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称「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

回答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关于“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尖锐且具有强烈政治含义的指控。

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

1. 什么是“朝贡国”?

首先,理解“朝贡国”的概念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朝贡体系”是东亚一种以中华帝国为中心,周边国家定期向中国皇帝进贡、接受册封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模式。其核心特征包括:

宗主国与藩属国: 存在一个具有压倒性实力的宗主国和多个相对弱小的藩属国。
朝贡: 藩属国定期向宗主国派遣使者,献上本地特产作为贡品。
册封: 宗主国承认藩属国的统治者合法性,并给予其象征性的“册封”。
不平等性: 尽管表面上是友好往来,但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不平等的,宗主国拥有更高的权威和话语权。
象征意义: 朝贡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象征着藩属国对宗主国的承认和效忠,同时也获得宗主国的保护和官方贸易的便利。

2.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的指控意在表达什么?

当澳大利亚国防部长使用“朝贡国”这个词语时,他并非字面意义上指中国要恢复古代的朝贡制度。他是在借用历史概念,来形容他所认为的中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试图建立的一种不对称的、以中国为主导的支配性关系。 他可能指的是:

经济胁迫: 中国通过经济手段(例如贸易限制、投资审查)来迫使澳大利亚在政治和外交上屈服于中国的意愿,甚至为了维护经济利益而牺牲国家主权和价值观。
政治施压: 中国试图影响澳大利亚的国内政治,例如通过干涉媒体、学术机构或政治捐款,来推动符合中国利益的政策。
战略让步: 中国可能期望澳大利亚在地区安全问题上采取不挑战中国利益的立场,例如在南海、台湾等问题上保持沉默或与中国保持一致。
价值观的排斥: 将澳大利亚视为一个“非西方”国家,要求其在国际事务中遵循“中国模式”或至少不公开批评中国的行为,否则将面临惩罚。
国际秩序的改变: 这种说法也可能反映了澳大利亚对中国试图改变现有国际秩序,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和全球秩序的担忧。

3. 这种指控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的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一系列观察和经历之上:

对华经济依赖与担忧: 澳大利亚经济高度依赖对华贸易,特别是矿产出口。近年来,中国多次针对澳大利亚的特定商品(如葡萄酒、大麦、牛肉、煤炭等)实施限制措施,这被许多澳大利亚人视为一种经济胁迫手段,旨在惩罚澳大利亚政府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
政治分歧: 澳大利亚在多个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分歧,例如:
呼吁独立调查新冠病毒起源: 澳大利亚的这一呼吁被中国视为挑衅,并触发了后续的经济报复。
南海问题: 澳大利亚支持航行自由,并反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扩张和军事化。
人权问题: 澳大利亚对新疆、香港等地的局势表示关切。
国家安全: 澳大利亚对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扩张以及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在澳大利亚的活动表示担忧。
价值观的冲突: 澳大利亚是一个民主国家,其政治体制和价值观与中国存在根本性差异。澳大利亚认为,与中国打交道时,必须坚持其民主、自由和人权等核心价值观,而中国则可能认为澳大利亚过于“意识形态化”或“反华”。
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 澳大利亚地处印太地区,该地区是中国崛起过程中战略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澳大利亚认为,它必须在美国及其盟友的体系内发挥作用,以制衡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并维护地区稳定。
国内政治需要: 在某些情况下,采取强硬的对华立场也可以满足国内政治的需求,例如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以赢得选民支持。

4. 中国的反应和潜在的含义

中国通常会否认此类指控,并反击称澳大利亚是在“抹黑”、“挑衅”或“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中国可能会强调其合作共赢的意愿,以及在互相尊重主权基础上的平等交往。

然而,中国对“朝贡国”说法的反应,本身也可能进一步印证澳大利亚的担忧。如果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批评或不符合其意愿的行为,采取经济报复或政治孤立的措施,那么这种行为模式就可能被解读为在试图建立一种不对称的支配关系。

