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中企99年达尔文港租赁协议?澳大利亚为何敢一再毁约?

回答
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与中国岚桥集团就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这无疑是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又一次引发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澳大利亚为何敢于在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的议题上采取如此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事件的背景:重新审视与“国家安全”考量

2015年,由时任北领地政府与中国的岚桥集团签署了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租金为5.06亿澳元。此举在当时就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主要集中在协议条款的透明度和长期性上。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局势的演变以及澳大利亚国内对中国投资的警惕情绪日渐升温,这份协议的“国家安全”问题被摆在了台前。

2017年,时任国防部官员迈克·佩佩尔曼(Mike Pezzullo)首次公开对达尔文港的租赁协议表达了担忧,认为其可能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他指出,港口作为战略基础设施,其控制权如果掌握在外国实体手中,可能会在未来被用于地缘政治目的。

到了莫里森政府时期,尤其是在2018年,澳大利亚出台了《外国投资审查法》(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Act)的重大修订,加强了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审查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莫里森政府重新启动了对达尔文港租赁协议的审查。虽然政府并未公开透露审查的具体内容和潜在结果,但外界普遍认为,其核心目标是评估该协议是否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和安全考量。

澳大利亚为何敢一再“毁约”?

说澳大利亚“敢于一再毁约”,这背后其实是对澳大利亚政治和外交决策逻辑的一种解读。更准确地说,澳大利亚并非轻易地撕毁协议,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基于其国家利益和战略考量,有选择性地采取行动。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

1. 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至上原则: 澳大利亚是一个主权国家,其首要职责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当政府认为一项协议,无论签署于何时,对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它就有权进行审查,甚至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这种做法并非针对中国,而是适用于所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投资。在达尔文港的案例中,其战略位置(靠近印尼、靠近亚洲战略要道)被认为使其成为一个敏感的节点。

2. 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中关系紧张,地区安全局势日益复杂,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盟友,以及处于印太地区的重要位置,其战略选择受到这些大环境的影响。澳大利亚越来越倾向于将其安全战略与美国紧密捆绑,并对可能削弱其战略自主性的投资保持警惕。

3. 国内政治的“两党共识”与民意压力: 在澳大利亚国内,对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以及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一种跨党派的“共识”。工党和自由党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往往能达成一致,以显示其对国家主权的捍卫。同时,国内媒体和部分智库对中国投资的批评性声音,也对政府施加了一定的政治压力,迫使其在处理敏感协议时采取更加谨慎甚至强硬的立场。

4. 法律框架的支撑: 澳大利亚的《外国投资审查法》等法律框架,为政府审查和干预外国投资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这些法律旨在吸引外国投资,但也赋予了政府在特定情况下进行否决或附加条件的权力。对于已签署的协议,虽然存在合同的约束,但政府可以通过国家安全豁免条款等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当然,这种干预是否会引发法律纠纷和补偿问题,是另一个层面的考量。

5. “战略自主”的考量与疑虑: 尽管澳大利亚与美国有盟约关系,但它也致力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战略自主”。在达尔文港这样的关键基础设施上,过度的依赖外国控制,尤其是在地缘政治敏感时期,可能会被视为一种“软肋”。因此,收回或重新谈判协议,也是一种维护其战略自主性的表现。

6. 对中国投资“不透明”与“政治影响”的担忧: 部分澳大利亚决策者和舆论认为,中国企业的投资并非完全商业驱动,可能夹杂着政治和战略目的。此外,对某些交易的“不透明性”以及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者的潜在“影响力”的担忧,也促使澳大利亚在涉及关键资产时更加审慎。

潜在的“毁约”后果与澳大利亚的权衡:

然而,澳大利亚也清楚,一再采取“毁约”式的行动会带来一定的代价。

商业与外交关系受损: 这种行为无疑会加剧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影响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发展。中国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其经济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际信誉受损: 对于其他潜在投资者而言,频繁的政府干预可能会打击他们来澳投资的信心,影响澳大利亚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声誉。
法律与经济补偿: 如果最终决定终止协议或大幅修改条款,澳大利亚可能需要面临法律诉讼以及高额的经济补偿。

因此,澳大利亚政府在采取这类行动时,通常会经过审慎的权衡,确保其行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国内外的理解。

