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的主流文化中,有太阳神和关于太阳的神话,却没有对太阳的极端崇拜?为什么日本就不是呢?

回答
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文化里,太阳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我们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有无数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从后羿射日到夸父逐日,太阳的形象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始终。但有趣的是,和一些西方或近邻文化对太阳那种近乎狂热的崇拜不同,中国文化对待太阳,似乎总是带着一份“审慎”和“平衡”。

这里面可不是没有道理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从中国文化形成的那块土壤里挖挖根源。

中国文化中的太阳:敬畏、平衡,而非独尊

首先,咱们得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由此衍生的“中庸之道”。咱们老祖宗看世界,从来不是二元的对立,而是讲究阴阳和谐,万物共生。太阳,固然是阳气之极,是光明与生长的源泉,但它同时也是燥热的代表,过度的阳光会灼伤土地,会烤干生命。

所以,在中国神话里,太阳往往是需要被“管理”的。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后羿射日。九个太阳同时出来,烤焦了大地,生灵涂炭,是后羿这个英雄,承担起“射”的责任,射下了九个,只留下一个,这才保全了苍生。你看,这神话传递的不是“崇拜太阳,太阳就是最好的”,而是“太阳太多了是灾难,需要有人来控制它”。这背后,是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是一种对秩序和平衡的追求。过犹不及,这是中国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智慧。

再比如夸父逐日。夸父追逐太阳,想要取火,结果渴死在路上。这又是一个关于太阳的悲壮故事,但它传递的更多是牺牲精神和对光明的不懈追求,而不是纯粹的膜拜。夸父的结局,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伟力时,并非能够轻易征服,而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而且,中国文化更强调的是“天命”和“君权神授”,但这个“天”并不是一个具象的太阳神。虽然有时候皇帝被称为“天子”,以太阳象征其光明和权威,但那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而不是直接将皇帝奉为太阳神的化身。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上天,但上天的意志是复杂的,需要通过德行、民心来体现,并非只有太阳的光芒才能代表。

再者,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祖先崇拜和人文精神。与对自然神灵的直接膜拜相比,我们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社会秩序的建立以及自我修养。我们的宗教信仰,即使有神,也常常是与家庭、宗族、国家紧密相连的,例如灶神、土地神,他们都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太阳虽然伟大,但它毕竟是一个自然现象,与我们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延续相比,似乎没有那么直接的、个人的情感连接。

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对待太阳,更像是一种成熟的尊重,一种理智的认知。我们知道它的好,也知道它的坏,我们敬畏它的力量,但我们也懂得如何与它共处,甚至如何去“驯服”它(如通过农耕技术来抵御日晒)。这种文化基因,让我们在面对太阳时,少了些盲目的崇拜,多了份审慎的思考。

日本文化中的太阳:独特的神格化与民族象征

那为什么日本就不是这样呢?这就得说到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话体系了。

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这使得它在历史上与大陆文明交流的同时,也保留了许多相对独立的文化特征。它的神道教,是其本土宗教,而神道教的核心,就是“八百万神”。这些神,很多都与自然万物相关,而太阳神“天照大神”(Amaterasu Omikami),则是神道教中最尊贵、最核心的神祇。

在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不是一个被后羿射下来的太阳,而是主动从岩户中出来,重新带来光明的女神。她的形象是高贵、尊贵的,是神国(高天原)的统治者。更重要的是,日本皇室一直宣称自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这使得天照大神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神,更成为了皇权合法性的源泉和民族的象征。

这种皇室血脉的连接,赋予了天照大神一种无与伦比的权威性。她不是一个需要被控制、被平衡的自然力量,而是至高无上的神圣存在。从古代的祭祀活动,到后来的国家神道,天照大神一直被置于宗教和政治的顶峰。

其次,日本神话中,太阳的“神性”和“人性”的界限,似乎比中国文化更为模糊。天照大神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神国和生活,她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自然现象,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人”格化的神。这种神格化的处理,更容易让人们产生情感上的亲近和崇拜。

另外,相比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追求的平衡与和谐,日本文化似乎更倾向于凸显“神”的伟大与“人”的卑微。在这种二元关系下,对“神”的绝对崇拜,就成了理所当然。

