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澳大利亚留学生在澳洲就业困难吗?

回答
澳大利亚留学生在澳洲就业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总体而言,就业的难易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专业选择、语言能力、实习经验、签证类型、市场需求、个人努力程度以及运气等。

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详细展开讲述:

一、 挑战与困难主要体现在:

1. 签证限制:
毕业生工作签证(PostStudy Work visa subclass 485): 这是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留在澳洲工作的主要途径。然而,这种签证有时限(根据学历和课程长度不同,通常为1.5年至4年)。在签证到期前找到能够支持雇主担保(Employer Nomination Scheme subclass 186 或 Skilled Independent visa subclass 189 等)的工作是许多留学生的首要目标,这无疑增加了压力。
雇主担保难度大: 许多毕业生工作签证持有者希望通过雇主担保来获得永居。然而,雇主愿意担保海外员工往往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证明在本地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以及承担一定的培训和担保费用。因此,并非所有雇主都愿意或有能力进行担保。
职业列表的变动: 澳大利亚移民局会定期更新技术移民职业列表(Skilled Occupation List)。某些专业可能在列表上的位置变动,甚至被移除,这会直接影响到持有相关专业背景留学生的移民和就业机会。

2. 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
本地毕业生压力: 澳洲本地大学毕业的学生数量庞大,他们普遍拥有更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母语)、更熟悉当地的商业文化和人脉网络。留学生需要与他们进行直接竞争。
其他国际学生: 澳洲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经验要求: 许多招聘广告会明确要求申请者拥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而留学生在毕业前往往缺乏澳洲本土的工作经验。

3. 语言和文化障碍:
英语沟通能力: 虽然大部分留学生都能通过雅思等语言考试获得签证,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尤其是在需要大量口头沟通、客户服务、团队协作等场景下,即使英语水平不错,也可能因为口音、俚语、语速等原因而遇到理解和表达的挑战。
职场文化差异: 澳洲的职场文化可能与国内有所不同,例如更注重团队合作、直接沟通、工作生活平衡等。留学生需要时间去适应和理解这些文化差异,以便更好地融入和表现。

4. 专业与市场需求的错配:
热门但饱和的专业: 某些热门专业(如商科、IT部分领域)可能吸引了大量学生,导致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竞争激烈。
市场需求高的专业: 相反,一些被认为是“短缺”或“高需求”的专业,如医疗、工程、教育、特定IT领域(如网络安全、数据科学),通常就业机会相对更多,留学生选择这些专业并取得好成绩,会增加就业的几率。

5. 缺乏本地人脉和实习经验:
人脉网络: 在澳洲,人脉(networking)在求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职位是通过内部推荐或非公开渠道发布的。留学生由于刚到澳洲,通常缺乏本地的职业人脉,这会让他们错失一些机会。
实习经验: 大多数澳洲雇主非常看重实习经验。对于留学生来说,在学习期间争取到有价值的实习机会非常重要,但这可能面临竞争激烈、雇主不愿提供实习机会给国际学生等问题。

6. 薪资期望和实际情况:
薪资谈判: 留学生可能对澳洲的薪资水平有一定期望,但在刚开始求职时,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突出能力,可能需要接受相对较低的起薪。

二、 影响就业的有利因素和机遇:

1. 选择高需求和紧缺专业:
如前所述,选择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技术移民职业列表》(Skilled Occupation List)中的紧缺职业,能够显著提高就业和移民的可能性。例如:护理、助产、工程(各类别)、教育、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关注新兴行业: 科技、绿色能源、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2. 优秀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
除了雅思成绩,流利的口语、清晰的表达能力、积极主动的沟通方式是赢得面试和工作的重要因素。能够流利运用专业术语并参与到团队讨论中,会给雇主留下深刻印象。

3. 丰富的实习和实践经验:
在学习期间积极寻找实习(internship)、兼职(parttime job)或志愿者(volunteering)机会,积累工作经验,特别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经验。这不仅能提升技能,还能帮助建立人脉,了解澳洲职场文化。
大学的职业服务: 利用大学提供的职业咨询、简历修改、模拟面试等服务,积极参与招聘会,都能增加获得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4. 良好的学术成绩和专业技能:
优秀的学习成绩是敲门砖,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岗位上。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前沿技能,能够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5. 灵活的签证政策和积极的态度:
密切关注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变化,了解不同的签证类型和申请条件。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畏惧挑战,勇于尝试,即使遇到拒绝也不轻易放弃,不断总结经验并改进。

