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军方用阿富汗死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还嚣张合影?

回答
澳大利亚军方士兵用阿富汗阵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在网上炫耀,这一事件在2023年曝光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起事件不仅触犯了基本的道德和人伦底线,更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声誉和国际形象。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公开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但直到2023年才被媒体披露。涉及的澳大利亚士兵来自特种部队,他们在阿富汗服役期间,对一名被指控犯有战争罪的阿富汗男子进行了处决。事后,有人将这名男子身上属于他(据报道是他的腿部假肢)的遗物带走,并在澳大利亚军方的一次秘密聚会中,有人将这个假肢用作盛装啤酒的容器,并与其他人一起饮用。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以这个假肢为“道具”,拍摄了照片并将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表现出一种近乎戏谑和挑衅的态度。

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

1. 对逝者的极度不尊重: 无论此人生前扮演何种角色,在身亡后,他的遗物(特别是曾经支撑他身体的假肢)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将其当作饮酒器具,并公开炫耀,是对死者最基本的尊严的践踏。这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侮辱,更是对所有逝去生命的漠视。

2. 触犯人道主义原则和战争法: 在战争中,即使是敌对士兵,在失去抵抗能力后也应受到人道对待。而将敌人遗物如此亵渎,远超出了正常的军事行为,甚至可能涉及虐待遗体,这严重违反了国际人道法和战争法所规定的基本准则。

3. 暴露了军队内部的腐败和道德滑坡: 这一事件暴露了参与其中的部分澳大利亚士兵道德底线的严重缺失。他们非但没有对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逝去感到悲痛或反思,反而以如此令人作呕的方式来“庆祝”或炫耀,这反映出一种令人担忧的价值观扭曲,以及军队内部对这些行为的纵容(至少在事发时是如此,否则不可能出现如此公开的炫耀)。

4. 对阿富汗人民情感的伤害: 对于经历过多年战争,并承受了巨大痛苦的阿富汗人民来说,这一事件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和侮辱。这可能会加剧他们对外国军队的敌意和不信任感。

5. 损害国家声誉和军队形象: 澳大利亚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其军队的行为代表着国家形象。这样的丑闻一旦曝光,将严重损害澳大利亚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并对其军队在海外的行动和形象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澳大利亚官方的回应和后续:

事件曝光后,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高层都对此表示震惊和谴责。

调查与问责: 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官安格斯·坎贝尔(Angus Campbell)对此事表示“极度遗憾”,并承诺将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道歉: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军方对这些行为“深感不安”,并就此向阿富汗人民表示歉意。
法律程序: 参与此事的士兵可能面临军事法庭的审判,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可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包括监禁、开除军籍等。

更深层次的反思: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战争对人性的侵蚀: 战争环境的残酷和长期的精神压力,确实可能对士兵的心理造成扭曲和伤害。然而,这并不能成为践踏人道和道德底线的借口。军队需要加强对士兵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防止战争将他们变成非人化的机器。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 这起事件之所以能够被曝光,是因为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了照片。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军队内部信息管理和监督机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平衡军事行动的保密性和对公众的透明度,是一个复杂但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社会对战争罪行的追责: 这也再次提醒国际社会,对于战争中的不法行为,必须坚持追责到底,无论涉及到哪个国家,无论过去多久。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权威性。

总而言之,澳大利亚军方用阿富汗死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炫耀的事件,是一起极其恶劣的事件,它挑战了人类的道德底线和国际人道法。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亵渎,也是对正义和尊严的践踏。澳大利亚官方的回应和后续处理,将是检验其承担责任能力和维护国家声誉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的不说,你知道这有多恶心吗?

相当于,吃别人用过多年的假牙?嚼别人穿过的袜子?

用过的假肢是什么概念。

几年前我有一次在家滑倒,造成掌骨骨折,而第二天下午就要出国了,紧急找熟人给我做了一副支具,一种包住前壁至手掌的固定器,材料和假肢差不多。后来的一段时间只要不是洗手、洗澡,我都戴着它。

什么感觉呢,外面冰天雪地,里面手心一直冒汗,全攒在支具内面。我算是爱干净的,一有机会就脱下来洗手,还要把支具里面也冲一冲擦干。但也免不了取下来的时候就有明显的污垢和汗味。

