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靠土坑酸菜维持生计的菜农该何去何从?

回答
靠土坑酸菜维持生计的菜农,面对的困境是严峻的,但并非绝境。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和探索,涉及到政策扶持、技术升级、市场转型、社会观念转变等多个层面。

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 困境分析:为何土坑酸菜的菜农面临生存危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靠土坑酸菜维持生计”会成为一个问题。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信任危机:
土坑腌制的不卫生: 土坑腌制过程中,卫生条件难以控制,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甚至可能引入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非法添加物风险: 为了追求颜色、口感或缩短发酵时间,不法商贩可能非法添加工业盐、吊白块、亚硫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媒体曝光与公众认知: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媒体的曝光会迅速摧毁消费者的信任,导致整个行业受到波及,即使是合规经营的菜农也会受到牵连。
法律法规的收紧: 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严格,过去的生产方式很可能已经不符合现行标准。

2. 市场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安全、卫生的食品,对传统腌制方式的疑虑会增加。
品牌化与标准化趋势: 现代食品市场更倾向于品牌化、标准化产品,能够提供稳定品质和追溯体系的产品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土坑酸菜往往难以形成统一品牌和标准化生产。
替代品增多: 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腌制蔬菜和调味品,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对传统土坑酸菜的依赖性降低。

3. 产业链的弱势地位:
原料端议价能力低: 菜农作为农产品生产者,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议价能力较弱,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将原材料卖给中间商。
加工技术落后: 土坑酸菜的加工方式相对原始,技术含量低,难以实现规模化、高效化生产。
营销渠道单一: 销售渠道往往依赖于传统市场或中间商,难以触及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压力:
腌制过程的环境影响: 某些腌制过程中可能产生废水、废气等,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也可能受到环保政策的限制。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传统方式可能占用较多土地,且产出效率不高,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理念不符。

二、 何去何从?策略与出路探索:

面对以上困境,靠土坑酸菜维生的菜农需要积极寻求转型和出路。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行业、个人共同努力。

1. 政府与政策层面的支持: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政府需要扮演好引导者、支持者和监管者的角色。

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引导与培训:
科普与教育: 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特别是关于传统腌制食品的卫生要求和风险。
技能培训: 组织对菜农进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卫生规范、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免费培训。
技术推广: 推广符合国家标准的腌制设备和工艺,例如密闭发酵池、食品级容器等。
资金扶持与补贴:
转型补贴: 对于愿意放弃土坑腌制、转为规范化生产的菜农,提供设备购置补贴、技术改造补贴。
贷款支持: 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转型升级的合作社或个体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
品牌建设与营销支持: 帮助符合标准的合作社或企业进行品牌包装、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对接优质销售渠道。
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
选择部分地区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酸菜加工示范基地,展示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周边菜农学习和转型。
强化市场监管与打击非法行为:
源头治理: 加强对原材料(如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的监管。
过程监管: 对腌制过程进行抽检和巡查,严厉打击使用工业盐、非法添加物等行为。
市场准入: 对销售的酸菜产品进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审查,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推动行业协会发展:
鼓励成立或加强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技术推广、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作用。

2. 菜农个体及合作社层面的应对策略:

