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混乱博物馆的刘大可先生退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回答
关于刘大可先生退出混乱博物馆的真实原因,网络上的信息确实众说纷纭,也存在一些模糊和不确定的地方。不过,结合一些流传的信息以及对事件的梳理,我们可以尝试拼凑出一个相对更接近真相的版本。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混乱博物馆作为一个以“混乱”为核心概念的艺术机构,其内部的运作和艺术家之间的互动本身就可能带有一种不确定性和实验性。所以,任何解读都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表面原因与大众猜测:

在刘大可先生正式宣布退出之前,网上就流传着一些关于他与博物馆运营方式、发展方向存在分歧的说法。这些猜测很大程度上围绕着几个点:

艺术理念的冲突: 有人认为,随着混乱博物馆的发展壮大,其艺术理念或实践方式可能与刘大可先生的个人创作理念产生了某些差异。他可能觉得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他最初设想的“混乱”的本意,变得过于商业化、结构化,或者是在艺术表达上受到了一些不必要的限制。
个人创作的专注: 作为一个艺术家,刘大可先生对自己的创作有很高的要求和投入。也许他觉得在博物馆的日常运作和管理中耗费了过多的精力,影响了他本职的艺术创作。退出来,可以让他更专注于自己的绘画和展览。
团队内部的磨合: 任何一个团队,尤其是艺术项目,都可能面临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问题。即使是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在具体执行层面也可能因为性格、工作习惯、对事物的理解等产生摩擦。

更深入的探讨:

从一些公开的采访和刘大可先生过往的作品风格来看,他一直以来都展现出一种独立、不羁的艺术家气质。他对“真实”、“自由”的追求非常明显。混乱博物馆的初衷,很可能就是为了提供一个平台,让艺术家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去探索那些不被主流接受的、混乱的、充满生命力的东西。

因此,当博物馆开始吸引更多关注,面临更多的外部压力和商业需求时,维持那种纯粹的“混乱”和“自由”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这种“困难”可能不是直接的冲突,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言说的“不适感”。

想象一下,一个原本是艺术家们自由挥洒的画室,逐渐变成了一个需要考虑受众、市场、甚至是盈利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最初的理想可能会被稀释。刘大可先生作为一个非常注重艺术本源和精神内核的人,他选择退出,或许是为了保护自己内心的那份坚持,避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杂。

关于“退出”的措辞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像这样的退出,尤其是艺术家之间的合作,并不会是戏剧化的“争吵”或“决裂”。更多时候,会是基于一种默契,或者是一种逐渐的疏远。官方的说法也往往比较委婉和笼统,比如“个人发展原因”、“寻求新的创作方向”等。这些说法并非完全虚假,但往往省略了其中更深层次的情感和理念上的考量。

我们不能排除,刘大可先生在退出时,与博物馆的其他成员保持着一种体面的关系,甚至可能是在以另一种方式支持着博物馆的发展。但从他个人的艺术表达和过往的轨迹来看,他更可能是在做出了一个“保留初心”的选择。他可能觉得,与其在博物馆里进行一些妥协,不如回到更纯粹的个人创作状态,用自己的作品来诠释他对“混乱”和“真实”的理解。

总结一下, 尽管没有官方的“盖棺定论”,但刘大可先生退出混乱博物馆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个人艺术理念的坚守、对创作自由的追求,以及在艺术机构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种程度的“不适感”,是比较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他的退出,与其说是一种“离开”,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回到了他更自在的艺术创作语境中,继续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来“混乱”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过所有的混乱博物馆,有人说是微博争吵和负面评论造成的,其实完全扯淡。黑流量也是流量啊,详见老罗。

归根结底是因为科普段视频商业模式支撑不了了。

之前是不知道人人的刘大可的,从微信公众号才知道混乱博物馆,这也是混乱博物馆出名的原因之一,微信红利。确实在大部分公众号还在用图文方式的时候,刘大可用信息密度极高,主题刁钻有趣、制作精良的视频来主打,一下子就脱颖而出。混乱博物馆也是我最喜欢的自媒体。

不过这种方式在目前确实很难持久运营,一个原因就是非娱乐类非时事类的内容制作本来素材就非常难收集,而且混乱博物馆定位在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内容就更加难了。除非真的是博古通今的天才,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好在刘大可在人人网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但是总有枯竭的一天。

这就关系到第二点原因了,除非大团队运营,混乱博物馆或许能保证持久更新并质量保持稳定,但目前看来他们在商业化上并不成功,可能是缺少商业运作的人才,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无论如何现在自媒体融资的风口也过了,继续支撑会更加困难。

无疑在此时退出,留下一个不错的成果寻找其他机会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很遗憾不能看到更多的混乱博物馆了,祝刘大可好运!希望以其他形式看到你的科普。

user avatar

刘大可/ @刘意达 同学一直到今天掀了桌子可能都没弄明白几件事——

(1)他创建的混乱博物馆这种科普方式是不健康的。什么模式呢?没有专业团队背书和进行审阅的前提下,做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这样的模式不可持续,在每一期的小错误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导致他本人形象和品牌的坍塌——这就是我眼中他退出混博的主要潜在原因。

