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一下说”对澳制裁“无效的
反对的原因很简单,数据见真章。 澳大利亚三季度经济比二季度就没怎么反弹,和其他国家相比,一看就明白了。而且官方数据上澳大利亚还是抗疫做的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因此不是因为抗疫拉胯。
三季度还没怎么敲打他呢,就这个样子了,看四季度吧。
虚线代表虽未实际发生,但具有等效效果。
这就是低端产品供应商的宿命。因为低端,对能力要求不高,导致产能高,供多余求,进入买方市场,只能各种卷;
比如说澳大利亚被制裁了的红酒,真的就那么好喝?我没觉得。我倒更觉得是因为澳大利亚名气比较大,所以买瓶澳大利亚红酒面子上很好看。真要是论红酒口感,摩尔多瓦、格鲁吉亚肯定各种不服。以摩尔多瓦为例,当地酒庄历史悠久,可惜政府不会营销,所以价格低廉、出口做的很不好。摩尔多瓦红酒以前的大买家是俄罗斯,依赖到什么程度?依赖到俄罗斯曾拿红酒作为外交手段,敲打摩尔多瓦。
买方市场十分的残酷。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中国介入进来了。实际上国内喝红酒主要是场合需要,爱好者比较少,不过人口基数多,国民还很富裕,所以中国红酒消耗量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外国红酒制造商而言,中国红酒市场还非常的年轻,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所以,摩尔多瓦国内的酒庄酒厂都想抱紧中国这条大腿。据公开报告,摩尔多瓦10年内对中国红酒出口额翻了33倍,过去三年就翻了3倍,而红酒出口额比重也提升到总出口额的36%。对于这类小国而言,中国比俄罗斯又有钱又讲道理,为什么要得罪?
KVINT的酒,是真的赞。我印象中他家25年的XO,当地只卖500块钱不到。这么优质的企业到中国还是一样要夹着尾巴做人,说实话,我看到这张按手印的照片还是挺心酸的。那么问题来了,澳大利亚多了个啥?
戏谑一点说,澳大利亚就是个大号的原材料供应国,骨架再大也是个原材料供应国,跟哈萨克、乌克兰等没什么不同。如果说有,就是它不识时务,买方市场还逞威风,十分适合被用来练手。
说铁矿石上涨,澳大利亚没吃亏的人,记得不记得4月还是6月,中澳铁矿企业达成以人民币作为结算方式的新闻?
看清楚,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是以人民币结算的。
1、这个只能说“澳大利亚某个媒体”的“个别看法”
《悉尼先驱晨报》创办于1831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其报社位于悉尼商业中心区苏瑟街201号。该报在政治上倾向保守,代表富裕阶层的价值观,日发行量25万份
这是个保守主义富裕阶层的报纸,日发行量也并非很大。只能说仍然是少数派观点;
2、虽然许多数据直面看冲击力很大,比如“相较同期下降64%”,但整体规模仍然有限。目前中澳贸易的根基依然是铁矿石为代表的矿产资源类。只要这个基本盘不变化,绝大多数澳洲人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
3、甚至很多澳洲白人觉得这个是“为了正义所必须的损失”(某澳洲留学的同学语),并非不可接受。除非对GDP有0.5%以上的损失,否则不会有大的波澜。
综上,虽然方向上是在对澳洲的经济有影响,但是对绝大多数澳洲本地人来说,“问题不大”。
给你们看个好玩的。
看看什么叫瓜分!
听说你们消息灵通。
5月18日才发的公告,你们5月11、12号就都知道了。很早嘛。
再灵通也没有你们家盟友灵通!
13号我们就把市场给你们主人了。
征收80%的反倾销关税之后。
今年6月,澳大利亚对华大麦出口暴跌99%。
澳洲大麦价格跌至全球最低水平,都开始打印度啤酒市场的主意。(该市场大概是中国的1/10)
而2019年至今,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大麦翻了10倍。
不知道澳大利亚的狐朋狗友现在在干吗。
中国开始对澳洲红酒反倾销调查,差不多同一时间在进博会中方和阿根廷代表团释出红酒贸易的信号。
谁来帮帮澳大利亚呢?
