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哈耶克曾经提出货币非国家化,历史上有成功的例子吗?有什么好的参考文献和书籍吗?

回答
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提出的“货币非国家化”(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争议性的思想,他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垄断导致了许多经济问题,尤其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他设想了一个市场竞争性的货币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私人机构可以发行货币,并且由市场来选择哪种货币最受欢迎,从而约束政府的货币权力。

那么,历史上是否有成功的货币非国家化例子呢?直接意义上,即一个完全由私人机构发行并成功取代国家主导货币体系的例子,至今没有出现过。 然而,我们可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探讨一些接近或包含货币非国家化元素的历史现象,以及哈耶克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说“没有直接成功的例子”?

国家主权的顽固性: 货币长期以来被视为国家主权的象征之一。国家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来获得铸币税、进行财政融资、调控经济,甚至在战争时期提供军事开支。放弃货币发行权对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涉及到权力、财政和国家安全等根本问题。
缺乏成熟的替代品: 在哈耶克提出这个理论的时代(上世纪70年代),虽然有了一些关于自由银行和私人货币的讨论,但真正能够提供稳定、可靠、广泛接受的替代性货币的机构和技术尚未成熟。
社会信任和网络效应: 货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信任和广泛接受度。国家货币由于其强制性和背后的国家信用,往往更容易建立这种信任和网络效应。私人货币需要克服这个障碍。

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接近”或“包含”货币非国家化元素的历史现象:

1. “自由银行时代”的经验(特别是在美国早期)

在19世纪的美国,存在一个相对宽松的银行监管环境,允许各州银行发行自己的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货币非国家化。

运作方式: 各州银行根据州的法律发行纸币。不同银行发行的货币在流通中存在汇率差异,消费者和商家需要了解不同银行的信用状况和汇率。
优点:
竞争带来的效率: 银行为了使其发行的货币更受欢迎,有动力保持良好的信誉,控制发行量,避免过度扩张,以保持货币的稳定性和购买力。
适应性: 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货币发行方。
缺点和失败之处:
不稳定性: 缺乏统一的中央监管和最后贷款人,一旦发生银行挤兑或经济危机,许多发行银行的货币价值会急剧下跌,导致混乱和损失。
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难以有效评估不同银行的信用,假币和劣质货币也容易出现。
缺乏统一性: 导致交易成本增加,商家需要区分不同银行的货币。
最终走向了国家垄断: 在多次金融危机(如1837年和1857年的恐慌)之后,美国最终走向了建立国家银行体系和统一货币(绿色钞票和国家银行券)的道路,以增强金融稳定性和国家控制力。因此,这个例子更多地证明了纯粹的货币非国家化所面临的挑战,而不是成功。

参考书目:

《美国货币史:18671960》(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by Milton Friedman and Anna J. Schwartz. (虽然主要分析的是国家控制下的货币史,但其中对自由银行时代的描述提供了重要背景信息,并从中引出了对央行作用的讨论。)
《纸币的繁荣与萧条:美国货币和银行的历史》(Paper Money & Banking in America: A History) by Robert E. Weir. (提供了更详细的自由银行时期的历史描述。)

2. “私人黄金货币”和社区货币(某种程度上的替代)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非国家化,但在某些历史时期和特定情境下,私人发行的、以贵金属或商品为基础的货币,或社区内部使用的替代性货币,可以看作是对国家法定货币的补充或部分替代。

例子:
黄金和白银: 在各国政府控制货币发行之前,黄金和白银作为商品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这是一种天然的“非国家化”货币。尽管它们仍然是商品,但它们的功能和价值都非常接近货币。
公司发行的代金券: 在一些公司城镇或矿区,公司可能会发行自己的代金券,用于在公司商店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私人货币的运作。
现代社区货币和加密货币: 在现代,一些社区发行自己的本地货币,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区凝聚力。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虽然并非直接由哈耶克设想的那种“稳定可兑换”的私人货币,但它们确实代表了技术驱动的、绕开传统国家金融体系的货币实验。它们由算法和去中心化的网络支持,其价值由市场共识决定,并且不受任何单一国家政府的直接控制。