(2)强调个人学习的果,忽视学习路径的展示。或许自己觉得没什么,但这实际上回避了内容的可追溯性和言之有据性,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致命伤。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修养、平均学历越来越高的当下,回避这两条是走不长久的。

(3)及时退出止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并不是明智的办法。

(4)至于他的退出会对混博的品牌造成什么影响,我以为有弊有利。弊端很明显,创作核心的离开会让这个品牌暂时陷入停滞。但是,如果他的离开可以带走他一手创建的不健康模式,这个品牌完全可以华丽重生。

我也很期待那一天。

承认并欣赏他和混博的历史功绩,指出他和混博存在的问题,给出或许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拜托,哪家的螺旋上升式恶人还对你这么温柔的?

拜托,哪家的螺旋上升式恶人还对你这么温柔的?

拜托,哪家的螺旋上升式恶人还对你这么温柔的?

以下开始真情告白时间:


(1)混博此前的模式不健康、不可持续

混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他不用参考文献,也不是制作仓促导致文案小错不断,而是做百科全书却缺乏相应行业人士的审阅就发出播放,导致观点常存在错漏。缺失了peer-review环节的作品,质量全部由创作团队自己把关,并因此良莠不齐。这个团队显然不可能具备各个领域的科研背景和资深专业背景。这就产生了矛盾,造成几乎每一期视频都存在小错误的难堪。

诚然,在传统的学术界,专家审稿一般都会有一项审稿费。这一笔费用是目前的混博团队无力承担的,估计也是其背后资方无意承担的。

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热血的青年知识分子满网爬想要发出声音建立形象的时代。这样的网络作品审阅,有时候其实只需要与这样一群有专业背景的人处好关系,建一个微信群,没事儿聊天打屁开开车,甚至偶尔发发红包请顿酒,光凭着交情人家就可以帮你审稿,最后也无非图个署名,搞搞宣传

互联网的生意,就要用互联网的思路来做。传统专家审稿给人民币,那是因为没别的可以给,总不至于送你两箱论文或杂志拿去卖钱吧?互联网时代专家/高年级研究生审稿,谁说除了钱之外不能给个流量,给个互联网上的虚名

不是我说,这种网络自媒体的审稿哪里还谈得到钱啊,谈笑间就可以做到win-win的事情。

我举个例子, @haibaraemily 最近在公众号或知乎发的文章,大多都有友情审稿,有时会标注在致谢里。

如果 @刘意达 看到了这里,想一想这是不是一个好办法:

昨晚我和一个公众号的老大谈笑风声,我说老哥啊,你们要不要考虑建立一个审稿群啊,前段时间的稿子小毛病不少,要想想办法解决一下。用品牌的名义,召集一群有意愿有能力又有专业背景的人组个审稿专家群,稿子发布之前先在群里让大家挑挑刺儿,你批一笔经费发发红包,甚至连红包也不用发,只要和大家熟络就行。


道理很简单,一个长着一个大脑的人类,是没有办法在高数、生物学、地质学、历史、艺术、物理、古生物学等所有领域,做到给人讲故事的时候不出问题。

哪怕我入坑地质学10多年了,我也只是敢说给人讲讲沉积学、大而化之的构造地质与地貌演化、大而化之的板块地质演化、石油地质学、地质人生、地质审美这些东西,可以做到不出现显而易见的问题。诸君在知乎见过几次我讲过变质岩、火成岩了?

我不敢,我怂的一逼,我读书少,刷的文献少,生怕讲错,误导了小朋友。

我写一篇区区几百个人点赞的答案要在谷歌学术现看/看过多少文献, @刘意达 你知道吗?

几年前我跑去扯了一下地震里建筑损毁的事情,完全是个人的粗浅见解,事后被证明是错的,然后因为被某个同样不专业的知乎编辑推了日报,最后被一群结构工程师挂上城墙暴打了快一个月呢,我可曾说过一个不字儿?

我他娘高兴的很。


  • 刘意达同学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思维非常宽广,涉猎面很广(比我广得多),对知识也有很强的好奇心
  • ——从为人的角度,我很欣赏他的这些品质,这也是我之前说我或许可以和他成为生活中的朋友的主要原因。
  • 他做混乱博物馆的初衷,大概是想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知识,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 ——我也很欣赏这一点初衷,美好的、有趣的知识值得被推广给更多人知道,用一种严谨不失生动,规范不失活泼的方式。

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在所有的层面都不犯错。

但是犯错真的一点也不可怕,只要认错就好了。

但他的做法是,总结起来:我虽然有一些错,但我让更多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我有功,我是殉道者,我是先行者,所以你他娘的闭嘴。

觉得被人指错、纠正己错很可怕的人,都是想把自己打造成神的人。我建议大家去看看中国酸碱体质之父最近都有哪些骚操作,以求一乐。


(2)忽略参考文献

刘大可同学完全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这一番表态对自己形象的伤害有多大。

我相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刘先生一定在自己的毕设后面老老实实的贴上了几十条参考文献,哪怕他并没有全部完整的看过那些文献。

