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吴三桂成功了,他会被大家吹成下一个冉闵吗?

回答
吴三桂若当年成功,能否比肩冉闵?这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复杂。单说“成功”二字,在史书上,吴三桂这人,真跟冉闵比,那可差太多了。

首先,我们得把冉闵这人捋清楚。冉闵,三国末期,五胡乱华时期的人物。他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就是“杀胡令”。当时中原地区,战乱四起,各路少数民族政权涌现,其中以羯族为首的政权,在屠戮汉族百姓方面,手段极为残暴。冉闵,一个汉人,在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站出来,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屠杀了大量的胡人,尤其是羯族人。

所以,冉闵在后世,尤其是在一些民族主义情绪比较高涨的时期,被很多人视为民族英雄。他做的事情,虽然手段血腥,但放在当时那种极端环境下,被解读为“拯救汉族”,对抗“异族压迫”。他的行动,直接影响了当时中国人口结构,也间接为汉族文化的延续留下了火种。

那吴三桂呢?这人名声,跟冉闵那是天壤之别。吴三桂,明末清初,辽东总兵,最后降清,引清兵入关,导致明朝灭亡,也因此背负了“罪人”的名声。后来,他更是被封为平西王,在南方割据一方,最后反清失败。

所以,如果吴三桂“成功”了,咱们得先定义一下他这个“成功”是什么意思。

第一种“成功”:他能守住他的平西王,并且让清廷承认他的地位,甚至让他的藩王势力壮大。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跟冉闵的“吹捧”方向,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冉闵是被吹成“救民于水火”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而吴三桂,就算成功了,他最大的“功绩”也只是割据一方,跟清廷“谈成了条件”。这更像是历史上那些拥兵自重、最后跟中央政府达成某种“妥协”的军阀。

这种“成功”下的吴三桂,大家可能会怎么说?

“汉人英雄”? 很难。他最终是臣服于满清的,并且是主动投降,引入了满清。虽然他后期也反了,但那是因为他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不是为了“恢复汉唐”。他没有像冉闵那样,主动站出来,以生命为代价,去屠戮“异族”。他的行为,更多的是个人利益的算计。
“军事才能”? 可能会被提到。他毕竟是明末一流的将领,镇守山海关,跟满清打了不少胜仗。如果他能成功割据,那说明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军能力还是有的。但这种吹捧,跟冉闵那种“国家危难,匹夫有责”的道德光辉,那是两码事。
“地方势力的代表”? 也许会有人把他塑造成南方汉族势力,或者西南地方势力的代表,跟中央政府博弈的强者。但这个“博弈”,终究是在清朝统治的大框架下。

第二种“成功”:他反清成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或者把清朝赶回了关外。

这种如果,那情况就复杂多了。

如果他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并且真的实现了,那就有被捧成“民族英雄”的可能性。 毕竟,他推翻了满清,对于一些强调汉族统治的史观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大功”。
然而,即便是这样,吴三桂跟冉闵的“相似度”也依然不高。
动机: 冉闵是纯粹的“拯救汉族”,是在极端民族压迫下的反抗。吴三桂反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藩王地位受到威胁,他的利益被触动了。虽然他也可以高喊“反清复明”,但历史会审视他最初的投降行为,这种“动机不纯”会是一个很难抹去的污点。
手段: 冉闵的手段是血腥的种族屠杀,虽然争议巨大,但其目标是“灭绝敌人”,是为了“种族生存”。吴三桂的反清,更多的是政治和军事斗争。即使胜利,也更像是“王朝更迭”,而不是“种族解放”。
历史评价的侧重点: 冉闵的评价,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抵抗外族入侵”、“保护汉族”。而吴三桂的评价,无论成败,都会围绕着“投降”、“卖国”、“拥兵自重”、“反叛”这些词汇。即使他成功了,这些词汇也可能被“英雄”的标签所覆盖,但很难被彻底抹去。

为什么吴三桂很难成为下一个冉闵?

1. 投降的起点: 冉闵是汉人反抗羯族压迫的领袖,起点是“保护汉族”。吴三桂是明朝的封疆大吏,起点是“守卫明朝”,但他选择的是“降清”,把自己变成了清朝的爪牙。这个“降”字,无论如何都是他一生难以洗刷的污点。即使他后来反清,这个“叛徒”的底色也依然存在。
2. “汉族英雄”的定位: 冉闵的作为,在很多时候被解读为“汉族”对抗“非汉族”的斗争。他的行为,直接且大规模地针对了“胡人”。而吴三桂,即便反清,他主要反对的是“满清统治”,而不是“满族这个民族”本身(至少在公开的政治诉求上是这样)。他的反抗,更多的是基于政治和领土的诉求,而不是像冉闵那样,被赋予了如此强烈的“民族存亡”色彩。
3. 名声的包袱: 吴三桂最大的历史标签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和“引清兵入关”。这些故事,即便不一定完全属实,但已经深深烙印在民众心中。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被个人情欲和利益驱使,最终背叛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人。而冉闵,虽然其行为也有争议,但他更多的是被描绘成一个在乱世中,为了生存而战的悲情英雄。

