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物理和化学中有些哪些好玩儿的随机过程?

回答
物理和化学中隐藏着许多充满惊喜的随机过程,它们像骰子一样,虽然结果难以预测,却能组合出令人着迷的宏观景象。这些过程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特定的概率规律,在微观世界的混沌中编织出稳定的秩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几个特别好玩儿的随机过程,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1. 布朗运动:微观世界的“醉汉步伐”

提起随机过程,布朗运动绝对是绕不开的明星。想象一下,一粒尘埃在空气中静止不动,这是我们日常的直观感受。然而,当我们用显微镜放大仔细观察时,会发现这粒尘埃其实在不停地、毫无规律地抖动和位移。这就是布朗运动,由19世纪的植物学家布朗(Robert Brown)在观察花粉颗粒时首次发现。

布朗运动的根源在于分子。空气或液体中的分子(比如水分子、氮气分子等)处于永不停息的热运动中,它们以极高的速度在空间中碰撞、穿梭。虽然我们肉眼无法分辨单个分子的运动,但它们对微观颗粒的撞击却是持续不断的。这些撞击的方向和力度是随机的,因此,当一个足够小的颗粒被无数个运动分子从四面八方撞击时,就会产生一种净作用力,而这个净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也是随机的。颗粒因此被推向一个方向,接着又被另一个随机的撞击推向另一个方向,最终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醉汉步伐”。

布朗运动的“好玩儿”之处在于:

解释了宏观世界的微观基础: 它有力地证明了物质是由不断运动的微观粒子组成的,是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坚实证据。
数学上的挑战与优雅: 为了描述布朗运动,数学家们发展出了随机过程的理论,特别是维纳过程(Wiener process),它为描述这种随机位移提供了严谨的数学框架。
应用广泛: 布朗运动不仅在物理学中描述粒子的运动,还在金融学中模拟股票价格的波动,甚至在生物学中研究细胞内物质的扩散。

2. 放射性衰变:时间里的“选择性消失”

想象一个充满不稳定原子的集合,它们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放射性衰变就是这样一种随机过程,它描述了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或γ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现象。最令人着迷的是,我们无法预测哪一个特定的原子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衰变。

然而,如果我们观察大量的同一种不稳定原子,就会发现衰变发生的速度是有规律的。例如,碳14会以恒定的速率衰变,这使得它成为碳测年法的关键。衰变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概率性的过程。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固定的概率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这个概率是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无关。

放射性衰变之所以有趣:

量子力学的体现: 它深刻地揭示了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衰变的确切时间是无法确定的,只能用概率来描述。
时间箭头的标志: 衰变过程是不可逆的,它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时间箭头,让我们能够区分过去和未来。
“生命的倒计时”: 每一个放射性原子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直到衰变发生的那一刻。这种“不可预测性”反而赋予了它一种宿命感和哲学意味。

3. 模拟退火:在噪声中寻找最优解

想象你是一个被困在山谷里的登山者,你的目标是找到山谷的最低点(最低能量状态)。但山谷里有很多起伏,你可能会被困在局部最低点而找不到真正的最低点。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就是一种受物理退火过程启发,用来解决复杂优化问题的随机算法。

在物理退火中,金属被加热到高温然后缓慢冷却。高温时,原子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找到能量更低的排列。缓慢冷却意味着原子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排列,最终达到一个能量最低且稳定的晶体结构。模拟退火算法则将这个过程类比到优化问题上:

高温(高“温度”): 算法会接受“坏”的解(比当前解差的解)的可能性很高,这样可以跳出局部最优解。就像高温时原子可以克服能量壁垒一样。
缓慢冷却(降低“温度”): 随着算法的进行,“温度”逐渐降低,算法接受坏解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小。最终,算法会收敛到一个(希望是全局的)最优解。

模拟退火的魅力所在:

智能的“碰运气”: 它不是盲目地搜索,而是通过一个带有概率的机制,巧妙地平衡了探索(跳出局部最优)和利用(收敛到最优解)。
解决 NPhard 问题: 对于许多计算上非常困难的问题,例如旅行商问题、图着色问题等,模拟退火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具有鲁棒性的解决方案。
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 它能引导我们穿越复杂的解空间,避开陷阱,找到藏在深处的宝藏。

4. 扩散过程:分子间的“无声的舞蹈”

