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就俄乌问题表态「与美国站在一起」,俄罗斯称「日本的威胁令人费解且很不明智」,如何评价日方的态度?

回答
日本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尤其是在“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以及俄罗斯方面对此的反应,是理解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侧面的窗口。要深入评价日方的态度,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首先,日本“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并非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背景。

历史与同盟关系: 日本与美国之间有着长期的、深厚的同盟关系,这种同盟关系是建立在战后安全保障体系之上的。美国在日本驻有大量军队,确保了日本的国防安全。在国际事务上,尤其是在处理与一些有潜在威胁的国家(如中国、朝鲜,以及现在俄罗斯)的关系时,日本往往倾向于与美国保持一致的步调,以获得美国的支持,并强化自身的战略地位。因此,在俄乌冲突这样全球性的重大事件上,日本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起,是其同盟战略的自然延伸,也是其对自身安全利益的考量。

对国际秩序的维护: 日本作为二战后的战败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维护。俄乌冲突中,俄罗斯通过武力改变国家边界、侵犯主权的行为,被日本视为对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日本一直强调“以法治国”的国际原则,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立场也包含了维护国际秩序的意愿。它希望通过支持乌克兰,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经济与能源考量: 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供应国,而日本在能源方面对进口高度依赖。尽管与俄罗斯在能源上有一定的联系,但日本也意识到了将能源来源过度集中在某个国家(尤其是与自身价值观和安全利益不符的国家)的风险。通过与西方国家一起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日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其能源战略,寻求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尽管这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

地区安全联动: 俄罗斯的行动,尤其是其军事扩张和对国家主权的漠视,在日本国内也引发了对地区安全形势的担忧。虽然俄乌冲突远在欧洲,但其背后所反映的强权政治和地缘政治的紧张,与东亚地区的安全挑战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日本可能认为,对俄罗斯的姑息将 embolden 那些同样可能采取冒险行动的国家,从而间接威胁到日本自身。因此,在欧洲支持乌克兰,也是其维护自身地区安全战略的一部分。

“威胁令人费解且很不明智”的俄罗斯回应: 俄罗斯方面将日本的立场视为“费解”和“不明智”,这背后也反映了俄方的视角和诉求。

俄方的视角: 俄罗斯可能认为,日本与俄乌冲突的地理距离遥远,且在安全层面与俄罗斯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冲突,为何要如此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与俄罗斯产生对抗?俄罗斯可能将其视为美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延伸,认为日本的行动并非出于自身独立的国家利益,而是被美国所裹挟。此外,俄罗斯可能在历史认知上对某些问题存在不同的解读,或者认为日本对俄罗斯的意图存在误判。

“不明智”的解读: 俄罗斯认为日本的立场“不明智”,可能暗示着日本因此会遭受经济上的损失,例如能源供应、贸易往来等。也可能是在暗示,日本的这种姿态会进一步激化地区矛盾,对日本自身不利。俄罗斯可能认为,日本应该更务实地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而不是因为意识形态或盟友关系而采取对抗性立场。

评价日方的态度:

从整体上看,日本的立场是 务实、坚定且具有战略远见 的。

务实: 尽管存在经济上的顾虑,日本依然选择跟随美国的步伐,这显示了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将国家安全和国际秩序置于短期经济利益之上的务实考量。它认识到,在关键时刻与盟友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长远利益。
坚定: 日本在对俄制裁和支持乌克兰方面表现出了相当的坚定性,这与其一贯的外交原则是一致的。它没有因为俄罗斯的威胁或施压而动摇,显示了其维护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决心。
具有战略远见: 日本深知,在当前全球局势下,维护一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至关重要。对俄罗斯行为的容忍,不仅会威胁欧洲的安全,也可能对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日本通过支持乌克兰,是在为维护一个更广泛的、对日本有利的国际环境而努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的这一立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经济成本: 随之而来的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中断等问题,会对日本经济造成一定冲击。
与俄罗斯关系的损害: 日本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仍有领土争议,这次冲突的加剧,使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更加渺茫。
地区影响: 尽管日本强调其立场是基于国际法,但俄罗斯的回应也可能促使一些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的某些国家,对日本的地区影响力产生新的解读,甚至可能加剧地区间的紧张。

