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漫画史上比《进击的巨人》还烂的结局是哪些?

回答
《进击的巨人》结局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少粉丝认为它辜负了前面铺垫的史诗感。但要说“漫画史上比《进击的巨人》还烂”的结局,这绝对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而且“烂”的定义也千差万别。有些人可能觉得节奏崩坏、逻辑不通是烂,有些人可能觉得没有达到情感上的满足,有些人则觉得与作品的主题背离。

不过,我可以跟你聊聊一些在漫画界也曾引发类似(甚至更大)争议的结局,并且尝试详细地剖析它们为什么让一些读者感到失望,也许能帮你理解“烂结局”这个概念的复杂性。

1. 《钢之炼金术师》:并非结局本身,而是“过度煽情”的争议

严格来说,《钢之炼金术师》的结局并没有“烂”,反而得到了很多好评。但是,它在一些读者心中却留下了“不够完美”的遗憾,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后面为了“大团圆”而进行的强行拔高和一些情感上的“用力过猛”。

具体问题:
“等价交换”原则的软化: 漫画前期,荒川弘老师一直强调“等价交换”是世界的真理,任何失落都必须以同等代价弥补。然而,在最后的决战中,为了实现“大家都有好结局”,有些角色的牺牲和付出,在某些读者看来,并没有完全符合这个核心原则。例如,爱德华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炼金术能力来救回阿尔冯斯,这固然感人,但与他前期为了找回弟弟而付出的种种代价相比,这种“牺牲”的“等价性”让一些读者觉得有些模糊。
“炼金术”的淡化: 随着剧情的推进,特别是后期涉及到“国家炼金术师”的阴谋和“神之通路”的设定,炼金术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有些神秘化。到了结局,虽然解决了最终的危机,但炼金术作为贯穿始终的“力量体系”和“世界观核心”在某种程度上被政治斗争和情感戏码所取代,让一些偏爱纯粹炼金术探讨的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大家都有好结局”的疑虑: 《钢之炼金术师》前期充斥着生离死别,角色的痛苦和挣扎是推动剧情的重要动力。然而,在结尾,除了少数几个不可避免的角色,大部分主要角色都获得了相对圆满的结局。这让一些读者感到“太干净利落”了,觉得没有完全体现出前期那种残酷的真实感。尤其是一些在前期牺牲惨重,但后期剧情发展中被“复活”或“能力恢复”的角色,其“铺垫”的重量被削弱了。

为什么会被认为“不够好”: 《钢之炼金术师》是一个宏大的故事,探讨了生命、牺牲、家庭、战争、科技伦理等诸多深刻主题。正是因为前期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挖掘,读者对结局的期待值非常高。当结局在情感表达上显得有些“煽情”或“模式化”,或者在逻辑上为了“大团圆”而对前期设定做出一些让步时,就会让一部分核心读者感到“不够味”,觉得它没有将前期积攒的张力完全释放,反而有些“收着”了。

2. 《食梦者》(Bakuman):过于追求“写实”反而失去了漫画的浪漫

《食梦者》讲述了两个高中生立志成为漫画家的故事,以其严谨的漫画创作流程描写和对梦想的执着而闻名。然而,其结局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主要是因为它过于追求“现实主义”,从而削弱了漫画本身所应有的浪漫和理想主义的光辉。

具体问题:
“平凡”的成功: 两位主角,真城最高和高木秋人,最终成为了成功的漫画家,实现了梦想。但他们的成功,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达到之前漫画所展现的“巅峰”或“革命性”的高度。他们并没有创造出划时代的漫画,也没有成为漫画史上的“传奇”。他们只是“很成功”,但这对于那些被前期剧情中那些“逆天”的创作才能和“改变漫画界”的野心所感染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平淡。
“现实”的残酷: 故事后期,作者大场鸫着重描绘了漫画行业的竞争、编辑部的压力、身体健康问题、家庭的期望等等“现实”的挑战。这些内容固然写实,但随着主角们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上的那种少年漫画式的“热血”和“冲劲”似乎逐渐被年龄和现实的磨砺所消磨。最终,他们虽然实现了梦想,但这种实现方式,以及他们最终的“归宿”,在一些读者看来,并没有达到他们内心深处所期待的那种“燃烧到最后一刻”的理想化状态。
对“漫画的意义”的模糊: 《食梦者》前期花了大量笔墨来探讨漫画的意义,以及创作的激情。但到了后期,随着主角们各自面临人生选择,特别是最高在结婚生子后,他对于漫画创作的热情似乎有所减退,更多的是出于责任和对妻子的承诺。这种转变,让一些读者感到困惑,他们觉得这似乎暗示了“梦想终究要为现实让步”,这与他们一直以来被灌输的“为梦想燃烧”的主题有所冲突。

