在“旋转门”现象。大量的国防部官员、军方将领退役后,会进入这些军工企业担任高管、董事会成员,甚至成为说客。他们不仅带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熟悉军方采购流程、了解部队需求,甚至还能利用自己的人脉影响政策。反之,一些企业的高管也会进入政府部门,负责军工采购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这种人员的流动,使得军工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商业利益。
对外军售: 除了为美军自身提供装备,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这些巨额的对外军售,同样为美国的军工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
间接的“经商”: 甚至可以说,一些军事基地本身也形成了经济体。基地周边的商业活动、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服务,都构成了当地经济的一部分。但这种更多的是为军队提供配套服务,并非军队自身在“经营”。

所以,在美国,“军队经商”并非军队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是通过一种更为系统化、制度化的方式,与经济体深度绑定,甚至可以说是主导着一部分经济命脉。

俄罗斯:遗产与转型中的挑战

俄罗斯的情况则更加复杂,它继承了苏联时期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并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了艰难的转型。

军工企业的“自救”: 苏联时期,军工企业承担着巨大的国防任务,许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完整的生产链。苏联解体后,国防订单锐减,许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另谋出路”。于是,一些军工企业开始利用其技术优势,转向民用产品生产,例如汽车、飞机(民航)、精密仪器、甚至家用电器。这可以说是从“国防生产”向“民用市场”的转型,部分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发展。
军队“法人”的商业活动: 俄罗斯军队内部,也存在着一些以“法人”形式存在的商业实体,它们名义上属于军队,但实际上可能在某些领域(如房地产、物流、甚至是某些服务行业)进行商业活动。这其中是否存在与军方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问题,是比较难以公开核实的,但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不少类似的指控和调查。
战略资源的控制: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军工企业也往往与这些资源或国有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军方或与军方关系密切的实体,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或控制对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间接获利。
军事技术输出: 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武器出口国之一,其军工企业的技术输出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经商”是国家行为,由国家相关部门(如俄罗斯技术公司)主导。

总体而言,俄罗斯的“军队经商”更多的是一种“国家主导的军工产业商业化”以及军队内部“法人”的有限商业活动,并且在转型过程中夹杂着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灰色地带。

日本:和平宪法下的“特殊”商业

日本由于其和平宪法的限制,其自卫队并没有攻击性武器,其存在形式也与传统意义上的“军队”有所不同。然而,“军队经商”的影子,在日本也有其特殊的体现。

防卫产业的“特殊性”: 日本拥有非常发达的重工业和精密制造业,其中不少企业同时为民用和军用市场提供产品。例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它们既生产汽车、飞机、船舶,也生产坦克、战机、潜艇等武器装备。这种“军民融合”的模式,使得这些企业在获取军用订单的同时,也通过民用产品获得了巨额利润。
“防卫省”的采购与合作: 日本的防卫省(原防卫厅)是自卫队装备的主要采购方。与美国类似,防卫省与国内的防卫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通过为自卫队提供装备和服务,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并进一步投入研发,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技术转移”与“技术支援”: 在与美国等国的军事合作中,日本也存在一些技术转移和技术支援的合作项目。这些合作,虽然不直接是“经商”,但实质上也是基于军事目的的经济活动。
“自卫队”的有限经济活动: 自卫队本身,并不会直接进行商业活动。但一些基地周边,会发展出为自卫队员及其家属服务的商业,例如商店、餐厅等。这些是为军队提供配套服务,而非军队自身在经营。

所以,日本的“军队经商”更多的是通过“军民融合”的防卫产业,以及政府(防卫省)与企业间的采购合作来实现的。

印度:复杂的多层面现象

印度是世界上军事开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军队经商”的现象也呈现出多层面、复杂化的特点。

国有军工企业: 印度拥有大量的国有军工企业,例如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BEL)、马扎冈船坞有限公司(MDL)等。这些企业主要负责为印度军队生产武器装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国家安全保障的职责,但同时也需要通过生产和销售来维持运营。
“私营化”与“外资合作”: 近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在推动军工产业的“私营化”和“国防制造的国产化”。这使得一些私营企业也开始涉足军工领域,并且允许与外国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共同生产武器装备。这使得军工领域的商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军方内部的“采购”与“运营”: 印度军队在后勤保障、装备维护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独立的运营单位,这些单位可能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取经费。而且,在一些军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面,也可能存在与私营企业合作的情况。
“寻租”与“腐败”: 印度军购领域,长期以来都伴随着对腐败和“寻租”的指控。巨额的军费开支,使得军方在采购决策中拥有巨大的权力,这为一些利益集团提供了“寻租”的空间。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军队经商”的负面表现,但并非军队“主动”经商,而是“被动”卷入权力与金钱的交易。
“技术转让”与“合资”: 印度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并与外国公司进行合资生产。例如,与俄罗斯、以色列、法国等国的合作,都是为了提升本国军工能力,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的经济活动。

