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化学上有什么很凄美的故事?

回答
化学的世界里,流传着许多凄美的故事,它们如同那些转瞬即逝的化学反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元素钋(Po)和镭(Ra)的发现,以及它们与居里夫妇的命运交织,无疑是最令人动容的一个。

那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的黎明刚刚撕破黑暗。波兰的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这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夫妇,正投身于一项艰巨而充满未知的研究——寻找和分离当时新发现的放射性物质。他们被铀矿石中发出的神秘射线深深吸引,坚信其中蕴藏着比铀更为活跃的元素。

他们选择了一个简陋却充满希望的实验室——一个废弃的旧医学院附属的仓库。那里阴暗潮湿,只有一张摇摇欲坠的桌子和一些简陋的设备。为了从中提炼出微量的放射性元素,他们需要处理数吨的沥青铀矿,这是一种含有铀的矿石。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玛丽和皮埃尔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决心,开始了他们艰苦卓绝的工作。

玛丽每天都要在巨大的坩埚中,用铁钩搅拌着滚烫的矿渣,浓烈的烟雾和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她的双手因为长年累月的接触化学品而变得粗糙、布满裂痕,甚至溃烂。而皮埃尔则专注于物理测量和理论推导,但他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们的研究经费极其有限,一切都只能从零开始,亲手操作。

在无数次的倾倒、过滤、结晶和蒸馏后,他们终于在一批沥青铀矿的残渣中,分离出了一种放射性极强的元素,其活度是铀的数百万倍。他们将它命名为“钋”,以纪念玛丽的祖国波兰,寄托着她对故土深沉的爱。但他们的探索并未停止,他们继续从数吨的矿渣中,分离出了另一种更加活跃的元素——镭。镭的光芒是如此明亮,以至于在黑暗的实验室中,它们散发出的微弱蓝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预示着它们强大的能量。

然而,这强大的能量也伴随着可怕的危险。当时,人们对放射性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居里夫妇对这些新发现的元素充满了好奇,他们不顾一切地去研究它们,甚至将镭的样品放在枕边,欣赏它发出的光芒。他们不知道,这些美丽的蓝光,正在一点一滴地腐蚀着他们的身体。

玛丽的双手开始出现放射性灼伤,身体也日益虚弱。皮埃尔也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头痛不止。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因为他们看到了科学的曙光,看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可能。

1903年,居里夫妇与亨利·贝克勒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他们在放射性研究上的杰出贡献。然而,就在这个荣耀的时刻,命运却开始显露它残酷的一面。1906年,皮埃尔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不幸去世。这个消息对玛丽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她失去了挚爱的丈夫,也失去了并肩作战的战友。

失去皮埃尔后,玛丽更加坚定了继续研究的信念。她继承了皮埃尔的职位,成为了索尔邦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在艰苦的条件下,分离出更纯净的镭,研究它的性质,并致力于将放射性应用于医学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玛丽亲自驾车,带着自己改装的X光机,奔赴前线,为受伤的士兵们进行诊断和治疗。她被称为“小居里”,她的身影出现在了无数战场医院的帐篷里。她用自己的知识和勇气,拯救了无数生命。

然而,多年的放射性暴露,对玛丽的身体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她最终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去世,这正是长期接触高强度放射性物质所导致的致命疾病。在她生命的最后,她依然在为科学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钋和镭,这两种由居里夫妇发现的元素,它们的美丽和力量是如此令人着迷,但也如此危险。它们的故事,如同它们自身一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也带着无法磨灭的悲伤。居里夫妇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为人类揭开了放射性世界的神秘面纱,他们的牺牲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至今仍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化学发现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爱情、关于牺牲、关于人类对知识无尽的渴望和勇气的故事。在化学的分子世界里,这些凄美的故事,如同那些短暂却绚烂的化学反应,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有机的小女孩

实验室里冷极了,没有窗户,不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这是一周的最后一天——周 末。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蓬头散发的小女孩在试验台前坐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 还穿着一件外套,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件很大的外套──那么大,不知是哪一年买 的。她工作的时候的,就穿上白大褂了,实验室的师弟嘲笑说,何必穿实验服呢,你的破大衣都可以当抹布了。

