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专门来这里唱一唱“出门在外远离中国人”这项自恨金句的反调的。
如同我以前写到过:
华沙犹太隔离区新的一天开始了。
被隔离的犹太人们为了占领军当局有限的食物配给,又打得不可开交。
犹太小伙雅各布捂着被打肿的脸,喃喃自语:“出门在外,为什么犹太人喜欢坑犹太人自己?”
犹太人为什么会在华沙隔离区互坑?因为当局特地把粮食少空间小而且懒得花费治理成本的地方划给了犹太人。只要你不去挑战围墙边哨兵的枪口,里面悉听尊便。那么隔离区就是一个天然的蛊盅,里面风生水起的也必然会是遵循养蛊逻辑脱颖而出的一些带有犹奸性质,贪婪狡诈,善于笼络“治安队”鱼肉乡里的包税人代治者。犹太人,你以为你从巴勒斯坦大老远地跑到华沙来,就不用遵循内卷的逻辑了吗?
很明显,我说的这个典故不仅仅针对二战华沙,而在生菜叶子盖沙拉式的移民社会漫长历史中总能成立。对于一时半会融不进来的社群,“主流社会”总是会尤其依靠下流无耻的包税人代治者(乡贤/社区领袖/当地议员云云)进行绥靖。在这里下流无耻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让主流社会放心的投名状式属性。 黑手党老大艾尔卡彭搞女人,用打字机自相残杀完全无伤大雅,但是偷税漏税就属于任上渎职,不可原谅。
而对于属于众所周知“永远的他者”的华人,升学平权配额被卡,技术移民份额被掐,竹子天花板一盖,无形的隔离区本就在那。除了靠托福110主修数学辅修CS或者带资几千万获得入场券的人可以颇具底气的说一句”我在X国从来不用和本国人打交道“ 外。剩下那些八仙过海般进场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免俗的。那么主流社会放他们进来是因为大发善心?或者略势利点,是因为想让他们当票田?
自然都不是,对于无力挤上紧缺专业工种和投资这两根独木桥的,又在按命分配的种姓划分中垫底的新移民,大部分自然只能一根蜡烛两头烧,维持一种金字塔传销式的生活。一方面当人肉电池税基,在多为低端的服务业提供着约等于996的劳动。另一方面还要靠精心包装的朋友圈小红书乃至于组团搞出中介媒体甚至于...来宣传岁月静好,以便从母国拉更多的下家过来,顺便让东道国更多的货出去。
也正是如此,通过巧妙维持,放人进来再关门打狗的炼蛊机制。像Gavin这样靠吸留学生和母国人的血起家的”小商业主“,事实上的包税人就总能够从华人新移民社群中脱颖而出。对于”主流社会“,Gavin这样的人难道不可爱吗?既提供了当地急需的廉价服务,维持住当地人一美元能把春卷吃到饱的较体面生活。又能够以较合理的分成上税(别怀疑,偷掉的那部分税只是”命运的暂放“),即使爆出什么新闻,无非加深”主流社会“对其社群的疏离感,并加大其社群内部的不和。横竖赢麻的都是”主流社会“自个儿。
华沙日报:《本地面包价格高企,疑因犹太人哄抢所致》,配上哄抢照片若干。
德裔犹太人:”波蘭的kike又在拖我們融入主流社會的後腿了,地中海沒加蓋不喜歡隔離區可以滾回巴勒斯坦啊!“
另外针对”主流社会“的反应,奉劝一些朋友不要过于沉浸在”国外工会无产阶级拔刀相助,全无联“的脑补剧情中不能自己。什么SDA也好,United Voice也好,这帮人嗅到人血味来蘸馒头时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平时需要他们走基层,去这些小商业主的产业里把新移民劳工组织起来时他们去哪了?还不就是上面所说的”命运的暂放“嘛。
最后,中国人出门在外需要远离中国人吗?一般来说不需要,但对于下面这种处于叠加态的人,需要的就不仅仅是远离了。
(朋友圈1):”今天出席了本地社區企業家的networking活動,結交了很多本地西人商界朋友,不枉臨行前花大半個月時間研究西人最喜歡的中國禮物。“
(朋友圈2):“我確實見過不喜歡中國人的外國人,但國內小粉紅所謂的種族歧視,真心沒見過。另外,研究置業一定不要找中國人或者華人開的中介,一定要去找白人。”
(路遇本地青少年成群结队):“(憨笑)sorry, sorry.”
(来到被自己隔出了七八间的原三居室,面对租客):”关门太用力把漆皮碰掉了,扣押金!“
知乎经常有人说海华不团结,这事就是个极好的例子:我们和这种人渣团结个屁啊。
我的经验是那种不问情况二话不说上来就讲什么中国人要团结的人,都是想来占便宜的。
团结也要看和谁团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