菜农自身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是转型的根本动力。

拥抱标准化与规范化:
学习新技术: 主动参加培训,学习更卫生的腌制技术,如使用不锈钢容器、塑料发酵池,控制发酵温度和湿度,保证卫生环境。
改良设备: 逐步淘汰土坑,投资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腌制设备和储存设备。
规范操作: 建立严格的卫生操作规程,从原料挑选、清洗、腌制、包装到销售,全程注重食品安全。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附加值:
开发新产品:
预包装即食酸菜: 推出小包装、即食的酸菜产品,满足现代消费者便捷的需求。
不同风味酸菜: 除了传统口味,可以开发辣椒酸菜、泡椒酸菜、酸豆角等多种风味,拓宽产品线。
调味品化: 将酸菜作为一种调味品,开发成酸菜酱、酸菜调味料等,方便消费者使用。
精深加工: 探索将酸菜作为原料,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制作酸菜鱼、酸菜肉包等方便食品或半成品。
提升包装: 采用精美的、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提升产品的市场形象和价值感。
发展品牌与营销:
组建合作社: 单个菜农力量薄弱,可以联合起来组建合作社,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提高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注册品牌: 合作社或有实力的个体可以注册自己的品牌,打造有信誉的品牌形象。
线上线下结合:
线上销售: 利用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进行销售,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
线下渠道拓展: 争取进入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等销售渠道。
社区团购/农场直供: 与社区团长合作,或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进行农场直供。
讲好品牌故事: 突出产品的天然、健康、地方特色,通过故事营销吸引消费者。
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
种植多样化: 不要只种植一种蔬菜,可以种植适合腌制但同时也适合鲜食的多种蔬菜,如白菜、芥菜、萝卜等,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配套产业: 考虑发展与酸菜相关的产业,例如种植用于腌制的蔬菜品种、提供发酵技术咨询、销售腌制设备等。
农旅结合: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探索将酸菜制作过程与乡村旅游结合,吸引游客体验,增加收入来源。
学习和借鉴:
关注国内其他地区在酸菜生产和转型方面的成功案例,学习他们的经验。
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引进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人才。

3. 社会观念的转变:

这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重塑传统食品的形象:
通过宣传教育,让消费者认识到并非所有传统食品都存在问题,关键在于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
推广“传统工艺,现代保障”的理念,让消费者在享受传统风味的同时,也能获得安全保障。
支持本地优质农产品:
鼓励消费者支持那些转型成功、坚持安全生产的本地菜农,通过消费选择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三、 具体场景的设想与可行性分析:

假设一个有100户菜农、主要种植大白菜的村庄,他们过去依靠在村边土坑腌制大白菜来制作酸菜,并通过中间商销售给加工厂或市场。

转型方案设想:

1. 成立“XX村绿色酸菜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 由村里有威望、有能力的菜农担任。
社员: 吸收愿意遵守合作社章程、接受统一管理的菜农加入。
资金来源: 社员按照土地面积或股本比例入股,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的启动资金、转型补贴。

2. 建设标准化加工厂(或区域性加工中心):
选址: 远离污染源,靠近水源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设施: 建设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厂房,配备不锈钢清洗槽、杀菌设备、食品级发酵池、冷藏库、包装车间、检测室等。
工艺: 采用科学的腌制工艺,例如盐水发酵、自然发酵控制等,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发酵时间。
检测: 配备基本的检测设备,定期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测,保证产品质量。

3. 产品开发与品牌打造:
产品定位: “XX村绿色健康酸菜”。
产品线:
散装酸菜(符合标准包装): 提供小包装的、方便储存和携带的散装酸菜。
即食酸菜包: 推出不同口味(原味、香辣味等)的即食酸菜,可以直接食用。
酸菜制品: 如酸菜香肠、酸菜罐头、酸菜下饭酱等。
品牌名称与Logo: 设计简洁、有吸引力的品牌名称和Logo,突出“绿色”、“健康”、“家乡味”等概念。
包装设计: 采用环保、美观的食品级包装材料,标注清晰的产品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QS认证等。

4. 销售渠道拓展:
电商平台: 在淘宝、京东等开设店铺,进行线上销售。
商超对接: 主动与本地及周边城市的超市联系,争取进入商超销售渠道。
农贸市场: 在卫生达标的农贸市场设置品牌专柜。
餐饮企业合作: 与餐厅、食堂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优质酸菜原料。
农场直供/社区团购: 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或者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直接面向消费者。

5. 技术升级与人才培养:
外聘专家: 聘请食品工程专家指导标准化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
内部培训: 定期对合作社成员和工人进行食品安全、生产技能、设备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与高校合作: 与农业大学或食品科学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优化工艺。