最后,日本的神道教与佛教的融合,也对太阳神的地位产生了影响。虽然佛教传入后,有一些新的神祇被引入,但天照大神作为本土最古老、最尊贵的神,其地位并未被动摇,反而与佛教中的一些大神(如毗卢遮那佛,与光明、智慧相关)形成了一种相互映照或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巩固了太阳神(天照大神)的特殊地位。

所以,总结一下,中国文化中对太阳的“审慎”和“平衡”,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阴阳平衡的追求、以及人文精神的重心偏移。而日本文化对太阳的“极端崇拜”,则根植于其独特的神道教信仰体系、皇室血脉的联系、以及对太阳神高度的人格化和国家象征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各自文明的基因里,塑造了它们在对待自然力量上的独特视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羿一箭一个的玩意儿,还有啥崇拜价值?

后羿自然没有射下来九个太阳,但从这则神话能看出先民们对太阳的“藐视”。

为啥藐视?因为懂了。

黄河流域的老祖先已经摸透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他们连自家老母鸡明天是不是下蛋都不肯定,但他们对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拥有足够自信。

所以,对于已经了解的事情,没有必要崇拜。

崇拜,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恐惧。

先民们最害怕是自然灾害,害怕生存,害怕吃不饱,因此洪水,地震,山火,蝗灾,干旱……才是他们的大敌,这些敌人没有一个是太阳直接造成的(先民会这么认为)。

而这些大敌有个统一特点,即不可预测。

谁也不知道灾难何时降临,而灾难一来,面临的就是非常严峻的生死问题。

因此他们崇拜龙,风,雨,雷,电;崇拜未知的命运掌控者。

而这些统一起来就是老天爷。

老天爷细分在各个领域,慢慢与佛道体系结合,就产生了龙王,山神,土地,阎王 以及天宫玉帝等等神明。

即便佛祖菩萨这些舶来品,我们依然把他们当“老天爷”一样去崇拜,因此佛道两教在产品功能上难免同质化,甚至有的寺庙道观把佛道神明一起供奉。

这就是中国人的务实精神,自古至今从未改变。

而太阳,too simple。


——————

另外,我之前特意研究过古文明的信仰崇拜,总结出来一个观点:

上古崇拜归于两类,要么崇拜鸟,要么崇拜蛇(龙)。

信仰鸟的,基本都是太阳崇拜。

而太阳崇拜的民族中,有不少都是与偏海洋文明,即靠近大海。

或许,他们把太阳从海洋中升起,视为神迹,毕竟每个白天都代表了又多活了一天。

因此,要感恩太阳。


中国先民当然也有太阳崇拜,太昊、少昊、帝俊、羲和……太多了。

而中国的太阳直接被解释成了“三足乌”,也是鸟。

而太昊少昊据说就是以鸟头人的形象示人,其部落图腾也是鸟。

有一年去曲阜,见到了一座庙宇,供奉的就是太昊少昊。大概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崇拜太阳。

因为他们是东夷部族,当年海岸线没有现在这么远,所以曲阜等地距离大海很近。

因此,这一群人信仰太阳,也是和大海有关。

————分享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user avatar

吐个槽,网上的段子余毒太深,以至于人们都拿来当真理了,真的可怕。

———————————



中国古代的宗教祭祀分工是很明确的,天子祭天,诸侯祭地,老百姓祭山川河流。所以太阳这种神,最早期百姓是不会祭祀的

“民所取材用”(《礼记·祭法》),虽和人民有关系。然因尊卑等级,不可紊乱之故,也就轮不着人民去祭了。

人,总是实际主义的。所敬畏的,只会是和自己切近而有关系的神。


所以天子最开始是祭太阳,后来换为更广泛的天,包括日月星辰。而普罗大众呢,天地,太阳都轮不到他们祭祀,所以在感觉里就是中国人对太阳这种东西没什么敬畏、信仰之心,其实是不能这么说的。只能说时间长久,太阳和人民日益没什么关系,老百姓才越来越不关注。

user avatar

在新疆地区,在水利设施还不够发达的三四十年前,当地农民想要粮食丰产,就希望太阳越大越好,越热越好。

听起来很反直觉,但新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中原完全不同。

在中原,降雨好,风调雨顺是农业生产的基本保证。

而在新疆,炎热的天气长时间的日照,会让天山、昆仑山上的雪水更多的融化,这会让新疆境内的多数河流有更丰富的水源。

比起本就几乎不存在的天然降雨,日照对于新疆的农业生产远比降雨要重要的多。


以埃及尼罗河附近的文明为例,尼罗河的气候条件就和新疆有些类似,有丰水期和枯水期,有明显的周期性,农业生产和日照的关系大于自然降水。

所以,尼罗河地区,太阳神的地位非常高。


世界各地的神话起源确实和当地独特的生存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user avatar


