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没有保留皇室?

回答
要说中国“没有保留皇室”,这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更确切地说,中国在近代以来,皇室制度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制,所以如今没有皇室存在。但追溯历史,中国绝大多数时间是存在皇室的,而且是相当绵延和深刻的。

那么,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皇室制度最终被终结了呢?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漫长演变。

一、王朝更迭的内在逻辑:权力分散与集中,腐败与改革的循环

中国古代皇室的命运,很大程度上与王朝的兴衰紧密相连。每个王朝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对前朝弊政的批判,以及一套新的统治理念和制度。

初建时期的“清明”与权力集聚: 新王朝建立初期,创业君主往往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减轻民负,巩固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这使得决策效率高,行动力强,能够快速应对内外挑战。此时的皇室,虽然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被视为国家机器的核心,代表着稳定和秩序。
盛世之后的“内忧外患”: 随着王朝进入盛世,统治逐渐稳定,但权力分散和腐败的种子也开始萌发。皇室内部,皇子争位,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现象层出不穷,消耗着国家的元气。外部,边疆民族的冲突,经济发展的滞后,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怨,都成为王朝衰落的导火索。
农民起义与王朝灭亡: 当民不聊生,统治集团内部腐朽不堪时,往往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推翻旧的统治者,建立新的王朝,皇室的血脉也就此中断。这是一种“周期律”的体现,是权力在不同集团间转移的必然过程。每一次王朝的覆灭,都意味着一个皇室的终结,而一个新的皇室则取而代之。

二、思想观念的演变:天命观的动摇与民本思想的兴起

中国皇室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君权神授”和“天命观”之上。但随着历史发展,这种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天命靡常”的现实: 尽管宣称“受命于天”,但王朝更迭的事实本身就说明了“天命”并非永恒不变。当一个王朝失去民心,统治者昏庸腐败时,即使他们仍然宣称“君权神授”,其统治的合法性也大打折扣。
民本思想的深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虽然历代统治者都强调这一点,但当政府真正代表不了民意,甚至鱼肉百姓时,这种思想就成为了反抗的强大思想武器。孟子等思想家对“民贵君轻”的阐述,为推翻暴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一统”思想的韧性与局限: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这为皇室制度的延续提供了结构性支持。皇帝作为统一的象征,其存在被视为国家统一和稳定的保障。然而,当这种“大一统”的躯壳被腐朽的统治所占据时,其负面效应也会被放大。

三、制度层面的挑战:皇权与官僚体系的博弈

中国皇室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着官僚体系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皇权与相权的制衡: 在某些时期,强大的宰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皇权,维护政治的相对平衡。但随着皇权的高度集中,宰相制度也逐渐被废除,皇帝直接掌控一切。
宦官与外戚的干政: 权力的高度集中,也为宦官和外戚专权提供了土壤。他们依附于皇室,但往往成为国家政治的蛀虫,加剧了统治的黑暗。
科举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度的出现,为平民阶层进入仕途提供了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科举制度本身也可能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其考试内容和方向也受皇权的影响。

四、晚清的剧变:内外交困与历史的转折

到了近代,中国皇室制度最终走向终结,这与晚清的特殊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西方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暴露了清朝统治的腐朽和落后。一次次的战败,割地赔款,使得清朝的威信扫地,也让人们对传统的君主制度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潮: 为了挽救危局,出现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尝试。然而,这些改革往往触动了皇室和保守势力的利益,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与此同时,孙中山等革命家的出现,高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旗帜,将革命思潮推向了高潮。
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的爆发,直接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终结了清朝皇室。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总结来说,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之所以最终没有保留皇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王朝周期律的必然性: 任何制度都存在其生命周期,王朝的更替是权力结构周期性调整的表现。
2. 思想观念的进步: 民本思想的深入人心,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为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3. 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民间力量的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旧的政治格局。
4. 晚清的特殊国情: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内部矛盾,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
5. 革命的推动: 革命力量的崛起,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彻底终结了延续千年的皇室制度。

所以,并不是说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就没有皇室,而是皇室制度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碎,被更符合时代潮流的共和制度所取代。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充满了斗争、变革和思想的碰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个寓言故事。

说是池塘里有一群青蛙,每天无所事事的呱呱叫。久而久之,他们感觉无聊,于是想要一个国王统治自己。

于是青蛙向上帝要求,给它们派一个国王,上帝说我特么长这么大没见过这种要求,但是又被青蛙呱呱的吵的烦,就扔了段木头到池塘里。

青蛙们起初对这木头毕恭毕敬,感觉这个国王高贵冷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但总架不住胆大的,一步步靠近,最后发现国王根本不会动,于是青蛙愤怒了,又跟上帝呱呱呱。