参考书目:

关于社区货币:
《替代货币:社区经济学的另一种路径》(Alternative Currencies: A New Path for Community Economics) edited by Geoff Mulgan and Tim Furness. (探讨了社区货币的理念和实践。)
关于黄金货币史:
《黄金:一种历史》(Gold: The History) by Arthur L. N. Smith. (虽然不是货币非国家化,但阐述了黄金作为全球性货币的漫长历史。)

3. 哈耶克理论的核心论点和“间接成功”

尽管没有直接成功的历史案例,哈耶克的理论仍然在以下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促成了“间接的成功”或现实世界的演变:

对中央银行的制衡: 哈耶克对国家货币发行的批评,促使人们更加警惕中央银行的权力滥用,并关注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许多央行在实践中也努力追求低通胀和价格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哈耶克担忧的回应。
对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的启示: 哈耶克设想的“可以相互竞争的货币”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了现代数字支付系统和加密货币的发展。今天的数字支付平台(如PayPal、支付宝、微信支付)和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在功能上已经部分实现了私人机构发行“类似货币”的交易媒介,并且它们之间以及与法定货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数字支付的竞争: 不同的支付公司提供支付服务,用户可以选择更便捷、更便宜的支付方式。
加密货币的实验: 加密货币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国家背书的价值储存和交易媒介的可能。虽然它们目前还没有完全取代法定货币,但它们展示了技术如何能够创造新的货币形态。

参考文献和书籍:

核心著作:
《货币的非国家化》(The 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 The Argument Unleft) by F. A. Hayek. (这是哈耶克关于此主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著作。)
详细阐述: 在这本书中,哈耶克首先分析了国家货币垄断带来的弊端,如通货膨胀的温床、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副作用、以及货币政策的政治化。他认为,国家对货币的控制是其预算赤字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融资手段,这导致了货币价值的不断贬低。
接着,他提出了一个“自由银行”的替代方案。他设想,允许私人金融机构发行不同种类的货币,这些货币可以由其发行机构承诺按黄金或其他一篮子商品兑换。用户可以通过市场选择信誉更好、更稳定的货币来使用。如果某个机构发行的货币贬值,人们会迅速抛弃它,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约束机制,迫使发行方保持货币的稳定。他认为,这种竞争会促使货币发行机构以维护其货币的稳定性为首要目标,因为这是其生存和盈利的关键。
哈耶克也讨论了如何实现这一转型,例如通过逐步放松管制,允许私人银行发行可兑换的纸币,并最终让市场选择最优的货币。

对哈耶克思想的评论和发展:
《哈耶克全集》中关于货币的章节: 可以找到更多他对货币和金融问题的深入分析。
《货币战争》(Currency Wars) by James G. Rickards. (尽管这本书更侧重于国家间的货币竞争和冲突,但其中也触及了货币的主权问题以及货币的价值来源,可以与哈耶克的观点进行对比。)
关于现代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的学术研究和评论: 许多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都在研究加密货币是否能实现哈耶克的部分设想。例如,搜索关于“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区块链与货币体系”等主题的文章。

总结:

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一个完全由私人发行货币并成功取代国家主导货币体系的例子。19世纪美国“自由银行时代”的经验表明了这种模式的吸引力(竞争和潜在的稳定性),但也暴露了其固有的脆弱性(缺乏最终的稳定器和统一性)。

然而,哈耶克的思想极具预见性,并且在现代世界中通过数字支付和加密货币的兴起,以一种新的方式被重新审视和实践。加密货币虽然与哈耶克设想的“可兑换”私人货币有所不同,但它们确实代表了绕过国家控制、基于市场共识和技术驱动的货币实验。这些发展从侧面印证了哈耶克对国家货币垄断问题的深刻洞察,并引发了关于未来货币体系的更广泛讨论。理解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需要深入研究其著作,并结合历史上的相关经验以及现代技术发展来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上很少有政府会允许私人铸造货币,不过中国汉代文景之治时期曾出现过短暂允许私人铸币的经历,北大管汉晖实证考察了这段时期私人铸币究竟如何。