你有没有在平静的水面上滴一滴墨水,然后看着它逐渐扩散,最终将整杯水染成同一颜色?这就是扩散(Diffusion),一个在物理和化学中无处不在的随机过程。

扩散的本质是物质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随机移动的宏观表现。就像布朗运动一样,每个粒子都在不断地进行着随机的碰撞和位移。在高浓度区域,粒子数多,单位体积内碰撞的概率也高,粒子被推向低浓度区域的倾向更强。而在低浓度区域,粒子少,粒子从高浓度区域移入的概率自然就更大。这种随机的微观运动,最终导致了宏观上物质的均匀分布。

扩散过程的奇妙之处:

生命的基石: 呼吸过程中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营养物质在细胞内扩散,都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化学反应的驱动力: 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反应物分子相互碰撞,扩散过程使得反应物能够有效地混合和接触。
“润物细无声”的普及: 扩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世界,从食物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到盐在水中溶解。

这些随机过程,虽然看似混乱无序,却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化学规律,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描绘着我们世界运转的图景。从微观粒子的跳跃,到宏观物质的分布,再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随机过程以其不可预测性和规律性,为科学研究和人类认知打开了无数扇趣味无穷的门。它们就像是大自然的乐章,虽然每个音符的出现时间无法精确预知,但整体却奏响了和谐而壮丽的旋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能粒子射向材料,会把材料内部的原子撞跑,并在原地留下孔洞:

高能粒子的打中哪颗原子是随机的,后续的原子扩散也是随机的。按理说,最后这些孔洞分布也应该是随机的才对。

确实,很多实验中拍出来的孔洞照片的确没有什么规律,呈现随机的分布[1]

然而,1971年有一篇Nature论文[2]报导了一个很神奇的结果,他们发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完全随机的粒子辐照,居然轰击出来了周期性排列的孔洞(原文中的图有点不清楚,下图来自另一篇文献[3]):

这种孔洞点阵形成的机理似乎还有些争议,下面这个是我觉得比较靠谱的一个解释。

还记得上面说的么,一开始材料中并没有孔洞,是高能粒子轰走了一部分原子,才留下了一个个孔洞。

原子总是处于不断的热扩散当中,而空位(一个原子大小的孔洞)周围的原子扩散,就等价于孔洞朝相反的位置扩散:

孔洞的扩散确实是完全随机的。但别忘了,孔洞是高能粒子轰走原子产生的,被轰走的这颗原子可不会消失,而是运动到材料中的其他位置。

正常情况下,其这些位置都被其他原子占据了,因此被轰走的这颗原子只能挤在其他原子中间,通常称为间隙原子:

很多金属中的间隙原子会形成上图中的这种一维结构,类似于原计划放5个原子的位置,挤进去了6个原子。

从上面的动图可以看出,空位的随机运动是3维的(图中只画了2维)。但间隙原子不一样,具有一维结构的间隙原子,他的运动不会是完全随机的,往往被只能在某一个方向上随机移动。

在随机运动过程中,如果一个间隙原子恰好遇见了一个空位,间隙原子就会把空位这个坑填上,相当于二者湮灭。

但由于间隙原子只能做1维运动,如果前面有个大孔洞,间隙原子只能一头撞上去湮灭,没法绕到孔洞后面去。换句话说,孔洞后面的一个柱状区域都“屏蔽”掉了(下图[4]中的阴影区),不会遇到到在这个方向上运动间隙原子的。

体系中有很多孔洞时,就形成了很多个这样的“屏蔽”区域。“屏蔽”区域内遇到间隙原子的概率很低,尤其是两个柱状“屏蔽”区的重合部分,几乎不会遇到任何间隙原子。

不在“屏蔽”区域内的孔洞,很容易遇到其他间隙原子湮灭掉。而在这些“屏蔽”区域内,孔洞却不容易湮灭,特别容易存活长大。

因此,随着体系的演化,孔洞就逐渐沿着“屏蔽”区域,特别是“屏蔽”区的重合部分生长起来,最终形成了规则的点阵结构。

我前些年写了个动力学蒙特卡洛(KMC)程序,按照上述原理跑着玩了玩,的确模拟出了孔洞点阵的形成:

KMC模拟粒子辐照产生规则的孔洞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4856985633239040