5. 对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的影响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的这一言论,如果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将对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加剧不信任感: 这种强烈的指控会进一步加剧澳大利亚国内对中国的疑虑和不信任,使得两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对话更加困难。
巩固“竞争者”定位: 这进一步巩固了澳大利亚将中国视为一个“竞争者”甚至是“对手”的看法,而非仅仅是贸易伙伴。
促使澳大利亚寻求更广泛的联盟: 为了应对这种“被支配”的担忧,澳大利亚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寻求与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英国、加拿大等)加强安全和经济合作,以分担风险并形成更强的集体力量。
影响经济决策: 这种论调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在经济上更加重视“去风险化”和供应链的多元化,以减少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引发国际舆论: 这种尖锐的言论可能会在国际上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行为模式的警觉和讨论。

6. 值得注意的辩证观点

虽然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的言论极具冲击力,但也需要认识到事情的复杂性:

“朝贡国”的比喻可能过于夸张: 现代国际关系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和国际法基础上的,中国不大可能真正恢复古代的朝贡体系。这种比喻更多是一种修辞手段,旨在警示和动员国内舆论。
经济相互依赖的双刃剑: 尽管存在胁迫的担忧,但中澳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是事实。中国需要澳大利亚的资源,澳大利亚也需要中国的市场。这种相互依赖的复杂性使得关系难以简单化。
澳大利亚自身的外交战略选择: 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时,也受到其自身的外交战略选择和安全联盟的影响。它需要平衡国家利益、价值观和地区稳定。

总结: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称“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是一种政治上的强硬表态,用历史上的“朝贡国”概念来形容其对中国试图建立一种不对称、以中国为主导的支配性关系的担忧。 这种担忧源于中国近年来在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上的行为,以及澳大利亚自身对国家主权、价值观和地区安全的考量。这一言论进一步加剧了中澳两国之间本已存在的战略不信任,并可能促使澳大利亚采取更积极的联盟策略和经济多元化措施。理解这一指控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其象征意义和对两国及地区政治格局的潜在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西方政客不管愿不愿意,都开始接触学习中国了。这个朝贡体系虽然理解的完全不对,但至少说明这个澳洲政客听说过朝贡这个词。

当然这方面还是美国走在前面,懂王的外孙女与睡王的“妇女能顶半边天”都说明他们在试图了解中国。

第二件,西方政客了解中国是半吊子,只是听说过一些名词,并没有对中国文明进行系统的了解。所以在他们眼中,中国还是个说着一些文绉绉词的西方殖民帝国(比如对这个朝贡体系的理解)。

而这点对双方都不好,中国平白无故的遭受很多敌意,而西方国家也无法与中国合作赢得机遇。

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个大难题。

user avatar

你也配当朝贡国?

user avatar

谢邀

简单来说,又到了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年,也又到了大打“中国牌”的时候。

最新的澳大利亚三大民调里,roy morgan和Yougov里,执政的联盟党都已经落后于在野的工党,并且幅度还在拉大,甚至已经到了10个百分点,差不多是今年以来的最大幅度。

那对于总理莫里森和国防部长达顿来说,要保住政党的位置,就必须要找到差异点,尽可能逆转局势。

新冠防治方面,西方国家基本都束手无策,又不可能持续清零,在这方面做努力根本没用;

气候变化方面,你又不可能得罪自己的煤矿钢铁选民,也只能听之任之;

哎,看了半天,好像就中国牌,打出来既不怕短时间反噬、又能一呼百应,那就拼命打这张牌吧。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大到英国小到知乎都在为新冠新变种感到担忧,但是莫里森政府却表示“不用担心”,反而继续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甚至说出了“朝贡论”,就是这个原因。


这个事实上也是许多西方政府很奇特的地方:民生方面因为做不出区别,所以直接躺平;但是中国牌却像兴奋剂并且屡试不爽,一路打到黑,互相称呼对方“亲中”、“软弱”甚至“卖国”,只要我站的够极端、我就可以压倒你。

德国如是、英国如是、立陶宛如是、澳大利亚现在亦如是。

本质上,他们需要一个对手,一个外部威胁,来缓解民生上面的质疑。我们就成了最好的一个靶子。

不过,也就如此了。真的上台后要搞经济了,回头看看,好像还是要和中国搞好关系?