6. 营销推广:
线上宣传: 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分享酸菜制作过程、产品优势、健康食谱等,吸引粉丝。
线下活动: 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组织社区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了解和品尝产品。
讲好故事: 宣传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强调菜农们通过努力摆脱落后生产方式,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可行性分析:

挑战:
资金投入: 建设标准化厂房、购买设备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菜农们可能面临资金压力。
技术门槛: 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市场竞争: 市场上有许多成熟的酸菜品牌,新品牌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打开市场。
观念转变: 部分传统观念较深的菜农可能抵触新方法,需要耐心引导。
人员协调: 合作社的运营需要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机遇:
政策支持: 国家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食品安全,有望获得政策扶持。
消费升级: 消费者对健康、安全、有品质的食品需求不断增长,为转型升级后的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
集体力量: 合作社可以整合资源,分散风险,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
品牌忠诚度: 如果产品质量过硬且有特色,容易培养忠实的消费群体。

四、 结论

靠土坑酸菜维持生计的菜农,其未来取决于能否抓住机遇,主动进行“脱土坑、上标准、拓市场、创品牌”的转型。这需要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以及菜农自身坚定的决心和学习能力。

虽然转型过程充满挑战,但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绿色、健康、规范化的酸菜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那些能够适应时代变化、拥抱新技术、新理念的菜农,将有能力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新的生机和希望。这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是他们生活方式和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悲观的。我认为6个月,最多一年,这事儿就会被慢慢淡忘,这些酸菜会继续供应。

user avatar

是啊,十万人呢,不(这么)生产酸菜了,这些人怎么活?

且慢,是不是我们也该悲悯一下:你说现在都电子支付了,靠掏包活着的小偷可怎么活?

这些可怜的“底层人士”,他们的生存条件变得多艰难啊!

刚才,我打“掏包”两个字,都没有现成的词了。

你看,他们已经被遗忘了多久?这个世界就这么残酷,谁管这些人的死活?

记得【小偷公司】里的这段吗?

冯:哦,你是小偷呀?
牛:你看你这么有文化的人说出话来这么难听,什么叫小偷呀?
冯:那应该叫你----
牛:掏包儿的

这可是上过春晚的相声,比以尺度大著称的德云社在春晚说的相声可强多了。

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越来越残酷。

当年,张瑞敏一成为海尔(那时还叫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当家人,立即露出冷血资本家的嘴脸,下令“从此不准在车间内大小便”——太残酷了,你要憋死工人们吗?——这跟不让员工穿着拖鞋进酸菜坑工作有什么不同?不但如此,他还丧心病狂地拿锤子(不是锤子手机)砸工人辛勤生产出来的冰箱——这跟破坏插旗员工赖以生存的酸菜坑有什么不同?

这个世界就这么冷血,就这么残酷。

但是,哈哈哈,我们就需要这种残酷。没有这种残酷和冷血,我们完了。

一个故事可以作类比:

我问孩子:如果一个村子,要依靠买卖妇女才能存在,否则就会消失。那么让他们买媳妇对不对?孩子说:如果有这样的村子,就让它消失吧。
我追问:为什么?
孩子说:不能用野蛮挽救文明。如果哪天这个村子需要吃小孩才能长寿呢?”

有人说我冷血,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随便。

而且,海尔当年那些在车间大小便的员工,后来也没饿死,反而活得更好了,是吧?如果他们不是坚持继续在车间大小便的话。整个海尔也比原来好了一些,如果他们不是坚持继续生产只配挨锤的冰箱的话。

所以,别担心。

这些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按说是该吃牢饭的。吃不上牢饭的,换碗干净饭吃能死吗?

user avatar

TMD,人都这么不要脸了么?

十几亿人口的食品安全问题,民生问题就封了个厂,正常不应该抓一批,砍一批,关一批吗?你现在人都不抓了,就把厂给封了,这事就过去了?我呸,恶心,真TMD恶心!