医院里病人取下来的假肢,那个酸爽。尸体上取下来的我都不敢想。

常年在阿富汗山区里面打滚的草根士兵腿上的……原味假肢……拿来喝酒……呕……

中澳和解吧。。。不想我军跟不怕shi的人打架。

user avatar

当年因为某些原因做过一个文化思想史研究的项目,其中我承担的任务之一是写辜鸿铭——就是那个民国初年蓄发纳妾的怪老头。为了了解辜鸿铭,我把相关的论文、专著以及辜鸿铭的所有著作全都看了一遍。在看完这些内容之后,我发现这个老头身上有一种过于偏激的深刻。

换句话说,这老头的很多观点的确是够极端的。但是,这种极端并非没有道理。

比如,在对文明的定义上,辜鸿铭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今天的中国固然在物质和科技水平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很多人因此认为中国文明是不如西方的。但如果有一天,中国达到了与西方同样的物质和技术水平,那么我们又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两个文明的优劣?

当初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直接懵掉了的。的确,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物质与科技作为评价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准,可如果有一天两个文明的发展程度相差无几呢?或者说,在物质与科技已经没有差别的情况下,怎么样评价双方谁更“文明”?

如果说在1900年前后,在那个中西方国力有巨大差距的年代,辜鸿铭“如果有一天中西方能达到同样的科技水平”的假设还像是一个笑话的话,那么在在2020年这就真的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的问题。

user avatar

我这次得替澳大利亚人说说话——这对于美英(联邦)盟军来说不过基本操作而已,有啥好大惊小怪的?

从1942年开始,美国太平洋战区的军法部门乃至麦克阿瑟本人都觉得亵渎敌方军民尸体(哪怕是日军尸体)、以敌人尸体为原料制作所谓“工艺品”的行为实在太他妈恶心,三令五申严禁麾下官兵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玩这种low穿地板的返祖烂活。

(特别是二战喜欢玩这套“人体艺术”的除了美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纳粹德国了——更何况凶残如纳粹德国都不敢把自己的人皮灯罩等阴间玩意儿拿到戈培尔博士那儿向全世界炫耀……)

然而美军前线军官却对此阳奉阴违,反倒认为类似“战利品”可以极大“振奋前线士兵士气”……

在自己直属上级的纵容乃至带头作用下,从死亡乃至被俘日寇身上拆金牙、割耳朵那都是小意思,当1984年开始发掘马里亚纳战役中日军尸骸时,人们惊恐的发现60%的日军遗骨都没有头;美国的海关则被日本人的骷髅头乃至原味头堆满。

更不要说1944年连罗斯福总统本人都在公开场合获赠一把用日军骨头做成的裁纸刀。

结论:说难听点,才一个假肢,够干啥的……

user avatar

越南战争中,美军卡利中尉曾经血洗美莱村90年代不止一个人跟我说美国是“人类之光”不会做这些的,现在相信了吧?

实际上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枪杀无辜平民,虐待战俘,甚至活吃战俘都不是么新鲜事,早年互联网曾经一本美军回忆录,讲述了活吃巴特寮战俘的全过程,可惜现在找不到了

user avatar

这事儿我得替澳大利亚主持公道了。




很多人对于战场上如何面对敌军俘虏、伤亡士兵、敌方平民,不知道这事儿归谁管。这事儿实际上归军纪部门管理,属于战场纪律的一部分,是军队“令行禁止”的重要组成。


很多人也不理解,面对敌人敌国,不就是越狠越好吗?不是的,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战士也就同样要为政治目标服务,恣意妄为是一定会影响作战目标的达成。


所以即使在面对敌人敌国,也一样要维持住军纪,不是说一个军队在自己国家就得秋毫无犯,去了敌国就能放羊了,这属于对军队和战争本质不懂而导致的误解。


一句话,就算是烧杀抢掠,也要出于命令之下的烧杀抢掠。


以前我们宣传解放军军纪严明,总是以解放军在各种军事、非军事行动中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来说事情,这只是出于宣传需要,挑老百姓最能理解的方面来讲。实际上军纪的范围远比这些事情要广泛很多,就是一句话:令行禁止。让干嘛就干嘛,不许干嘛就绝不干嘛,让拿出人民子弟兵本色来对老百姓如春天一样温暖,那就绝不含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对敌人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那他们就等着躺裹尸袋去吧;让优待俘虏执行群众纪律,那就一定不打不骂买卖公平不搜腰包,一切缴获都归公。