真是讽刺啊。

user avatar

肯定没有。

澳大利亚本来是英国的朝贡国。

现在是美国的朝贡国啊。

user avatar

看了他的发言,心情只能用以下视频表达:

user avatar

在马来西亚长大,看过穆斯林小孩嘲弄华人小孩的时候,会说“别看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好,他其实经常躲在厕所偷偷吃猪肉呢”。


其实这种事,只有穆斯林小孩自己私下偷偷品尝猪肉的味道,并且知道这样做违反穆斯林教义,会在群体中受到大人们的斥骂而社死,所以才会用这种手段来试图污蔑华人小孩。


关于 南洋草民

我是一名自诩专业的反日知识分子。

我主张以客观,理性,中庸,和平,合法的方式反日。




一切有关反日的问题可尽管来问我。

你也可以参考我几篇关于反日的文章:

南洋草民:和平合法的反日專題目錄

反日的基礎論點,義務責任,最终目的及遵從和平合法的原則

南洋草民:反日诸疑答解

三言兩語駁斥國人對反日的常見錯誤思維

是否應該把「反日」清晰定義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

中国部分民众的对日言行是否恰当?是否是极端民族主义的表现?日本有过类似时期么?

我们是否应该抵制日货?

以及其他我在知乎的有关反日的回答:
最高赞回答:
为什么现在有人说日本人的后代们是无辜的?这个算是帮日本人说话吗? - 南洋草民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看待阿里逐渐风评变差? - 南洋草民的回答 - 知乎
男朋友是精日怎么办? - 南洋草民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当朝贡国有什么不好的?你进贡的东西的价值还不如我赏赐给你的,不香么?啊,难不成澳大利亚是那种宁愿坐在自行车上哭也不坐在宝马里面笑的国家?


你们看,澳大利亚国防部长还是很滑头的,在提出中国威胁论的时候,还不忘记揩一下油,没说什么殖民地,倾销地之类的,特地提了个朝贡国,就是说不管怎么样我都是能从中国这里揩到油的。


澳大利亚认为的正常状态是:我可以黑你,然后还能赚你的钱。

异常状态认为的异常状态是:我不能黑你,然后还能赚你的钱。


绝对不会存在什么,又被占领了,资源被掠夺了,自己国家一无所有的,他们是没想过这么悲惨的结局。也没办法,太多留学生跑去澳大利亚送钱了,太多游客跑去澳大利亚旅游了,中国又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澳大利亚赚人民币,不管发生什么,也都还是澳大利亚赚人民币。


这就好像一个长得丑浑身恶臭整天骂街的秃头树墩大妈在33楼拿望远镜看到一个开豪车的靓仔在她楼下的马路经过,然后对着自己家里的一群歪瓜裂枣闺蜜们说:“卧槽!楼下那个靓仔想包养我!觊觎我的美色!”然后她的闺蜜们纷纷哭了起来大喊“不要啊···得到一切有什么用,又得不到爱情(自由)”


中方官员真是够辛苦的,整天要忍着这些恶臭言论,还得进行回复。哎,晦气···

提到现在的大国之间的竞争,需要提一本书《大国政治的悲剧》,这本书是冷战后三大经典作品之一,另外两部是《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部作品的特点就在于,作者在分析中国的时候,由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有差异,可以分析出来的点没有多少。可以看看下面视频讲解↓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8518631039139840

视频搬运自抖音博主何婕书享小组(ID:hejiekanshu),她专门做读书分享,分享的书质量都很很高,有文学也有经济、社会相关的书籍,看她推荐的书可以更快一步筛选出经典作品。

user avatar

这个人的造谣水平,比美国、英国等国家一些政客的造谣水平高一些。

能靠“凭空想象”造谣的人很少,绝大部分人要依据一些“灵感来源”造谣。

方式主要有三种:

1、以科幻作品等文艺作品为灵感来源,进行造谣。

比如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拉特克利夫,造谣说中国正在使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对国内200万士兵进行生化改造,目的是建立一支足以统治全球的生化军团。

“生化改造士兵”,这可能是美国正在做或者打算做的事情,但目前还达不到这个谣言描述的程度。

因此,这个谣言的灵感来源,不仅是美国的历史和现实,还可能包含一些涉及“生化改造人”的科幻作品。

一般情况下,这种谣言难以取信于人。

2、以自己做过的坏事为灵感来源,把这些坏事安到别人头上,进行造谣。

比如美国造谣中国在新疆搞“种族灭绝”(灵感来源是美国屠杀原住民的历史),造谣中国把少数民族当奴隶(灵感来源是美国奴役黑人的历史),等等。

这种谣言很有可能骗过一些丝毫不熟悉中国的外国人,但难以骗过对中国有一点了解的外国人。

3、以其他国家的历史为灵感来源,进行造谣。

比如这个澳大利亚的国防部长,知道中国历史上有朝贡体制,学了个新词“朝贡国”(虽然他并不完全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急不可耐地用了起来。