上帝烦了,就扔下一只鹤。

这下可好了,鹤给青蛙当国王开心的一批,今天判这个蛙有罪,明天判那个有罪,惩罚的方式就是一口吞了。结果鹤每天巡视池塘,全国竟然没有一个没罪的……

于是青蛙就哭,说自己闲得蛋疼……


我以前觉得这个寓言没什么意义,因为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鸹貔,直到我遇到了题主,是题主告诉我,寓言故事真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user avatar

想太多了吧!别的不说,就溥仪当伪满洲国皇帝那件事儿,放到法庭上审判,怎么着也是个重罪!

天朝对溥仪的处理已经很宽大了,有空去了解一下末代沙皇的事情!我觉得溥仪对党和政府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user avatar

中国这么一个有如此封建集权体制的文明,今天不保留皇室王室,没有立宪君主,没什么旧贵族封秩。这恰恰是革命更彻底、社会制度更进步的体现。

经过二十世纪前半叶近40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如果最后还保留皇帝国王大汗土司,或者当政者又称帝了,那是极大的讽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

看来题主是忘记了这些歌词所要表达的价值观了。皇权贵族的存在,和无产阶级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天生就是矛盾的和不可调和的。

工农阶级发动暴力革命,目的就是推翻那些自以为高人N等的权贵剥削阶级。


保留皇室……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吗?

user avatar

埃及比中国还多几千年,还不是没保留法老,这玩意儿,保没保留跟历史长短有毛线关系。

埃及历史长到什么程度我跟你说,长到你听说过的一些金字塔的主人,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去挖另外一些金字塔的主人的金字塔,就跟我们盗周朝的墓一样。

user avatar

因为大清太不靠谱,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不管你信不信,1912年的中国是世界各大国中第三个不搞君主制的大国,也是第二个推翻君主制的大国。

仅次于开张就不是君主制的美国,和1789年送查理十六上断头台的法国(1792年路易十六,我脑子抽了,谢谢评论区提醒)。

八国联军剩下六国,乃至辛丑条约签约十一国中的其余九个,都是君主制。

在1911年,君主制不是问题,德皇奥皇沙皇要等到一战结束才被彻底清算,意大利甚至要等到二战结束。

换句话说,虽然近代史上中国一贯落后,但是在换招牌这个问题上,其实是引领时代潮流的。

为什么大清死这么快?

因为全国人民盼着君主立宪然后变法维新富国强兵的时候,

你大清搞一个皇族内阁,脑子里只是盘算满人乃至爱新觉罗家族的那一点点小团体利益,

不肯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当然送你上路。

别忘了,伊丽莎白二世老佛爷,当年可是真的在二战当过兵的。

你大清的皇帝呢?二战在干嘛呢?在当日本人的狗,在当满奸。

保留皇室?你大清也配?

