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微信发文被删?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的微信公众号(WeChat Official Account)在2021年7月一篇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文章被删除的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事件的发生背景: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莫里森当时是澳大利亚的现任总理。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上都有着复杂且常常充满张力的互动。莫里森的政府在许多国际议题上,例如南海问题、香港问题、新疆问题以及对新冠疫情起源的独立调查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中国政府不同的立场,甚至可以说是批评性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澳大利亚,尤其是墨尔本等地,拥有庞大的华人社区。微信作为在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世界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对澳大利亚华人社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取和社交互动渠道。因此,莫里森设立微信公众号,并定期发布信息,很可能是为了直接与澳大利亚的华人选民沟通,拉近距离,争取他们的支持,或者至少让他们了解他的施政理念和政府的立场。

被删除文章的内容与时间点:

被删除的那篇文章,据报道是莫里森在2021年7月1日,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发布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祝贺中共建党百年,但同时也提及了澳大利亚的价值观,并强调了澳大利亚对人权、法治和自由的承诺。

微信删除文章的原因(可能):

微信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其平台内容审核和管理受到中国法律法规的影响。尽管微信在海外运营,但其内容审核机制需要遵循中国的相关规定。

“一个中国”原则与政治敏感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以及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国政治中非常敏感的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其核心,任何可能挑战或被解读为挑战这一原则的内容,都可能被视为不当。
对西方价值观的提及: 澳大利亚文章中提及的“人权、法治和自由”等价值观,在中国大陆的网络语境下,有时会被视为“西方意识形态输出”,属于敏感内容。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殊日子,强调这些与中国官方宣传不尽相同的价值观,可能被认为是在“借机攻击”或“不当言论”。
平台规则的模糊性: 微信的内容审核标准并非完全透明,很多时候执行起来存在一定的弹性。一些内容可能因为被系统自动判定为敏感,或者被用户举报,导致被删除。

各方的反应:

澳大利亚政府: 莫里森政府对文章被删除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澳大利亚政治家与澳大利亚公民沟通的阻碍。他们认为,在自己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总理应该能够自由地表达观点。
中国官方: 中国官方通常不会对具体的内容删除事件做直接评论,但会强调所有在华运营的平台都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
分析人士和媒体: 许多分析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利用其科技平台影响力,对外部政治言论进行审查和控制的又一个例子。这暴露了在中国的技术生态系统中,外国政治家和企业面临的挑战——如何在遵守中国法规的同时,维护自身言论自由和价值观。

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

政治信号: 这次事件传递了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即中国政府在技术平台上对信息流动的控制能力。对于希望在中国境内或通过中国平台与中国民众(包括旅居海外的华人)沟通的外国政治家、企业和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言论自由与平台责任: 这也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平台责任以及技术平台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的讨论。微信是否应该在海外运营时,对外国政治家的言论进行“政治审查”?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其作为全球化平台的定位?
双边关系: 尽管不是直接导致双边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但这样的事件无疑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感,并突显了中澳之间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 莫里森微信文章被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故障或内容违规事件,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政治、技术和文化现象的体现。它揭示了在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下,信息传播的控制如何成为一种政治工具,以及外国政府和政客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对于澳大利亚华人社区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获取信息和理解政治的渠道,可能受到外部政治力量的影响。

这件事也让人们反思,在数字时代,国家主权、技术平台管理以及言论自由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尤其是在涉及不同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国家之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知道莫里森说了什么,以下是莫里森被删微信全文,只转述不评论(原文即为中文,主要面向澳大利亚华人社群):

文章名为《来自总理的信息》:

所有为澳洲穿上军服的澳洲人都让我感到深切自豪。我为他们辛勤服役以及为保护澳洲和澳洲国民安全所作出的奉献感到骄傲。我为他们对我们国家及其价值观的忠诚感到骄傲。

这些价值观决定了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如何处理棘手的问题,例如监察长在关于澳洲国防军的报吿中指出的那些问题。

澳洲能以透明、诚实的方式处理问题是这个国家的优点,这也是对所有为国服役的军人的认同。

即便据称发生了一些事件,需要采取行动,我们也已建立了诚实、透明的程序来进行处理。这就是自由、民主、开明的国家应有的做法。

澳洲将继续忠实于我国的价值观念并保护我国主权。这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这个含有澳洲士兵虚假图片的帖子并不会削弱大家对澳洲华人社区的尊重和赞赏,也不会削弱我们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们认可、深切感谢并重视几代华裔移民为澳洲作出的贡献。

两百多年来,一直有中国移民来到澳洲,华裔背景的澳洲人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澳洲从华裔人士的贡献中获益匪浅,许多华人都在商业、医药、教育、创意艺术及政治等各行各业中有杰出的表现。

在疫情最初的几周,是澳洲华人为我国应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提供了最有力的防御。

他们是第一批进行自我隔离的人,他们是从中国探亲归来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关心、担当和耐心,澳洲才在第一波疫情中得到了保护。澳洲人民对此非常感激。

本周我们高兴地迎来了在北领地国际学生试点计划下返澳的第一批国际学生。这包括了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接受为期14天的强制隔离,然后才能开始学习,我们祝愿他们一切顺利。