我们知道政府有滥发货币的冲动,即便是古代社会政府规定了铜钱的法定重量和含铜量,政府也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降低铜钱的质量。例如下图所示,清代从顺治到宣统,就没有一年货币的重量和含铜量符合法律规定,而且两者都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汉初政府面临极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整个社会的经济也趋向崩溃,此时汉文帝才用了一项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措施,以期望扭转经济走势,那就是允许私人铸币,而政府只负责货币生产和流通的监督。比如规定铜钱的重量,商家根据一种类似天平的仪器,测量自己收到的货币是否符合规定重量。如果被这种原始的验钞机发现铜钱质量有问题,那么有可能面临10天徭役的处罚。

那么私人铸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呢?根据考古实证,文帝的货币政策立即扭转了秦末汉初的高通货膨胀现象,使得该时期铜钱的法重比和含铜比都到达汉代的高峰。因此在政府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允许市场自身发行货币,也许会比政府发行货币可以更好的遏制通货膨胀(主要观察数据,会发现文景时期铜钱法重比甚至高于法律规定)。

结语:包括知乎在内,很多人说哈耶克是民科,所谓: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

另,笔者按:

由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秦末、清末,还是两汉之间的王莽篡权时期,从铜钱法重比和含铜比的角度看,都应该出现(严重)的滥发货币,因此滥发货币可能不止在现代,也许在古代也是政权垮台的必要条件之一

user avatar

@Orz辉 的回答中提到西汉初年的私人铸币,这个例子的论证方法存在严重的误导性,因为现存的汉代钱币能够较准确推断出铸造年代的绝大多数都是墓葬出土,窖藏出土量也不少,但是很难推断年代,根据墓葬出土的钱币根本不能反映当时社会实际流通情况

其实,这是早有定论的事情,我们今天能够认识到的基本问题,古人也能够认识到,《汉书·食货志》中贾谊如此劝谏汉文帝允许私铸钱:

铸钱之情,非殽杂为巧,则不可得赢。而殽之甚微,为利甚厚。夫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

——私铸钱的收益就在于偷工减料,即使法令严禁也不会有用。

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歑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歑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苟非其术,何乡而可哉。

——私铸钱币制重量各地不同,使用极为不便,官府强行统一很难有效实行,放任则市场混乱。

之所以放任铸私钱,很大原因在于,当时的西汉朝廷对于关东的控制还很薄弱,铸私钱的大户一是当今皇上的堂哥吴王刘濞,二是皇上跟前的大红人邓通,“吴、邓钱布天下”,根本不是什么私营商人。

汉武帝铸五铢钱以前,“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偷工减料问题非常严重。

对于这个靠私铸钱吃饭的利益集团,“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而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馀万人。”死亡人数不下和匈奴的几次血战。

那么为何开放私铸钱的时代,出土钱币反而质量更好呢?这是一个幸存者偏差。

用出土铜钱作为例子来反映当时的货币流通情况是肯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被用来做例证的出土古钱币,其来源基本上都是古代高官豪门的墓葬出土。两汉极重孝道,所谓事死如事生,豪葬之风极为泛滥。用于随葬品的钱币,肯定不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而是变相的储藏领域,根本不能反映市场流通情况。而市面流通的钱币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民间盗铸钱,质量肯定比正宗的吴、邓钱或者官府铸钱要差。

葛洪《抱朴子》记载的三国东吴发掘汉墓葬的情形:吴景帝时戍将於江陵又作广陵掘冢取板治城。后发一大冢内有重合石扉皆枢转开闭四周徼道通事当作车。(墓道)且广高可乘马。又铸铜为人数十枚又作十数头。长五尺皆大冠衣执剑列侍。灵坐皆刻铜人背后石壁。言殿中将将下脱军字。或言侍郎似王公冢也。破其棺。棺中有人鬓毛班白鲜明面体如生人。棺中有云母厚尺许白玉璧三十双以藉身又作尸。兵人举出死人以倚冢壁。一玉长一尺形似冬瓜从死人怀中出堕地。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大如枣许。