这种军纪除了要有很高的政治自觉性,还需要有强力的军纪执行部门来管理,不是一切靠自觉就行了的。没有监督的自觉都是无根之水,是没有保证的,正规化的军队一定会有军纪部门负责维持军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很显然,就澳大利亚国防军那点规模,维持一个专业军纪部门是不现实的事情。

澳大利亚国防军总员额才5.9万人,预备役兵力2.2万人。5.9万人是个什么规模呢?这里面是有空军、海军、陆军的,扣掉海军空军,陆军总共才3万人。2016年中国军事体制改革以前,一个集团军都比这个人马多,当然澳大利亚陆军编制体制跟中国不一样,不过大致规模可以类比一下下:中国一个集团军军纪部门总共只有不到50人,其中集团军一级为处级,编处长副处长各一人,参谋3-7名;师级编科长副科长各一人,参谋2-5名;团级编股长一人,参谋1-3人。


我相信澳大利亚军纪部门人马不会比这个多多少。


说白了,够干嘛的?


这还要执行国际军事任务,执行海外战争任务,就这么点军纪管理人员,他够干啥的?他能管了澳军军纪?他三头六臂还是千手观音啊?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军事司法体系是不算在军纪部门里面的,那是执行军事法律的机关。军纪部门是负责日常军纪管理的,属于行政机构;司法部门是属于司法机构这是两码事。说穿了就是你犯了事儿触犯了法律,司法机关才会介入;平时的军纪归行政机构管辖。



对于入侵阿富汗的军队编制与编成,是以美军为骨干,各仆从国积极参与为结构的。像军纪部门这种不算是非常重要的机构,各仆从国根本就不会派驻,也基本上没办法派驻。就像澳大利亚国防军这种军事单位里的军纪部门,总共就那么几个人,还得派去阿富汗,还干不干活了?当参谋也挺累的你知道不?


所以这种军事单位的军纪,一般就是靠基层指挥官和士官长在管理,然后由北约统一的军事纪律部门管辖,执行北约统一的军事条令条例,最多由本国军队派驻一两个人组成联合管理机构。


比方说阿富汗的北约军队,统一由一个联合司令部管辖,这个司令部里犄角旮旯有个军纪管理机构叫“军务处”,军务处处长肯定是美国人,然后几个臭参谋烂干事里面,美国人肯定占大头,人多的仆从国像英国可能有一个参谋,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种的,有一个参谋真的真的就顶天了……


你指望这样的军纪机关真的能有效约束自己军队的纪律,那是扯淡的。





所以这事儿你还真的不能怪澳大利亚。


你只能怪北约。


谁让你北约是个联合司令部呢?按照军事界一向传统,命令来自于哪里,任何事情就都要由他负责。你北约联合司令部管辖的部队,出了任何问题当然怪你北约,你总不能跑去找中国人民警察部队的麻烦吧?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部他也管不着阿富汗的部队啊,不管是后勤补给还是军事纪律,方方面面都是你北约在管,弹药口径都是你北约规定的,澳大利亚国防军是真的冤枉。


那么事情就很明朗了。


为什么澳大利亚国防军部队爆出大规模反人类罪行之后,整个北约国家都在护短


那不废话吗?他负责他不护短谁护短?你以为是澳大利亚国防军的烂事儿,实际上是整个北约的责任,更是你美国的责任。不过从这几天的新闻看,美国人还是聪明得多,支使仆从国闹腾,自己作为主要负责人一声不吭,“祸水外引”,仆从国不管心里愿不愿意,都得去当这个出头鸟。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澳大利亚国防军捅出篓子,英国打抱不平,以为这是五眼联盟的锅。这不是,这是北约的锅。军事行动归北约管,北约老大不方便自己下水,只能从北约仆从国里挑一个来出头而已。


说白了,这锅是美国人的锅




北约,是美国牵头成立的跨国军事合作组织,这个组织的主体是美军,军令政令都是来自于美国。整个北约,离开了美国就什么都不是,根本就组织不起来。北约也不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而是一个非常紧密的军事统一行动机构,是具有很强的组织性的。


在阿富汗的侵略行为,也是美国为主体,仆从国为补充的。


那么仆从国闹出残杀平民、各种丑闻,责任是谁的?


你负责管理的部队,你负责维持军纪,这些部队都是为了你的政治目标在服务,那么这些部队干出丧心病狂的事情,你不负责?