6. 建立和利用人脉(Networking):
积极参加行业讲座、校友活动、职业社交活动等,主动与业内人士交流,建立联系。
利用LinkedIn等职业社交平台,扩展人脉,了解行业动态和招聘信息。
与老师、同学、学长学姐保持联系,他们可能是你获取信息和机会的重要来源。

7. 考虑非热门地区或职位:
如果目标是留在澳洲,有时可以考虑在悉尼、墨尔本等一线城市以外的地区寻找工作机会,这些地区的竞争可能相对较小。
对于一些初级职位或不太热门但仍有市场需求的职位,只要符合要求并能胜任,也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三、 具体建议和策略:

早期规划: 在入学初期就应开始考虑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和移民路径。了解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哪些职业是紧缺职业。
提升英语和软技能: 不仅要通过语言考试,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练习英语沟通,学习澳洲的职场礼仪和沟通方式。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
注重实习和项目: 将实习和实践项目视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寻找机会,并尽力做好,争取获得推荐信或工作机会。
研究和了解招聘市场: 经常浏览澳洲的招聘网站(如Seek, LinkedIn, Indeed, MyCareer等),了解不同行业的招聘要求、薪资水平和趋势。
准备充分的求职材料: 精心准备一份符合澳洲标准和期望的简历(Resume)和求职信(Cover Letter)。了解如何写“STAR”原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回答,为面试做准备。
积极寻求帮助: 不要羞于向大学的职业服务中心、移民中介、学长学姐或行业内的朋友寻求建议和帮助。
保持耐心和韧性: 求职过程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尤其是在初期。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改进,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

总结来说,澳大利亚留学生在澳洲就业的确存在挑战,主要是由于签证限制、激烈的市场竞争、语言文化差异以及经验要求。然而,通过选择高需求的专业、提升语言和沟通能力、积极积累实习经验、建立人脉以及灵活调整策略,留学生完全有可能在澳洲找到满意的工作并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提前规划、积极行动、不断学习和保持韧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澳洲劳动力紧缺,是真的。

你黄种中国人找不到工作,也是真的。

我用真名Wang Ergou投10个5个没信儿5个回说不好意思不达标。

我用“火来呆摘Q来”这种纯白人名字投10个8个在一天之内回信2个直接打电话约我。后来我用明显的chinglish口音接电话,我都能明显的听出来那帮鬼佬人精HR语气里明显的困惑。

简历内容没变,就改了个名字。

真人真事儿。

班里天天抄我作业一年半专业读了四年才毕业的的投资移民的老混混去了500强直接调到了中国总部去了上海,这个老混混相当的顶,他是他父母给他投资移民拿的澳洲户口,本科到现在都是和一家代写长期合作的,英语只能勉强交流,后来被学校发现他实在是听不懂,强制下放到语言班学语言,当然是免费的。

我投500强简历关过不去。后来发现500强给我们专业发过招聘文件,我们subject coordinator也转给过我们,大标题直接“Internship for PR and Citizen”。呵,人家不要中国人呢。

我们隔壁几个专业,学项目管理的、学房地产估价的和学不动产投资的的,白人和上了岁数的入籍华裔,基本上都是TAFE-diploma-master一路上过来的,正常一点的读个diploma就找到工作了,笨一点的能升master课都不用上满无论如何也找到工作了。