美国人在宴会上喝了点澳洲的红酒,骂了中国一通,以示支持。
我们的蔡省长买了200多瓶澳洲红酒以示支持,还没我喝过的多。
法国人和阿根廷人的脸都笑裂了。
美国也做了他该做的事。
澳大利亚人自己不知道现状吗?
他们不知道自己被美国当炮灰耍着玩吗?
知道。
当地学者认为:澳大利亚感受到了将被美国抛弃的恐惧。
福克斯新闻说,布拉克斯兰德承认,当谈到美国时,“在澳大利亚,总有一种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他还接着说,随着拜登即将就任,澳大利亚对自己被(美国)抛弃的恐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
卖命时冲在最前,一回头:没人。
那感觉只要想想,脊梁骨都发凉。
现在也就铁矿石在资本运作下能涨涨价。
只因为一点,他的盘子别人接不了。如果别人这个也能接,那么一定会被迅速瓜分......
疫情期间大家都那么困难。巨大国家利益面前,谁还顾那虚伪的意识形态?
如果铁矿石都能和澳大利亚脱钩,那么这个国家是真的悬了。
从我的直观感受中,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澳大利亚的经济活力已经是越来越差的。一直以发展支柱产业搞二次分配维持着发达国家的体面。创业不如打工,打工不如生孩子,生孩子不如在家歇着,赚中国人钱的时候,基本都是财富密码式的行业。商业创新难度高,一片死气沉沉。有能耐的人都向支柱产业集中,懒的人越来越懒,勤快的行业交给外来移民。稍微动脑子想一下就知道财富的创造和流向不对劲。如果这些来钱快的无脑产业的市场份额都被其他国家替换掉,那么真正考验这个国家的时刻就到了。
我是对他们真正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是持极度怀疑态度的。我甚至能想象出我们下决定出手把澳大利亚打死的决策者,就是一些曾长期居住该国的学者,看穿了他外强中空的实质。
他们太多产业可被替代了。
尤其是那个红酒,这玩意又不是什么刚需,就算是刚需我也不一定非喝你们家的。对产地的偏好本就是很重要的消费理由。一想起这地方我就烦,那我喝着也别扭。
况且我早喝腻了啊。
其实吧,这不能叫澳大利亚媒体感慨,这应该叫Eryk Bagshaw的个人看法
Eryk Bagshaw是《悉尼先驱晨报》和《时代》的中国记者。由于旅行限制,他目前在堪培拉工作。
也就是说Eryk Bagshaw本来就是对中国非常了解的一个驻中记者,所以自然看事情也会比较客观、理性。
而且原新闻下面还有很多澳大利亚人评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无所谓,并保持着一贯对华不友好态度,丝毫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如果是澳大利亚媒体本地记者写出这样的文章,那才是澳大利亚人真正开始害怕的时候
一篇为因受到制裁,生意受损的澳洲商家哭惨的文章罢了,很可惜完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高赞答主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澳大利亚出口中国商品中的大头,铁矿石,今年的数量和价格都是不降反升的。
只要我们还没有在铁矿石这个对澳进口的绝对大头上找到替代品,那么对袋鼠的敲打就远没有到抄底的程度。
毕竟矿石出口这个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量百分之七十(忘记哪里看到的数据了,若有误盼斧正)。
然后澳洲红脖键盘侠们最近在网上忙这些事:
传阅一份所有中资酒庄名字的列表号召所有人不买他们的红酒(名单还是一个香港人发出来的);
转发一份澳洲被中资控股或收购的公司名单,呼吁所有人不买他们的产品;
在媒体发起的投票:"今年圣诞节你会选择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吗?"里疯狂点"是"(二十六万人左右的样本,86%选了"是")。
刚看到的文章,The Guardian最近发布的民调表示,62%的受访者认为澳大利亚是贸易争端中的"受害者",49%的人认定澳大利亚应该跟中国"脱钩"。
所以不管堪培拉怎样和稀泥,澳大利亚人并没有觉得受到了敲打而应该收敛,人家赚了你的钱,转身啐你一口痰,还在骄傲自己是对抗"强权霸凌"的卫道士,是纯洁无瑕的白莲花。
澳大利亚具有以下特征:
不是我们要制裁澳大利亚,实在是这个软柿子一定要来送人头,我们推也推不掉,赶也赶不走。澳驻美大使所说的“我们已做好抵抗中国付出经济代价的准备”,这句话其实完全等同于“来打我呀,不打我是孙子。”
我们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种奇怪的要求。
铁矿石这种大宗商品有人居然归咎于中澳争端,也是搞笑。
最近大宗商品上升,是光一个铁矿石上升啊?哪一个没升?