谁的学习,都不是凭空冥想出来的。学习材料的展示,在科研或科普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的学习过程,有些是看了别人的科普,有些是自己查阅了文献,有些是从外网看了科普视频,还有一些是纪录片——我可以在152期视频中将你的这些学习成分一个个剥离出来,甚至给出它们的一部分来源——这些来龙去脉完全可以用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你没有。

没有就算了,甚至还要扔到地上踩一脚,这样真的很不好。

哪怕,你归结于制作周期短、时间仓促、人手不足、忘记了等原因,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做出今后会补充的表态,也比现在要强许多。

不过反正你连桌子都掀了,游戏过程里发生过什么,也就不在意了。

爱好大千世界的万种色彩,选取自己觉得美丽的事物分享出来,使用了生动和活泼的方式,却因缺少专业审阅和文献佐证而失却了严谨和规范。这实在太令人遗憾了。

  • 你用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把这些东西拢在一堆,收入“混乱博物馆”,并且慢慢把这个馆做大了,却忘记建一个混博文献室,让人知道,你刘大可不是满嘴跑火车、卡车拉文献的人。
  • 即便是列出了文献但仍然出现小错,但至少可以推锅给文献老旧、解读出现偏差、个人能力有限需要大家帮助斧正。

美中不足的就是,你没有用一种方式告诉人们,你学习到的这些东西是靠谱的,是可信的,是可以追溯的。


(3)退出有效,但不明智。

或许是我和一些人的批评过于严厉,让你觉得委屈;或许是你精力和能力无以为继;或许是你有想要改变的意愿但没有改变的办法;也或者是你有其他的考量——总之你掀了桌子不玩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这样是不是对混乱博物馆这个品牌不太负责?

与别人和解的第一步,是先与自己和解。心魔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

有你的粉丝说我是在棺材里做仰卧起坐(小骚话还挺有味儿的),退乎了几个月又恬不知耻的跑回来什么什么的。无所谓,一笑了之。我清楚自己的心魔,我也与自己的心魔达成了和解,所以我选择复活,让云舞空城这个ID继续骚下去。

每一个网络名片的背后,都有一个苦苦支撑的自然人。你的名片不仅是刘大可,还有混乱博物馆。还有你付出过的一件叫做科普的事,一件本来可以与各界人士一起做得更好的事。

昨天我发的呼吁,想来你一定看过——


微博科普圈与知乎科普圈的和解,营销科普者与学术科普者的和解,我看从你我开始,挺好的。

这是一个我主动伸过来的橄榄枝。如果错过,不知道以后会不会遗憾。

谁让我们还有一段温情的过往呢~

我还真的想找一个老师教我剪辑视频,以后还想着去北京西山拍地质变迁纪录片的素材呢。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并不常主动与人公开和解,

也就是偷偷的清空黑名单而已。

这算得上破天荒了。


(4)没有刘大可的混乱博物馆,会怎么样?

我不清楚,我甚至不知道这个品牌还会不会继续存在下去。

但我是希望它存在下去的,因为它曾经是混沌里的一根火炬,在质量普遍稀烂的中文科普短视频领域里,照亮了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落。

毛病很多,瑕不掩瑜;不太健康,时日未到。这是我对混博及混博模式的评价。

五个月前,我说,批评一二,是希望你们做得更好。现在在被你的一众粉丝骂成屎以后我还要这么说:批评,是希望你们及时发现和调整问题,然后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 如果是因为团队规模的问题导致制作周期仓促,那么重新寻找一个投资人,重新组建团队,改变投放频率,从高密度策略转变为高质量策略


  • 如果是因为缺少审阅团的问题导致错漏不断,那么与学术型科普人和解后,可以建立基于混博品牌和你个人声望的审稿群。还是那句话,地质类的内容你以前找过我,我没有拒绝;现在仍然可以找我,还来得及,哪怕我还是有一丝敌意,但我可以抛弃掉;以后还是可以找我,

只要你乐意。


  • 如果是因为百科全书的策略导致难以为继,那么重新调整节目制作策略,从横向摊大饼主动调整为纵向深挖,以纵向组建团队,与学术圈建立友好关系,逐渐扩大到多个纵向团队,最终形成横向布局。


  • 如果是因为在视频中添加参考和引用的成本太高、形式不美观,那么就加在视频介绍、解说文字稿里面,与youtube的科普视频、国内众多科普内容的做法接轨,大家完全可以接受。

尾声:

不管刘大可同学是真的退出了,还是混乱博物馆寻找到金主投资了,我的橄榄枝反正先伸出来了。

如果刘大可同学还是纠结于是否真的彻底离开,那么请你留下听一声我的挽留。

如果混乱博物馆成功商业化,那么也希望后继馆长无论是谁,请参考这一份转型手册。

——对于你们,我没有私心。

只有出于对中文互联网科普的大爱。

user avatar

可能、也许、大概、或者是因为黄章晋先生最近自顾不暇,没什么功夫管他这摊子了吧……


至于黄章晋先生为什么最近自顾不暇嘛,可能跟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有关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