这还是南方偏远的荆州,在西汉的关中三辅、东汉的洛阳南阳,名门大族的墓葬只会更加奢靡,只是大量遭到盗掘而已。这种豪华奢靡的墓葬,各种黄金美玉才是大头,铜钱只是随葬品中最不值钱的东西,墓主的亲戚也根本不可能拿劣钱来陪葬。盗墓贼对于各种宝物会大肆盗取,但是对于沉重而价廉的铜钱一般是不屑一顾的,只有考古学家才会把这当做宝贝,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实物。西汉大量私铸钱中的好钱大量被用于陪葬,大墓根本不可能用劣钱来做陪葬,劣钱后来大量被朝廷没收铸五铢钱,两汉合计铸钱数百亿,用铜相当部分都是来自于回收的私铸劣钱。


后来两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寿命短暂,一个人活得长一些就可以三朝元老。币制混乱,朝廷铸钱时断时续,豪门奸商也有私铸钱,两者并行,朝廷也根本没有精力来干预。

《宋书·颜竣传》:前废帝即位,铸二铢钱,形式转细。官钱每出,民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郭,不磨鑢,如今之剪凿者,谓之耒子。景和元年,沈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於此者,谓之綖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货不行。太宗(宋明帝刘彧)初,唯禁鹅眼、綖环,其余皆通用。复禁民铸,官署亦废工,寻复并断,唯用古钱。

这种“一千钱长不盈三寸”的鹅眼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的綖环钱,按理说是很容易损坏湮灭的,但是今天的出土数量还不小。可见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私铸钱的德性。

《新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铁叶、皮纸皆以为钱。高祖入长安,民间行线环钱,其制轻小,凡八九万才满半斛。