user avatar

不保留皇室不需要理由,保留皇室才需要理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中国“没有保留皇室”,这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更确切地说,中国在近代以来,皇室制度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制,所以如今没有皇室存在。但追溯历史,中国绝大多数时间是存在皇室的,而且是相当绵延和深刻的。那么,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皇室制度最终被终结了呢?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而且确实是我身边观察到的普遍现象。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赚得盆满钵满、名留青史的“大佬”,你仔细想想,他们更多是以一种“长线”的姿态在做事,无论是在投资界还是在创业领域。短线操作,虽然偶尔也能博取一些眼球,但要说到“发大财”并且能够稳固地积累财富,那确实是寥寥无几。我试着从几个.............
  • 回答
    关于“中东非自愿地为中国争取了几十年的发展时间”这一说法,我需要先明确一下,这个提法可能是一种比较概括性的、带有一定解读色彩的观点,并非一个历史事件的直接陈述。它更多地是在讨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能源供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间接”或“缓冲”作用。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中国的大城市和日本在城市铁路交通发展上确实存在一些差异,而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历史、规划、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在轨道交通,尤其是通勤铁路和地铁网络的发展上,确实是全球典范。 它的城市铁路系统,不仅连接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常常让人感到一丝历史的无奈。为什么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度美国,能在近代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霸主,而拥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中国,却错过了工业革命的契机,乃至在近代屡屡遭受挫折?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能道尽。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美国崛起的世界性优势:历史的机遇.............
  • 回答
    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以及诸葛亮本人之所以能被中国人称颂千年,推崇备至,这绝非仅仅是“成功”与“失败”两个简单的标签所能概括的。它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智慧、仁德以及人生价值的理解,更是一段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动人故事。一、 肝胆相照,情比金坚:超越君臣的知遇之恩与承诺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之所以能被.............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将当前的东亚和南亚局势与中国历史上以自身为中心的“天朝上国”格局相联系,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视角。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概念,并审视当前的地区动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格局”指的是什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之前,周边许多.............
  • 回答
    要详细地解答“为何 SpaceX 的航天技术在短短几年就超过了中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超过”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且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在快速发展。然而,在某些关键的、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上,SpaceX 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领先优势。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回答
    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体系中,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服务区都采取的是“并列式”或“两侧式”的布局,即服务区设施分别位于高速公路的北侧和南侧,通过跨线桥或地下通道连接。而你提到的“岛式服务区”,也就是服务区设施集中在高速公路中央,通过天桥或地下通道连接两侧车道的现象,确实在中国大陆的高速公路上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
  • 回答
    满族人口在清朝时期,相对于庞大的汉族人口来说,确实是微不足道的。粗略估算,满族人口可能只占汉族人口的零点几,或者最多一两个百分点。这种悬殊的人口比例,使得“满族人口是汉族的几百分之一”这个说法在很多时间点和地域上都是成立的。那么,这样一个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民族,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立并维持了一.............
  • 回答
    关于中国军队制式步枪在“自订化、人机差且平台模块化”方面进展缓慢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一整套复杂的军事装备发展逻辑、历史沿革以及现实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 装备发展的整体逻辑与中国军队的特殊性首先要明确,军队装备的更新换代并非简单的消费品更新。它是一个高度集权、系统性强、.............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自然也涌现出不少曾被定为首都的古都。这些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往往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然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很多曾经辉煌的都城也随之没落。我们不妨细致地聊聊这些古都的辉煌与失落。古都的崛起:那些让它们脱颖而出的优势一座城市之所以能成为首都,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
  • 回答
    春秋战国,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诸侯争霸,烽火连天,最终由秦始皇结束了乱世。在这场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楚国无疑是实力雄厚、疆域辽阔的一方诸侯。地处南方,沃野千里,人口众多,文化灿烂,似乎一切条件都指向了统一中国的目标。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走向统一的却是偏居西北的秦国。那么,楚国究竟为何没能一统.............
  • 回答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之快,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地铁里、公交车上,步履蹒跚的老人随处可见;新闻里、社交媒体上,关于养老、失能的讨论也从未停歇。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却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在这个老年人口占社会比重越来越大的时代,关于老年人究竟该如何进行科学、全面、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在国内却似乎鲜有.............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说到《射雕英雄传》,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桃花岛的黄药师,白驼山的欧阳锋,江南的洪七公,北丐的郭靖,还有那活泼可爱的黄蓉,以及各种江湖恩怨情仇。可你有没有觉得,作为“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寺,在这部以武侠为骨的巨著里,似乎是个人丁稀少、存在感不强的门派?确实如此,这背后原因颇多,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棒,涉及到了足球战术中球员位置的演变和适应性,尤其是像罗纳尔迪尼奥(小罗)和梅西这样拥有独特天赋的球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顾里杰卡尔德执教巴塞罗那时期的一些关键战术安排,以及小罗和梅西各自特点的展现。核心问题:为何里杰卡尔德时期小罗被视为中场,而梅西则一直是前锋或边锋?简单来说,这.............
  • 回答
    中华武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国人喜爱,但关于其在现代实战中的效能,确实存在争议。 许多人仍然坚信民间武术的实战力,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历史传承与文化认同的强大力量: 千年传承的文化基因: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技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 回答
    解放战争期间,阎锡山的晋绥军确实陷入了“逢战必败”的尴尬境地,但与许多其他国民党军队不同的是,他们却很少选择起义。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晋绥军的部队构成、军阀传统、阎锡山的统治手段以及当时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态势。一、 阎锡山的统治艺术:恩威并.............
  • 回答
    你说起三国时期并州的存在感几乎为零,这其实是个挺有趣的视角。毕竟并州确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按理说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但如果你仔细梳理一下三国历史的脉络,你会发现并州之所以在你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眼中显得“沉默”,确实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它在三国史上的“低调”形象。首先,咱们得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