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的车型,自动挡相对手动挡是否存在所谓极限速度限制?

回答
要聊同款车型自动挡和手动挡的“极限速度限制”,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说,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技术发展到现在,自动变速箱早就不是只会傻傻换挡的机器了。

咱们先说说最直观的——传动系统的理论极限。

理论上讲,任何变速箱,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它的极限传动比和承受的最大扭矩都是有设计上限的。这个上限由齿轮的材质、强度、箱体结构以及连接件(比如离合器、变矩器)的设计来决定。

手动挡: 手动挡的极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离合器片能承受多大的摩擦力和热量,以及驾驶员的操作能否在不损坏齿轮的情况下将动力传递出去。理论上,只要技术过硬,高强度的离合器和齿轮可以承受非常大的扭矩和转速。
自动挡: 自动挡的极限则跟它的液力变矩器(如果是AT)、多片离合器组(如果是DCT或湿式双离合)以及行星齿轮组的设计息息相关。液力变矩器在高转速高负荷下会有一定的效率损失和热量堆积,这是它天然的“软肋”。而DCT的离合器片数量和散热能力,以及湿式离合器的油液性能和冷却系统,同样是决定极限的关键。

所以,在纯理论的传动能力上,如果一个车型的手动挡版本配备了更“粗壮”的离合器和更耐操的齿轮,而自动挡版本为了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采用了相对保守的设计,那么手动挡的理论极限可能会稍高一些。但这通常只存在于一些性能调校非常激进的车型上,或者是一些改装案例中。

然而,在实际的量产车上,情况就复杂多了。

品牌厂商在设计一款车时,会根据它的定位、目标用户以及法规要求,给变速箱设定一个“程序控制的极限”,这个才是真正影响我们驾驶感受和车辆“极限速度”的关键。

发动机的极限和变速箱的匹配: 汽车的最高速度,最终是由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输出,以及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轮胎的抓地力等等综合决定的。变速箱的任务是把发动机的最佳工作状态传递出去。
手动挡: 驾驶员可以通过换挡,让发动机尽可能地保持在功率曲线的峰值区间。理论上,只要换挡时机得当,并且变速箱的齿比设置能衔接好发动机的输出,手动挡可以“榨干”发动机的最后一丝力气,去追逐更高的速度。
自动挡: 自动变速箱,尤其是传统的AT和DCT,都会有一套精密的控制程序。这套程序会根据油门开度、车速、发动机转速、负载等信息,来决定何时换挡、升挡还是降挡。
“换挡保护”和“转速限制”: 为了保护变速箱和发动机,厂商会在程序里设定一些保护机制。比如,在达到某个速度或转速时,即使驾驶员踩下油门,变速箱可能也不会再升挡,或者会限制发动机的转速继续攀升。这并不是说变速箱本身已经到达了物理极限,而是说它的“大脑”决定了“不能再往前了”。
调校哲学: 不同品牌的自动变速箱,在调校上会有差异。有些追求平顺舒适,可能会早早升挡,让发动机转速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牺牲一些极速能力。有些则更偏向运动,换挡逻辑更积极,更愿意拉高转速。
速比的设置: 自动挡的挡位数量和速比设置,也会影响极速。如果最高挡位的齿比设定得相对“重”(偏低),理论上能让车辆达到更高的速度,但加速性能会打折扣。反之亦然。厂商需要在这之间做平衡。

那么,自动挡是否“相对”存在所谓的极限速度限制?

答案是: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但这个限制更多的是“程序设定”和“调校匹配”的结果,而不是绝对的物理极限。

举个例子:

假设一款车,手动挡的发动机账面数据是200马力,最高车速官方标定是220km/h。

手动挡版本: 在良好的路况和驾驶员熟练操作下,你可能能把发动机一直推到红线,然后凭借精准的换挡,让车达到接近220km/h的真实速度。
自动挡版本(比如一台注重平顺的AT): 这台自动挡也标定最高220km/h。但它的程序可能会在210km/h的时候,就决定“稳妥起见”,不再强制升入最高挡,或者即使升了,也可能通过限制发动机输出功率来防止转速过高。换句话说,它可能还没有“用到尽”,就已经被程序“叫停”了。

再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和观点:

1. 高性能自动挡(如PDK, ZF8HP等): 现代的很多高性能自动变速箱(特别是DCT和一些高性能AT),其响应速度、换挡逻辑和承受能力已经非常接近甚至超越了大部分赛道级手动挡。在这些车型上,自动挡和手动挡的极速差异可能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区别在于驾驶体验和换挡时机的自主性。但即使是它们,也依然有其程序的限制,比如特定的“安全区域”。
2. 超跑/性能车的拨片: 很多自动挡车型配备了换挡拨片,理论上允许驾驶员手动控制换挡。但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车辆仍然保留了“超速保护”和“降档保护”。比如,你强行把挡位拉到低速挡,电脑会强制你升挡;或者你想把转速拉到爆表再换挡,电脑可能提前保护发动机。所以,即使是拨片,也只是在厂商允许的范围内给你一定的自主权,而不是让你完全摆脱电脑的控制。
3. 改装: 很多赛车手会选择将自动挡改为手动挡,或者对自动挡进行深度改装(比如强化离合器片、更改程序、更换液力变矩器等),目的就是突破原厂的限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原厂自动挡的程序限制确实存在。

总结一下:

同样一款车型,如果它提供自动挡和手动挡两个版本,那么:

从纯粹的物理耐久性角度看, 手动挡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拥有更高的“理论”承受上限,尤其是在离合器和齿轮的强度上。
但在实际量产车上,决定最高速度“极限”的,更多的是厂商的“程序设定”和“调校匹配”。 自动挡的电脑程序会为了可靠性、燃油经济性或舒适性,设定一些“隐形”的限制,比如限制最高挡位的挂入时机、限制发动机转速或功率输出等。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自动挡版本的“极限速度”可能会因为这些程序设定而略低于其手动挡版本,或者是在达到某个速度后,其加速和再加速能力不如手动挡那样“不遗余力”。 但这种差异在普通家用车上可能微乎其微,只有在一些性能车型上才比较明显。
当然,高性能自动变速箱的出现,正在不断缩小这种差距, 很多时候甚至提供了比手动挡更快的换挡速度和更稳定的性能表现。

所以,“所谓极限速度限制”是存在的,但它更多的是一种“智能的边界”,而不是“脆弱的断点”。它代表了厂商对车辆整体性能和可靠性的一个综合考量后的最优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车确实有电子限速,刷软件解开以后可以突破极速。