酸菜做成料包的利润翻了十倍,他们不是没钱?不是没有工艺,他们厂子里有标准化的腌菜池,但关键是好的菜都出口国外了,把最恶心,腌杂的菜做成料包坑害中国人,这种人叫他汉奸卖国贼都是高看他一眼,那个董事长还恬不知耻的站在摄像机前说全县几十万人的生意遭受灭顶之灾,我呸,恶心,真TMD恶心!华容县的政府人员是吃干饭的吗?几十年察觉不到这个问题?出了事的董事长不该第一时间拘留,判刑吗?危害社会安全罪,销售有毒食品罪?整个枪毙都够了!

种芥菜的老百姓其实不用太过担心,这些厂子不收,还有别的厂子收芥菜,不做酸菜了还能做别的,实在不行了庄稼地就当亏半年,改种小麦,种水稻,大豆玉米高粱,萝卜白菜都是可以的,压根不用操心!那个董事长还恬不知耻说行业几十万人失业,失业不是你们造成的吗?合着你们恶性全中国老百姓了,老百姓就应该继续喝你们的洗脚水?

干着最龌龊的事还有脸面来洗白?这世间的道义真理去哪了?人的

良心去哪了?无耻啊,真是无耻!!!

user avatar

有没有一种可能,咱买个大缸,然后用个锤子砸,也能腌酸菜,要不要试试看?

user avatar

想到了他脏,没想他这么脏,

想到了他不要脸,没想到他这么不要脸。

user avatar

当然是保持质量出口给国外吃呗,既然只有出口产品能保持卫生标准,那说明中国人不配吃酸菜。

user avatar

这?

难道没有土坑就做不了酸菜了?

user avatar

告诉题主一个秘密:

这个东西,没见过吧?今天我就给你科普一下。

这个东西,叫田地,和题主脚踩的道德高地很相似。这个田地啊,是可以种菜的,厉害吧!

更厉害的还有,别人不告诉你,我今天给你透露一下:这个田地呀,除了能种菜,还能种各种菜!

也就是说,如果一种菜不好卖了,可以改种别的!没想到吧!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菜地和果园不一样,改种其他东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每年农作物行情都在变化,农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不同的作物,达到利益最大化。

同时呀,酸菜不是一种植物,是加工食品,也就是说,酸菜不好卖的话,酸菜的原材料,常用的包括白菜、油菜、芥菜等等,是完全可以卖掉做别的用的!

所以对农民们来说要头疼的是收购商没了,而不是菜白种了,收购商没了可以换呀,虽然有可能有损失,但远远谈不上生计无着,这个没办法,属于常见的风险之一,所以题主你可以放心了。

user avatar

土坑酸菜被查这事不冤,能做干净的活非得瞎凑合,这是妥妥的落后产能啊!

前几天又在说螺蛳粉的酸豆角也是土坑的,可实际上呢?




工业化没那么难,而且效率也并不低。

我跟那些老板聊过,其实之前豆角也不要提多干净了,关键是后来柳州市为了提高螺蛳粉的品质,顺带对酸豆角也加强了检查管理,原来那套办法不仅过不了检不说,工人还不乐意了,嫌脏要加钱。

所以说食品安全这个事,就是要看谁推动这一把。推习惯了,这事也就成了。

为什么土坑酸菜这事让人不舒服,因为搁康师傅里的小包酸菜利润够有保障了,真犯不着这样。

user avatar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你在里面光脚踩,扔烟头,吐黏痰,甚至小便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事情不出时,得意洋洋,好像吃酸菜的人多傻,你多精明,现在曝光了,装老实孩子哭诉生活不易,太晚了,先难受一阵子,再想出路吧。

user avatar

就是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啊,就是食品做干净点也可以维持生计。

user avatar

这道德绑架,我们还不够恶心的,现在还得考虑那些黑心商贩怎么办。怎么着,我们就得冒着生病断子绝孙的风险供养他们一辈子呗。

user avatar

他用 踩别人的吃食 在别人吃食里扔烟头吐痰时就该想到有这么一天

作恶遭报应天经地义

user avatar

四川的泡菜够有名吧,上了舌尖的。

舌尖上的中国之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也因为类似的原因凉了,而且更恶劣,用了农药和工业盐,其实也是小范围,就是成都新繁、彭州一代,但是四川这边泡菜外销产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毒泡菜事件:成都两工商所长被免职

