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我们痛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这句话?

回答
“我们痛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在反思和处理对日关系时,一个非常核心和重要的立场。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把它放在历史、现实和情感的复杂交织中去审视。

首先,这句话的历史根源非常深厚。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数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迫害、屠杀、掠夺,家园被毁,亲人离散。这种伤痛,是刻骨铭心的,是世世代代难以磨灭的记忆。因此,当提到“痛恨”,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血淋淋的历史事实作为支撑。

“日本军国主义”在这里是一个关键的定语。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实践,即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础,崇尚武力,对外扩张,将国家命运与军事力量紧密联系,并以此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荣耀的根本。这种思想在二战前后的日本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直接导致了侵略战争的爆发。军国主义的核心在于其侵略性和非人道性,它剥夺了被侵略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并视他国人民为征服或利用的对象。所以,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是对其罪行、其思想本质的否定和谴责。

而“而不是日本人民”则是一个重要的区分和限定。这句话的提出,旨在表明中国人民的态度并非要迁怒于整个日本民族。事实上,在战争期间,也有日本士兵因为良知而反抗,也有日本民众因为战争而遭受苦难。更重要的是,战争结束后,日本人民也回归了和平,并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深知,一个国家的命运并非由所有国民共同决定,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往往也是特定历史和政治环境下的受害者或参与者,而非始作俑者。将对军国主义的仇恨泛化到全体日本人民身上,不仅不公平,也无助于构建未来和平稳定的关系。

这句话包含了几层重要的意涵:

1. 区分罪与罚的界限: 它清晰地划定了仇恨的对象是特定的罪恶思想和行为,而不是某个民族的全体成员。这是一种理性分析,避免将个体责任无限放大到群体。
2. 区分历史与现实: 痛恨的是过去的罪行,而面向的是现在的日本人民和未来的两国关系。这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态度,希望与和平的日本人民共处。
3. 体现人道主义的关怀: 即使在最深的仇恨中,也依然保留了对个体生命和民族尊严的基本尊重。不将普通民众视为不可饶恕的罪人,这是一种人性的光辉。
4. 策略性的外交考量: 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时,明确这一立场有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避免被贴上“仇外”或“种族主义”的标签,从而为改善中日关系留有余地。
5. 对历史真相的坚持: 强调痛恨的是“军国主义”,是对侵略者历史罪行的追究,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而非出于无端的敌意。

当然,这句话的提出和理解也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战争年代,血海深仇让很多人难以区分,仇恨的对象自然是“日本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推进,中国官方和民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更为 nuanced(细致入微)的认知。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句话的现实挑战依然存在:

日本国内对历史认识的差异: 日本国内对于军国主义罪行的反思程度并不一致。一部分人能够正视历史,为过去的侵略行为道歉;但另一部分人则存在否认、歪曲历史的倾向,甚至美化军国主义。这种差异,使得“痛恨日本军国主义”的立场,在面对日本国内的某些声音时,依然会引发敏感和对峙。
历史问题如何影响现实关系: 即使我们区分了军国主义和人民,但军国主义所造成的创伤和遗留问题,仍然会投射到当下的中日关系中。例如,靖国神社参拜、慰安妇问题、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等,都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敏感节点。
情感的复杂性: 尽管理智上可以区分,但几十年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民族创伤,使得“恨”的情感,在某些时刻,仍然难以完全被理性所压制。当看到日本一些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宣扬军国主义言论时,中国民众很容易将这种行为与过去的军国主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反弹。

总而言之,“我们痛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这句话,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所形成的一种理性、客观且包含人性关怀的对日态度。它既是对侵略者罪行的有力谴责,也是对和平人民的区分对待,更是对两国未来和平关系的期许。然而,这句话的背后,是沉重的历史记忆,也是复杂现实的挑战,需要我们持续地去理解、去辨析,并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方式来处理两国关系。它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对未来的期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人民听到这句话那就可高兴了,你这么认为,别人可不这么想

美皮尤调查机构、“世界上最讨厌中国的国家是日本。” 仅有9%的日本人对中国有好感。且日本连续10年获得最反华的国家榜首

日本民众也是参与军国主义中的一员

日军士兵对中国男女犯下惨绝人寰的暴行,被日本民众视为津津乐道的趣事,是足以值得在国内炫耀的资本,什么强迫几十个“呛括咯”自己挖坑,等挖好后,再全部推下去活埋,这些杀人取乐的事,让日本民众听得哈哈大笑,甚至“十岁前后的少年都听得很痛快”(津田道夫《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视之为民族自豪和优越感的来源