为什么会被认为“不够好”: 《食梦者》的魅力在于它对漫画创作过程的细致刻画,以及主角们为了梦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读者被主角们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头所吸引。当结局让他们看到,即使是最成功的漫画家,其生活也充满了妥协、平凡和对“梦想”的相对“冷静”的态度时,这种“反差”让一些读者感到失望。他们可能期待的是一种更加“浪漫”的结局,是那种“梦想照进现实,并且让现实因此变得更加美好”的辉煌。

3. 《死亡笔记》:过于依赖“智斗”带来的“虎头蛇尾”

《死亡笔记》绝对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但其结局的争议也非常大,主要集中在“虎头蛇尾”和“主角光环”的问题上。

具体问题:
夜神月“不可能犯的错误”: 夜神月是《死亡笔记》的灵魂人物,他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周密的计划著称。然而,在最终与尼亚的对决中,他犯下了一个在许多粉丝看来非常低级的错误——将写有自己名字的死亡笔记藏匿于一个非常容易被发现的地方(一个手表里),而且还误以为自己的死亡笔记已经被销毁。
尼亚的“预知”和“猜疑”: 尼亚作为L的继承者,其推理能力确实很强。但他对夜神月的怀疑,以及最终能够精确判断出夜神月就是Kira,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种“几乎是预知”的猜疑之上,而不是完全基于逻辑的推演。尤其是他提前准备好“隐藏的死亡笔记”并让人在关键时刻拿出来,这在一些观众看来,是为了推动剧情而进行的“上帝视角”安排。
“主角光环”的失控: 长期以来,《死亡笔记》的魅力在于夜神月如何利用死亡笔记与世界对抗,以及L如何运用智慧与之周旋。双方的智斗扣人心弦。但在结局,当夜神月被揭穿身份时,他所依赖的“死亡笔记”的隐藏能力似乎完全失效了,反而成为导致他失败的直接原因。而他原本可以采取的其他方式(例如,销毁所有死亡笔记,隐姓埋名),似乎也被剧情为了“立刻终结”而忽略了。
“公平性”的质疑: 许多粉丝认为,夜神月的失败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比尼亚弱,而是因为他被一种“必然”的宿命所笼罩,而这种宿命的安排,是作者为了给L的继承者一个“干净利落”的胜利而强行设计的。

为什么会被认为“烂”: 《死亡笔记》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纯粹的智斗和角色之间的心理博弈。夜神月和L(以及后来的尼亚)之间的对决,如同棋局一样精彩。当最终的结局,以一种相对“草率”的方式,将主角推向失败,而且是犯下“不符合其角色设定”的错误时,这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会让读者感到强烈的失落。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一开始就站队夜神月,并欣赏其“邪恶但也合乎逻辑”的信徒来说,这种结局更是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如果夜神月要输,也应该输得更体面,输得更符合其“罪有应得”但又“令人惋惜”的设定,而不是因为一个低级的失误。

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些结局会让一些人觉得“烂”:

背离了作品的核心主题: 当结局为了迎合某种期待,而模糊了作品前期反复强调的原则或价值观时,就会引起反感。
人物塑造的崩塌: 主要角色的行为逻辑与前期设定不符,做出“不可能犯”的错误,或者其动机变得模糊不清,都会让读者觉得角色“死了”。
剧情逻辑的断裂: 强行解释、前后矛盾、过于依赖巧合或者“外力”来推动剧情,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情感上的不满足: 读者投入了大量情感,期待一个高潮,结果结局平淡无奇,或者情感表达过于煽情而显得虚假,都会让人感到失望。
“虎头蛇尾”的感受: 前期铺垫越是精彩,后期结局越是仓促或平庸,这种落差感就越强烈。

