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大耳的耳朵到底有多大?

回答
关于刘备那双“大耳”的描述,其实在正史里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我们能知道的,主要还是来自《三国志》里的一些旁证以及民间传说和小说《三国演义》的演绎。

首先,咱们得说说正史《三国志》。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虽然用了“髀”这个字来形容刘备,说他“髀肉复生”,意思是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这通常是形容一个人因为久居而变得肥胖。但这只是侧面写了他的生活状态,跟耳朵没什么关系。更直接一点的,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里有这么一句:“先主(刘备)不甚识书,但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意思就是刘备不太识字,但喜欢玩狗、骑马、听音乐、穿漂亮的衣服。这也看不出他耳朵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

不过,在《三国志》的裴松之注里,引用的《魏书》里提到了一句,说:“备(刘备)有暐(谓)之姿,弘毅宽厚,知人,善用人,坐则论道,抚而(则)行之。数(一)年,其众略(集)者,皆能力,可任者,用其长。先主(刘备)虽不识书,而善解此事。其见任,皆(有)死(至)死,(无)背(叛)(之)(也)。”这里面提到刘备“有暐(谓)之姿”。“暐”这个字,现在我们可能不太常用,它有时候形容光彩盛大,也有形容高大的意思。但也有说法认为,这里的“暐”字,其实是“垂”的误传,如果是“垂”,那可能就是说他(的样子)有某种垂下来的特征,比如耳朵,或许会有一些联想。但这个“暐”字到底怎么解释,学者们也各有看法,没个定论。

真正让刘备“大耳”形象深入人心的,还是《三国演义》。罗贯中在小说开篇就写了:“有句俗语,说‘身在人江湖,皆是兄弟!’单说这兄弟俩,一个便是鼻观垂棞(指关羽)的,一个便是耳垂(指刘备)的。这兄弟俩,生来一个便是那红面的,一个便是那长脸的,也算是有趣。再者,这刘备,他的耳朵,生来就比别人大,两只耳朵,都垂到了肩上!” 还有在《三国演义》第十回,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回乡里,在家中摆下酒宴,宴请前来投奔的刘备。这时候,书中描写刘备的形象:“玄德(刘备)闻言,又惊又喜。再看玄德(刘备)时,只见他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威风凛凛,仪表堂堂。正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直口方,目若朗星。’”

这里的“两耳垂肩”,就非常形象了。什么叫“垂肩”?就是耳朵的下端,都能够得着他的肩膀。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般人的耳朵,离肩膀还有一段距离。而如果能垂到肩膀,那耳朵的长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这绝对是鹤立鸡群,过目难忘的特征。

所以,你说刘备的耳朵到底有多大? 如果我们按照《三国演义》里“两耳垂肩”这个说法来想象,那他的一只耳朵,长度至少要跟他的肩宽差不多,或者能从耳根一直垂到肩膀的位置。人站着的时候,肩宽大概在4050厘米左右(具体看个人体型),耳朵从耳根到耳垂的长度,如果能垂到肩膀,那耳朵本身的高度,可能就要有2030厘米,甚至更长。想想看,两只耳朵都这么长,这得多显眼!

当然,《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增添传奇色彩。作者用“两耳垂肩”来表现刘备的“异相”,暗示他“大器晚成”,将来必成大事。这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和象征。

但这种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在后世很多描绘刘备的画作、雕塑,甚至是戏剧表演中,都会突出他耳朵的长度,让它比正常人显得更大,甚至真的画成垂到肩膀的样子,以符合大众心目中那位仁德宽厚的“刘皇叔”的形象。