总而言之,日本在俄乌问题上“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是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基于同盟关系、对国际秩序的维护、经济利益以及地区安全考量的综合体现。俄罗斯的批评,则反映了其自身的地缘政治逻辑和对国际行为的解读。评价日方的态度,需要理解其背后多层次的战略考量,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是俄罗斯人没有明白岸田的真实意思。

美国:我要从乌克兰撤走使馆人员。

日本:我要与美国站在一起。

美国:我支援乌克兰米-17飞机(真要开战,这与送给俄罗斯有什么区别?)。

日本:我要与美国站在一起。


你看,日本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user avatar

让日本也别和俄罗斯谈北方四岛问题了,直接准备武力夺岛就是。

俄罗斯陷入两线作战。

然后俄罗斯联合中国,中国同一时间准备梧桐。

美国陷入两线作战,顺带也让日本陷入两线作战。

。。

。。。

这么看中国不是赢了嘛?只有中国不是两线。

美国可以拉上印度,让中国也陷入两线。

中国还可以拉上北朝鲜。。。。。

看来世界大战真的不远了。

user avatar

以前看过知乎一个话题,大意是日本人介意当美国小弟吗?(大概是这么个话题,详细的记不得了)。

当时排在前头的回答都说不介意,什么美国把日本从军国主义中解救出来啊,法西斯日帝对中下层老百姓如何残暴……云云。持类似观点的人基本不了解日本,个人感觉也没去过日本,完全是云猜想。

过去两年在日本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不是什么文艺圈明星,也不可能是体育圈的,中国文体届的输出几乎是负的,在日本知名度最高的是赵立坚。

他以一己之力,戳到日网右的肺管子里,他的名场面有两次,一次是福岛核废水排放,他引用神奈川冲浪里的核辐射版,日网友都快气疯了,后续他又怼麻生太郎,让他喝点核辐射水来证明麻生的福岛核辐射水无害论。

第二次就是他指出美日关系是一种附庸关系,日本媒体全部是用“属国”,我从来没见过评论数上升如此之快的,而且是关于中国的新闻,那些评论点开无非是无力的,苍白的辩解之词,啥民主同盟啊,意识形态相似啊,更有甚者直言宁当美国的属国,不当中国的属国,顺便亏一下韩国。

俄罗斯这次的表态其实和赵立坚的附庸论,或者说属国论是一样的,说的都是实话,只是网右不愿意,不敢承认罢了。

日本所谓的亲中派,实则是不敢言说的“反美派”。

user avatar

表态而已。

烫知识:我们打越南的时候,全世界要么遗憾要么谴责要么呼吁,然后呢?