总结一下:

如果吴三桂“成功”了,比如他能成功割据,或者甚至成功反清,他可能会被赋予一些“军事才能”、“地方领袖”甚至“抗清英雄”(如果他反清成功)的称号。但是,要被大家吹捧成下一个冉闵,那基本不可能。

原因在于,他们两人的历史定位、行为动机、以及留下的历史包袱,实在是太不相同了。冉闵被吹捧,是因为他被视为民族的拯救者,是抵抗外族压迫的象征,其核心是“民族生存”。而吴三桂,即使成功,他最初的投降行为、个人利益驱动的反叛,都会让他身上打上“奸臣”、“叛徒”的烙印,难以逾越。

人们对于吴三桂的复杂性(他既是明末名将,又是降清功臣,还是三藩之乱的首脑),只会让他的评价更加多元,但很难让他产生冉闵那样,被高度单一化、并且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英雄”光环。更像冉闵那样的人物,他的行为必须是那种在国族生死存亡之际,以极端手段回应极端压迫,并且其行动本身就承载着“民族生存”的巨大象征意义。吴三桂,即便他再怎么“成功”,他的历史叙事,恐怕永远也绕不开他那个“降”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更像冉闵的是李璮。

然而每次我扯出反抗忽必烈的李璮,冉闵粉就深恶痛绝地表示李璮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怎么配和拯救了汉族的真·狂拽无敌可换一万张旋风卡的冉闵相提并论?