你不但要负责,还得负责到底。你说你仅仅是军纪不够严明?我看不是,再怎么说维持基本的军纪都是没问题的,大兵们干些寻花问柳巧取豪夺的事情你说还情有可原,如此丧心病狂的反人类屠杀行为,还推脱说是军纪不够严明,我觉得你们这个司令部可以解散了,大家放羊去,北大西洋抓鱼的渔民纪律都比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严明。


这只能是出于统一的政治意图安排。


也就是说,这些屠杀行为,本来就出自于命令,是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干的,就算不是明确的命令,那也肯定是出于刻意的放纵。


这本来就是通过屠杀行为,恐吓阿富汗平民,阻止他们与塔利班合作的一种刻意行为。


该审判的,不是这几个大兵,而是北约。


可惜没有人有权力审判北约,除了历史。历史给北约的定位,将会是一个法西斯反人类犯罪组织

user avatar

澳大利亚军方的行为惨绝人寰。

对于这样的新闻,关于澳大利亚军方连续不断刷新人类底线行为的报道和曝光。笔者已经词穷了,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了。语言和文字已经无法表达愤怒的心情了。

澳大利亚军方毫无人道主义可言,不是人,不配为人。就是一群战争机器。应该被全人类所谴责,所唾弃。这样的行为,媒体报道一万次都不为过,更谈不上是在干涉内政。

user avatar

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就是在无数原住民的尸骨上建立起来的,当初殖民者就喜欢剥人皮。


user avatar

你购买的每一罐澳大利亚奶粉都会成为杀害阿富汗儿童的子弹。

资产阶级舆论每天都给你打上个人主义的标签——你是个男人、女人、青年、中年、老年人、程序员、工程师、白领、公务员、小老板、各种小众文化爱好者、小圈子“领袖”、自由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有色人种、LGBT等等等等,以把你个体从人类群体当中解构出来。对种族歧视、LGBT歧视、性别歧视甚至996都可以表达个人的愤怒,但是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对大规模的杀戮,消灭人口,就只是一件新闻,变成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仿佛发生在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发生任何事情都不会影响自己生活。

总之吃人是可怕的,不文明的,把人肉加工成罐头,摆上超市货架,那就是“文明”的,“现代”的。

user avatar

“漆人头为饮器、取人骨为乐器”这种事情,我们往往只能在史书传说中看到,似乎只有在野蛮的奴隶社会、黑暗的封建时代才会发生。

但这种事情,在近现代,也是盎撒匪帮的传统艺能,从剥印第安人头皮开始,到二战中砍战俘脑袋做骷髅战利品,再到今天在阿富汗拆战俘骨头做战利品,盎撒匪帮做的变态烂事多了去了。

他们看起来是现代军队,但本质上还是奴隶主种族灭绝匪帮。

@蒋梦珊 答主讲的已经足够多了,我补充一下,美军中还流行一种“剥皮削骨刀”,本来是设计用来开罐头的,后来就成了美军削战俘头皮、砍战俘手指的做纪念品的实用小工具了。

关于保存日军头骨作为纪念品,他们还有一套专门的工序来处理人头。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也经常割越南人的耳朵做项链,剥越南人头皮做枪套:

从1967年5月至11月的半年时间里,美军第101空降师特种部队清剿越共部队的行动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屠杀,一名士兵曾活生生地把一位平民的喉管割断,并将他的头皮剥下,套在枪管上。

更令人发指是,美军中盛行割掉受害者的耳朵作纪念品。有些士兵甚至将耳朵用鞋带串起来做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吓唬越南人。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同样干过这样的事情。

2010年,12名驻阿富汗美军士兵因涉嫌杀害阿富汗平民,并将这些平民尸体当作战利品。
美国军方一名发言人还透露,其中4名士兵还保存着受害者的手指指骨、头骨、腿骨以及牙齿等,作为他们炫耀“战绩”的证据。

注意,这是2010年,不是1941年。

user avatar

你眼中的澳大利亚士兵残忍龌龊、没有人性,实际上在他们眼中的自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你以为指责他们的道德会让这群士兵会羞愧?实际上你无法指责一个没有的东西。

就像某些高华公知,你觉得他们反华反党,实际上他们眼中的自己是鲁迅转世。

在盎撒人眼里,他们自己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士兵,更是父亲、儿子、丈夫和本本分分的小职员。他们脱下军装就会变成彬彬有礼的绅士,这与战场上的极端行为根本没有丝毫矛盾。