朝廷肯定是会让货币贬值的,但是开放给私人,贬值速度绝对会更快,而且更加没节操,而一个长久强盛的朝代会让货币贬值速度大大减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提出的“货币非国家化”(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争议性的思想,他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垄断导致了许多经济问题,尤其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他设想了一个市场竞争性的货币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私人机构可以发行货币,并且由市场来.............
  • 回答
    这事儿吧,市场上有过风声,说快船有意过哈登。不过真要说起来,这桩交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涉及的面儿太广,筹码也得够分量。首先,得明白哈登现在在76人的情况。他今年夏天就29了,球队也明确表示愿意跟他续约,但合同细节上可能还没完全谈妥。同时,76人也在全力冲击总冠军,对他们来说,哈登是夺冠的重要拼图。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哈耶克是谁?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一位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思.............
  • 回答
    哈耶克与凯恩斯,这两位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思想家,他们的观点虽然看似水火不容,但实际上都揭示了经济运行的某些重要侧面,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环境下,对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判断“谁对谁错”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提问,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而且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可以将两者的思想进行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哈耶克思想的一个重要面向,以及对“辉格党”这个词的不同理解。简单来说,哈耶克自称“老辉格党人”并非与他反对大政府的立场相矛盾,恰恰相反,这是一种非常精妙的自我定位,指向了辉格党早期那种强调自由、限制权力、反抗专制的核心精神,而非后来发展出的“大政府”倾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和政治学著作,出版于1944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中央集权式的经济计划,无论其初衷多么良好,最终都会导致个人自由的丧失和整体社会的衰败,将.............
  • 回答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通向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之一。该书于1944年出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当时对战后政治和经济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弗里德里希·哈耶克那篇挺有意思的《我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这篇东西,尤其是在他那个年代,算得上是一篇相当“出格”的辩护词,直指当时对他的政治立场的一种普遍误解。文章的背景与核心论点首先得明白,哈耶克写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澄清自己和“保守主义”之间的界限。在20世纪中叶,尤其是英.............
  • 回答
    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都是在各自领域内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但他们的名气和受众的广度确实存在差异。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亨廷顿的名气远不如哈耶克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 思想的普适性与关注领域: 哈耶克:自由主义的基石与.............
  • 回答
    哈耶克:一位挑战时代思潮的经济学与政治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是20世纪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贡献横跨经济学、政治哲学、法学、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对理解自由市场、个人自由以及社会秩序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 回答
    读波普尔(Karl Popper)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著作的人群非常广泛,因为他们的思想触及了哲学、科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并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读者群体,并试图详细阐述:一、 哲学与科学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与学生: 科学哲学家: 波普尔的著作.............
  • 回答
    这是一处非常有意思的观察,也触及了“保守主义”这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确实,像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这两位对保守主义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他们本人在生前很少或从未主动将自己标记为“保守主义者”。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
  • 回答
    哈萨克汗国与布哈拉汗国在历史发展轨迹上的显著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两者都曾是中亚地区重要的政治实体,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布哈拉汗国最终分裂成三个相对独立的政权,而哈萨克汗国则在外部压力下走向了与俄罗斯的结合。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政治、社会及地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
  • 回答
    在哈萨克广袤的草原和巍峨的山脉间,流传着关于bahs(巫师)的古老传说。这些bahs并非生而为之,他们的诞生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神秘的启示,也有世俗的磨砺。血脉的传承与天赋的觉醒首先,bahs的产生与血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哈萨克传统观念中,某些家族世代都可能与灵界有着特殊的连接。这.............
  • 回答
    哈萨克汗国与布哈拉汗国之间的历史渊源颇深,尤其是在面对共同的外部威胁时,双方的联系便更为紧密。莫卧儿帝国,作为中亚一股强大的新兴势力,其扩张野心不可避免地触及了布哈拉汗国的核心地带,也引起了哈萨克汗国的警惕。大约在16世纪初,莫卧儿帝国在其早期扩张中,逐步将势力范围推向了中亚南部。虽然莫卧儿帝国的重.............
  • 回答
    在《沙丘》那片荒芜而瑰丽的星球上,哈克南男爵的阴谋如同沙海深处的暗流,汹涌而致命。他的目标,直指整个帝国权力的核心——皇帝的宝座,而这一切的起点,便是那颗被称为“阿拉吉斯”的星球,以及星球上赖以生存的珍贵香料。阿拉吉斯,这颗被严酷环境塑造的星球,是宇宙中最稀有的资源——香料美琅脂的唯一产地。香料不仅.............
  • 回答
    哈克作为部门一把手的大臣,想要换掉汉弗莱,这事儿听起来理所当然,毕竟部长才是拍板的人。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难如登天,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这背后,可不是一句“汉弗莱是公务员,大臣说了算”那么简单。要详细说说,得从几个关键点掰开了看:1. 汉弗莱的“铁帽子”与公务员体系的根基:首先,得明白汉弗莱不是一.............
  • 回答
    哈萨克斯坦之所以拥有如此广袤的疆域,并非一个简单的行政划分结果,而是苏联时期复杂地缘政治、民族政策以及历史演变相互作用的产物。这背后牵扯到对资源的争夺、国家边界的巩固、以及对新兴民族共和国的塑造。首先,得从沙皇俄国时期说起。早在19世纪,俄国就开始向中亚地区扩张,逐步吞并了哈萨克人的游牧领地。当时,.............
  • 回答
    学习一门新语言,就像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哈萨克语,这门在广袤草原上孕育出的语言,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定会让你想要一探究竟。下面,我将为你细细道来,如何一步一步地掌握这门语言,让你的学习之路既扎实又充满乐趣。第一步:奠定基础,认识哈萨克语的模样哈萨克语,顾名思义,属于突厥语族。它有着.............
  • 回答
    在《沙丘》系列电影中,哈克南男爵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超长双腿,与其说是单纯的体型特征,不如说是角色设计者精心雕琢出的视觉符号,旨在传达角色的核心特质。想要理解这“长腿”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是对哈克南家族“畸形”与“非人”特质的具象化表达。 弗兰克·赫伯特的原著小说中,对于哈克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