这种谣言有可能骗过对中国有一点了解的外国人。




然而,这种听到一个词汇,在并不十分理解的情况下就急着拿出来显摆使用的行为,有点像马克·吐温《狗的自述》中主人公(即一只拟人化的狗)的母亲,言谈中透着一丝可笑。

《狗的自述》节选:

我的父亲是个“圣伯尔纳种”,我的母亲是个“柯利种”,可是我是个“长老会教友”。我母亲是这样给我说的。这些微妙的区别我自己并不知道。在我看起来,这些名称都不过是些派头十足可是毫无意义的字眼。我母亲很爱这一套。她喜欢说这些,还喜欢看看别的狗显出惊讶和忌妒的神气,好像在惊讶她为什么受过这么多教育似的。可是这其实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教育,不过是故意卖弄罢了:她是在吃饭的屋子里和会客室里有人谈话的时候在旁边听,又和孩子们到主日学校去,在那儿听,才把这些名词学会的。每逢她听到了一些深奥的字眼,她就翻来覆去地背好几遍,所以她能把它们记住,等后来在附近一带开起讲学问的会来,她就把它们搬出来唬人,叫别的狗通通吃一惊,而且不好受,从小狗儿一直到猛狗都让她唬住了,这就使她没有枉费那一番心血。要是有外人,他差不多一定要怀疑起来,他在大吃一惊、喘过气来之后,就要问她那是什么意思。她每次都答复人家。这是他绝没有料得到的,原来他以为可以把她难住;所以她给他解释之后,他反而显得很难为情,虽然他原来还以为难为情的会是她。其他的狗都等着这个结局,而且很高兴,很替她得意,因为他们都有过经验,早知道结局会是怎样。她把一串深奥字眼的意思告诉人家的时候,大家都羡慕得要命,随便哪只狗也不会想到怀疑这个解释究竟对不对。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第一呢,她回答得非常快,就好像是字典说起话来了似的,还有呢,他们上哪儿去弄得清楚这究竟对不对呀?因为有教养的狗就只有她一个。后来我长大一些的时候,有一次她把“缺乏智力”这几个字记熟了,并且在整整一个星期里的各种集会上拼命地卖弄,使人很难受、很丧气。就是那一次,我发现在那一个星期之内,她在8个不同的集会上被人问到这几个字的意思,每次她都冲口而出地说了一个新的解释,这就使我看出了她与其说是有学问,还不如说是沉得住气,不过我当然并没有说什么。她有一个名词经常现成地挂在嘴上,像个救命圈似的,用来应付紧急关头,有时候猛不提防她有了被冲下船去的危险,她就把它套在身上——那就是“同义词”这个名词。当她碰巧搬出几个星期以前卖弄过的一串深奥的字眼来,可是她把原来准备的解释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的时候,要是有个生客在场,那当然就要被她弄得头昏眼花,过一两分钟之后才清醒过来,这时候她可是调转了方向,又顺着风往另外一段路程上飘出去了,料不到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客人忽然招呼她,请她解释解释的时候,我就看得出她的帆蓬松了一会儿劲(我是唯一明白她那套把戏的底细的狗)——可是那也只耽搁了一会儿——然后马上就鼓起了风,鼓得满满的,她就像夏天那样平静地说道,“那是‘额外工作’的同义词”,或是说出与此类似的吓坏人的一长串字,说罢就逍遥自在地走开,轻飘飘地又赶另一段路程去了。她简直是非常称心如意,你知道吧,她把那位生客摔在那儿,显得土头土脑、狼狈不堪,那些内行就一致把尾巴在地板上敲,他们脸上也改变了神气,显出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