资本家把利润拿走大头,居然还敢问从业者何去何从?提这个不是资本家的乏走狗我都不信。。。

这届老百姓不行啊,越来越不好忽悠了。。。

user avatar

靠贩毒为生的毒贩怎么办

东叔很不高兴

user avatar

菜农从不只依靠土坑酸菜维持生计,

如果你接触过底层人民,你就会知道,底层人民和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

中产阶级强烈依靠自己专精的某一领域的技能来获取较高的收入,一旦离开这一领域的影响力范围,中产阶级就会失去维持其阶级的收入能力,从而阶级跌落。比如从月入过W,甚至还要算算年薪的程序员,到外卖员。

资产阶级依靠剥削,法律有利地位,信息差获取其优势,只要不触碰政治红线,请专业团队合理处置其资产,资产阶级的抗风险能力极强,东山再起的机会也很大。

而底层人民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对技能要求较低,都是付出较低学习成本就可以学会的。酸菜厂倒了,菜农无缝进工厂,种地,进工地,换行成本极低。

所以提这个问题的人,大可不必担心,菜农何去何从,酸菜行业也没有遭受致命打击,酸菜工艺研发师也只是跳槽内卷一下,当事的企业主,赔钱标黑豆,能剩下多少日子过得怎么样看造化。

好像是没人受伤的世界?

user avatar

这就是现代资本最可恶的地方。

土炕酸菜原本是没有市场需求的,在需求导向作用下本是不该存在的产物,原本这些菜农种其它作物也是能维持生计的。

但资本来了,它凭空创造出了需求。

在整个产业链里,它拿走了最大头,然后把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头给了维持生计的小农,然后再打着维护菜农的利益为自己“洗脱”。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拿菜农为酸菜洗地这事是很无耻的,像那样有几千套房子收租的地主打着也有小房东靠房租维系生活一般。

百万槽工衣食所系从来只是借口,纵观上下五千年,得利的永远不是漕工,而是那些漕工背后的利益团队。

对自己有利,那就是衣食所系,对自己不利,那就是要拥抱变化,自愿下岗。

把双标玩得太明白了。

user avatar

你是怕他们的酸菜卖不出去没饭吃吗?

他们可以吃自己卖不出去的酸菜啊。

user avatar

那你们现在都用支付宝微信云闪付,那小偷怎么活,你们有没有考虑过?

提这个问题的人难道就没有体会过小偷的感受吗,小偷就不是人吗,小偷就没有人的尊严吗,靠偷钱维持生计的小偷该何去何从,有没有考虑过?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工艺完全可以不卖土坑酸菜。

遥想当年大学上课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经教过饲料的专业知识,其中就有一个叫青贮饲料的东西。

也就是秸秆牧草之类的发酵做成饲料。

具体的做法就是,挖土坑铺塑料布,一层秸秆一层盐,有的会接种比较好的菌,完事包一包埋起来闷上。

等发酵的差不多了,就成了营养丰富牛也很喜欢吃的青储饲料。

我当时脑子里只剩下一个想法

这不就是腌酸菜吗????

