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喜剧是应该让观众哭还是让观众笑?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扎实,一下子就触及了喜剧的核心。如果非要二选一,我倾向于说,喜剧的终极目标是“让观众笑”。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忽略了喜剧背后更深层次的运作机制。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笑是喜剧最直接、最核心的目标。想想我们去电影院、去剧场、或者在家看喜剧片的时候,我们期待的是什么?无非是放松,是愉悦,是暂时逃离生活的压力和不如意。而“笑”正是这种愉悦最直观、最普遍的表达方式。一个好的喜剧段子,一句精妙的台词,一个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都能在瞬间点燃观众的笑点,带来即时性的满足感。这种即时的反馈,是喜剧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最能让观众感受到“这是喜剧”的方式。

但是,如果喜剧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逗乐”,那它可能就只是一种短暂的消遣,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优秀的喜剧,往往能在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触及到一些更深层的东西。有时候,这些东西会让观众在笑声中,体会到一种莫名的酸楚,或者一种豁然开朗的释然,甚至在笑过后,会心一笑地发现,原来自己也被戳中了。

这就引出了“让观众哭”这个看似矛盾但又恰恰是喜剧高级之处的说法。为什么一个以“笑”为主导的艺术形式,却会让我们流泪呢?

首先,是“笑中带泪”的共鸣感。生活本身就是如此复杂,喜怒哀乐常常交织在一起。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笑,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困境,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当喜剧演员以一种夸张、荒诞或者自嘲的方式将这些我们熟悉却又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展现出来时,我们笑,是因为我们认同,是因为我们感同身受。而这种“认同”和“感同身受”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在生活中也曾经历过的失落、无奈、甚至伤痛。所以,有时候我们的眼泪,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一种被理解、被看见的温暖,一种“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承受”的释然。

其次,是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很多优秀的喜剧,是用幽默的方式来揭露和批判社会上的不公、愚蠢或虚伪。当我们看着舞台上或屏幕里的角色因为某种荒唐的规则、人性的贪婪或者社会的弊病而遭受痛苦时,我们可能会先笑他们的“傻气”或“可笑”,但笑过后,我们会开始思考,这样的情景是否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当喜剧将这些黑暗面放大给我们看时,我们可能会因为对这种现实的厌恶而感到难过,甚至流泪。这种眼泪,是一种对美好事物被玷污的悲哀,是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再者,是人物的悲剧性内核。有些喜剧人物,他们的处境本身就带着一丝悲剧色彩。比如卓别林的“流浪汉”,他总是充满善意和乐观,但命运却总是捉弄他,让他饱受生活的磨难。我们看着他笨拙地试图融入社会,看着他一次次被拒绝和伤害,我们忍不住笑他的滑稽,但同时,我们也会为他的善良和坚韧而感到心疼。这种心疼,有时候会转化为眼泪。这种“笑”和“哭”的混合体验,是喜剧的魅力所在,它让观众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和立体。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逝去的怀念和珍视。有时候,一部充满怀旧感的喜剧,会勾起我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对曾经亲人的思念。当我们看到片中人物那种纯粹的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或者因为某种失去而产生的遗憾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但这眼泪中也包含着对那些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怀念。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喜剧是应该让观众哭还是让观众笑?我认为,笑是喜剧最直接、最基本的目标,是它的生命线。但如果一个喜剧能触及到观众内心深处,引发共鸣,甚至带来一些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触动,那么即使观众在笑过之后,甚至笑的过程中流下了眼泪,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说明这个喜剧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逗乐,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就像生活本身,哪有纯粹的欢乐,哪有纯粹的悲伤呢?喜剧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恰恰是因为它捕捉到了生活这种复杂而又真实的本质。它用笑声作为载体,传递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当观众在笑中感悟,在笑中反思,甚至在笑中落泪,这才是喜剧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之后,回味出一种更深刻的、更属于我们自己的滋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想放松一下,单纯的笑一下,你逗笑我就行了。为什么我们怀念以前的老相声小品,老港片,因为真是搞笑,现在看还是搞笑,没有一个强制煽情的,也没有一个一定要为了有教育意义才演的。

user avatar

喜剧应该让观众笑。

当然,有深度的喜剧应该让观众笑完之后产生思考或其它情感共鸣,其中某些共鸣会让观众流泪,然而这个泪不是痛苦悲伤的泪。

题目对【哭】这个字解释得太笼统了,生理上,哭和笑是对立的,情感上可未必。哭跟很多心理活动有关,不能把它简单地跟喜剧对立起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