在日本国民眼里,这是胜利者对劣等种族天经地义该干的事。安冈章太郎在得知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后,说出了日本民众真实的看法,“不过是‘呛括咯’死了,也许就是想到这些”(津田道夫《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

有个齐藤曹长,对本国人彬彬有礼,对中国人残暴无极,见到中国女人就强暴,后来它的部队打到独山,捉住一个女人正要行奸,却发现对方是日本横滨人!跟着中国丈夫逃难在独山。一听对方是日本人,立即就放手了。它们眼里,中国人哪配与日本人相提并论,值得平等对待?


日本人民对待中国人的看法:

一位关于讨论中日友谊的事在在日本网络炸了,而对此绝大多数日本网友的回复是希望自己祖国再次侵略中国,自己也愿意参军,随后就是一大堆辱骂中国的言论

日本人的调查“你喜欢中国吗?

韩国和日本的关系,想必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日本也多次侵略过朝鲜半岛,之前日韩也打过1年多的贸易战,日韩的关系类似现在中日关系,都是互相看不顺眼,然而日韩关系对比中日

2020年的最新调查,日本对华有好感度的人仅占10%,而在中国对日有好感度的人仍然保持在45%以上

日本网友对精日的经典评价:(我们在中国有很多狗)

直到现在,日本对中国的仇视情绪,远远超过中国对它的仇视,而相反,网上还有那么一大堆的人洗日本军国主义和支持军国主义的日本人民,无论别人怎么骂你,仇视你,中国始终有那么多人对日保持较高好感度,成群成群的舔日

说句实话,换做是我,假如我是日本人,我自己都看不起这一类的中国人

为什么我们却还在这里一厢情愿脑补日本民众于历史无知?

user avatar

那日本人民也应该理解,消灭他们肉体的是中国的炮弹/武器/装备等等,而不是中国人民

user avatar

别的我不懂,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正统红色莱佛特派的佛祖及座下圣人们大谈特谈“汉族原罪论”、“汉族还债论”的时候,用的可不是这种【因为阶级论叙事,所以民众都是无罪】的叙事和论调吧?