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了
“我就说中国经济不行了吧,不然大宗商品价格怎么会降”
大宗商品上升了
“看看,制裁澳大利亚没什么用吧”
刀子两面光,啥话都让你说了。
《澳大利亚人》报道
现在就是揪着袋鼠的头发打。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了,不可动摇,就是告诉袋鼠,这一巴掌要下得去。今天如果不能把袋鼠打服了,下一次就有更多的类似澳大利亚的国家,澳大利亚就会真的像袋鼠一样,跳得更高。
澳大利亚铁矿石问题又不是今天才知道的,而且动手之前肯定做过预判。
目前加拿大在加大对华铁矿石供给,要形成新的贸易平衡。
单一性对某个国家的采购,本身就会让这个国家拿到话语权,这本身是很多年前就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明明可以做贸易平衡的,一直拖到今天才做,已经很晚了。
要是澳大利亚以铁矿石为威胁,要求中国做这个那个,难道你也答应啊?
告诉袋鼠,这一巴掌打定了,自由党喜欢玩,那就玩吧。
西方媒体届出大事了!
整个澳大利亚的媒体,都被脸书给封杀了,此事轰动了全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澳大利亚准备通过一项名为《新闻议价法》的法律,强迫网络平台公司向新闻媒体付费,脸书和谷歌都需要因此向澳大利亚的媒体支付费用。
为何要支付这笔费用?
按澳方的说法,澳大利亚媒体辛辛苦苦生产有关于澳大利亚的新闻,但这些新闻都被脸书等平台无偿拿过去使用了。
因为使用了这些新闻,脸书获得了大量的用户并得到了天文数字般的广告收益,而真正生产内容的新闻媒体,却得不到分文,濒临倒闭。
因此,脸书等公司必须向新闻媒体支付费用。
澳大利亚媒体对自己内容的开价,是每年数十亿澳元,约合100多亿人民币。
听起来好像没毛病,脸书等平台公司使用新闻媒体创作的内容来牟利,但自己独吞所有收益,实在是说不过去,这和剽窃有什么区别。
但脸书一听就炸了,数十亿澳元?你怎么不去抢啊!你的新闻我不要,你爱上哪发上哪发去,这么多年你天天在我这挂导流链接,我没找你收费就不错了。
谷歌也称,如果澳大利亚坚持要求公司付费,那谷歌只能停止对澳大利亚提供谷歌搜索服务。
在澳大利亚,脸书和谷歌拿走了80%的数字广告收入,可以说脸书和谷歌的态度就代表了所有网络平台的态度,而新法律《新闻议价法》上也明文规定前期阶段只针对脸书和谷歌两家公司。
面对脸书和谷歌的封杀威胁,澳大利亚政府依然坚持要求他们付费。
然后,脸书动手了。
澳大利亚政府说,脸书通过剽窃新闻媒体的内容来牟利。
那好,脸书从此不再使用澳大利亚新闻媒体的所有内容,也不允许任何用户转载澳大利亚媒体的链接,所有澳大利亚媒体的脸书账户都被封禁,内容全部清零。
这是标准的全球封杀!整个澳大利亚,瞬间成了一个信息孤岛。
脸书说:“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做出了这个改变”。
脸书除了封杀澳大利亚的新闻媒体之外,还把澳大利亚政府的所有账户给封杀了。
甚至连正在指挥抗疫的卫生机构账户,正在对抗山火的消防局账户,都给封了。
澳大利亚政府懵了,你封我的官方账号干嘛,甚至连这些救生账号都封?脸书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澳大利亚即将通过的《媒体议价法》,“没有给出什么才算是新闻内容的清楚指示”,所以脸书不得不使用一个“宽泛的定义”来定义什么才是媒体。