今天这个事这么一看,那好办了,生产线都不用改,你们直接出货改成青贮饲料吧,只不过有一个要求,荨麻也是优良的牧草很适合做饲料,请在原料里添加一定比例的荨麻,我看谁敢光脚下去踩。

user avatar

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却一直和我念叨该去山上给菩萨烧香了。我听了鼻子一酸,把手机给她:“奶奶看这里,山上的菩萨哪有网上多?”

user avatar

菜农种的菜,又不只是这些企业才收。

user avatar

在坤沙被剿灭后,佤邦南邓特区的人也不需要“何去何从”。不搞毒了,有点良心的去帕敢宝石厂挖翡翠,没良心的就搞赌、骗。

user avatar

菜农没了土坑酸菜活不了?搞清楚这个链条上有哪些人再说话好吧?

菜农、工人、老板、下游企业、消费者。这几群人里除了老板真的没法逃,其他几个哪里就被土坑酸菜绑架了?

消费者不吃酸菜鱼,饭店不做酸菜鱼,很难吗?就算方便面厂,直接砍掉什么老坛酸菜面,很难吗?

哪有什么菜农,搞得好像那块地只能长芥菜似的。地还是那块地,芥菜卖不动了就换别的种,你那企业倒了,总会有别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来,人家需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怎么就无法维持生计了?

就说芥菜本身,也不是除了做酸菜就没别的用途

中国各地栽培。叶盐腌供食用;种子及全草供药用,能化痰平喘,消肿止痛;种子磨粉称芥末,为调味料;榨出的油称芥子油;本种为优良的蜜源植物。

不去做酸菜人家也是一身是宝,怎么就没销路了?

说来说去麻烦的是工人和老板。工人面临的就是另找地方上班,但劳动市场天天开,只要勤劳不至于饿死。和他们同样资质的人,不去做这土坑酸菜的,现在活的也挺好。

最麻烦的自然是老板。资金押着,设备买了,现在链条一完蛋,自己的钱肉眼可见地往外流。

问题是官方也给指路了,要“最好自救,从头再来”,结果这两天一看,好像要往“大到不能倒”那个方向走哈?

user avatar

在扔烟头的时候,就没想到这些吗?

旁边的人也没想到吗?

隔壁的作坊也没想到吗?

你们从来没有试图制止一下肮脏的土坑酸菜流向餐桌吗?

那就怨不得谁了。

你们不曾放过消费者一马,此刻又来祈求谁放你一马呢?

user avatar

你们以前把屎 做成食物给大家吃,现在被揭露了,大家都不吃了。你们说我们不吃你们做的 屎你们没活路了。我去NM的,你们不是说高盐腌渍的 吃了没毛病而且你们一直是这么做的吗?

那好啊!既然没毛病那么你们就吃你们自己做的屎 吧,怎么会没有活路呢?你们让全国人民吃了这么多年,你们也吃个三五七八年的,看看有毛病没毛病。

我记得小时候跟母亲去卖菜,早上天没亮去拔菜,拔菜的时候把黄叶老叶全部扯掉留着喂猪。然后菜挑到水渠边把灰尘、泥土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挑到镇上卖天刚大亮。那白菜真是嫩生生、水灵灵的…我准文盲的老母亲都知道卖东西要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让人买得舒服吃得安全。

你们这些菜农也好、企业也好你们会不知道食品安全、卫生?你们只是因为没有监管而失去了敬畏之心,不管你们怎么邋遢怎么恶心都无所谓该赚的钱一分钱不少。

这次是曝光了赤脚也好、穿筒靴也好、扔烟头也好…再这么放任下去给你掺泥巴、吐痰、甚至就地大小便都避免不了。

食品行业真的该有完善的监管机制,不要每次都是出了事再来亡羊补牢。做得好的官方也好、消费者也好,大力支持。做得不好的该死就让他死彻底点,不付出血的代价,怎么能吸取血的教训呢?

user avatar

华容离我老家不远,我们那里不做酸菜,我们那里的菜农好像也活下去了。

不作酸菜了就作别的呗!

实际上岳阳的农业相对发达,华容芥菜名气很大,品质也不错,不做土坑酸菜了,并不意味着芥菜就没有销路了。

user avatar

你们挨个现场直播,把烟头浓痰就着洗脚水喝了,我就原谅你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