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上一些回答是黑国军还是事实如此,国军真的很菜吗?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国军是否真的很菜”以及相关回答的讨论,往往涉及历史事件、军事能力、战术策略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国军的表现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

首先,理解“国军”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在知乎上,当提到“国军”时,通常指的是国民革命军(或称中华民国国军),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期的那支军队。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国军表现是有差异的。

其次,知乎上关于国军表现的回答,为何会存在“抹黑”或“事实”的争论?

这种争论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来源和解读的差异: 历史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不同的学者、研究者以及普通网民,可能基于不同的史料(包括官方档案、民间回忆录、战场报告、外国观察员的记录等)进行解读,得出的结论自然会有差异。
立场和视角的不同:
大陆的视角: 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如何以劣势装备战胜国民党军队,并将其塑造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个叙事框架下,国军的失败往往被归因于其自身的“腐败”、“无能”、“不得人心”等。
台湾的视角(或部分支持国民党历史的观点): 可能会强调国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和贡献,并将内战的失败归因于外部援助(如苏联对中共)、国际局势变化、以及国内部分民众对中共政策的支持等,同时也会反思国民党自身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失误。
中立或学术的视角: 试图客观分析国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优势与劣势,避免过度拔高或贬低。
叙事策略和宣传效应: 历史叙事往往带有一定的宣传色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下,为了构建特定的国家认同或政治合法性,可能会选择性地放大或缩小某些历史事实。
网络讨论的特点: 知乎等平台是开放性的社区,允许各种声音存在。有时,为了吸引眼球或迎合某种情绪,一些回答可能会使用比较极端或片面的说法。

那么,国军“真的很菜”吗?我们来详细分析: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是需要分情况讨论:

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军表现:

不可否认的牺牲和贡献:
正面战场的主力: 在抗日战争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国民革命军是正面战场的中坚力量,承担了日军主力。
付出了巨大代价: 国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豫中会战等。在这些会战中,国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许多精锐部队被消耗殆尽。
牵制了日军: 国军的顽强抵抗,特别是其在正面战场对日军主力部队的牵制,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赢得了空间和时间,也为盟军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不亡”的精神象征: 国军将士在民族危亡关头表现出的英勇不屈的精神,是激励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力量。

存在的劣势和问题:
装备和训练的不足: 相较于日军,国军在武器装备(尤其是重型火炮、飞机、坦克等)上存在巨大差距。训练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虽然在接受美援后有所改善,但整体而言仍显落后。
指挥和协调问题: 部分战役存在指挥失当、协同不力的情况,导致战术效果大打折扣。
后勤补给的困难: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后勤补给经常跟不上前线需求,尤其是在远离主要经济中心的战场。
腐败和派系问题: 国民党内部存在一定的腐败现象和派系林立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效率。

总结抗战时期: 国军并非“真的很菜”,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巨大的牺牲承担了抗击日军的重任,其英勇是值得肯定和铭记的。但同时,其在军事装备、训练、指挥和后勤等方面存在的劣势也是客观事实,这些劣势限制了其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二、 在国共内战时期的国军表现:

兵力与装备的优势: 在内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兵力、装备(尤其是美式装备)、军事训练以及对主要城市的控制权上,都占据绝对优势。
解放军的崛起和战略优势:
人民战争的战略: 解放军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如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等,逐步瓦解了国军的优势。
士气和政治动员: 解放军的政治动员能力强,士兵的士气和斗志普遍较高,而国军内部则存在士气低落、厌战情绪普遍的情况。
指挥和策略的差异: 解放军的指挥体系相对更加集中高效,其战术策略更适应当时的战场环境。而国军则在战略判断和战场指挥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经济和政治的动荡: 国民政府在内战期间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以及政治上的腐败和失去民心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其战争潜力。

国军“菜”的表现:
一溃千里的情况: 在一些关键战役中,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军出现了大规模的溃败,百万军队被歼灭或起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战术、士气、指挥和政治上的失败。
对战场变化的适应性差: 国军的作战方式相对僵化,难以适应解放军灵活多变的战术。
腐败对士气的侵蚀: 军队内部的腐败进一步加剧了士兵的厌战情绪,许多基层官兵并不愿意为腐败的政府卖命。