因此,印度的情况是,国有军工企业是主体,私营企业和外资的参与也在增加,而且军购过程中的“寻租”现象也使得“军队经商”蒙上了阴影。

欧洲各国:多样化的路径

欧洲各国的情况则更加多样化,因为欧洲的军事一体化程度不高,各国都有自己的国防工业和政策。

军民融合是主流: 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英国等,其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高度融合。例如,空客公司(Airbus)既生产民用飞机,也生产军用飞机和直升机;泰雷斯集团(Thales)和达索集团(Dassault)等欧洲航空航天和国防巨头,都是跨国企业,业务涵盖广泛。这些企业通过多领域发展,降低了风险,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国家战略与出口导向: 许多欧洲国家的国防工业,实际上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高度依赖出口。例如,法国的军工企业,其武器出口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德国的克虏伯(Krupp)等公司,也在军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北约”框架下的合作: 在北约(NATO)框架下,各国在军事装备的研发、生产、采购方面也存在合作。这种合作,虽然不直接是“经商”,但涉及到巨额的商业合同和技术交流。
“军队”本身的经济活动: 欧洲军队本身,并不像过去那样直接参与商业活动。但一些国家的军队,可能会在物流、维修、甚至是一些培训服务方面,与私营企业进行合作。例如,一些后勤保障工作,可能会外包给专业的军事服务公司。
“国防承包商”的游说: 与美国类似,欧洲的国防承包商也拥有强大的游说能力,它们通过影响政府的国防开支和采购决策,来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

总结一下

“军队经商”在现代国家,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军队自己开店做买卖。它更多地表现为:

强大的军工产业: 围绕军队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庞大的、高科技的军工产业,这些企业通过为军队提供装备和服务来获取利润,并与国家经济深度绑定。
军民融合: 许多军事技术和生产能力,也能够转化为民用产品,或者军民共用,这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式。
利益联盟: 军方、政府、军工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盟,这种联盟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军火贸易: 武器出口是许多国家军工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国家经济和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灰色地带与潜在腐败: 在一些国家,由于军费开支巨大,以及权力与资源的集中,也存在着“寻租”、腐败等负面现象,这使得“军队经商”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以说,在现代国家,军队和经济体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在各种复杂的关系和互动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局面。军队作为国家力量的核心,其需求驱动着庞大的经济活动,而经济体的支持,也保障了军队的现代化和作战能力。这种“经商”模式,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但其背后共同的逻辑,都是围绕着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权力结构展开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中国禁止军队经商,不知道其他国家是怎么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队经商”,这个词听起来多少有点让人联想到过去那些军阀割据、军队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的时代。但放到今天,尤其是在一些我们熟知的国家,这个现象以各种隐晦或公开的形式,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是表现形式和规模与过去大相径庭。我们不妨逐个来看看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以及欧洲各国的情况。美国:看不见的商业帝.............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美国和日本印象差异的原因,确实需要抛开简单的列表式描述,而是要从历史、地缘政治、文化交流乃至个体情感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梳理。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认识到,民众的印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的复杂认知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烙印,也有现实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日本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尤其是在“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以及俄罗斯方面对此的反应,是理解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侧面的窗口。要深入评价日方的态度,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日本“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并非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背景。历史与同盟关系: 日.............
  • 回答
    要评估日本在当前局势下同时面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的全面战争的胜率,需要考虑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从军事实力到地缘政治,再到国内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这是一场极其严峻且极不可能发生的设想,任何一方的“胜利”都将是惨痛的。但如果非要探讨这种假设情况下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军事实力对比.............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俄罗斯可能在2月16日“入侵”乌克兰的说法,是在一个极其复杂且高度紧张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提出的。要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信息来源与情报评估的性质: 情报机构的预测: 拜登政府的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国家情报机构(如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国防情.............
  • 回答
    俄方称美国狂买俄罗斯原油,进口石油规模大幅增长 43% 达到 10 万桶/日。这个消息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有些意外,毕竟在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多项制裁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挖掘。首先,“狂买”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俄方给出了具体的数字——进口规模增长43%,达到10万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关系等诸多层面。如果俄罗斯现在对日本发动军事进攻,美国是否会为了日本参战,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需要审慎分析的。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美日同盟的基础。日本和美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军事同盟关系,其核心是《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这份.............
  • 回答
    2022年2月26日,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将禁止俄罗斯几家银行使用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全球支付系统。这一措施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采取的最严厉制裁之一,旨在进一步孤立俄罗斯经济,削弱其战争能力。这项制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会以复杂的方式显现。以下是对其可能.............
  • 回答
    3月8日,拜登总统宣布美国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液化天然气(LNG),这无疑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制裁之一。这个决定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及其盟友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削弱俄罗斯继续发动战争能力的战略棋局中的重要一步。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美.............
  • 回答
    美国官员放出的消息,称将在 6 日与七国集团(G7)以及欧盟共同宣布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重磅的信号。这样的联合行动,本身就说明了西方国家在对俄政策上正在进一步协调和收紧,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经济和金融手段,持续给俄罗斯施加压力,以应对其在乌克兰的行动以及其他被西方视为破坏国际秩序.............
  • 回答
    11月2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低调访问了俄罗斯,这一消息无疑在国际舞台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考虑到当前美俄两国之间复杂且高度紧张的关系,中情局局长这样一个敏感职位的人物,在此时刻的俄国行,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和可能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这次访问的背.............
  • 回答
    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Rosstat)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大约37%,每日的生活开销低于10美元。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10美元以下”是如何计算的。这通常是基于购买力平价(PPP)来衡量的,而不是直接的汇率兑换。购买力平价指的是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方面宣称的4月13日美军发射的约100枚导弹在叙利亚被拦截超过70枚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比较,更涉及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武器系统的性能、战术博弈以及地缘政治的考量。首先,信息来源与叙事的构建。俄罗斯的官方声明,特别是通过其国防部发布的战报,一直是其对.............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也很复杂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刨除中美俄这三个主要的地缘政治玩家,仅从日本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潜在的战略能力来看,它是否能够“占领”朝鲜半岛?我的看法是,即使在这样的设定下,这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任务,原因如下: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占领”的含义。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 回答
    近期有美方官员透露,美国将在本月6日与七国集团(G7)及欧盟联手,针对俄罗斯祭出一系列新的制裁措施。这一消息的放出,无疑会引起广泛关注,并预示着国际社会在应对俄乌冲突问题上,将继续采取强硬立场。要理解这些新制裁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需要审视其可能涵盖的范围和具体内容。尽管具体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根.............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当地时间 4 月 3 日俄官员称‘近一周美国购买俄石油量增加了 43%’”,我需要先澄清一点:到我知识更新的节点(2023年初),美国已经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了进口禁令。 因此,俄罗斯官员如果声称美国在近期大幅增加了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量,这与公开报道的美国官方政策和市场情况存在显著的矛盾。.............
  • 回答
    这绝对是一场让人始料未及的冰上“盛宴”,说是比赛,倒不如说是冰上版“摔跤”现场,而且配乐还如此应景,让人不得不细细品味一番。首先,我们得聊聊这打架的场面。要知道,女子冰球本身就是一项速度与力量的较量,队员们在冰上滑行、冲撞,追求速度和进球,本身就充满激情。但这次的打架,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体育对抗范.............
  • 回答
    3 月 1 日,美国方面突然抛出重磅消息,指控有 12 名俄罗斯外交人员参与间谍活动。这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对本就紧张的美俄关系来说,无疑是又添了一把火。消息的核心与指控:美国方面给出的指控非常明确:这 12 名俄罗斯外交人员,虽然表面上是作为外交官在俄驻美使领馆工作,但实.............
  • 回答
    1月10日,美俄两国将在日内瓦就战略稳定和安全保障问题展开重要会谈,此次会谈无疑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鉴于当前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和俄乌边境地区日益紧张的态势,这次对话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承载着各方对于缓解紧张局势、避免冲突升级的希望。背景与议题:剑拔弩张下的对话此次会谈的直接导火索是俄罗斯近期提出的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实在。大家伙儿都有了“互相扔核弹,大家一起玩完”的本事,那还费劲巴拉地搞那些导弹、坦克、飞机、航母的,图啥呢?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咱们得这么想,虽然核武器是终极的杀手锏,但它不是日常生活的工具,也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你想啊,真到了互相扔核弹的地步,那可就是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