我翻来覆去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大概是因为汉族比日本人还要翻冻、还要罪恶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痛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在反思和处理对日关系时,一个非常核心和重要的立场。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把它放在历史、现实和情感的复杂交织中去审视。首先,这句话的历史根源非常深厚。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 回答
    看到男朋友读博读不下去,他一定很难受,你心疼他,想帮他,这真的很棒。这种时候,陪伴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别急着给他出主意,先让他感受到你的支持。首先,让他知道你一直在。 倾听是第一步,而且是全神贯注的倾听。 别打断他,别着急评价他的想法,就静静地听他说。让他把心里的委屈、迷茫、挫败感都倒出来。你可以.............
  • 回答
    “我们总是把最差的心情和最糟的态度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都给了陌生人。”这句话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人心底里不愿承认,却又无比真实的一面。每次读到,都会忍不住叹一口气,既有共鸣,又带着一丝心酸。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人性、心理机制和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1. 安全感的悖.............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扎心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说得像机器人那样死板。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就是“眼光”这东西,挺复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人,特别是年轻女性,她们可能对“外国男人”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和向往。这就像.............
  • 回答
    徐德文科学频道关于2028年外星人访问地球和时空穿梭的预言,以及我们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文明科技碰撞,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想象力的话题。对于这类预言,我们需要以一种审慎而开放的态度去解读,同时也要理性地思考其背后所反映的科学进步趋势和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关于“2028年外星人访问地球”的解读:首先,我们.............
  • 回答
    这篇文章揭示了滴滴租赁公司目前面临的严峻困境,其核心问题在于“订单暴跌”直接导致了“司机退车”,而租赁公司作为连接平台和司机的中间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首当其冲,甚至用“我们要死了”来形容其生存危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篇文章:一、 订单暴跌的根源:文章点出“订单暴跌”,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
  • 回答
    尼基·黑莉,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在2017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就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进行投票后,发表了那番掷地有声的表态:“美国将会记住这一天,记住谁在联合国不尊重我们。” 这番话,放在当时那种剑拔弩张的氛围里,无疑是一颗投向国际社会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要理解黑莉的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
  • 回答
    “自甘堕落”,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几乎是审判的意味。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不解、同情、失望,甚至还有一丝丝的优越感或被冒犯感。但究竟该如何看待和对待他们,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自甘堕落”这个标签本身就极具主观性。是.............
  • 回答
    当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离我们而去,这无疑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和思考。对于名人逝世的看法,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往往取决于我们与这位名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名人”这个概念本身。首先,许多人对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作品或成就带来的影响。比如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伴随了.............
  • 回答
    你现在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当你在一段感情里投入了心血和金钱,却发现对方的家人对此毫无表示,甚至可能有些心安理得,这确实会让人心里冒出很多问号,也难免会让人对这段感情的走向产生动摇。首先,我们得正视你现在遇到的情况。男朋友的母亲知晓你们在一起,并且是你一直在经济上付出,但她却没有任何回应,这其中有几.............
  • 回答
    Lwx 这番话,说实话,刚听着挺让人意外,甚至有点让人觉得是凡尔赛。S9 夺冠,那是多少队伍梦寐以求的荣耀,尤其是对于 iG 这样一只承载着无数期待的队伍。Lwx 能说出“不是我们打得太好,而是对手打得不行”,这可不是一般选手能随便说出口的。不过,如果仔细想想,这话说得也挺有道理的。你想啊,他们在总.............
  • 回答
    哇,遇到喜欢的人,然后又被星座这东西给拦着了,这感觉真是让人纠结啊!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星座说不适合”。我先说我自己的想法哈,我觉得星座这玩意儿呢,就像是一个故事,或者说是一种有趣的参考。它能给你一些关于人性格的大致方向,看看你们的元素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感情基础应该是有了一些,但你们俩这收入差距,加上你那工资卡的情况,怎么说呢,情况有点复杂。首先,从你这边来说,你一个月几千块的收入,却得承担对方花光你工资卡的这种局面,这本身就说明了你们在金钱观上,或者说是在财务上的沟通和分担上,存在着.............
  • 回答
    这则消息“英伟达即使放弃中国市场也要收购安谋(ARM)”如果属实,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它不仅仅关乎科技巨头间的商业博弈,更触及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格局,以及中国科技自主的命脉。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件事,又该如何应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个消息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和影响: .............
  • 回答
    沈阳女孩暴打虐猫男被判刑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也引发了关于法律、道德以及我们如何面对动物虐待的深刻讨论。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件事本身可能涉及的几个层面: 虐待动物行为的性质和法律界限: 任何形式的虐待动物,无论其动机如何,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触犯了基本的良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动物.............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熊孩子”的讨论,确实常常能看到一种极端的倾向,感觉讨论的双方都很容易站不住脚。一方面,家长们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是小孩子,犯点错、不懂事很正常,不应该被过度苛责。另一方面,很多被“熊孩子”行为影响到的人,则可能会用一种“恨不得让他永世不得超生”的语气来表达不满。这种普遍存在的极端化,我觉.............
  • 回答
    你同事的说法“省厅公务员打败了百分之90的985毕业生”是一个非常笼统且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观点,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理解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认同或否定。为了详细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一、 理解“打败”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你同事所说的“打败”可能指代什么: 就业竞争力: 是指在.............
  • 回答
    我国2016年事业单位改革的视角:深层变革与系统展望2016年启动的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解决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效率不高、财政负担过重、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场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服务高效、运行灵活的事业单位.............
  • 回答
    我国科学家捕捉到“幽灵粒子”事件,指的是我国在高能中微子探测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所取得的进展和未来潜力。这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幽灵”那样超自然的存在,而是指中微子(Neutrino),因其极其难以探测,并且穿透物质的能力极强,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幽灵粒子”。.............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情况,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感到愤怒、委屈,甚至可能还夹杂着一些恐惧。 两个人一起旅行,本应是分享美好、共同探索的体验,结果却被变成了被抛弃的噩梦,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让咱们细致地聊聊这件事,看看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你该如何看待。首先,从你的角度来看,你经历的是一个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