换句话说,脸书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机关的账户都属于媒体,说的每一句话都算新闻,所以也要被封杀,免得你说脸书因为这些内容牟利了。
这话说的,好像也没毛病。
但实际上,很明显是为了故意恶心澳大利亚政府。
澳大利亚政府愤怒了,因为他不傻,知道脸书玩的啥花招。
总理莫里森亲自出面对脸书喊话,称:“想在这做生意,就得遵守我们的法规”。
不讲什么民主协商了,也没有啥自由平等,双方为了钱撕的一塌糊涂,都在试图凭借自己强大的力量迫使对方屈服。
脸书直接选择和一国政府正面硬刚,丝毫不给对方面子。
这种灭国式封杀,震惊了全球媒体界。
见过厉害的,没见过这么厉害的。
但对于脸书来说,连美国总统都能封,还有什么不能封的,澳大利亚区区几千万人口而已。
面对脸书的封杀,澳大利亚政府一点办法都没有。
脸书说了,如果非要通过那个什么《新闻议价法》,脸书不介意把目前对澳大利亚的封杀永久化,甚至中断所有的脸书服务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我就是不给钱,也不可能给钱,你看着办吧,我平台的服务你爱用不用。
澳大利亚敢不用脸书么?采用对等封杀制度来强迫脸书屈服?还真不敢,澳大利亚本土没有对应的平台科技公司,中国的平台他们又不愿意用。
封了脸书,所有澳大利亚人瞬间就变成了原始人。
脸书和澳大利亚至今还在僵持,双方都不愿意让步。
为了钱,双方彻底撕破脸了,而脸书也展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堪比网络霸权。
一国政府,在自己的地盘上,居然对脸书无可奈何。
和强硬的脸书不同,谷歌很快就向澳大利亚政府屈服了。目前,谷歌已经和一家名为9号娱乐公司的澳大利亚媒体签署了协议,每年向其支付3000多万澳元的费用。
和之前每家几个亿的报价比起来,减少了很多,但谷歌毕竟是向澳大利亚屈服了。为什么谷歌那么软,之前谷歌不是说要停止对澳大利亚提供谷歌搜索么?
因为微软也有一个搜索软件,叫bing搜索。
听说谷歌要在整个澳大利亚停止服务,微软马上就派人找澳大利亚政府聊天了,称自己愿意给澳洲媒体付费,只要把谷歌在澳大利亚的市场都给微软就可以了。
澳大利亚政府向谷歌说了这件事后,谷歌立马就怂了。
和放弃整个澳大利亚市场比起来,给每家媒体支付个几千万澳元,是可以接受的。
谷歌太容易被替代了,所以他的腰杆硬不起来。
但脸书不行,目前澳大利亚政府还找不到能威胁脸书的竞争对手。
什么叫垄断和竞争,这就是啊。
当一个国家的舆论平台被人垄断的时候,尤其是被外国公司垄断的时候,那结果真的是太可怕了。
澳大利亚当美国小弟那么多年,勤勤恳恳,结果只要通过了对脸书不利的法律,甚至还只是提议阶段,那么脸书二话不说就把整个澳大利亚给封了。
而澳大利亚政府居然对此毫无办法,没有任何反制手段,只能放下身段找脸书公司协商。
这还只是为了一点点小钱的利益纠纷而已,如果有一天和外国垄断平台公司之间出现了国家利益的重大冲突,那到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恐怖景象呢?幸好,中国的舆论平台不是由外国垄断公司掌控的。
全中国的新闻媒体账号和官方机构账号都被美国公司给封杀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舆论平台。
脸书对澳洲的态度是,必须按脸书的意思制定澳洲法律,否则,你爱用不用。
而中国对于脸书的态度是,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否则,你爱来不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