拿中国自秦汉到唐宋明以来不崇拜太阳的现状,去对比古希腊古波斯乃至两河埃及的太阳崇拜,题主你很明显进入了文明比较学中一个常见的误区———忽略文明的代际关系


秦汉(或者说中华帝国)对应西方的什么呢?不恰恰对应罗马帝国么?罗马帝国信仰什么?信仰基督教,他搞太阳崇拜吗?

和古希腊文明对应的是什么?是中国的周朝。周朝人不崇拜太阳,那《山海经》中的羲和,屈原《楚辞》中的东君、东皇太一、楚凤是从哪里来的?

你说中国人已经不拜羲和、东君、楚凤,那西方人难道还拜阿波罗?

——————————————————

脱离代际谈文明比较,毫无意义。类似的观点还有:

苏美尔、印度河文明有啥了不起,早亡了!

苏美尔印度河文明兴盛的时候,中华文明还没有诞生呢。中华文明诞生的时候,苏美尔和印度河就亡了

user avatar

结论在前:

1,中国有太阳崇拜。太阳神有庙,有坛,有人上香,有人磕头。

2,中国太阳崇拜的确不占主流,太阳神在官方祭祀中不是主神,主神是老天爷,即今天天坛祈年殿里供着的“昊天上帝。太阳的地位仅次于主神。

3,太阳神在民间存在感的确也不高。

这和其他文明的太阳神地位相似,古希腊人很少去拜阿波罗。今天的日本人很少专门去拜天照,各个地方的神社里供的是八百万草头神。天照供在伊势神宫里呢,是天皇自己家的祖宗,老百姓去干嘛。

究其原因,太阳的神格太高,离普通人太远。

就像如果没事,普通老百姓不会去上访。其实很多人连派出所都不愿去,进去就有种犯事了的感觉。官民殊途,而民畏官。老百姓没事也很少跑去给玉皇大帝烧香。

如果太阳又不是主神,那地位就不上不下,肥肠尴尬。

现代三大宗教对其他宗教的一大优势,就是耶神、安拉、佛祖都是直接和信徒个人互动。宗教脱离底层人民,那就完了。


官方正统祭祀里的确要祭祀太阳的,礼仪相当隆重,楼上都说了。在官方祭祀活动中,太阳神排位上的正式神名,就叫“大明”,不知道大清皇帝去祭拜的时候作何感想。这个大明,和日本那些八百万草头大明神没啥关系,日本好像随便什么鬼都叫大明神。

另外祭天时,日月也都要配享的。

史记封禅书里说:

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余庙。

可见天帝以下,日神排在首位,在星辰四海山川之前。

民间不会给大明神上香,因为这是天子亲自祭祀,是中国最高规格的宗教崇拜活动。官方的崇拜活动,老百姓是不被允许参与的。和祭天一个道理。平头百姓不能随便祭天,那是要造反,要杀头的。

实际上在明朝之前,平头老百姓,连自家祖宗的祠堂都是被禁止建的,所有宗教活动都是贵族的特权。天子诸侯大夫有家庙,而庶民的祖宗只能当孤魂野鬼。屁民想给祖宗烧纸烧香,只能“路祭”,就是在路边烧纸,相信大部分人清明节中元节都烧过。

今天这种情况好像也差不多。


再有就是庙的问题。按照上古传下来的礼仪,中国对神明的崇拜方式是筑台、筑坛。北京有日坛,今天叫日坛公园。这是明清的皇帝在每年春分,进行太阳崇拜的地点。庙相当于坛的附属建筑。

同样,筑台也是天家禁忌,只有天子可以筑台。比如曹老板当年造铜雀台,还让百官来参加宴会,那就是要表明孤要篡位啊,所以很多人称病不至。

我相信宗教活动的这种等级森严,造成的朝廷和民间信仰上的脱节,让题主觉得太阳崇拜没有存在感。


即使如此,民间也找到自己的方法崇拜太阳。中国境内,现在是有崇拜太阳的寺庙的。而且民间香火旺盛,至今不绝。此庙名叫老母庙,在山东日照涛雒,所祀就是羲和老母。

羲和是谁?