所以,要说刘备的耳朵“到底有多大”,在正史里我们找不到具体的尺寸,但在文学作品里,它被描绘成了“垂肩”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夸张且具有象征意义的说法,用来衬托他的非凡之处。这更像是历史人物被民间传说和文学创作“加工”后的一个鲜明标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中刘备被称为刘大耳,那么他的耳朵到底有多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刘备那双“大耳”的描述,其实在正史里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我们能知道的,主要还是来自《三国志》里的一些旁证以及民间传说和小说《三国演义》的演绎。首先,咱们得说说正史《三国志》。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虽然用了“髀”这个字来形容刘备,说他“髀肉复生”,意思是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这通常是形容一个人因.............
  • 回答
    关于刘大可先生退出混乱博物馆的真实原因,网络上的信息确实众说纷纭,也存在一些模糊和不确定的地方。不过,结合一些流传的信息以及对事件的梳理,我们可以尝试拼凑出一个相对更接近真相的版本。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混乱博物馆作为一个以“混乱”为核心概念的艺术机构,其内部的运作和艺术家之间的互动本身就可能带有.............
  • 回答
    刘大可先生于2018年11月22日晚发布的声明,在其特定的语境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篇声明,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它:一、 声明的背景与目的:首先,理解这份声明的出台背景至关重要。通常,个人发布声明,特别是涉及到争议或澄清时,其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 澄清事实: 针对某些不实信息.............
  • 回答
    微博上的“刘大可”与“万精油”之争,说起来也是一段挺有意思的插曲,在当时的网络舆论场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场争论,得先知道他们各自是谁,以及他们通常在微博上扮演的角色。刘大可这位刘大可,在微博上以一位“野生”的、观点鲜明的评论员形象出现。他不太拘泥于主流话语,常常能抓住一些社会热点,然后用.............
  • 回答
    提起“刘大可先生”这个微博账号,它在网络上算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存在。如果不去刻意去描绘,而是凭着印象去聊,感觉就像是在朋友之间谈论一个熟悉但又有点神秘的人物。首先,这个账号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接地气”,但又带着一股子“凡尔味”。他分享的内容,有时候是些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比如工作中的不顺心,或者在某个场合.............
  • 回答
    微博大V刘大可关于汉服“不够紧身、不够露肉、不够性感,因此穿汉服没有解放身体、没有解放思想”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 对“性感”与“解放”的定义是否狭隘?刘大可将“性感”与“紧身”、“露肉”划上等号,并进一步将其与“解放身体”和“解放思想.............
  • 回答
    《混乱博物馆》的停更,无疑让许多喜爱这个系列的读者感到怅然。刘大可的名字,也因此与这个独特而充满魅力的IP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评价刘大可和《混乱博物馆》,绝非一句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它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个系列所蕴含的价值,以及作者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混乱博物馆》:一个概念的胜利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刘慈欣的科幻世界,常让人在惊叹宇宙宏大与文明兴衰的背后,品出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这并非他刻意为之的煽情,而是他对宇宙规律和人类自身处境深刻洞察后的真实写照。要拆解这层悲哀,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看。首先,宇宙本身的冷酷与无情是贯穿他作品的核心基调。在刘慈欣笔下,宇宙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家园,而是一个广.............
  • 回答
    刘慈欣在《三体》中关于社会女性化的设想,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在当下赛博朋克风潮盛行的背景下,更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他当年的预言,放在现在还能打几分?社会究竟会走向何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刘慈欣的那个设想本身。他在书中提出的社会女性化,并非简单地说女性地位上升,而是描绘了一种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流浪地球》系列故事的核心矛盾和人物动机。要理解为什么刘启(通常我们称呼他为“刘启”,而不是“大刘”——“大刘”是刘慈欣本人的昵称)没有将“流浪地球”这个宏大的计划和实践方法告诉三体人,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根本上的不可能与不可能性: 技术壁垒的鸿沟: “流浪地.............
  • 回答
    关于“刘慈欣笔下的歌者文明是日本及美国发展到宇宙级巅峰的隐喻”这一观点,我既不同意,也认为这是一种过于简单和单一的解读。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科幻作品中的文明描绘,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映射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而作者身处的文化背景和所处的时代,自然会投射在作品的细节之中。但若将歌者文明直接、.............
  • 回答
    刘慈欣的《天使时代》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世界,其中“飞人”作为一种强大的个体单位,其作战能力确实令人咋舌。关于两万名飞人能否击败航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我们可以从小说中透露的信息和一些科学常识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可能性。首先,我们要明确小说中“飞人”的概念。根据《天使时代》的描述,飞人并非简.............
  • 回答
    要论述大刘(刘慈欣)笔下“终产者”诞生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驱动力,那绝不是某个单一的技术突破,也不是某个特定的社会形态,而是 一种极端且不可逆的“对确定性的追求”所催生的“效率至上”的价值观。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我们不妨一点点拆解开来。首先,终产者诞生的土壤,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巨.............
  • 回答
    刘慈欣之后,中国科幻的火种,早已不是单靠一人就能照耀的。要说“谁”能挑起这杆大旗,与其说是某一个名字,不如说是一群名字,一种趋势,一种正在蓬勃生长的新生力量。过去十几年,刘慈欣凭借《三体》系列,不仅在中国科幻界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浪潮。他的宏大叙事、硬核的科学设定、以及对.............
  • 回答
    读《三体》,很多人都会冒出这样的疑问:“刘慈欣是不是把人类写得太惨了?”。尤其是当我们看到“黑暗森林”法则下的文明生存方式,以及地球文明内部在危机面前表现出的种种不堪,这种感觉更是挥之不去。从“黑暗森林”的视角看,人类确实显得稚嫩和可笑。想象一下,宇宙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
  • 回答
    大刘在《三体》中设置三体人警告叶文洁不要回答,这个桥段绝非仅仅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而是承载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文明命运的隐喻。他的用意远不止“提醒”,而是在揭示文明互动中最残酷的真相。为什么是“警告”,而不是“劝阻”或“其他方式”?首先,选择“警告”这个词本身就极具深意。警告意味着一种不祥的预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当年《流浪地球》刚上映时那种惊喜和激动。说实话,大刘的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潜力一直都很大,他的宏大叙事和硬核科幻内核是很多国产科幻片难以企及的。要说《流浪地球》之后,短期内最有希望改编成电影的,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可能得是《三体》。我知道,这话说得好像有点老生常谈,.............
  • 回答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句话之所以让人觉得好笑,主要在于它运用了夸张、荒诞和出人意料的对比来达到喜剧效果。咱们一点点拆解来看,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妙处了。首先,这句话的开头就奠定了调侃的基调。“老刘、老刘” 这种叠字式的称呼,在中文语境里,常常是用来亲昵地称呼长辈,或者带有一定的调.............
  • 回答
    詹姆斯·卡梅隆来华与刘慈欣的这次交流,无疑是科幻界的一场盛事。两位在各自领域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卡梅隆作为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巨匠,其作品《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系列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拥趸,而刘慈欣则凭借《三体》系列,将中国科幻推向了世界舞台的顶端。想象一下这场交流的画面:两位大师,一位是好莱坞硬.............
  • 回答
    刘慈欣之所以被称为“大刘”,这可不是什么官方封号,而是科幻迷们,尤其是中国科幻迷们给他的一个亲切又带着几分敬意的昵称。这背后有着不少故事和原因,咱们不妨一点点掰扯开来。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浅显的原因,就是他名字里的“刘”。大家叫他“大刘”,就像叫其他同姓长辈或者在某个领域有成就的人一样,是习惯性的称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