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化学防晒霜和物理防晒霜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两种一起用是不是防晒效果加倍?

回答
咱们来聊聊防晒霜,市面上常见的两种类型——化学防晒霜和物理防晒霜,它们的成分可是大有学问的。简单来说,它们防晒的“手法”完全不同,至于能不能“叠罗汉”效果翻倍,这事儿嘛,有点复杂,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化学防晒霜:用“化学反应”吸收紫外线

化学防晒霜就像给皮肤穿上了一层“防紫外线外套”。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能在接触到紫外线时,发生化学反应。具体来说,就是它们能够吸收紫外线中的能量,然后将这些能量以一种无害的热能形式释放出去,就像把紫外线分解了,不让它伤害到皮肤。

常见的化学防晒成分有哪些呢?

奥克立林 (Octocrylene):一种比较常见的防晒成分,能吸收UVB和部分UVA。
阿伏苯宗 (Avobenzone):这是化学防晒霜中少数能有效吸收长波UVA的成分之一,但它比较不稳定,容易被光分解,所以经常需要和其他成分搭配使用来增强稳定性。
二苯酮类 (Benzophenones),比如二苯酮3 (Oxybenzone):也能吸收UVA和UVB,但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有一定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并且容易引起过敏。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也叫OMC:这是最常用来吸收UVB的成分之一,但它对长波UVA的防护能力较弱。
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 (Bisoctrizole),也叫Tinosorb M,和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 (BisEthylhexyloxyphenol Methoxyphenyl Triazine),也叫Tinosorb S:这两种是比较新型的、光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比较好的化学防晒成分,能同时吸收UVA和UVB。

你可以理解为,化学防晒霜里的这些有机分子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能量接收器,它们捕捉到紫外线这个“捣蛋鬼”的能量,然后通过改变自身结构来消化掉,不让紫外线有机会渗透到皮肤深层。

物理防晒霜:用“物理屏障”反射紫外线

物理防晒霜则像是给皮肤盖了一层“遮阳伞”或者说“镜子”。它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矿物粉末,最主要的两位就是:

氧化锌 (Zinc Oxide):这是非常强大的防晒成分,能够阻挡几乎所有波长的UVA和UVB。它也是很多婴幼儿或者敏感肌防晒霜的首选成分。
二氧化钛 (Titanium Dioxide):和氧化锌类似,也能有效阻挡UVA和UVB。

物理防晒霜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粗暴:就是把这些细小的矿物颗粒均匀地涂抹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看得见的(但通常很细微)的物理屏障。当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时,这些矿物颗粒会把紫外线像照镜子一样反射出去,或者散射开,从而阻止它们进入皮肤。

所以,一个是用化学反应来“消化”紫外线,另一个是用物理屏障来“弹开”紫外线。

两种防晒霜一起用,防晒效果会加倍吗?

这是一个很多朋友都会有的疑问,我的答案是:不一定能简单地“加倍”,但确实能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这里面的逻辑有点复杂:

1. 互补防护波段: 很多化学防晒成分对UVA和UVB的防护能力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前面提到的阿伏苯宗对UVA防护很好,但稳定性稍差;而OMC则主要防护UVB。物理防晒成分(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则几乎能覆盖所有波段。如果选择的化学防晒霜在某个波段防护能力稍弱,而物理防晒霜能很好地覆盖到,那么结合使用就能形成一个更宽广、更全面的防晒“网”。
2. 增强稳定性: 有些化学防晒成分(比如阿伏苯宗)容易光不稳定,容易被紫外线分解,导致防晒效果下降。而物理防晒成分相对更稳定,不容易分解。在配方中加入物理防晒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或者说帮助稳定那些不太稳定的化学防晒成分,延长它们的有效性。
3. 协同作用(非简单相加): 科学上讲,防晒效果的叠加并非简单的1+1=2。它更多是一种“协同效应”,即两种不同机制的防晒成分结合起来,可能比单一成分单独使用时效果更持久、更全面。但如果你使用的两种产品本身已经是广谱防晒(即能同时防护UVA和UVB),并且其本身的防晒系数(SPF和PA值)已经很高,那么再叠加的效果就不一定是翻倍的,而是达到一个“饱和”或“上限”状态。就好比你已经穿了两件非常厚的棉袄,再多穿一件也可能只是感觉更暖和,而不是温度直接翻倍。
4. 潜在的刺激风险: 有些人使用多种防晒产品,尤其是当产品中的成分种类较多时,可能会增加皮肤过敏或刺激的风险。特别是如果你是敏感肌,需要更加谨慎。