总结内战时期: 在内战中,国军的整体表现是失败的,甚至可以说在许多关键时刻表现出“菜”的一面。这并不是简单地指其个体士兵的作战能力弱,而是指其在 战略、战术、士气、政治动员、后勤保障以及国民政府的整体执政能力 等多个层面上的系统性失败。尽管国军拥有强大的硬件优势,但在面对一个组织严密、士气高昂、得到人民支持且战略运用得当的对手时,这些优势未能转化为胜利。

知乎上回答的“抹黑”与“事实”:

“抹黑”的成分可能存在于:
片面强调国军的失败: 而忽略其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将所有国军部队都归为“腐败无能”: 而忽略其中一些在抗战中表现英勇的精锐部队。
使用嘲讽性的语言: 比如使用“国军XX大捷”等网络流行语来挖苦,这可能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而非客观分析。
忽略客观条件: 比如只强调国军的失败,而不分析其面临的资源、技术、国际环境等客观限制。

“事实”的成分在于:
对国共内战结局的客观描述: 国军在内战中确实失败了,这是历史事实。
对国军在内战中暴露出的问题的分析: 如腐败、士气、指挥失误等,这些都是历史研究和当事人回忆中普遍存在的内容。
对国军在抗战中存在装备、训练不足的客观描述。

结论:

简单地说国军“真的很菜”,是一种过于片面和简化了的说法。

在抗日战争时期, 国军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力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其英勇是不容否认的。虽然存在装备、训练等方面的不足,但将其简单归类为“菜”是对历史的误读。
在国共内战时期, 国民革命军最终走向失败,并在许多关键战役中表现出战略和战术上的明显劣势,甚至可以说其整体表现是“不佳”的。这种失败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造成的,包括其内部的腐败、士气低落、指挥失误、失去民心,以及解放军的有效组织和策略运用。

知乎上关于国军的讨论,往往是不同立场、不同信息来源和不同解读方式碰撞的结果。理解这些争论,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多方面查证史料,并尝试从更宏观和多元的视角来审视历史。不能因为某些回答带有“黑”的色彩就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某些回答强调了国军的正面形象就忽略其历史上的失误和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军是近代封建军队中最强的。

是现代军队中最弱的。

user avatar

国军不菜,江山没了!黑和捧是自己思维立场问题,任何人干任何事都是利己的,任何事都有立场问题,但了解的多,就会没立场的看问题,这样更清楚。你长的黑,别人说你黑,这就是黑你吗?说白就是对的吗?不说,不提就是对的吗?长的黑就黑,不能提吗?

user avatar

大多数国军部队如果只是个菜还好,问题是这国军大部分部队啊,它不只是打仗辣鸡,它是那种从远处比如教科书里让你看上去感觉虽败犹荣的,事实上翻开史料就变成卧槽这是什么兵痞土匪的反人类匪帮。

真相是真正对国军涂脂抹粉的是大陆。无论从美国人还是日本人,乃至对岸文史馆公开的史料,甚至经济学人那种反共反到要立场不要事实的西方杂志都对国军和国府骂声一片,我曾经吐槽过要学习英文里如何不带脏字的辱骂艺术还想扩展一下英语水平历史知识,可以多看看西方对国军国府的文章。真的能发现英语骂娘艺术上跟中文一样博大精深。

国军很黑,而且同时期有八路-人民解放军这种妖孽就更衬托出它有多黑了。

举个小例子《银河英雄传说》晓得伐?作者是那个给人气角色发便当发到丧心病狂的田中芳树就在另外一部作品里借书中人物这样评价过解放军,国军,日军。

“从一九三一年到四九年,肆虐中国的兵匪就是日军和国民党军。当时的人民解放军就是打击兵匪的正义军队,当时美国的报纸还曾经惊叹着“亚洲竟然有这么清高的军队存在”。---田中芳树《创龙传》第七卷《黄土之龙》第三章。

至于经济学人怎么评价的,The man who lost China 里有非常详细的阐述

user avatar

虽然有点政治不正确和不严肃,不过国军和国足真的很有相似之处——一开始你会觉得他们是引人落泪加沉思的人间悲剧,到最后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让你实在忍不住想笑的黑色喜剧,

所以我最讨厌看到什么“国军牺牲那么多人,你们为什么还要黑他们?”这种说法了。

那么国足输了那么多球,难道仅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还不能说他们菜了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