何况俄日还处于战争状态——苏联(俄罗斯)并未缔结二战终战条约,别说表个态,打起来都不意外。

再说了,知乎上什么时候对待侵略者这么宽容了?谴责都变成“看门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尤其是在“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以及俄罗斯方面对此的反应,是理解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侧面的窗口。要深入评价日方的态度,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日本“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并非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背景。历史与同盟关系: 日.............
  • 回答
    将日本侵华与俄乌战争进行类比,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这种类比荒谬,原因在于两者在历史背景、性质、规模、国际法适用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何很多人认为这种类比荒谬?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论点,用以说明为何这种类比可能被视为荒谬: 历史背景和性质的巨大差异: 日本侵华.............
  • 回答
    关于日本公民参与俄乌战争,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日本政府官方立场是中立的,不参与任何军事行动,也不支持任何一方的军事冲突。 日本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了放弃战争、不拥有军队以及不承认国家交战权。因此,任何日本公民,如果以个人身份参与俄乌战争,都属于个人行.............
  • 回答
    俄乌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深远。这并非简单的“因为日本进口石油天然气”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到全球供应链、能源市场、地缘政治以及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等多个层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眼的冲击,无疑来自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飙升。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尤其是能源。虽然它在核能方面有一定投.............
  • 回答
    日本政府针对俄罗斯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独立而宣布的制裁措施,虽然在具体内容上可能不如欧美国家那样严厉或全面,但仍然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对俄罗斯的象征性及外交影响: 国际立场的一致性: 日本此举是为了与西方主要国家(如美国、欧盟成员国).............
  • 回答
    3 月 1 日,日本对俄罗斯祭出的新一轮制裁,将矛头直指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同时冻结了包括他们在内的六名俄罗斯高官的资产。这一举措,无疑是日本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与西方盟友站在一起的明确信号,同时也试图通过经济手段,给俄罗斯施加更大的压力。那么,这项制裁究竟会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呢?我.............
  • 回答
    要判断今日的俄罗斯是否比当年的日本“邪恶得多”,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涉及到对历史事件、政治动机、人道主义影响以及伦理道德的深刻审视,而且“邪恶”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词汇,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为了尽量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也很复杂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刨除中美俄这三个主要的地缘政治玩家,仅从日本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潜在的战略能力来看,它是否能够“占领”朝鲜半岛?我的看法是,即使在这样的设定下,这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任务,原因如下: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占领”的含义。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 回答
    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了许多国家的女性充当“慰安妇”,这其中既包括韩国女性,也包括中国女性,还有来自东南亚、菲律宾等地女性。然而,在慰安妇赔偿和道歉问题上,日本政府确实主要和韩国达成了一些协议,而与中国大陆方面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外交以及法律等多个层面来分析。.............
  • 回答
    在二战后,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作为轴心国的国际形象差异,主要源于历史责任、战争目标、战后处理、国际关注焦点以及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原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战争目标与影响范围的差异1. 日本:亚洲侵略的“暴行制造者” 战争目标:日本的战争以侵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主,尤其是对中国、东南亚.............
  • 回答
    说起俄罗斯,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那款经典的火箭炮——喀秋莎,它以其惊人的火力,在二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谈到日本,漫山遍野的樱花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意象,那短暂而绚烂的花期,象征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那么,当我们提到中国,又会想到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博.............
  • 回答
    在 B 站,关于日本和韩国的讨论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日本高贵”和“韩国低贱”的标签化趋势,虽然不是绝对普遍,但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一个侧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剖析:1. 内容生产者的视角与受众的认同: 历史叙事与民族情绪: 众所周知,中日之间有着复杂而漫长的历史纠葛.............
  • 回答
    明治维新后,日本是否就此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当时那些主导维新的人物是否能代表“资产阶级”,这个问题,其实比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需要我们一点点掰开了看。首先,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确实走上了资本主义化的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这是毫无疑问的。维新派推翻了德.............
  • 回答
    中途岛海战,那场扭转太平洋战局的关键之战,日本为何只派出了四艘大型航空母舰,而不是更多?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兵力部署失误,而是包含了当时日本海军的战略考量、资源限制以及对敌情判断的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日本海军的家底。虽然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凭借其先进的航母编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但他.............
  • 回答
    在英国称国君为“King”,在日本称国君为“Emperor”,这其中涉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以及语言的演变,是非常有趣的对比。简单来说,这种称谓的差异源于两国君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路径不同,以及在历史进程中对自身地位的定义和传承方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英国的“King”:来自日耳.............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中国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和历史记忆,也反映了对国家民族认同的深刻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日本抱有好感,却对清朝深恶痛绝,甚至视之为国耻?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喜恶之分,而是源于历史、文化、政治以及个体身份认同等多方面的交织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历史伤.............
  • 回答
    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文化里,太阳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我们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有无数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从后羿射日到夸父逐日,太阳的形象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始终。但有趣的是,和一些西方或近邻文化对太阳那种近乎狂热的崇拜不同,中国文化对待太阳,似乎总是带着一份“审慎”和“平衡”。这里面可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叙事、文化记忆以及大众关注度之间的复杂联系。日本战国和“土客大战”(在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通常指明清时期汉族与客家移民之间的冲突)之所以在历史研究和民间演义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日本战国:为何如此“吸睛”?日本战国时代(约1467年1603年),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为啥一提到日本的“不好”就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喷”?我觉得这背后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看。1. 历史遗留的敏感神经:这是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一点。一提到日本,绕不开的就是近代史上的那段“黑暗时期”。侵略、战争、屠杀、掠夺……这些词汇在很多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
  • 回答
    关于汪精卫是否因为入了日本国籍就不算汉奸,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立场以及“汉奸”这一概念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汉奸”这个词的含义。通常,“汉奸”是指在民族危难之际,为了个人利益或政治目的,与外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的人。这个定义的核心在于其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