山海经:

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

淮南子·天文训(某个版本):

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

羲和就是的太阳女神,十日的母亲,太阳车的御者。

据说这庙非常灵验,有求必应。阴历六月十九是老母庙的庙会,解放前据说在当地算是一年很盛大的活动。相传就是羲和生日。

虽然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得道,但N教合一的超加强版多神教是山东宗教的特色,一个乡间小庙,要是没有两个以上的宗教挤一挤,都不好意思叫庙。比如威海那个奇葩万神殿,连耶稣都有。原来还有穆罕默德的神像,被回民拉走了。老母庙应该是羲和与观音融合的产物。

另外,此庙正祀好像反而是女娲,这和很多供奉女神的神庙相似,比如西安的骊山老母庙,正祀也是女娲。这和武侯祠正祀反而是刘备一个意思。等级制度不能乱。

按网上查到的传说,建庙之前有个老母洞,洞口坐西朝东,洞中有老母石像,逢春分、秋分,太阳就会照在石像上。清末石像失踪,洞口塌陷,所以又建了老母庙。

后来庙会上发生了一起灵异杀人案件,说是,有个戏班子在庙会上演关公斩蔡阳,用的是道具木刀,结果在台上木刀变真刀,蔡阳的演员人头落地。出了人命,大家觉得是老母显灵(蔡阳问号脸???)。然后庙会从此就慢慢就废止了。

然后呢,这个地方似乎和陨石还有关系。

日照陨:沂州府日照县南40里石盆山。……山巅尚有马蹄形陨石坑依稀可辩,陨石散落于其间,山下有陨石立于涛雒南门外。土人传曰:盘古开天辟地,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四海一统,其乐融融。不意太阳爆,陨石降,竟至石破天惊,“四极废,九州裂”,民不聊生者也。幸得女娲补天于高山之巅,羲和浴日于东海之滨,救得万众生灵。乃建老母庙于山下以祀女娲羲和,堆陨石于高台以祭太阳神灵。其庙已毁,其碑尚存;其台已去,陨石可见。

又是山洞又是陨石的,有没有点君名的意思?


虽然没有考证到更古老的记载,但山东沿海一带的太阳崇拜可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比如齐地八神将,第七就是日神。

史记里说,

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於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成山就是上面说的那个万神殿所在地,其实就是史书上的始皇殿。当然现在的很多建筑是新造的,据说非常奇葩。网上有个帖子。



以上两个太阳神,和中国的其他崇拜、信仰一样,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分野。大概代表的是关中的周、秦文明,和东夷文化、楚文化的区别。西方的众神成为官方信仰,在固定的每年固定的时间由天子主持祭祀。秦汉统一之后,关中成为帝国的中心,因此东方、南方的神明地位降低。“至如他名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于天子之祝官。”所以东方众神由民间祭祀。


日照因为有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最近旅游业就是主打太阳崇拜。但是这种旅游景点你懂的,所有的信息都是真伪参半。其中源流演变,我也没考证过,不知道哪些是附会,哪些是旅游局现编的。

但是不管是不是今天重修的,就今天来说,这庙的确是存在的,祭祀的的确是太阳女神。磕头烧香扔硬币的游客一点也不少。不知道够不够的上题主“太阳崇拜”的标准呢。这样再说没有是不是就不讲理了。

题主以后有条件,欢迎来山东吃海鲜,去日照看尧王城,去荣成看成山头。顺便给太阳女神上柱香磕个头,再扔个硬币啥的,回去坐飞机就别往引擎里扔了。主动践行太阳崇拜核心价值观。

user avatar

简答一波。

首先我们也要明白为什么会有太阳崇拜。

其实太阳崇拜是原始游牧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后,宗教文化发展的初期产物。

太阳代表光与热,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也为早期文明提供了建设定居点的条件。同时,太阳每日升落、每年的周期运动和四季变化,也为早期文明创造历法提供了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太阳”这一形象,便是人类进入农耕文明时代的启蒙。