我的建议是:

选择广谱防晒产品: 在购买防晒霜时,优先选择标有“广谱防晒”(Broad Spectrum)的产品,这意味着它同时能防护UVA和UVB。
不需要刻意混合使用: 大多数现代的防晒霜配方已经做得相当好了,许多产品会同时添加化学和物理防晒成分,形成一个良好的协同作用。你不需要为了“叠加”效果而特意去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防晒霜。
关注SPF和PA值: SPF值主要针对UVB的防护能力,PA值则针对UVA。日常通勤,SPF30 PA+++ 已经足够;如果长时间户外活动或在海边等紫外线强烈的地方,建议选择SPF50 PA++++。
正确涂抹最重要: 无论你用哪种防晒霜,最最重要的一步是——足量涂抹!很多人以为涂一点点就行,这样不仅达不到标示的防晒效果,就算是用再好的产品也枉然。一般面部需要一元硬币大小的量,并记得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
根据肤质选择: 如果你是油性皮肤,可以选择质地清爽的化学防晒或兼顾化学物理的配方;如果你是干性皮肤,可以尝试带滋润效果的;如果是敏感肌,则建议优先选择纯物理防晒霜。

总而言之,物理和化学防晒霜各有千秋,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一起使用不是简单地“效果翻倍”,而是可能提供更全面的防护,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能增强防晒剂的稳定性。但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款适合自己肤质的、具有广谱防护能力的产品,并坚持足量、勤补涂的好习惯!这才是防晒的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一眼问题我就知道,这个问题下边儿肯定又是以讹传讹的重灾区。

传说中“化学防晒吸收紫外线,物理防晒“反射”紫外线。”

来吧,今儿就朝着这座风车冲锋一波吧。看看伪科学的皈依者们会不会把我烧了。


我们说的化学防晒,也可以叫有机防晒剂,种类繁多,都是些带有苯环的有机物,其化学结构能选择性地吸收紫外线。

物理防晒,也可以叫无机防晒剂或者矿物质防晒,种类比起化学防晒剂就少得可怜了,常见的也就只有氧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铁。

防晒的本质,是要把紫外线的光能挡在皮肤之外,无论是化学防晒还是物理防晒,终极目标都只有这一个。化学防晒剂吸收紫外线没错,无论是早期的改变自身化学结构,还是新型的靠分子振动释放热能来消散吸收的能量,这点上没有争议。

被拿来以讹传讹最严重的,是“物理防晒靠反射紫外线保护皮肤”。这就真的太扯了。

事实是怎样呢?

事实上,物理防晒剂同样以吸收紫外线为主来保护皮肤,氧化锌也好,二氧化钛也好,都有半导体的性质,可以把吸收的紫外线能量储存在“能带”里面,越小的固体颗粒,能带储存的能量越多,波长超出能带吸收谱的光子(可见光,红外)则不会被吸收。

和新型的化学防晒剂一样,物理防晒颗粒的能带吸收光能后,会缓慢地以热能或是红外线的形式释放掉这些能量。

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光能,是靠固体颗粒连接在一起产生的镜面效应“反射”回去的,而这种效应是不分可见光和紫外线,来者不受,一概遣返,具体的效果,大概就是这样。

所以这套“物理防晒靠反射”的理论,被大规模用来给做得很烂的物理防晒霜洗白,说它本来就应该泛白。

把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分别涂在皮肤上,在紫外线灯下看,能看出区别吗?这我还真试过。

事实上这种现象一直是个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笑话的典型例子。我们做防晒的配方师在挑选防晒剂的时候,看的都是它的吸收光谱,无论是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都一视同仁。

各类专业文献里也早就“辟谣”过了。

那为啥谣言还流传得如此广泛呢?