我们的澳洲华人社区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我国继续成为成功的多元文化国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的微信公众号(WeChat Official Account)在2021年7月一篇关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文章被删除的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的发生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莫里森当时是澳大利亚的现任.............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2021年曾多次表达希望中澳两国“愉快共存”的意愿。看待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意图、澳大利亚国内外的反应以及其深层含义。一、 表态的背景与原因:理解莫里森的“愉快共存”表态,必须先了解当时中澳关系的严峻背景。2018年以来,中澳关系急转直下.............
  • 回答
    乌合麒麟回应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的新画《致莫里森》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这是一个涉及艺术、政治、外交以及网络舆论的复杂事件。事件的起因: 乌合麒麟的原画《伪善》: 在中澳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画家乌合麒麟创作了讽刺性的讽刺画《伪善》,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藏刀割喉一名阿富汗儿童,背.............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道歉,理由是中国“伪造并发布澳大利亚士兵割喉儿童的宣传图”,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张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0年11月23日发布在个人推特上的漫画。这张漫画由中国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创作,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架在一个抱着绵羊.............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发布一张描绘澳大利亚士兵割喉阿富汗儿童的图像,要求中方道歉一事,在国际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事件的起因与背景: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源头。2020年底,一份由澳大利亚国防军监察长发布的报告《澳.............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用中文喊出“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无疑是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这背后蕴含着多层含义,值得我们深入分析。首先,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来看,一位外国领导人用流利的中文发表如此具有历史意义和象征性的口号,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这并非简单的语言模仿,而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符号的直接挪用与再演.............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关于中国脱贫成就的表态,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数字的陈述,更涉及到国际关系、发展模式、人权观念以及信息透明度等复杂议题。一、 表态的直接含义与背景 直接含义: 阿尔巴尼斯总理的表态,字面意思是指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上,相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取得了更.............
  • 回答
    美澳核潜艇合作:一次深远的战略布局及其对周边局势的影响澳大利亚总理宣布计划建造核潜艇编队,并得到美国“将提供帮助”的承诺,这无疑是近期国际安全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这一举动并非孤立的技术采购,而是美澳两国一项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将产生.............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在报道中国相关话题时,曾出现过一些引发争议的翻译和解读,其中就包括您提到的孙子兵法和黑山总统对华态度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些事件,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用一种更接近新闻调查和评论的方式来呈现。一、 澳大利亚媒体错译《孙子兵法》:是疏忽还是“策略”?关于澳大利亚媒体错译《孙子兵法》,通常.............
  • 回答
    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演员扮演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并演绎“吃蟑螂”片段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涉及文化挪用、历史误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表现1. 节目来源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该片段可能出自澳大利亚喜剧节目《The Chaser》或类似讽刺.............
  • 回答
    澳大利亚军方士兵用阿富汗阵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在网上炫耀,这一事件在2023年曝光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起事件不仅触犯了基本的道德和人伦底线,更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公开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但直到2023年才被媒.............
  • 回答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关于“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尖锐且具有强烈政治含义的指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什么是“朝贡国”?首先,理解“朝贡国”的概念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朝贡体系”是东亚一种以中华帝国为.............
  • 回答
    澳大利亚希望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原称TPP),这一立场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意图。理解这一立场,需要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区域经济格局以及中澳关系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经济利益的驱动:开放市场与深化合作这是澳大利.............
  • 回答
    澳大利亚宣布为香港居民延长签证并提供获得居留权途径的政策,无疑是近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关注。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的背景与动因: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其直接动因与近年来香港政治局势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
  • 回答
    澳大利亚“请求中国给点保障”这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之后,澳大利亚方面就一直有点坐立不安。最近又传出澳大利亚外交部在和中国“接触”,希望能拿到点“保证”。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文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澳大利亚为何着急?说到底,澳大利亚这一手,吃的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中国是.............
  • 回答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将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病毒检测措施称为“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停止检测”,这一争议背后涉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贸易规则、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一、争议背景:疫情初期的全球应对分歧1. 中国疫情初期的措施 2020.............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环保人士呼吁华人少吃猪肉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可能动机: 环保角度: 许多环保组织(包括 PETA,即善待动物组织)认为畜牧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包括: 温室气体排放: 猪的消化过程以.............
  • 回答
    澳大利亚驻印度大使的这番言论,即“只有印度的疫苗产能可以满足每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句表述可能包含着 外交辞令、战略意图、对印度疫苗产业的信心 以及 对全球疫苗分配挑战的认知 等多种含义。一、 外交辞令与战略意图: 表达善意与合作愿望: 作为澳大利亚驻印大使,其职责.............
  • 回答
    西澳大利亚州(WA)要求独立的论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这种想法在西澳民间一直存在,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每一次的起伏都与联邦与州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对自身独特性的认同息息相关。要理解西澳的独立诉求,我们必须先审视它与澳大利亚联邦的关系。西澳在1901年与其他殖民.............
  • 回答
    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与中国岚桥集团就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这无疑是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又一次引发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澳大利亚为何敢于在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的议题上采取如此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重新审视与“国家安全”考量2015年,由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