哦对,提示我用英文名英文姓投简历试试看的是隔壁专业的韩裔人大哥。

他是律师。

~~~

另外,澳洲本地人(白人)是真的真的好找一份起步工作(非零工),好找到没必要去冲学历

悄悄地告诉大家,一些在国内招录条件高可怕的公司,在澳洲招管培生(trainee)的下限条件是高中。master的时候偷偷看过同班读diploma白人同学的领英,很震惊,因为以下配置太多了:

高中毕业(高中时绝对不会出现在各路房产中介名单里的那种高中)-名字说出去令人发指的公司管培-对应公司销售/行政-小公司-diploma这个路线。

走这个路线的基本上都是悉尼周边普通中产或者中下层中产家出来的孩子。(牛逼中产肯定是毕业直接读大学,到大二大三才找工作。而底层劳动人民的孩子读tafe也能开开心心的活着)

澳洲那个地方,对于本地人来说,教育资源过剩,尤其是高等教育,非常过剩。只要你想学点东西,再苯再蠢读到master一点问题都没有。就像我说的那个老混混大哥,就因为他有国籍,按时交学费,学校就得老老实实安排他去语言班。一般挂科多的,学校还会主动跟你商量让你换一个专业。

~

说起姓,不改的话会吃亏,最好的操作是选类似的英文。

我见过的。

王-wong、one;周-June、joe;傅-few;梁、李-leen、leo;唐-Done;卢-Los、leo。

我的姓比较特殊,再加上我名字4个字,前俩字是爸妈的姓,和一块有一种渣喷尼斯的感觉。

这里不要小瞧日本的影响力,日本一度是先进亚洲文化的代表,至今余威尚在。当时没事和朋友开车坐火车坐公交从悉尼往北往南往蓝山一路上的市镇村大概溜达了一遍,到了没什么黄种人面孔的地方,当地无论老头老太太还是中年人看到我们这种穿着得体语言说得过去的亚裔面孔,第一反应是“你们是从日本来吧”。

我也因为我写的这个“假姓”而得到老师的区别对待。

(那是们大课,对我们专业来说是必修,其他专业选修,整个学院都可以选,所以中国学生就多,我的最后成绩是77分,中规中矩吧,后来隔了个寒假,那门课认识的几个留学生问我那门课考多少,我说77,他们都震惊了。交流过后才知道,那门课的老师把所有中国学生,包括几个已经入籍的老油条的分数都压到及格线附近(那几个老油条没改姓,有一个名也没改,直接用的拼音名),甚至还挂了四五个。唯独我和一个把姓改成leen的大哥幸免。另一门课上leen大哥和我说,应该是老师没把我们当中国人吧,这种情况在澳洲是时有发生的。也是自那时起我开始正视歧视这个问题。)

扯远了。

另外,我投过简历,面过试,有中的有被拒的。

面试就一个要点,自信+会吹+健谈,个人认为你要是有满嘴跑火车的那种水平尽管跑别虚。当然英语水平自然是有要求的。

我还可以,毕竟7炸出的国,个人认为只要口语6.5以上,出来适应适应,有针对口音语速专业词汇等方面练练应该也没问题。

这里也给各位未来的留学生提个醒,别迷信语言班。我虽然语言分数够,但依旧申了语言班,就想提前来俩月适应一下。上过之后,个人认为语言班那点东西跟他妈开玩笑一样。完全不够用。充其量多背了几个不认识的单词,学了一丢丢写论文的套路,这点套路还没有自己谷歌搜作业课题看其他人写的作业自己归纳套路来得痛快。所以最好别抱着考个5.5、6出来读语言班然后坐等白日飞升的心态来留学,语言班很好过,但是这样你很有可能很自信的在以后的正课上翻车惨死。

然而,扯那么多,我在澳洲做过的两份工作都是别人介绍的。

至于为啥主动拉我去工作,我长得可爱啊。

以上,抱头逃。

~

那么多新号小号下面说是我菜别往种族上面扯,我就拿了闷了,人家都骑脸了,还没皮没脸的找自己原因,中毒颇深呐。其实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在澳洲是占相当比例的,我人单力薄,我可以用白人那种假模假式的交流方式和白人谈笑风生,但是始终无法接受这种自我洗脑的同胞。

我用“火来呆摘Q来”投简历的时候,简历内容和Wang Ergou一模一样,也没说我有PR、没说我是白人,并注明了我是在读即将毕业,然而还是比Wang Ergou管用的多,奇也怪哉,奇哉怪也。