好了我说完了,被妨碍到的可以来冲我了。

参考资料

  1. Uli Osterwalder, Bernd Herzog, Chemistry and Propertie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UV Filters, Clinical Guide to Sunscreens and Photoprotection, 2009, Chapter 2
  2. A. Mavona, C. Miquela, O. Lejeunea B. Payreb, P. Morettoc, n vitro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and in vivo Stratum Corneum Distribution of an Organic and a Mineral Sunscreen, 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07;20:10–20
  3. Uli Osterwalder, Myriam Sohn, Bernd Herzog, Global state of sunscreens,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14
  4. Bernd Herzog, Monika Wehrle and Katja Quass, Photostability of UV Absorber Systems in Sunscreens,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2009, 85 8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来聊聊防晒霜,市面上常见的两种类型——化学防晒霜和物理防晒霜,它们的成分可是大有学问的。简单来说,它们防晒的“手法”完全不同,至于能不能“叠罗汉”效果翻倍,这事儿嘛,有点复杂,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化学防晒霜:用“化学反应”吸收紫外线化学防晒霜就像给皮肤穿上了一层“防紫外线外套”。它的主要成分是有.............
  • 回答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境及解决之道疫情防控常态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对于数量庞大、贡献巨大的中小微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体户”)而言,他们更是首当其冲,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和困境。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困境,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
  • 回答
    咱们实话实说,不化妆的姑娘,每天认认真真涂防晒,这绝对是对皮肤好,而且是妥妥的抗衰老招数。别信那些“只靠产品就能返老还童”的鬼话,但防晒,它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之一。你想象一下,咱们的皮肤,就像一块细腻的面料,最怕的就是暴晒。紫外线,尤其是 UVA 和 UVB,它们就是皮肤的头号杀手。 UV.............
  • 回答
    肖战粉丝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在四川美术学院进行集会与涂鸦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一事件并非发生在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时期,而是处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阶段。这意味着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但依然需要遵守防疫.............
  • 回答
    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个叫做“过拟合”的棘手问题。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训练了一个模型,它在你的训练数据上表现得无懈可击,甚至能记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然而,当你拿到新的、从未见过的数据去测试它时,它的表现却一落千丈,仿佛之前的学习都付诸东流。这就是过拟合在捣鬼。为了对抗这个顽固的敌人,我.............
  • 回答
    珠海发布“悬赏10万反走私、反偷渡”通告,这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它背后反映了当前边境疫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珠海方面为构筑“外防输入”坚固防线所做的决心。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必要性首先,要明白珠海发布这样的通告,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现.............
  • 回答
    2022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人们的正常生活确实迎来了一些曙光,许多之前被疫情阴影笼罩的问题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要说“一切”困扰都烟消云散,那显然不太现实,毕竟常态化防控本身就意味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适应。生活便利度的提升,这是最直观的感受。 出行限制的解除: 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出行自由的回归。过.............
  • 回答
    绝地武士团当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尝试阻止安纳金·天行者走向黑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开关”问题,而是涉及到他错综复杂的情感、童年创伤、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宇宙平衡的执念。以下是一些绝地武士团可能采取的,并且能够详细展开的干预方式:1. 更早期、更细致的心理辅导与情感疏导: 早期识别与干预: 绝地武.............