关于成语也是一样。要是有什么特别好听的成语,她就带回一整句来,卖弄6个晚上、两个白天,每次都用一种新的说法解释它——她也不得不这么办,因为她所注意的只是那句成语;至于那是什么意思,她可不大在乎,而且她也知道那些狗反正没有什么脑筋,抓不着她的错。咳,她才真是个了不起的角色哩!她这一套弄得非常拿手,所以她一点也不担心,她对于那些糊涂虫的无知无识,是有十分把握的。她甚至还把她听到这家人和吃饭的客人说得哈哈大笑的小故事也记住一些;可是照例她老是把一个笑话里面的精彩地方胡凑到另外一个里面去,而且当然是凑得并不合适,简直莫名其妙;她说到这种地方的时候,就倒在地板上打滚,大笑大叫,就像发了疯似的,可是我看得出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她说的并不像她当初听见人家说的时候那么有趣。不过这并不要紧;别的狗也都打起滚来,并且汪汪大叫,个个心里都暗自为了没有听懂而害臊,根本就不会猜想到过错不在他们,而是谁也看不出这里面的毛病。
user avatar

你说的朝贡是那个朝贡吗?

如果是,

那中国人民第一个不答应。

user avatar

想得美……朝贡贸易,那就是一个字:惠!

袋鼠搁这儿想桃子吃呢?

user avatar

说得跟他们不是英国佬跟美国佬的朝贡国一样。

user avatar

土澳也配当朝贡国?

朝贡国那是韩日朝越的地位,土澳以后的地位就是一个大号的矿场跟牧场,当朝贡国纯属痴心妄想。

中国古时候对朝贡国可以总结为一个字,惠,土澳没资格享受军事保护跟转移支付

user avatar

中国现在里子基本上都齐活了,外宣上只缺一个响当当的口号和一个不会被屏蔽的场合。而现在欧美的外宣也弱爆了,疲态尽露,攻击力欠奉,这种说辞根本激不起欧美民众的对抗意欲。所以我认为可以利用他们的弱势,在2022年联大会议时开一个小小的地图炮,提出“中国是抵抗大企业贪婪最后的堡垒” (China is the last bastion against corporate greed),无论中国、欧美还是第三世界的人民都能听懂和赞同,保管比布林肯那云里雾里、不接地气又绕口的“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有效得多,也比什么他们自己都听不懂的“朝贡国”直击人心的多。(重要提醒:外行看热闹内行看段落,大企业们需要的是有原则的统战,而不是一味让利。骂他们也能统战他们,只要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让他们看到注定要领导世界的中国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的计划,只是要让他们吐出一部分太离谱的利益就能统战他们。因为他们虽然现在还会抵抗,但是未来中国泰山压顶之时(这是注定的事)他们死战到底的意欲就被大大降低了。所以我没有强调共运的事,反正现在也可以确定中国也不会输出共运。)

中国国情和很多地方都不一样,注重实际谈太多钱和援助,反而令包括第三世界在内的很多外国人都理解不了。搞外宣应该别的不管,一上门就先拱火,直线肘击他们无论立场左右都属于政治正确的话题,直接抨击大企业操纵社会,指出中国正在阻止他们,然后再逐个段落回应不同的社群和诉求,例如环保、种族问题、协助发展、扶贫之类。通俗易懂加上场合公开西媒无法过滤,他们一碰就死了。不要害怕地图炮开的太阔会友邦惊诧,只要控制住只把目标设在“大企业”和“被大企业操纵的政客”,其他所有普通人一概不攻击,又注意在最后给目标指出底线/生路,圣母、白右和全世界的正常人就都能团结起来,那就不是慈禧宣战而是“以斗争求团结”了。然后应该大张旗鼓,不留手全力搏斗一次,让那些懂门道的内部人员看出中国在舆论外宣战上的能力,让他们明白其实中国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愿做,是愿意和大家和平共处的无锋重剑,那么他们以后就会有很多顾忌了。

所以可以这么说(当然了,也可以视乎情况删改里面具攻击性的内容):

“主席、与会的各国大使、世界上所有热爱自由和幸福的人们:

自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起,中国便在探索一条未曾设想过的道路,建立一个不被大企业操控的社会,一个不会被金钱掩盖道德的社会,一个不会只关注富人利益的政府,一个愿意持续改革自身不足的政府。一路以来,中国在曲折中探索,直至终于成功在望,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阻止自私自利的大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人类长远未来和地球的国家。