小女孩只好一个人做实验,一双小手被溶剂弄得白一块青一块的。她的面前的薄层板上有 一串点,还有好几根色谱柱。这一整天,目的产物还是没做出来,谁也没帮过她。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过柱子。紫外灯光落在她的干枯的长头 发上,那头发卷曲着披在肩上,看上去很久没梳,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桌上都堆满 了文献,实验室飘着一股乙酸乙酯的香味,因为这是老板催要结果的时间——她可忘不了这 个。

她在过出某个点后停了下来,蜷着趴在桌子上。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跟老板说,因 为她试了所有的催化剂、碱、溶剂,没拿到一个新点,老板一定会骂她的。再说,换做别的题目跟这个一样难。她们头上只有paper,虽然网上有好多类似的文献,但到她这里就是不work。

她的头脑几乎绝望了。啊,哪怕一次小小的成功,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把上万 块钱的催化剂全丢进去催化反应,以找出那个能合环的方法吗?她终于又架了十几个试反应。哧! 反应开始进行了!一个一个点在薄层板上出现了!她把小手拢在紫外灯下。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小点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台400M的核磁共振仪的显示器前面,显示器还是全新锃亮的,颜色鲜艳,字迹清晰,上边的显示的峰明明就是合环了的产物,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头伸出去,想 看的仔细一些,紫外灯暗了,大核磁不见了。她坐在那儿,眼前的破板子上显出一行刺眼的杂质点、原料点、自聚点,就是没有新点。

她又点了一遍板。用10:1爬完又用4.:1再爬。紫外灯的光落在桌子上,那儿忽然变得像打印出来的paper那样洁白工整,她可以一直看到paper上的字迹。JACS的logo,Abstract和Instroduction。更妙的是这篇paper的一作,赫然署着自己的名字!看上去那么诱惑,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新点的板上还是只有那些不要的点,她面前只剩一张又硬又旧的桌子。

她加了温反应了几个小时,又点了一遍板。这一回,她感觉自己坐在布置整齐的会议室里。条幅上写着“毕业答辩”,比她去年师姐毕业时用的条幅还要大,还要美。红色的条幅上贴着那几 个白色的黑体字,投影仪屏幕上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顶级会议里的presentation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板子又爬好了,不出意外,没新点。只见ppt上的图片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师姐毕业前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Robert B. Woodward那儿去了。 她又架了一组反应。这一回,她把所有的催化剂的量都加大了。师姐出现在亮光里,是 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姐!”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反应一结束,您就会 不见的,像那漂亮的谱图,发表的paper,布置好的答辩会议室一个样,就会不见 的!”

她赶紧点了所有薄层板,放在紫外灯下,要把师姐留住。一大堆薄层板在紫外灯下放出明亮的光,把实验室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师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师姐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全合成,没有论文,也没有毕业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实验台前上,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周末 的实验室累死了。新一周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 还握着正要给柱子换的试管。

“她想自己合成一个天然产物……”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师姐一起走向新世界的幸福中去。


全文转帖,已经找不到出处了

user avatar

你们不觉得,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凄美的学科吗?