说点别的吧。

我的工作是我在澳洲认识的朋友推荐的(这里重点强调,在澳洲,内推也是很很很重要的一个找工作渠道),去了交流工作完全能胜任,连过渡都不用过,当时经理还说了原以为我会有一段过渡的时间,看来是他想多了。我寻思这不都是学校教的那点东西嘛。然后我也没说我其实在seek上投过那家公司,连水花都没有呢。

临走的时候经理和同事还假模假式的问为啥不弄个PR呆呆,你的话没问题的。我也假模假式的回答说这几年对了解一个国家足够了,人生很长,我的人生规划是45岁以前多去几个国家看看,等老了写游记写小说。他们无不假模假式的敬佩。

首先,想和澳洲人平等的交流,互相尊重是比要的,但是真正交流的时候,往往是你尊重他,而他只是表面尊重你。跪舔可以获得利益,但没办法收到尊重。中国人在澳洲赢得尊重的最好方法也不是说中国有多麽多么强盛,文化有多麽多么悠久,人有多么多么勤劳聪明,而是让你身边的白人知道你的祖国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就足够了。是的,在人家眼里,中国压根就不是个正常国家。在澳洲有几年了,就我接触过的人来说,主动且毫无遮掩的说自己国家坏处的人,有且仅有中国人和越南人。不一样的是越南人也不跟中国人说自己国家的坏处,唯独中国人,到处说,跟谁都说。你想想吧,人家媒体天天给人民洗脑渲染中国独裁专制贫穷环境差人民水深火热。你来了澳洲又说自己国家脏乱差食品危险政府腐败绝大多数人活得水深火热。里外一起给白人洗脑,人家觉得你中国是正常国家才叫有鬼。人家觉得你是逃难的是来弃暗投明的,给口吃的能活就得了,自然是看不起你,能跟你交流,那叫处于强势高等文明为了维护政治正确而放低姿态。尊重?平等?做梦。

其实也没必要主动安利,有的时候顺水推舟下个套他们自己钻就行,有的时候下套都不用,他们自己就下套了。以下是我之前的一个回答:


我也认识不少国内去的留学生、PR和入了籍的一代留学生,有在白人公司干的风生水起的,有受不了白人那些假模假式的交际方式愤怒自己单干做生意的,有呆在公司中下层悠哉游哉的,也有死活找不到工作打着零工还嘴硬说这叫自由我爱自由。

我走的时候经理说如果我身边有有潜力胜任工作的朋友,可以推荐来的。当天我就回去告诉我室友了。我室友国内某本科211学工科的,好像是跟电相关吧,来澳洲在悉大依旧学的工程。稳妥毕业,然后死活找不到工作,没办法考了个施工的什么证啊,天天穿着黄马甲跟人家装热水器和太阳能板。

他嘴硬,那会刚考下拿个施工的正,说这叫锻炼动手能力,他喜欢,办公室一坐坐一天的工作,太没劲了,还无聊。

那天我问他,会画CAD不?他说会。全站仪会用不?他说会用。学过工程经济学不,他说学过。

我说这有个工作去不去试试,写房产投资报告的,就是通过几个模型算出客户要的收益率,然后写个报告。去试试不。

他说:“CAONIDAYE, ZHEMEHAO DE SHI'ER XIANZAI CAI GAOSUWO!”(翻译:“我去!” )

然后给他看了我上学时候的作业,他差不多一天就弄明白了。又看了两天我那些房地产开发和施工的课件,学了点概念,到点儿面试去了。结果是没面上,但是我们经理给他推荐到他一个朋友的公司去了(这里再次提醒大家,在澳洲,内推也是很很很重要的一个找工作渠道),有他的施工证加成,做了land surveyor,房屋交易的时候他作为第三方去量土地的,还是黄马甲白帽子,至少是一份勉强对得起他的学历的工作吧。

哦对,我任职的那家公司的老板,参股一家咨询公司,咨询公司也开了北京公司。北京公司招人很简单,母公司在澳洲招名牌,人家在中国也招名牌。顺着领英找过去,看到了那家公司的白人有悉大、新南的,也有大量UTS、rmit的(是的,澳洲白人眼里UTS、麦考瑞、RMIT、QUT这些非八大都是能打的好大学),中国人都是一众人大复旦两财一贸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