由此,便不难理解太阳崇拜取代万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成为众多农业文明在早期发展阶段的主流宗教信仰了。

……………………………………………………………………

但请注意,是“早期”。

世界上众多出现过太阳崇拜的文明,其在上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无一例外的出现了对太阳神神格的模糊化和边缘化,也有出现过完全摒弃的情况。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古埃及的太阳崇拜。

古埃及的太阳崇拜兴起于前王朝时代。在古王国时达到高峰。太阳神-拉,神格不断位升,成为众神之父,主神。然后,在中王朝时代,太阳神-拉与底比斯政治中心的最高神,空气神-阿蒙混同。太阳神开始不再局限于固有形态,而是逐渐成为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最高神。这在新王朝阿肯那顿“发明”新太阳神阿吞并取缔除阿吞神外所有神祇时达到顶峰。

此时的阿吞神,还仅仅是最初那个代表光与热的太阳神么?不是的。阿吞神虽名为太阳神,实则更像是后来那个被世人所熟知的唯一真神-“上帝”。阿吞神作为太阳神的神格,实际上是被模糊化了。

……………………………………………………………………

伴随文明进步,多神崇拜必然会向主神崇拜、唯一神崇拜发展。这其中更多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后,阶级关系的改变。原始社会进入农耕时代早期,祭司阶层依旧掌握了宗教与世俗的最高话语权,此时太阳神虽然崇高,却与其它神祇无本质差异。而随着武士阶级的崛起和领地、人口的增加,便需要一个区别于其它神祇的主神来扩大和维护统治。太阳神由于其特殊的神格背景,自然成为了被推崇为最高神的主流选择。再后来武士阶级完全取缔祭司阶级的宗教神权地位,那个代表最高宗教权威和最高世俗权力,混同无数神祇神格的“唯一神”就出现了。

……………………………………………………………………

在中国,那个混同了所有神祇神格的唯一神,是天帝。

传统太阳神的神格,即光与热,实际上是与天帝的形象相混同的。只是太阳神的身份被边缘化了。

与世界其它地方文明所不同的是,中国在文明发展早期,就达到了相当程度的世俗化。武士阶层在很早时候就取得了相对于祭司阶层的压倒性优势从而掌握了宗教话语权(绝地天通)。而周朝的建立则彻底粉碎了神权祭祀阶层。周王独具世俗统治权和宗教解释权,中国的一神教演化便也在此停滞了。由此,出现了一个固定且别具特色的模式……天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能力,领导着一帮绝对忠诚而能力有限的神祇,在天上组成统治宇宙的朝廷。地上的王是天帝的儿子,是天帝派往人间统治凡人的最高领袖,因此王对天下的统治,也代表了天帝的最高意志。

与中国相似的,同样出现这种宗教演化停滞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这也是由于其文明发展早期就实现了武士阶层对祭司阶层的取代实现了相当程度的世俗化。有趣的是,古希腊罗马也是以天神作为最高神,只是其对其它神祇的边缘化程度不如古中国。因此相比于神王宙斯/朱庇特,阿波罗/索尔依然保持了相当丰满的神格。

user avatar

要是其它民族里,太阳是可以射下来,还一次就射下来九个的……

估计就不会有什么太阳崇拜了。

都箭下亡魂了,还崇拜个屁。

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呢,除了说明中国历史早就经历过全球变暖问题以外,也提出来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案,就是消灭多余的热源。

具体说,就是消灭掉美帝昼夜不关的电灯和昼夜不停的空调。以及去产能,关闭和淘汰全世界落后产能。

就齐活了。

除了后羿射日之外,夸父还逐日,追赶太阳。所以太阳在中国人眼中真没啥至高无上的地位。序列比雷神和龙王都要靠后。毕竟发水能毁坏田地和淹死人,雷神也能劈死撒谎的人。而太阳能干什么?