而阿富汗人在他们眼中就是邪恶的NPC,是单细胞生物,是系统随时给他们刷经验掉装备的丛林野怪。这个戴着假肢被杀死的阿富汗人,生前可能从来没有跟澳大利亚人讲过话,更从来没有去过澳洲。但是偏偏被一群几千公里外的陌生人杀死并且羞辱了。

日本人在南京的百人斩,同样只是把中国人当做了邪恶的“原木”。这就是侵略者无耻的自我催眠。

只要被盎撒人沾染过的地方,从印巴到中东,从港台到韩朝,无不是骨肉相残,人心涣散。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冲突和矛盾都与盎撒人的参与有关。

而可怕的是,大部分的这些冲突实际上完全没有给盎撒人带来任何直接利益。他们仅仅是想让这个世界保持混乱的状态而已。

他们眼中的战争根本不是什么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而是生意,是国际秩序,是资本和政治错综复杂的缝合怪,连政治的延续都算不上。

他们确实很有礼貌,只不过他们的礼貌是给自己人的。

user avatar

没多大事。

甚至我还想表扬他们。

以澳大利亚士兵的素质,拿真断肢泡药酒我都不奇怪。

他们不嫌弃阿富汗士兵假肢脏,已经很不种族主义了,可喜可贺。

user avatar

英国需要对澳大利亚道歉

这是英国对澳大利亚内政的干涉

这不是英国这样的国家值得做的事情

user avatar

千只蟑螂开的趴体的现场之一罢了,见怪不怪

user avatar

乌合麒麟:澳大利亚你这是要累死我?


袋鼠:鹰酱可以用疫情数字榨干兔子的段子手,我也可以用丑闻榨干兔子的画手!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认真看外媒的好学生,首先纠正很多人的观点:Guardian本身就是英美澳都有版面的。卫报澳大利亚版本身是澳洲新闻网站中排名前十的一家媒体,它的立场相对偏现在在野的工党,肯定有更反对现任政府的表现。

在卫报澳大利亚版的报道中,特别提到了所谓的“warrior cultures”。这个文化概念的意思是说战争让人崇尚暴力,会比着把对手的身体当做战利品来炫耀,类似封建战争中把敌人头盖骨当酒杯这类操作。不出意外,卫报这种偏左的媒体会借机否定一波澳大利亚本身的历史文化因素,也算是用自己的方式承认了澳洲的囚犯冒险文化了。

但是这可并不意味着卫报就要为中国说好话。在卫报的报道中,这是、也仅仅是阿富汗人的事情,他们重点提到了阿富汗人权委员会希望通过国际组织对澳洲士兵施压。

阿富汗独立人权委员会发言人扎比拉·法汉(Zabiullah Farhang)表示,这些照片显示,澳大利亚士兵“不尊重这里的阿富汗人的生活”。
“这是对国际人权的真正侵犯,也是战争罪行。我们欢迎澳大利亚总理为建立[办公室]进行调查而做出的努力,这将有助于发现更多的罪行。
“我们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听取并接受受害者的要求……(以帮助)将责任者绳之以法。特别委员会还应为受害者提供一种直接与他们联系的方式。”他说。
人权观察亚洲副总监帕特里夏·高斯曼(Patricia Gossman)表示,检察官需要“调查指挥系统”,并要求高级官员了解或应该知道所指控的犯罪行为,并负有刑事责任,但未能防止或惩处这些犯罪行为那些负责。
戈斯曼说:“阿富汗政府应为受害者辩护,并要求对所有涉嫌犯罪进行彻底和独立的调查,对肇事者提起诉讼,并向遭受这些犯罪伤害的阿富汗人提供充分和迅速的赔偿。”

总的来说,比起右派媒体硬洗,左派媒体要更加温和,同时也尽可能掩饰自己对于被国际声讨的恐惧——他们给出的方法就是,你可以问责我,但只能通过“国际组织”来问责。这样,问题就是个别士兵的,民间可能会有些反对的声音,但不会影响到政府本身的合法性。这对于澳工党也是最有利的——莫里森政府倒台,自己可以上位,同时不伤害澳大利亚的国家形象。