举目望去,这个世界是一个不公平、不幸福的世界。有的富人可以为了让自己豪宅区里几幢房子能整夜都开着冷气而命令他们的政客宠物跨越两个大洋发起战争,屠杀当地民众,掠夺当地资源,令他们流离失所,又欺骗自己的民众让他们送死,却对回来的老兵不闻不问,因为他们不愿给钱。有的富人们为了不付钱又能享受到蓝天白云和清新的空气,便命令政客把垃圾和烟雾搬到贫穷的地区,让不同肤色的弱势民族代替自己受苦,自己的公司便能继续喷出浓浓的黑烟。那些企业只要自己的利润足够生活美好,能够迫使国家为自己举债度日,能够任由自己的城市变得破败,能够迫使自己同相貌不同相貌的人和老鼠睡在一起。疫情来到了,有的国家不经商议就抢夺自己邻居的疫苗,然后厚着脸皮继续称对方为兄弟,要求对方继续为自己付出。

为了能永远保持这种不公平的局面,这些大企业们让不同的国家用武力欺压和威胁比自己弱小的社会,让政客和某些无良的记者用谎言欺骗自己的国民,还不断开下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用什么谎言?这两种人不会告诉人他们抢夺了几千万个家庭的未来,只会告诉人他们给了几千万个家庭两双发霉的拖鞋。开了什么空头支票?他们会说这场战争会解救五千里外的人,会终结所有的战争,这个计划会救活数十万家小企业,会在多少年内减少多少排放量。这些都是空话,因为他们不止能力低下,还要让金主在这些计划里获利。其实他们连政府大楼外面马路一个几米大小的坑都要五年才能修好,这种政客和媒体唯一能在四年内大量提供的叫空话。

有个别的政客想欺骗世界说中国不遵守他那个“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他不愿意说清楚这是个什么规则。中国愿意告诉大家,他说的规则是剥削性的规则,剥削的对象有本国人民、他国人民和我们居住的星球。他想全世界都遵守这个剥削性的规则,那么付钱给他的一些人就能永远剥削下去了。我们会遵守公平的国际秩序,但不会遵守剥削别人的规则。我们也建议世界人民一起质问他为什么要求中国遵守这种不合理的规则。

中国愿意和所有国家和人民合作,一起建立全世界的长远和平、稳定和发展。由于世界生产力的不足,中国不会尝试把所有的企业都连根拔起,而是要求他们以更公平公正的方式对待其他人,以更长远的眼光保护环境。中国明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有这种的管理模式,这只是因为他们过往习惯了大企业无法无天而没有后果。反观中国。。。(加入平常已经一直在说的话)。。。”