顺便说一句,大旱一般也不认为是太阳神作妖,而是认为龙王偷懒。所以可能有晒龙王和烧草龙的习俗。

太阳在中国古代文化序列中,主要起到计时和历法的作用。那就更没人崇拜了。谁会给家里的闹钟和月份牌上香的?



这么个破回答,哪儿来那么多赞?我也很迷惑啊……

user avatar

不光是在中国,在其他成熟文明里也断绝了。

你问问基督教(含天主,东正,新教)教徒,问他们为啥不拜太阳,他们可能给你预定个火刑架。

你问问伊斯兰教徒,问他们为啥不拜太阳,他们可能给你预备一吨石头。

你问问佛教徒,问他们为啥不拜太阳,嗯,他们可能宽松一些,只是用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着你。

从崇拜简单的自然现象和动物图腾,到有具体神职的多神教,再到全知全能的一神教,至少我们这个世界的宗教信仰的发展规律就是这样。

太阳崇拜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连多神教都不算。断绝才是正常,不断绝才是奇怪。

希腊神话里有太阳神阿波罗,现在还有他的信徒和祭坛吗?德尔斐的神庙早就只剩残垣断壁了。

埃及神话里有太阳神拉,现在金字塔虽然依然耸立,可古埃及人种都快断绝了。

中国也曾经有太阳神羲和,现在知道这个名字的怕是不多了。

当然太阳崇拜带来的影响是不会那么简单消散的,比如中国的日坛,佛教里佛像日轮,但是只能算是当年圣歌的残响回声。

这只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并不是特例。

如果你想问为什么其他文明太阳崇拜的遗存留了下来,那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发展到更高级阶段,整个文明就都灭亡了。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间文化虽然变化很大,但是延长到几千年的潜移默化人们没有感觉变化突兀。只有回头去看才发现离起点已经那么远。

其他文明已死,当然像化石一样保留当年的特征,别说过了几千年,就是再过一万年也是这样子。

user avatar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user avatar

中国也有太阳崇拜的,但因换了个马甲,隐藏了起来,才使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在拜佛的时候已经陷入了拜物的陷阱。

汉地佛教的佛号“阿弥陀佛”在原始佛教和小乘佛教里都是没有的,包括释迦牟尼也不认识这个佛…据考,“阿弥陀佛”这个佛号其实是源于古波斯的太阳崇拜。在网络上你可以查到许多相关的资料,这里仅提供一个知乎上的连接供你参考:

“阿弥陀佛”是太阳崇拜的佛教化:zhuanlan.zhihu.com/p/35

如果你不想上网去查,我这里便说个大概吧。据考,古波斯国拜火教的太阳神,其名是Mithra(弥陀罗),该神衹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时也被带进了印度,并在古印度广受敬拜。阿弥陀佛(Amitabha )便是取自太阳神的名,其所指的“无限光、无限寿”的描述便是源于太阳神的特征。

拥有佛学博士学位的圣严法师也认为阿弥陀佛信仰是源于古波斯等地,后由大乘佛教摄取(参圣严《世界佛教通史》)。

另一个拥有佛学博士学位的释印顺长老也说:礼敬阿弥陀佛,应当向落日处…这实在就是摄取太阳崇拜的意思(参《净土新论》)。

佛经《太阳经》是以七言诗歌的形式,赞颂了类似“太阳神”的神明,说信太阳神就可以脱离苦海,进入极乐世界。这与诵念“阿弥陀佛”一样都是太阳崇拜,都是说进入“极乐世界”的。

佛像胸前的“卐”符号,本是源自于古波斯的太阳崇拜,是雅利安人带入古印度,大乘佛教净土宗再摄取来使用的。

佛教历来都有很多伪经。一些人为了推崇自己的太阳崇拜,用隐晦的方式来替换,其实就是加了一个“佛”作结尾就蒙圈了所有的佛弟子,为了搞太阳崇拜,搞假佛教的人也会编些伪佛经来使太阳崇拜混入佛教。其中的净土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便是这么来的。其实,这三经的伪造水平并不高,在正统佛学的学界来看,都很容易知道这是后人参照太阳崇拜来弄的假货。但这三经对于贪心更大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因为该三经认为人只需念叨一句印度话“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去极乐世界了,这比所谓的修行简单多了。真的佛教修行是要去掉“贪心”的。净土三经不仅反对人去除贪心,反而是更加助长了人的贪心,这显然就不是正统的佛教了,但因这个方法迎合了人的贪心,很快便在佛教中流传开了,净土宗甚至还成为了佛教最大的宗派,净土三经也都顺利的被收录入了《大藏经》。佛弟子的贪心在这也可见一斑了。