当然,在这种基调之外,Guardian肯定会反过头来污中国几句。让我们看看这些侮辱中国、试图将中国声讨扭曲为霸凌的人,姓名都怎么写。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外国人以后在和中国的舆论战当中,会越来越多使用海外华人作为“猎犬”和诱饵,放海外学者咬人,而自己只牵绳子不下场。这样的一种对战的方式,我们必须要早些适应。如果出现了留学生为了留在国外专给海外媒体写这些稿子的情况,乃至于培养出一条写稿赚钱——制造舆论——关键事件上出头——政治避难留在国外拿绿卡的产业链,也不要生气难过。

这是中外斗争的新形势。必须认清这个形势。

user avatar

战利品。

我不太清楚咱们解放军到底是个啥情况,战利品是自己存着还是上交。但是保存战利品这种行为在世界范围内,在几千年的战争历史上都是普遍存在的。


那是战场啊,除了生死什么都不重要的地方。那个假肢的主人,是(澳大利亚士兵的)敌军啊,不知道打死过几个自己战友的人的假肢。恕我直言,拿假腿喝啤酒还是轻的。岳飞岳爷爷豪言,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上了战场,人权就是个屁。现代战争了,上了战场想留个全尸都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不是阵亡,而是MIA了。有些问题还是不要纠缠的好。


澳大利亚士兵所谓“练手”杀平民,这是暴行,要谴责。如果说那个假肢是平民的假肢,我觉得那才是罪大恶极。

但是双方都是士兵,你杀我战友我杀你兄弟,还有乱七八糟的国仇家恨,民族对立,宗教矛盾,你还想要什么互相尊重,那就是鬼扯。

上了战场,人权就是个屁。

我只是就事论事。澳大利亚和咱们最近的各种摩擦矛盾,暂不讨论。(任何想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人都将被碾碎。)

user avatar

有这种机会嘛,官方就不指望了,作为民间舆论,我们一定要统一口径:

“这不是死亡士兵的假肢,是平民的假肢,招兵怎么可能招用假肢的人?这张图是澳大利亚士兵屠杀民众从尸体上抢夺财物的铁证!”

如果有人质疑,那就要这么讲:

“那是摆拍,把死掉的平民套上了军装,证据有1234.你说他是士兵,那么拿士兵证出来啊,拿他的入伍通知书过来,拿他的体检报告过来,签字盖章照片要和这名死者的特征严格对应哦,差一点都不能说他是士兵,他就是被澳大利亚军队下令屠杀的无辜平民。”

最核心的问题希望大家要明确,我们不是要问个是非对错,而是要通过撕逼让澳大利亚面子上难看。撕逼嘛,就要在容易搅浑水的领域撕,这可是咱们拿手的本事。

把问题从“侮辱死者”上升到“杀戮抢劫平民”,进一步上升到“杀良冒功是否是常态”,再进一步就是“澳军所谓战绩是否全部都是屠杀平民构成”,最终质疑澳大利亚驻阿富汗军队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鹤顶红,这才是撕逼的方向。