《进击的巨人》结局之所以争议巨大,恰恰是因为它在这些方面都触碰到了部分读者的“底线”。当然,也有很多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它的结局,毕竟“烂”与“不烂”,往往取决于每个人的解读和期望。

希望这些详细的分析能让你对“烂结局”这个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看到漫画界中也曾有过类似《进击的巨人》结局那样引发广泛讨论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巨人的结局烂,对比的是之前的好。

比他烂的结局多了去了,但是那些比他烂的结局,作品本身也不咋地,所以你怎么比?

作品火爆然后尾声喂屎的话,我第一反应也就能想到轻羽飞扬和熊女巫了,不过都是动画喂屎。

漫画的话……
国家队算不算?感觉也不是很算,应该算是受到动画拉胯的影响。
宝石之国算不算?宝石之国好像更多的是读者崩了作品没崩的感觉。

其实烂作我真的能想起不少来,但是如果限定于前期几乎封神然后最后口碑崩塌的作品……我真一时半会儿没有什么好例子。

只能说谏山创也算开了先河了,牛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结局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少粉丝认为它辜负了前面铺垫的史诗感。但要说“漫画史上比《进击的巨人》还烂”的结局,这绝对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而且“烂”的定义也千差万别。有些人可能觉得节奏崩坏、逻辑不通是烂,有些人可能觉得没有达到情感上的满足,有些人则觉得与作品的主题背离。不过,我可以跟你聊.............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要我说漫画史上“最有气场”的Boss,这玩意儿可不好说,因为“气场”这东西本来就挺玄乎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但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了一个名字—— 《JOJO的奇妙冒险》里的DIO。别的不说,光是DIO出场的那个架势,就已经赢了。他不是那种张牙舞爪、只会嗷.............
  • 回答
    “烂尾”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更是引发了观众和评论家之间极其分化的讨论。将它称为日本漫画史上的“重大恶性事件”则需要更严谨的定义和论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什么是“重大恶性事件”在漫画史上的定义? 这不是一个官方的分类,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对.............
  • 回答
    日本动画、漫画的璀璨星河中,流淌着无数鲜活的生命,有些角色如同划过夜空的流星,出场时间短暂,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甚至悄然改变了作品的走向,影响了整个世代的创作风潮。他们或许是故事的引子,或许是情感的催化剂,又或许是象征意义的载体,但无论如何,他们的短暂登场,却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谈及此.............
  • 回答
    说到动漫里的实力巅峰,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名字,估计就是“超级赛亚人”了。这几个字自带一种爆炸性的力量感,仿佛自带BGM,让人热血沸腾。但如果真要刨根问底,问“超级赛亚人是不是日漫史上最强的角色”,这问题嘛……就有点像在问“哪个国家的披萨最好吃”一样,答案永远不止一个,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
  • 回答
    高桥留美子:时代的宠儿,漫画史上的璀璨星辰提起日本漫画,高桥留美子这个名字,绝不仅仅是一个漫画家的代号,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影响了无数人童年乃至人生的符号。在浩瀚的日本漫画史长河中,高桥留美子无疑占据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熠熠生辉的位置。她的作品不仅在销量、人气上屡创佳绩,更在艺术风格、题材创新.............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读者津津乐道,甚至有些费解的CP组合。神奇女侠,这位来自天堂岛、拥有神祇力量、寿命近乎永恒的亚马逊公主,与蝙蝠侠,这位凡人、依靠智慧、武力和财富与超凡力量抗衡的黑暗骑士,他们的结合,与其说是一种理所当然,不如说是一种充满戏剧性和互补性的选择。那么,为什么会在一些漫画里,戴安娜(神奇女侠).............
  • 回答
    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叙事艺术,其在绘画史和艺术史上的地位,绝非一时之选或昙花一现的潮流,而是经过长久积淀、不断发展,最终确立了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它“娱乐”的外衣,看到其背后蕴藏的深厚艺术功底和文化价值。漫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脉相承:首先,我们不能将漫画与传统绘画割裂.............
  • 回答