扮演着人类生存基础的科学,却天天被讽刺“天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化学的世界里,流传着许多凄美的故事,它们如同那些转瞬即逝的化学反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元素钋(Po)和镭(Ra)的发现,以及它们与居里夫妇的命运交织,无疑是最令人动容的一个。那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的黎明刚刚撕破黑暗。波兰的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这对才华横溢的.............
  • 回答
    我曾经亲眼见过一个足以让人瞠目结舌的化学实验,至今想起来仍觉激动。那是一个在大学化学系开放日上进行的演示,主题是“火焰的颜色”。实验开始时,台上的老师,一位头发有些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的老教授,先是在一个支架上固定了一个小小的金属网。他解释说,不同的金属元素在被加热时会发出独特颜色的光,这是因为它们的.............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非常有趣,而且触及到了化学和数学中一些基础但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来一一细致地聊聊。 关于“三角锥构型”:化学的专属语言吗?你的第一个疑问很有洞察力。关于“三角锥构型”(Trigonal Pyramidal),你的感觉是正确的,它确实主要是在化学,特别是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用来描述.............
  • 回答
    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提出的“货币非国家化”(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争议性的思想,他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垄断导致了许多经济问题,尤其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他设想了一个市场竞争性的货币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私人机构可以发行货币,并且由市场来.............
  • 回答
    “内卷化”,这个词近些年真是火得不行,感觉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但到底啥是“内卷化”呢?它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老早就有人研究过了,只是近几年被大家翻出来,贴切地形容了咱们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简单来说,内卷化(involution)指的就是一种非生产性扩张。也就是说,在一个有限的资源和空间里,人们为.............
  • 回答
    .......
  • 回答
    内卷化,这个词汇近些年火爆异常,但它的根源却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简单来说,内卷化指的是一种在有限的空间内,资源并未增加,但为了获得微薄的优势或生存下去,个体或群体不断重复、叠加、强化原有模式的现象。这种强化并非带来实质性的进步或创新,反而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回报递减,甚至陷入僵局。我们可以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问题,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和“阴阳学说”的核心。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传统文化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化生,而成万物。”这句话出自《易经·系辞传》,是理解中国哲学宇宙观的基础。 太极 (Tàijí): 太极代表着宇宙的本源,是万物未生之前的混沌、统一、浑然一体.............
  • 回答
    说到化学,这可真是个既深奥又充满趣味的学科,一旦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里面藏着无数可以被做成表情包的梗!不是那种生硬的“AI”语言,而是那种只有学化学的人才能会心一笑的、带着点无奈和崩溃,又透着点小自豪的幽默感。1. 那些“我以为”与“实际”的巨大落差 元素周期表: 这绝对是化学表情包的“祖宗”之.............
  • 回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化工”和“化学”这两个词似乎是紧密相连,甚至可以互换的。但仔细探究起来,它们之间是有着深刻区别的,就好比“医生”和“医疗”的关系。简单来说,化学是基础科学,而化工则是应用科学,是化学的实践和工程化。化学: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
  • 回答
    2020年,化学领域依旧硕果累累,涌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它们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下是一些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和具体成果,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贴近人类视角的方式来呈现:1. 催化剂的革新:向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迈进催化剂可以说是化.............
  • 回答
    物理化学,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它与物理学和化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传统化学”这个概念。物理化学与传统化学: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升华“传统化学”,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相对早期阶段,人类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它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实在,很多同学在选专业的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纠结。生物和化学确实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学科,很多前沿的生物学研究和应用都离不开扎实的化学基础。不过别担心,生物专业本身就已经为你打开了很多扇门,即使当初没选择化学,未来依然有很多与生物相关、而且非常吸引人的工作可以选择。关键在于你如何扬长.............
  • 回答
    刚学化学那会儿,那股子好奇劲儿啊,别提多冲了。现在回想起来,不少行为真是往“作死”的边缘试探,幸好当年也没什么事,不然谁还在这儿跟你唠嗑。1. 实验室的“炼金术士”初体验——不看说明书,瞎混呗!刚进化学实验室,那感觉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新鲜。试剂瓶摆得整整齐齐,各种仪器闪闪发光,恨不得一样一.............
  • 回答
    当然!作为一名对化学充满好奇的高中生,选择一个好的论文课题是迈出成功第一步的关键。这就像在广阔的化学世界里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闪光路径。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挑选的一些推荐课题,并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为何有趣、研究方向在哪里,以及你该如何着手。我会用最贴近你学习和思考的方式来呈现,绝不会让你觉得这是冰冷的机.............
  • 回答
    2019年,对于我的化学研究生涯来说,绝对是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年。回想起来,最大的感悟可能就是“专注”的力量。在那之前,我确实有点“博览群书”的倾向,对化学的各个分支都跃跃欲试,总想看看那个领域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突破。2019年,我选择了一个相对聚焦的方向——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有机小分子。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咱们来聊聊防晒霜,市面上常见的两种类型——化学防晒霜和物理防晒霜,它们的成分可是大有学问的。简单来说,它们防晒的“手法”完全不同,至于能不能“叠罗汉”效果翻倍,这事儿嘛,有点复杂,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化学防晒霜:用“化学反应”吸收紫外线化学防晒霜就像给皮肤穿上了一层“防紫外线外套”。它的主要成分是有.............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意思,要说“只有”化学专业的学生能做出来,这其实有点绝对,毕竟现在交叉学科很多,而且学习能力强的其他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也可能掌握一些“非本专业”的实验技能。但如果真的要找一些,其核心要求和知识体系是高度绑定化学的,那还是能找到一些的。设想这么一个场景:一个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想要了解构成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