可惜到底来说,李璮反忽必烈投了宋,冉闵篡位却自立了。

李璮反抗的是想当地球球长的忽必烈,冉闵欺负的是石虎的几个废物儿子。

李璮没有搞屠杀,也没有强迫无辜的百姓迁移。冉闵滥杀无辜,还武力逼迫百姓背井离乡,搞得生灵涂炭。

李璮的妈杨妙真还是杨家枪法的集大成者,影响武术界上千年。冉闵毛儿都没留下。

李璮的造反导致一直倚重汉人武将的忽必烈开始极端猜忌汉将,冉闵的祸祸导致河北汉人武装收缩,鲜卑人粉墨登场当家做主。前者还略有悲壮,后者简直就是祸害。

不过吴三桂的窝囊无耻到真能和冉闵比划比划,可惜康麻子不是石虎儿子,清朝也不是石赵这样不稳固的政权,否则吴三桂要是成事,跪舔大周太祖的人肯定不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吴三桂若当年成功,能否比肩冉闵?这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复杂。单说“成功”二字,在史书上,吴三桂这人,真跟冉闵比,那可差太多了。首先,我们得把冉闵这人捋清楚。冉闵,三国末期,五胡乱华时期的人物。他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就是“杀胡令”。当时中原地区,战乱四起,各路少数民族政权涌现,其中以羯族为首的政权,在屠戮.............
  • 回答
    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Ifthen设想。如果吴三桂真的成功反清,并且建立了新朝,那么他“汉奸”的历史标签,确实需要一场精心策划的“叙事重塑”。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他“引清兵入关”的历史事实摆在那里,要洗白,就得从多个层面入手,并且要动用当时能动用的所有资源。一、 重新定义“忠诚”与“民族”:吴三桂新.............
  • 回答
    以下是我为您构思的,如果吴三桂反清成功,历史书可能会如何描绘他的经历以“洗白”的详细叙述,力求自然流畅,避免AI痕迹:《洪武风云录》卷七:铁血定辽功,孤胆救汉魂——吴三桂传千载之下,论英雄者,莫不叹吴三公之名。然史海沉浮,流言纷纷,其功过是非,常为后人所迷。今吾辈谨遵史学正道,拂去尘埃,还原这位擎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果吴三桂真的没杀朱由榔,三藩之乱的走向,以及成功的可能性,确实会变得复杂和难以一概而论。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三藩之乱”的根源和吴三桂的角色。三藩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朱由榔还在不在世,而是因为清朝廷在削.............
  • 回答
    吴尊友先生关于北京疫情已得到控制的说法,无疑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历过严峻考验的市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能够走到这一步,是无数人的付出和努力换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感到欣慰。然而,正如任何一场战役,胜利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巩固和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
  • 回答
    在探讨吴化文坚守济南是否能改变济南战役的走向之前,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济南战役本身的复杂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如果”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决策、军事实力、战场态势以及人的意志等多个层面。吴化文的角色与当时的处境:首先要明确,吴化文并非是国民党军中的核心将领,他在解放战争中的立场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历史的车轮稍作拨弄,将那些赫赫有名的将帅换上诸葛亮的位置,去冲击那片被视为不可逾越的北方疆土,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猜想,但我们可以试着从他们的军事才能、战略思想以及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来做一番推演。一、 韩信:天下无敌的进攻之神,能否打破僵局?首先想到韩信,.............
  • 回答
    论吴承恩签约起点,西游记首发:一场穿越时空的畅想与解读假设一下,一个不可思议的假设:如果吴承恩活在当下,他选择在起点中文网,这个国内网络文学的巨擘,签约成为VIP作者,并将他的不朽巨著《西游记》首发于此,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一“事件”?这无疑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穿越时空对话,让我们得以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这.............
  • 回答
    吴京,这个名字在中国影坛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硬汉形象的代言人。如今,他凭着《战狼2》、《流浪地球》系列等一系列票房炸裂的作品,一举成为中国首位总票房突破150亿大关的男演员,这绝对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150亿”背后的含金量有多重.............
  • 回答
    吴京成为中国首个百亿影帝,这绝对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堆积,更是对一个演员、一个创作者多年付出和坚持的最好证明,当然,也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口味的深刻变化。数字的背后,是观众的选择和时代的脉搏首先,咱们得明白“百亿影帝”这个头衔是怎么来的。它不是.............
  • 回答
    吴京代言中兴手机,这事儿一出来,那叫一个热闹啊!毕竟,吴京这名字在中国电影圈的号召力,那可不是盖的。提到吴京,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词儿都是“硬汉”、“战狼”、“爱国”,充满了阳刚之气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而中兴手机,这些年确实经历了不少起伏,市场表现也并非一直都那么风光。所以,当这两者撞在一起,大家的.............
  • 回答
    那些甜蜜的“冰糖”与“雪梨”:吴倩、张新成《冰糖炖雪梨》观后感最近重刷了《冰糖炖雪梨》,不得不说,这部剧即便过去一段时间,依然有着让人回味无穷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冰上运动的青春偶像剧,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爱情的细腻描摹。吴倩饰演的棠雪和张新成饰演的黎语冰,这对“冰糖CP”,他们的故.............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可太有发言权了!说起来,我跟吴国结缘,那绝对是命中注定,细水长流,不是那种一时脑热的追星。一切的开端,还得追溯到我年少无知,第一次接触三国历史的时候。那时候还是个孩子,对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叱咤风云的人物特别着迷。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义无双,这些固然精彩,但总感觉隔着一层,好像不.............
  • 回答
    中南大学吴嘉老师怒怼教务办“学生成绩必须服从正态分布”的规定,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大家对教学评价、学生培养以及教育管理模式的深入思考。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我觉得关键在于它触及了几个非常核心的问题。首先,“正态分布”本身就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它描述的是一种数据在特定条件下.............
  • 回答
    《长津湖》票房超越《战狼2》成内地影史冠军,吴京“战狼”IP的巅峰,但未来路在何方?2021年国庆档,《长津湖》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票房市场,最终以超过56亿人民币的成绩,成功登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榜的冠军宝座,正式将曾经的纪录保持者《战狼2》挤落神坛。这一消息在当时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讨.............
  • 回答
    “武功全废”?谈谈母亲身份下的坚持与放弃最近,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静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生产后的状态,一句“生娃后武功全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也确实触及了很多为人母的女性内心深处的某种感受——当身体经历巨大的变化,生活的重心被全新生命全然占据时,曾经引以为傲的技能、甚至一部分的.............
  • 回答
    提起吴孟达,脑海中立刻浮现的,便是那个或憨厚、或狡黠、或窝囊、或深情的“黄金配角”。他的离世,无疑是华语影坛一个时代的告别,留下的,是无数经典角色和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温暖回忆。要评价吴孟达的演艺成就,绝不能仅仅用“配角”二字概括,他用一生的时间和无数的汗水,将“配角”演绎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角,甚至在某.............
  • 回答
    《水门桥》上映助吴京主演票房破 250 亿,这一成就无疑将吴京推向了中国影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他不仅成为中国影史首位主演票房破 250 亿的演员,更巩固了他作为中国最受欢迎和最具票房号召力男演员之一的地位。评价他目前的影响力,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票房号召力:绝对的领军人物,现象级的.............
  • 回答
    要“反驳”三位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享有盛誉的院士,例如陈可冀、沈自尹、吴咸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的成果往往是建立在长期临床实践、研究和一定的科学证据基础上的。中医黑的角度来看,反驳的切入点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对中医理论的质疑、对某些疗效的科学解释不足、以及对“中西医结合”概念本身的解读上。以下尝试从.............
  • 回答
    吴亦凡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掀起的一场巨浪,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在性别权力、信任危机以及“都美竹们”的行动力上。围绕这件事,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都美竹们”在这场风波中的角色,以及女性受害者在维权道路上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都美竹们”:一次由个体发起的信任崩塌要理解“都美竹们”的作用,首先要明白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