在中国,到处都是骗人的假佛教…按释迦牟尼的真实佛教,佛陀在世时,反复强调世无二佛之号、一佛境界无二尊号,无数佛弟子却在释迦佛国境界中却反复念诵另一佛号“阿弥陀佛”等,其三皈早已破灭而不知。参考经文:“世无二佛之号……一国之中亦无二王。一佛境界无二尊号。”(《增一阿含经》)。

号称方便法门的佛教的极乐世界存在吗?按照佛教,其实是不存在的…佛经中记载,有两位一百多岁的老人感觉生前没做什么善事,死前询问佛陀有没有什么方便法门可以去修。如果真有方便的净土法门,按照佛陀的慈悲,是应该告诉他们的,可惜,佛陀却让老人尽量去布施行善,言外之意,不存在任何方便法门的…这样的教证资料在增支部3集53經/二位婆羅門經第二(莊春江譯)。

我国精通大乘佛法的玄奘法师说,按照佛教,所谓的净土也只有三地菩萨才能往生…证据如下,在大唐西明寺释道世集《诸经要集》卷一云:“玄奘法师云:「弥陀净土恐凡鄙秽修行难成,如旧(译汉)经论“十地已上菩萨随分见报佛净土”,依新(译汉瑜伽师地)论意“三地菩萨始可得见报佛净土”,岂容下品凡夫即得往生?」”

这是佛教嬗变史的一点点故事。

user avatar

好问题!

之前也没想过这点,被你一提发现真的,中国的文化和很多文化不同的一个很大的根源。

也说最主要的相关吧,因为中国是龙神崇拜,而龙是雨神,和太阳神本就是对立的。

我看很多回答提到了后羿射日,我倒觉得,神话里更能体现好恶的其实是应龙和旱魃,应龙成为了真龙的象征,而旱魃成为了妖怪。

而龙神崇拜是果而不是因,原因的话,主要应该是中国是农耕之国,而且是水稻这种需要很多水的农作物。

而龙神崇拜,对应的雨神崇拜,其实全世界都很少见。雨神在各个神话体系中都比较边缘,往往都是依附在农业之神或者雷神这里,而雷神往往是战神。只有中国,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虽然地位不显赫,但存在感极强,龙神更是地位尊崇。

user avatar

太阳崇拜是有的。之所以题主会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中国上古时代发生了一次重大事件导致宗教早早退场,那就是绝地天通,无论是哪种崇拜,都不成为社会主流。

但即便在非社会主流中,太阳崇拜也显得衰弱。在其他文明中,太阳崇拜通常地位较高,但在中华文明中降格为星月同一等级,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华文明提炼出了天和天子这一概念,相当于有一个最高崇拜,把日月星都压了下去。另一个原因,就是题主提到的后羿射日,损伤了太阳崇拜的威望,使得其与月、星降为一个等级。

后羿射日其实指的是一次历法改革,最早的中华历法其实是太阳历,将一年分为十个月,也就是十日,每日三十六天,现在的彝族传说中仍然保留着这种历法。很明显,这个历法和太阳崇拜息息相关。但是,更明显的是,这种历法误差极大,后来就被以月亮观测为基础的十二月太阴历法代替了,这就是所谓的后羿射日。之所以传说中保留了一个太阳,是因为后来的历法是太阴历和太阳历综合而成的阴阳合历,基础的月份以太阴历为主,节气以太阳历为主。

就因为有这样一次上古极其重要的历法革命,所以和太阳历绑定在一起的太阳崇拜受到了严重损害,从能够压星月一头,降为与星月同级的祭祀。

user avatar

地理决定论搬出来。

周期性的西南季风性气候,加上年轻的大陆抬升,决定了中国最厉害的自然现象是暴雨+洪水,或者是它的反面极端,干旱。

相比埃及的周期性泛洪区和作息,太阳给与沙漠人类的印象和恐惧更加深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