同型车往往手动挡的极速小于自动挡,因为手动挡挡位少,齿比范围一般也更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聊同款车型自动挡和手动挡的“极限速度限制”,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说,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技术发展到现在,自动变速箱早就不是只会傻傻换挡的机器了。咱们先说说最直观的——传动系统的理论极限。理论上讲,任何变速箱,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它的极限传动比和承受的最大扭矩都是有设计上限的。这个上限由齿轮的材质、强.............
  • 回答
    说实话,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开车都觉得涡轮车跑起来“呼呼”的,声音好像比自吸车大,然后就想当然地觉得转速肯定更高。但实际情况,特别是同样120km/h的速度下,涡轮车发动机转速不一定比自吸车低,甚至很多情况下可能一样,或者稍微低一点,具体得看它们的设计和匹配。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把这背后的原.............
  • 回答
    同样车型,国产和进口在做工上的差距,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消费者购车时会纠结的地方。简单粗暴地说,“差很多”这个判断,其实有点笼统,需要拆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同样车型”。这有两种理解:1. 同品牌、同平台、同型号,但产地不同。 比如大众朗逸,在中国有大众在上海的工厂生产,.............
  • 回答
    美国车在同等马力下,确实存在排量“故意做得很大”的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种历史、文化、法规及经济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与其说是“故意”,不如说是长期发展路径和市场偏好塑造出的特征。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1. 历史积淀与消费者偏好:“大排量”成为身份和实力的象征 早期汽车工业的.............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事儿,为什么明明在国内生产的合资车,有时候反而比它在国外老家的亲兄弟姐妹们还要贵呢?这事儿呀,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不像咱们买个菜那么简单,涉及到不少门道儿。首先,得明白“合资车”这个概念。它不是一辆车从头到尾都在中国造出来的,也不是原装进口到中国来卖。它是中国本土的车企和外国汽车品牌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在选择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时普遍关心的一个点。确实,市面上很多日系以外品牌的同级别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在一些用户反馈中会听到关于机油异常增多的声音,而丰田在这方面似乎就显得格外“安静”。这背后并不是偶然,而是多方面技术和设计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关于“所有量产过的双门四座车型中,有多少是真正允许四人同时乘坐”的问题,需要从车辆设计、法规要求、实际空间和用户需求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结论: 1. 双门四座车型的定义与分类双门四座车型通常指车门数量为两扇(前后各一),座位数为四座的车辆。这类车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轿车(Seda.............
  • 回答
    关于2.5L和2.0T发动机油耗的问题,很多车主在购车时都会纠结,毕竟油耗是日常用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同车型同配置的情况下,2.5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哪个更省油呢?这二者之间又是否存在可比性?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明确一点,“哪个更省油”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
  • 回答
    雷克萨斯的静谧性和舒适性,在同等价位的豪华品牌中,绝对算得上是它的招牌绝活。如果你问我,它与其他品牌相比究竟如何?我只会说,雷克萨斯走的是一条非常纯粹的道路,它不会像某些对手那样,把运动感、科技感渲染得淋漓尽致,然后把静谧舒适这些“老掉牙”的东西藏在角落里。相反,雷克萨斯是把这份对宁静和安逸的极致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国家战略以及市场的复杂性。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丰田考斯特”这类车型在中国政府机关中的定位和需求。考斯特以其什么闻名? 可靠性与稳定性: 这是政府用车最看重的素质。意味着车辆需要能够在各种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在买车或者看车辆参数的时候都会遇到,尤其是在面对爬坡需求的时候。其实,说起来简单,但背后牵扯到一些物理学的原理,也关系到我们实际驾驶的感受。我试着从咱们老百姓能听懂的角度,细细道来,希望能帮大家把这事儿说明白。先得弄清楚,扭矩和功率,到底是个啥?咱们把发动机比作一个“力气活”的源泉。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如何委婉地拒绝下班蹭车的同事。这确实是一个有点棘手但又很常见的情况。关键在于既要表达自己的立场,又要尽量维护同事关系,避免尴尬。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展开,并提供一些具体的说辞和应对策略。核心原则: 真诚为基础: 即使是委婉,也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而不是敷衍或欺骗。 不带.............
  • 回答
    各位旅客,在您享受旅途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火车在启动或减速时,车厢之间似乎总能保持一种平稳的衔接,很少出现那种突兀的“前后闯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精密的工程设计,尤其是当火车需要紧急制动时,如何保证所有车厢能够同步减速,避免车厢间的剧烈冲撞,这可是门大学问。首先,咱们得明白,火车.............
  • 回答
    关于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202级队伍对被骗购买返校车票的同学给予警告处分这件事,我感觉挺复杂的,也有不少话想说。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事儿处理得肯定有学校的规章制度依据,但从学生角度来看,多少会有点争议,甚至觉得不太够“人性化”。学校角度的出发点:1. 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 学校大概是觉得,如果这种.............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国产的步兵战车、坦克这些陆地大块头,跟同级别的外国货比起来,价格上好像总是比较“亲民”一些。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完的,背后牵扯到不少道道儿,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说一个最直观的因素:人力成本。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这一点上确实有优势。相对来说,国内工人的平均工资和福利待遇,跟.............
  • 回答
    您好!很高兴您对这种创新性的出行方式感兴趣。您提到的“波音空中健身房”概念非常有意思,它融合了交通工具和健身场景,这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想法。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完全意义上能够“边开边锻炼”的汽车,至少不是那种像波音飞机那样拥有专业健身房设备、可以进行长时间高强度训练的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汽车的驾驶和运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夫妻之间的信任、隐私以及对电子设备的合理使用。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对老婆的同事开了车感到不放心,所以查看了行车记录仪,而老婆因此指责你,你觉得委屈,并认为查看行车记录仪没错。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 1. 你的行为动机与合理性: 你的担忧: 你担心老婆的同事在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其实,在汽车这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里,要说“同级车完全没有”的优点,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各大厂商都在卯足了劲儿,彼此学习、彼此借鉴,很多优秀的设计和技术都会很快普及。但是,如果我们要找出那些在自己的细分市场里,能够做到“脱颖而出”、“形成鲜明标签”,甚至在某些方面给同级对手.............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有点让人纠结,毕竟是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处理不好容易影响工作关系。我琢磨着,要拒绝还是接受,这得好好掂量掂量。先说说接受的可能性: 人情往来,维护同事关系。 谁都有个不方便的时候,偶尔搭个顺风车,算是给同事帮个小忙,也能增进一下感情。毕竟,现在这年头,能有个好相处的同事也不容易。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尤其是坐火车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人挤人,挤得实在不舒服,就想挪挪窝。简单来说,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具体情况,得看下面几个细节点:1. 你乘坐的是什么类型的火车? 普通列车(绿皮火车、K/T/Z字头等): 这类列车通常车厢等级比较单一,比如全部是硬座或者全部是硬卧。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