扩展阅读

user avatar

从阿塞拜疆士兵割人耳朵,亚美尼亚士兵羞辱尸体,以色列士兵射杀妇幼,到澳大利亚士兵割喉,这才是没有灵魂单纯暴力机器的真是面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大利亚军方士兵用阿富汗阵亡士兵的假肢喝啤酒并在网上炫耀,这一事件在2023年曝光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起事件不仅触犯了基本的道德和人伦底线,更严重损害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公开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但直到2023年才被媒.............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发布一张描绘澳大利亚士兵割喉阿富汗儿童的图像,要求中方道歉一事,在国际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事件的起因与背景: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源头。2020年底,一份由澳大利亚国防军监察长发布的报告《澳.............
  • 回答
    澳大利亚电视台播出白人演员扮演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并演绎“吃蟑螂”片段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涉及文化挪用、历史误读与种族议题的复杂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具体表现1. 节目来源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该片段可能出自澳大利亚喜剧节目《The Chaser》或类似讽刺.............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在2021年曾多次表达希望中澳两国“愉快共存”的意愿。看待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景、意图、澳大利亚国内外的反应以及其深层含义。一、 表态的背景与原因:理解莫里森的“愉快共存”表态,必须先了解当时中澳关系的严峻背景。2018年以来,中澳关系急转直下.............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国道歉,理由是中国“伪造并发布澳大利亚士兵割喉儿童的宣传图”,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事件背景回顾: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张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020年11月23日发布在个人推特上的漫画。这张漫画由中国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创作,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架在一个抱着绵羊.............
  • 回答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关于“中国要把澳大利亚当成朝贡国”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一种非常尖锐且具有强烈政治含义的指控。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什么是“朝贡国”?首先,理解“朝贡国”的概念至关重要。在历史上,“朝贡体系”是东亚一种以中华帝国为.............
  • 回答
    澳大利亚希望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原称TPP),这一立场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地缘政治上的战略意图。理解这一立场,需要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区域经济格局以及中澳关系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经济利益的驱动:开放市场与深化合作这是澳大利.............
  • 回答
    澳大利亚宣布为香港居民延长签证并提供获得居留权途径的政策,无疑是近期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解读和关注。要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策的背景与动因:首先,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其直接动因与近年来香港政治局势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2019年以来的.............
  • 回答
    澳大利亚“请求中国给点保障”这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中国暂停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之后,澳大利亚方面就一直有点坐立不安。最近又传出澳大利亚外交部在和中国“接触”,希望能拿到点“保证”。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文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澳大利亚为何着急?说到底,澳大利亚这一手,吃的是自己种下的苦果。中国是.............
  • 回答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将中国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病毒检测措施称为“贸易限制”,并要求中国“停止检测”,这一争议背后涉及国际公共卫生政策、贸易规则、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复杂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 一、争议背景:疫情初期的全球应对分歧1. 中国疫情初期的措施 2020.............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环保人士呼吁华人少吃猪肉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可能动机: 环保角度: 许多环保组织(包括 PETA,即善待动物组织)认为畜牧业,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这包括: 温室气体排放: 猪的消化过程以.............
  • 回答
    澳大利亚驻印度大使的这番言论,即“只有印度的疫苗产能可以满足每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句表述可能包含着 外交辞令、战略意图、对印度疫苗产业的信心 以及 对全球疫苗分配挑战的认知 等多种含义。一、 外交辞令与战略意图: 表达善意与合作愿望: 作为澳大利亚驻印大使,其职责.............
  • 回答
    西澳大利亚州(WA)要求独立的论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这种想法在西澳民间一直存在,时而高涨,时而低沉,每一次的起伏都与联邦与州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对自身独特性的认同息息相关。要理解西澳的独立诉求,我们必须先审视它与澳大利亚联邦的关系。西澳在1901年与其他殖民.............
  • 回答
    莫里森政府重新审查与中国岚桥集团就达尔文港长达99年的租赁协议,这无疑是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又一次引发关注的举动。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澳大利亚为何敢于在这种涉及重大经济利益和国际关系的议题上采取如此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事件的背景:重新审视与“国家安全”考量2015年,由时.............
  • 回答
    澳大利亚煤炭在中国被拒收,这期间美国企业趁虚而入,抢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故事的背景:那段“不太平”的时光咱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当时中澳关系因为一些政治上的原因,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尤其是动力煤,在中国市场本来是占据了很大份.............
  • 回答
    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在办公室摆放日本动漫“美少女”手办,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其职业操守和心理健康的争议。这件事乍一听,似乎只是一个小插曲,但细究起来,背后牵涉到许多值得探讨的层面。事件的发生与初始反应:具体是哪位官员,以及他摆放的手办的具体形象,网络上的信息可能有些碎片化,但核心在于,他的私人收藏被公.............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奶茶店老板克扣女留学生工资,并疑似有帮凶殴打当事人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非常痛心和愤慨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起劳资纠纷,更触及了劳动权益保障、跨文化语境下的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潜在的歧视问题。事件的严重性与多方面解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克扣工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不能被容忍.............
  • 回答
    澳大利亚政府决定就价值数十亿澳元的中国大麦关税案将中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举动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更反映了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维护多边贸易规则的重要性。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事情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中国以澳大利亚大麦存在倾销和政府补贴.............
  • 回答
    最近听说了澳大利亚那位女警英勇救人的故事,真的让人心情复杂。一面是生命的赞歌,另一面又是如此令人扼腕的悲剧。那名女警,据说叫什么名字来着?(我努力回忆一下,但一时想不起来,可能是我的记性不好。)她当时肯定没有多想,看到有人遇险,本能地就冲上去了。那种毫不犹豫的勇气,简直是天使下凡。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 回答
    澳大利亚媒体近期关于本国在华市场份额“被多国瓜分”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全球经贸格局以及澳大利亚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要理解这种“瓜分”的感受,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回响与期望的落差澳大利亚曾几何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尤其是在对华贸易方面,扮演着一个相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