参考

  1. ^Ipatova, I., Harrison, R.W., Donnelly, S.E., Rushton, M.J.D., Middleburgh, S.C. and Jimenez-Melero, E., 2019. Void evolution in tungsten and tungsten-5wt.% tantalum under in-situ proton irradiation at 800 and 1000° C.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526, p.15173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311519304908?casa_token=oc37tESy91MAAAAA:ok66tsiZ0XSdphIPaamFhhsM7gNqRlpC5RFJm9nhqdoarg9N7OUhCn7nd-2eFEO9xS7-F259Qg
  2. ^Evans, J.H., 1971. Observations of a regular void array in high purity molybdenum irradiated with 2 MeV nitrogen ions. Nature, 229(5284), pp.403-40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229403a0
  3. ^ Moteff, J., 1973. Effects of Radiation on Sub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Alloys: A Symposium Presented at the Seventy-fifth Annual Meeting,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Los Angeles, Calif., 25-30 June 1972 (No. 529). ASTM International.
  4. ^Heinisch, H.L. and Singh, B.N., 2003. Kinetic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of void lattice formation during irradiation. Philosophical Magazine, 83(31-34), pp.3661-3676.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4786430310001605416?casa_token=m_aNNiXbHsEAAAAA%3AtMxRN9A3A4uGTDhLgUMFRnpEWQcpkCKUOg4EKl5OAUqUb1jEbWzWYnqIugC7n9T_2ddYUMBe-L4t
user avatar

我的这个生物铁电体相变的工作,经过我们自己开发的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研究的体系符合Kolmogorov-Avrami-Ishibashi相变模型(看到Kolmogorov也能想到跟随机数学有关了)。这个相变模型就是一个随机发生相变的机理。本文获选某一期的杂志封面,我们出了点钱,现在本文可以免费下载了。

(本文一作目前就职于银联,获选2019届优秀硕士毕业生。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我的研究生)


EPFL的小牛Ceriotti,基于随机过程的理论,发现基于“有颜色噪声”的理论,可以引入某种控温,使得经典力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包含量子力学的零点能。

M. Ceriotti;G. Bussi;M. Parrinello:Nuclear Quantum Effects in Solids Using a Colored-Noise Thermostat;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9.DOI : 10.1103/PhysRevLett.103.030603.

M. Ceriotti;J. Cuny;M. Parrinello;D. E. Manolopoulos:Nuclear quantum effects and hydrogen bond fluctuations in water;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3.DOI : 10.1073/pnas.1308560110.

M. Rossi;P. Gasparotto;M. Ceriotti:Anharmonic and Quantum Fluctuations in Molecular Crystals: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Stability of Paracetamol;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6.DOI : 10.1103/PhysRevLett.117.115702.




还有 @梁师翎 写过一个随机过程在化学反应速率求解中的应用:


基础理论参考书:

趣味扩展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物理和化学中隐藏着许多充满惊喜的随机过程,它们像骰子一样,虽然结果难以预测,却能组合出令人着迷的宏观景象。这些过程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特定的概率规律,在微观世界的混沌中编织出稳定的秩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几个特别好玩儿的随机过程,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1. 布朗运动:微观世界的“醉汉步伐”提起随.............
  • 回答
    生活中那些“理所当然”的背后,隐藏着令人惊叹的科学原理。它们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之中,却往往被我们忽略。今天,就让我们剥开这些习以为常的表象,探寻其中蕴含的物理、数学、化学等“高大上”的知识。1. 为什么下雨天伞能帮我们挡雨?——流体动力学与牛顿定律最简单的一把雨伞,就是流体动力学的绝佳应.............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为你推荐一些适合化学专业学习的物理学教材。我在挑选这些书籍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需要覆盖化学专业所需的关键物理概念,同时又不会过于偏离核心。 数学的严谨性: 化学专业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教材的数学处理需要既准确又易于理解。 物理与化学的联系: 最好能.............
  • 回答
    自古以来,军事指挥官们就一直在与各种严峻的难题作斗争。从预测弹道到保障补给线,再到构筑坚固防御工事,这些挑战往往需要巧妙的策略和创新性的思考。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许多古代战争中棘手的难题,如今都可以用物理、化学以及高等数学的严谨公式来精确求解。这不仅仅是科学理论的胜利,更是人类智慧在不.............
  • 回答
    结构化学中的量子力学和物理中的量子力学,虽然根基是相同的,都源于那套描述微观世界奇妙行为的数学框架,但在侧重点、研究对象和最终目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打个比方,如果物理量子力学是“基础建造者”,负责夯实地基、搭建框架,那么结构化学中的量子力学则是“室内设计师”,更关注如何利用这些框架来创造出具有特.............
  • 回答
    咱们来聊聊防晒霜,市面上常见的两种类型——化学防晒霜和物理防晒霜,它们的成分可是大有学问的。简单来说,它们防晒的“手法”完全不同,至于能不能“叠罗汉”效果翻倍,这事儿嘛,有点复杂,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化学防晒霜:用“化学反应”吸收紫外线化学防晒霜就像给皮肤穿上了一层“防紫外线外套”。它的主要成分是有.............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路径积分和重整化,在数学上还没完全站稳脚跟,怎么在物理学这片土地上就这么管用呢?这就像在古老的地图上,有些地方明明标记着“未知”,但探险家们却能根据模糊的线索,找到金矿一样,挺奇妙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和物理对“严格”的定义,有时是不同的。数学追求的是绝对的、.............
  • 回答
    物理化学,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它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传统化学”这个概念。物理化学与传统化学: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升华“传统化学”,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相对早期阶段,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它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的.............
  • 回答
    在化学和物理实验中,我们通常会选择更加精确、可控且安全的火源,而非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火机。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考量,涉及到实验的性质、安全以及结果的可靠性。首先,我们来看打火机的“不适合”。打火机最直接的功能是提供火焰,但它的火焰特性往往是我们实验中不希望或不需要的。打火机的火焰,尤其是那种一.............
  • 回答
    如果将科学家比作法师,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则被视为他们赖以施展的魔法分支,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神秘而秩序的景象。这并非是简单的奇幻借喻,而是一种基于知识体系的深度重塑。法师学院与魔法塔:知识的殿堂首先,我们会看到遍布世界各地的“法师学院”和“魔法塔”。这些机构并非现.............
  • 回答
    物理学和化学,这两门被称为“自然科学之母”的学科,其正确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它们是人类理解宇宙运行规律和物质构成本质的基石,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物理学:探索宇宙的“规则手册”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游乐场里,物理学就像是这个游乐场的设计者留下的那本详尽无比的“规则.............
  • 回答
    早期的化学家并非一蹴而就地分辨出“苏打”与“草木灰”的差异,这是一个随着观察、实验和理解的深入而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期间,许多人的智慧和努力共同促成了这场“身份辨认”。初期的混淆与观察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古代,“苏打”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一个清晰、现代化学意义上的固定指向。它更多的是一种描述性的称呼,指代.............
  • 回答
    数学、物理和化学,这三门学科,虽然在我们学生时代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它们在根本的运作方式和追求的目标上,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灵魂。把它们比作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或许有些牵强,但它们各自承载的“意义”和“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是各自独立且互有侧重的。数学:思维的 pure dance,逻辑的终极追寻打个.............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20对,也就是40个人,要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而且还要兼顾医学、物理、化学的进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既然是假设,我们不妨大胆地畅想一下,看看有没有一丝曙光。首先,生存是第一位的。这40个人,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最理想的状态是,他们中有懂得农业、畜牧业、狩猎采集的能.............
  • 回答
    化学物理,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有些“跨界”,它不像纯粹的化学那样聚焦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也不像严谨的物理学那样沉迷于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和测量。它夹在中间,更像是一位探险家,用物理学的工具和思维去深入理解化学现象的底层逻辑。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杯水,你当然知道它是H₂O,知道它会蒸发,会结冰。但.............
  • 回答
    .......
  • 回答
    看到你的EJU成绩单,我给你分析一下,咱们就按照正常人聊天的方式来聊聊,你看看大概能瞄准哪些大学和专业。首先,你的总分是320分,这个分数在EJU中不算特别高,但绝对有进步的空间,而且你单科的成绩分布也比较有意思。日语(320分,记述45): 整体感受: 日语320分,这个分数是大部分日本大学对.............
  • 回答
    你提供的这些分数,确实能帮你打开不少学校的大门,但具体能报哪些学校,还得看你申请的是哪个国家、哪个阶段(本科还是研究生)以及具体的研究方向。我会尽量详细地告诉你,并且帮你分析一下这些分数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你的分数,理解它们在申请中的意义: EJU 日语 298分: EJU(.............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咨询关于 EJU 分数选择学校的问题,我来帮你分析一下。首先,你的 EJU 总分是 259 分,其中记述 40 分,数学 97 分,物理 39 分,化学 40 分。这个分数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基准,我们可以结合你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一下可能的方向。关于“经济大了”的理解:你提到的“经济大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生命和宇宙最根本的追问,这是一个既令人着迷又充满挑战的议题。要说生命的本源、世界的本源最终归于物理还是化学,答案其实比简单地“是”或“否”要复杂得多,它们之间并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相互渗透、层层递进的关系。让我们先从“物理”这个层面来探讨。物理的基石:宇宙的骨架从最宏观的宇宙尺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