联大会议的发言总不能过滤掉了吧?他们真要无视的话也有办法,出动网军(官方的和自干五)在内外网全网所有社交媒体用不同语言不停洗版截出一些精华语录(可能反而效果更好),饭圈能做到,官军不会办不到吧?尤其是只要不留手,使出网络攻击的绿林手段,肯定最起码能和美国方面的国家队斗个难分难解,而难分难解他就输了,中国的信息就已经散播出去了。中国如果想扩大战果还可以公开宣布说中国是动用了网军,只因为欧美和西媒不断过滤掉中国的话语和成就,所以中国的目的是要让世界看到一次没有被过滤掉的正面发言,然后宣称已经达成了目标因此收手,热度还能更上一层。要装的话还可以加一句“西方媒体在东方的话语上架几个过滤器就能操弄世界的观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关于“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尖锐且具有强烈政治含义的指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什么是“朝贡国”?首先,理解“朝贡国”的概念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朝贡体系”是东亚一种以中华帝国为.............
  • 回答
    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演员扮演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并演绎“吃蟑螂”片段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涉及文化挪用、历史误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表现1. 节目来源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该片段可能出自澳大利亚喜剧节目《The Chaser》或类似讽刺.............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2021年曾多次表达希望中澳两国“愉快共存”的意愿。看待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意图、澳大利亚国内外的反应以及其深层含义。一、 表态的背景与原因:理解莫里森的“愉快共存”表态,必须先了解当时中澳关系的严峻背景。2018年以来,中澳关系急转直下.............
  • 回答
    澳大利亚军方士兵用阿富汗阵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在网上炫耀,这一事件在2023年曝光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起事件不仅触犯了基本的道德和人伦底线,更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公开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但直到2023年才被媒.............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道歉,理由是中国“伪造并发布澳大利亚士兵割喉儿童的宣传图”,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张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0年11月23日发布在个人推特上的漫画。这张漫画由中国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创作,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架在一个抱着绵羊.............
  • 回答
    澳大利亚希望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原称TPP),这一立场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意图。理解这一立场,需要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区域经济格局以及中澳关系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经济利益的驱动:开放市场与深化合作这是澳大利.............
  • 回答
    澳大利亚宣布为香港居民延长签证并提供获得居留权途径的政策,无疑是近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关注。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的背景与动因: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其直接动因与近年来香港政治局势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
  • 回答
    澳大利亚“请求中国给点保障”这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之后,澳大利亚方面就一直有点坐立不安。最近又传出澳大利亚外交部在和中国“接触”,希望能拿到点“保证”。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文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澳大利亚为何着急?说到底,澳大利亚这一手,吃的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中国是.............
  • 回答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将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病毒检测措施称为“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停止检测”,这一争议背后涉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贸易规则、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一、争议背景:疫情初期的全球应对分歧1. 中国疫情初期的措施 2020.............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环保人士呼吁华人少吃猪肉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可能动机: 环保角度: 许多环保组织(包括 PETA,即善待动物组织)认为畜牧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包括: 温室气体排放: 猪的消化过程以.............
  • 回答
    澳大利亚驻印度大使的这番言论,即“只有印度的疫苗产能可以满足每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句表述可能包含着 外交辞令、战略意图、对印度疫苗产业的信心 以及 对全球疫苗分配挑战的认知 等多种含义。一、 外交辞令与战略意图: 表达善意与合作愿望: 作为澳大利亚驻印大使,其职责.............
  • 回答
    西澳大利亚州(WA)要求独立的论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这种想法在西澳民间一直存在,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每一次的起伏都与联邦与州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对自身独特性的认同息息相关。要理解西澳的独立诉求,我们必须先审视它与澳大利亚联邦的关系。西澳在1901年与其他殖民.............
  • 回答
    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与中国岚桥集团就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这无疑是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又一次引发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澳大利亚为何敢于在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的议题上采取如此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重新审视与“国家安全”考量2015年,由时.............
  • 回答
    澳大利亚煤炭在中国被拒收,这期间美国企业趁虚而入,抢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故事的背景:那段“不太平”的时光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当时中澳关系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尤其是动力煤,在中国市场本来是占据了很大份.............
  • 回答
    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在办公室摆放日本动漫“美少女”手办,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其职业操守和心理健康的争议。这件事乍一听,似乎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细究起来,背后牵涉到许多值得探讨的层面。事件的发生与初始反应:具体是哪位官员,以及他摆放的手办的具体形象,网络上的信息可能有些碎片化,但核心在于,他的私人收藏被公.............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奶茶店老板克扣女留学生工资,并疑似有帮凶殴打当事人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慨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起劳资纠纷,更触及了劳动权益保障、跨文化语境下的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潜在的歧视问题。事件的严重性与多方面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克扣工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不能被容忍.............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就价值数十亿澳元的中国大麦关税案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更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维护多边贸易规则的重要性。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中国以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政府补贴.............
  • 回答
    最近听说了澳大利亚那位女警英勇救人的故事,真的让人心情复杂。一面是生命的赞歌,另一面又是如此令人扼腕的悲剧。那名女警,据说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努力回忆一下,但一时想不起来,可能是我的记性不好。)她当时肯定没有多想,看到有人遇险,本能地就冲上去了。那种毫不犹豫的勇气,简直是天使下凡。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近期关于本国在华市场份额“被多国瓜分”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全球经贸格局以及澳大利亚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要理解这种“瓜分”的感受,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回响与期望的落差澳大利亚曾几何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尤其是在对华贸易方面,扮演着一个相当.............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发布一张描绘澳大利亚士兵割喉阿富汗儿童的图像,要求中方道歉一事,在国际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事件的起因与背景: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源头。2020年底,一份由澳大利亚国防军监察长发布的报告《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