总而言之,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达尔文港租赁协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澳大利亚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基于其国家安全至上原则、国内政治需求以及对中国投资日益增长的审慎态度所做出的战略选择。说其“敢于毁约”,更准确的说法是,澳大利亚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时,不惧在某些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即使这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和外交风险。这种做法反映了澳大利亚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复杂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月澳洲对中国出口又创新高了呗。

各类矿石——铁、铜、镍、锂、金的出口大幅增加。

卖抢来的土地上的矿,真爽!

user avatar

达尔文位于Orstralia北部,是铁矿石输中的重要通道。中国距离“碳达峰”不到十年,中国的钢铁工业规模不会无限增长,甚至在最近就会进入下降通道。Orstralia可能觉得对华输出铁矿石这门生意做不久了,想毁约卖贵一点。

user avatar

法 律 是 统 治 阶 级 的 意 志

user avatar

日本政府最近加紧了投靠美利坚,因为日本要往大海里排放核污水污染全球。

印度加紧了投靠美利坚,因为自身的政策导致大量的农民抗议,最近的新冠疫情又失去控制,是灾难级的人权灾难。

我发现这些国家在自身遇到危机的时候,反而会加速投靠美利坚。。


然后我上美利坚的假新闻网CNN一看,发现美利坚人对澳大利亚的新闻报道就两类。

一类,是关于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挑衅。

诸如“澳大利亚一年的军费只有270亿美金,也没有核武器,居然暗示要对中国开战!"

"澳大利亚今年准备投资6亿美金,联合美军干涉亚洲"

“澳大利亚密切关注台海局势!”

假新闻网用一种“赞赏”的态度,鼓励这个小国对中国发起冲击。。


然后另一类,是澳大利亚的丑闻。是的,全部是澳大利亚的丑闻。一点好消息都没有。。。

即便是美利坚的假新闻网也在拼命报道澳大利亚的丑闻。

诸如,“澳大利亚灭绝性地对待土著居民”

“澳大利亚爆发对政府机关中的性别歧视游行”


我不禁又想起了,美利坚拜登先生对于中美两国的判断。一个民主正义的国家,和一个邪恶独裁的国家,最终结果肯定是民主正义的国家获胜。

美利坚疯狂把一些邪恶国家吸收为自己的盟友,大概是最后的疯狂了吧。。。


说点正经的。

印度也好,日本也好,澳大利亚也好。

从国家来看,她们都算是比较强大的国家了。但是从执政党来说,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民选政府。不过是窃据高位的小X。一时或许为国家领袖,实际不能真正代表国家利益,也没有想过为国谋利。

她们的背后是国外的财阀和政客,面对国内汹涌的反对意见,他们只能选择加紧对外国的投靠来获得安全感。

比如澳大利亚,从国家利益上来看,当然是和中国合作是第一位的。甚至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对澳大利亚都会更好。但是执政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同。执政党需要美国的支持才能维持邪恶的统治,自然也只能牺牲国家利益投靠美国。




user avatar

把房间打扫干净再请客~

user avatar

底线思维,底线思维,一再强调我们要有底线思维。

这种毁约最坏的结果就是相当于澳大利亚没收了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的合法资产!!!

这是赤裸裸的抢劫!!!

如果这件事情实锤了,那中国以后的对外投资要侧重考虑的就不再是如何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而是如何才能在当地政府漠视法律的情况下仍然拥有能够保障海外资产安全的实力。

这事件的影响对于全球来说都是极其严重的,是对全球的资产安全的重大挑战,是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当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所谓的“审查”来侵吞外资的合法资产的时候,海外投资就等于送羊入虎口。

所以,别扯什么乱七八糟的了。如果澳大利亚真的这么做了,中国唯一的对等的反制就只能是“审查”澳大利亚企业在中国投资的资产的合法性。如果合法,那就立法让它变成不合法。