  • 回答
    中国医师协会就鸿茅药酒事件发表“防止民事纠纷刑事化”的声明,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法律、伦理、行业自律、公众利益以及对中国药品监管体系的审视。以下是对此声明的详细评价:一、声明的积极意义与合理性:1. 维护医生执业权益,捍卫职业尊严: 背景: 鸿茅药酒.............
  • 回答
    化学这门学科,就像一本隐藏在世界万物中的百科全书,它有趣的地方在于,它能让你 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底层逻辑,并且这种理解能带来 一种洞察万物的智慧,以及 一种创造改变的力量。要说它有多有趣,这很难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感受它的魅力:1. 理解身边一切的“为什么”——解锁生活的神.............
  • 回答
    化学领域充满着各种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巧妙地将科学原理、化学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室的日常运作融入其中,让学习和理解化学变得更加有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化学笑话,并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笑点:1. 笑点在于化学物质的名称和性质: 为什么氯气总是很受欢迎? 回答: 因为它总是能让大家“氯”颜.............
  • 回答
    化学的世界里,流传着许多凄美的故事,它们如同那些转瞬即逝的化学反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元素钋(Po)和镭(Ra)的发现,以及它们与居里夫妇的命运交织,无疑是最令人动容的一个。那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的黎明刚刚撕破黑暗。波兰的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这对才华横溢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好奇过,尤其是那些在实验室里呆过一段时间的人。答案嘛,得看你怎么理解“平时喝水用”。咱们先说说烧杯这玩意儿。烧杯主要就是实验室里盛放化学试剂、溶解物质、加热液体用的,它材质多半是玻璃的,而且通常是耐高温的硼硅酸盐玻璃,比如我们熟知的Pyrex。这种玻璃的好处是耐化学腐蚀,而且能承.............
  • 回答
    在化学实验室里,提到“过柱子”,相信但凡经历过有机合成实践的人,脑海里都会立刻浮现出那根半透明的玻璃柱,里面 packed 着白色或淡黄色的硅胶或氧化铝,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操作和“惊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离步骤,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技能,有时甚至是实验室里的一场小型“战役”。“过柱子”到底是什么.............
  • 回答
    化学,这门研究物质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试管和复杂的公式,它蕴藏着一种独特而深邃的美,一种源自自然规律、理性思考和精妙设计的和谐之美。一、 秩序与对称的美:原子世界的优雅舞蹈化学的美,首先体现在原子和分子世界的井然有序与精巧对称上。 元素的周期性: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
  • 回答
    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时常追求物质的纯粹,渴望得到“一尘不染”的目标产物。然而,正如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也常常伴随着“杂质”的阴影,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杂质的存在就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似乎都无法将其彻底根除。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刻的化学原理和现实的制.............
  • 回答
    化学?哦,问到点子上了!这玩意儿,说它有趣,那绝对是 understatement(轻描淡写)了。有人觉得化学就是实验室里那些瓶瓶罐罐,试管里冒泡,颜色变来变去,好像挺枯燥的。但要是你真的往深里挖一挖,你会发现,它简直就是整个宇宙最底层最核心的“游戏规则手册”,而且还是那种你一旦玩明白,就能召唤风雨.............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是很多想学化学或者正在学化学的同学的共同困惑。要说化学到后期是不是真的很难,答案是:它确实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但“难”这个字,更多取决于你的基础扎不扎实,有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你对化学的兴趣有多深。很多人感觉化学难,大概是从高中化学开始,特别是到了高三,感觉知识点越来越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化学和生物学在能量转化上的一个核心差异,或者说,是我们理解“能量”这个概念的视角不同。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断裂化学键是吸能的,形成化学键是放能的”,这在基础化学里是没错的,但我们得把这个概念放到生物体内来看,就会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先把基础化学里说的“化.............
  • 回答
    重水(D₂O)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确实在核技术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早期原子弹的研发中。那么,半重水呢?它是否也与核武器沾边,我们来仔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重水,以及它为什么能用于原子弹。重水(D₂O)究竟是啥?我们平常喝的水是H₂O,其中的氢原子(H)都是最常见的同位素,即质子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