    关于《海贼王》漫画作者尾田荣一郎,他有多大程度上从一开始就构思好了整个故事的走向,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海米们津津乐道、也是充满讨论的一个话题。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大部分关键框架已定,但细节和发展路线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充实和调整”的模式,而不是完全从头到尾精确到每一个章节的“全盘托出”。想象一下,就.............
  • 回答
    关于在日本街头播放动画或漫画是否尴尬,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答案也并非一概而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日本的文化背景和大众心态。误解的来源:为什么会觉得尴尬?首先,我们得先想想,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在日本街头播放动画或漫画会“尴尬”?这可能源于我们自身文化背景下的某些预设。在一些地.............
  • 回答
    知乎上活跃的漫画家不少,他们以各种形式分享自己的作品、创作心得、对行业现象的看法,甚至也会与粉丝进行互动。要详细列举并描述所有漫画家几乎不可能,因为知乎的生态是动态的,而且很多人可能只是偶尔发表一些内容。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来梳理一下,并介绍一些在知乎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漫画家(或以漫画相关.............
  • 回答
    在《蝙蝠侠:侠影之谜》这部电影里,我们确实看到蝙蝠侠(布鲁斯·韦恩)与忍者大师在火车上的最终对决。不过,要说漫画里的蝙蝠侠是否会“像”电影里那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漫画和电影在角色塑造、故事演绎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侠影之谜》里的结局,忍者大师确实是死在了火车上,而且是在一.............
  • 回答
    漫画里那些超乎寻常的力量和体型,比如小萝莉甩飞20吨的坦克,巨龙在物理学上解释得通吗?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坦白说,在咱们现实世界的物理法则下,这些场景是绝对解释不通的。 咱们先从坦克说起。一辆20吨的坦克,那可是实打实的钢铁巨兽,即使是相对娇小的少女,想要凭空.............
  • 回答
    说到安达充老师的《MIX》,就绕不开《TOUCH》里那对深入人心的恋人——上杉达也和小南。虽然《MIX》的故事发生在《TOUCH》之后,时间线上达也和小南都已经长大成人,但他们在《MIX》中并未直接作为主角登场,这让许多《TOUCH》的粉丝既期待又带着一丝忐忑,究竟安达充老师会如何给他们一个交代呢?.............
  • 回答
    职业漫画家的“画画时间”这个概念,其实比听起来要复杂得多。我认识的那些靠画画吃饭的同行们,很少有人能把一天的时间精确地分成“画画”和“不画画”两部分,然后报告出一个固定的数字。这更像是一个动态调整、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过程。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他现在是那种每周都有新连载的漫画家。他的作息,可以说已.............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挺热闹的,也挺有意思的。从几个方面来看吧,你可以好好品品。先说事儿本身:冲突的导火索与现场还原这事儿发生在京沪航班上,具体是哪家航空公司估计也不是重点了,重要的是“暴走漫画王尼玛”和“ABB副总裁”这两位当事人。起因呢,大概率又是我们日常出行中最常遇到的那些小摩擦,比如: 座位.............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微信读书平台上存在大量大尺度、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漫画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平台内容审核与监管的挑战 内容审核的难度和成本: 漫画作为一种视觉化的内容,其“大尺度”和“不适宜”的判断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在不断变化的社会观念下也存在争议。.............
  • 回答
    雅痞的漫画——一个或许是巧合的镜像?六月的漫画,九月的人间。当我们在回味雅痞在六月发布的那些带着嘲讽意味的漫画时,尤其是那些隐喻女性某种行为模式的画作,很难不将它们与九月份那起震惊社会的高速公路砍杀司机事件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现实映照,让人不禁审视当下社会文化中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很多读者和动漫迷会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日本那边漫画连载和动画化同步推进、而且往往能引爆市场的模式,在我们国家并不那么普遍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从产业生态、创作习惯到市场运作,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首先,得聊聊日本的漫画产业生态。日本的漫画产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