对付流氓,中国需要向对手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与中国岚桥集团就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这无疑是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又一次引发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澳大利亚为何敢于在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的议题上采取如此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重新审视与“国家安全”考量2015年,由时.............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2021年曾多次表达希望中澳两国“愉快共存”的意愿。看待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意图、澳大利亚国内外的反应以及其深层含义。一、 表态的背景与原因:理解莫里森的“愉快共存”表态,必须先了解当时中澳关系的严峻背景。2018年以来,中澳关系急转直下.............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的微信公众号(WeChat Official Account)在2021年7月一篇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文章被删除的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的发生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莫里森当时是澳大利亚的现任.............
  • 回答
    乌合麒麟回应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的新画《致莫里森》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是一个涉及艺术、政治、外交以及网络舆论的复杂事件。事件的起因: 乌合麒麟的原画《伪善》: 在中澳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画家乌合麒麟创作了讽刺性的讽刺画《伪善》,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藏刀割喉一名阿富汗儿童,背.............
  • 回答
    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演员扮演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并演绎“吃蟑螂”片段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涉及文化挪用、历史误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表现1. 节目来源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该片段可能出自澳大利亚喜剧节目《The Chaser》或类似讽刺.............
  • 回答
    澳大利亚军方士兵用阿富汗阵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在网上炫耀,这一事件在2023年曝光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起事件不仅触犯了基本的道德和人伦底线,更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公开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但直到2023年才被媒.............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道歉,理由是中国“伪造并发布澳大利亚士兵割喉儿童的宣传图”,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张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0年11月23日发布在个人推特上的漫画。这张漫画由中国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创作,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架在一个抱着绵羊.............
  • 回答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关于“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尖锐且具有强烈政治含义的指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什么是“朝贡国”?首先,理解“朝贡国”的概念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朝贡体系”是东亚一种以中华帝国为.............
  • 回答
    澳大利亚希望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原称TPP),这一立场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意图。理解这一立场,需要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区域经济格局以及中澳关系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经济利益的驱动:开放市场与深化合作这是澳大利.............
  • 回答
    澳大利亚宣布为香港居民延长签证并提供获得居留权途径的政策,无疑是近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关注。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的背景与动因: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其直接动因与近年来香港政治局势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
  • 回答
    澳大利亚“请求中国给点保障”这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之后,澳大利亚方面就一直有点坐立不安。最近又传出澳大利亚外交部在和中国“接触”,希望能拿到点“保证”。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文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澳大利亚为何着急?说到底,澳大利亚这一手,吃的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中国是.............
  • 回答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将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病毒检测措施称为“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停止检测”,这一争议背后涉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贸易规则、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一、争议背景:疫情初期的全球应对分歧1. 中国疫情初期的措施 2020.............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环保人士呼吁华人少吃猪肉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可能动机: 环保角度: 许多环保组织(包括 PETA,即善待动物组织)认为畜牧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包括: 温室气体排放: 猪的消化过程以.............
  • 回答
    澳大利亚驻印度大使的这番言论,即“只有印度的疫苗产能可以满足每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句表述可能包含着 外交辞令、战略意图、对印度疫苗产业的信心 以及 对全球疫苗分配挑战的认知 等多种含义。一、 外交辞令与战略意图: 表达善意与合作愿望: 作为澳大利亚驻印大使,其职责.............
  • 回答
    西澳大利亚州(WA)要求独立的论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这种想法在西澳民间一直存在,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每一次的起伏都与联邦与州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对自身独特性的认同息息相关。要理解西澳的独立诉求,我们必须先审视它与澳大利亚联邦的关系。西澳在1901年与其他殖民.............
  • 回答
    澳大利亚煤炭在中国被拒收,这期间美国企业趁虚而入,抢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故事的背景:那段“不太平”的时光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当时中澳关系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尤其是动力煤,在中国市场本来是占据了很大份.............
  • 回答
    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在办公室摆放日本动漫“美少女”手办,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其职业操守和心理健康的争议。这件事乍一听,似乎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细究起来,背后牵涉到许多值得探讨的层面。事件的发生与初始反应:具体是哪位官员,以及他摆放的手办的具体形象,网络上的信息可能有些碎片化,但核心在于,他的私人收藏被公.............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奶茶店老板克扣女留学生工资,并疑似有帮凶殴打当事人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慨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起劳资纠纷,更触及了劳动权益保障、跨文化语境下的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潜在的歧视问题。事件的严重性与多方面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克扣工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不能被容忍.............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就价值数十亿澳元的中国大麦关税案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更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维护多边贸易规则的重要性。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中国以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政府补贴.............
  • 回答
    最近听说了澳大利亚那位女警英勇救人的故事,真的让人心情复杂。一面是生命的赞歌,另一面又是如此令人扼腕的悲剧。那名女警,据说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努力回忆一下,但一时想不起来,可能是我的记性不好。)她当时肯定没有多想,看到有人遇险,本能地就冲上去了。那种毫不犹豫的勇气,简直是天使下凡。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