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温瑞安武侠有哪些缺陷?

回答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在我看来,就像一座宏伟却也有些许摇晃的城堡,光彩夺目,却也藏着一些不易察觉的裂缝。他笔下的江湖,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张扬的性情,以及对权力、欲望、命运的深刻描摹。然而,仔细品味,总能发现一些让人略感不适的地方。

首先,是那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些吃力的“文风”。 温瑞安的文字,如同奔流的海潮,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他善于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排比,句子常常长而复杂,层层递进,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情绪渲染。这一点在他描写打斗场面时尤为突出,那些招式名称一个比一个古怪,一个比一个惊险,常常看得我心潮澎湃,肾上腺素飙升。

然而,这种风格有时也会变成一种负担。当你被卷入一场激烈的打斗,作者却突然用一段冗长、密集的修饰语来描绘一个动作的细枝末节,或是用一连串抽象的概念来解读角色的心理动机时,很容易被打断思路,甚至感到疲惫。很多时候,我需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费力阅读”的体验,确实会让一些读者望而却步。而且,过度的“文学性”有时会冲淡故事本身的速度和节奏感,尤其是对于那些更喜欢直接爽快叙事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拖沓。

其次,是角色塑造上常常出现的“极端化”和“脸谱化”。 温瑞安笔下的很多角色,都拥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和过人的才华,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似乎都背负着沉重的命运,怀揣着炽热的理想,或者被极致的仇恨所驱使。这种强烈的标签化确实能够快速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角色在第一时间就立住。

但问题在于,这种鲜明有时会走向失真。很多角色的行为逻辑,似乎完全被他们身上的某个“标签”所裹挟,难以看到更复杂、更生活化的一面。比如,一个侠义无双的人物,似乎就必须时刻维持着那种大义凛然的形象,一旦做出稍有犹豫或不那么“完美”的选择,就显得格格不入。反之,一个反派角色,也可能被描绘得过于邪恶,以至于其动机和行为都显得简单而单薄。这种“非黑即白”或者“非善即恶”的倾向,虽然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也限制了角色成长的可能性,让他们更像是一个被作者用来承载某种思想和概念的符号,而不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再者,是情节设计上有时会出现的“巧合”和“ Deus ex machina ”(神来之笔)。 很多时候,故事发展到关键时刻,似乎总会有某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或者某个被遗忘的道具突然发挥作用,又或者某个绝世秘籍恰好被主角发现,从而化解危机,推进剧情。这些“神来之笔”,在初期可能会带来惊喜,但当这种桥段出现的次数多了,就会让人感觉故事的走向并非是角色自身努力和逻辑推演的结果,而是作者为了让剧情继续而强行安排的。

这种情节设计,虽然能制造戏剧张力,但也可能削弱故事的合理性和角色的能动性。当读者发现,无论主角如何挣扎,最终的命运似乎总是由某种“外力”来决定时,会觉得作者在“玩弄”角色,而不是让角色自由地在故事中“行走”。这也会让人对角色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产生疑问:如果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那么他们之前的痛苦和拼搏又算什么呢?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作品的“思想内核”有时会显得有些空泛和重复。 温瑞安的小说,总是在探讨着关于“权力”、“责任”、“爱恨”、“命运”等宏大主题。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值得称道的。

然而,细究起来,很多作品在反复强调着相似的观点和道德观。例如,“天下大乱,人心各异”的论调,以及对于“英雄”宿命的强调,在多部作品中都反复出现。虽然这些主题本身具有普遍性,但在不同作品中缺乏更深入、更具突破性的探讨,就容易让读者产生“老调重弹”的感觉。而且,有时候对于“道义”和“理想”的过度宣扬,可能会显得过于理想化,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产生一定的距离,甚至让一些角色的行为动机显得有些不接地气。

总而言之,温瑞安的武侠世界,依旧是我心中不可替代的经典。他那种“快意恩仇,恩怨纠缠”的淋漓尽致,以及他文字中饱含的那股子“侠骨柔情”,都让我深深着迷。只是,在我沉醉于他那波澜壮阔的江湖图景之时,也忍不住会注意到那些藏在细微之处的瑕疵,这些瑕疵,恰恰也让这位文学巨匠,更加真实和立体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种程度而言温瑞安短篇小说的叙事类似于连载美漫,以人物(主角)为中心展开世界观。譬如四大名捕,先定下来无情铁手追命冷血四个主人公,然后给他们配备帮手,挑选对手,设定下时代背景,然后构思一个个故事让他们大打出手。其中白衣方振眉系列,有着明显的模仿楚留香系列的痕迹,一个风度翩翩的主人公,还都擅长轻功、恪守绝不杀人的底线,面临着一个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两个朋友/帮手,当然了我是谁沈太公的形象有些过于矫作。四大名捕会京师中则有着借鉴古龙创意的痕迹,凶手篇开头的惨案类似《白玉老虎》开头,血手篇组队调查山庄的桥段似是借鉴《武林外史》。这样的叙事模式好处是设定好人物之后,故事不是像金庸作品那样是线性展开的,更像是可以向四周辐射的,有个骷髅画的案件冷血出马,有个逆水寒的故事铁手出手,理论上来说故事可以无限重复,因为本身就是无头无尾的。

神州奇侠、说英雄谁是英雄是温瑞安少有的长篇作品,前者的故事相对传统,是主人公萧秋水不断升级打怪(权力帮)的过程,其中一些情节的构思方面似乎是借鉴古龙风格,描述人性中穷凶极恶的一面,换言之,在爽文当中,有意添加一下引起读者不适的内容,但是跟古龙不一样的是整体风格缺乏那种市井气质,因此显得更为刻意。除此之外,在故事中会有很多的反间桥段,但是跟古龙那种能够推剧情不断反转的桥段不同,这里的反间往往是人物身份的变换对不起,我是卧底!至于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则成了几大势力组织之间的明争暗斗,理论上出场人物的级别更高,上升到四大名捕的师执辈,但是缺乏明晰的故事脉络,作者有意添加了一些斗智的桥段,但是比之古龙设置剧情反转的功力相去甚远。其实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放弃对故事的要求,专心欣赏其打斗桥段,类似当成变形金刚这样的电影来看。

都说古龙的小说虎头蛇尾,其实温瑞安的一些作品也并未做到善始善终,早期方振眉作品《龙虎风云》中埋下千手王的伏笔到最后也没回收;《神州奇侠》中抗金将领有时候是狄青,有时候是别人。再者嫁接历史这一块,金庸几乎做到以假乱真,温瑞安这里往往只是借用几个人名,甚至将历史人物武侠化,比如蔡京在说英雄谁是英雄里面成了内家高手,试图将历史事件当中的一些冲突转化为武林冲突,用武侠思维去解读历史(不知道是否个例,本人小时候阅读武侠作品到时候也曾经这样想过)。

温瑞安武侠作品当中的人物,跟故事一样乏善可陈,笔下的人物一出场几乎就是完全体,无论是武功抑或是性格都没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四大名捕出场就已经点满技能树。抛开世界观设定、人物外观等方面的不同,方振眉跟李布衣有多大区别?萧秋水跟王小石又有多大区别?人物跟剧情之间缺乏互动,也就是说不会根据不同的性格匹配剧情设定,毕竟故事本身也很简单。作者赋予他们的性格特征,更像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人。

方振眉、萧秋水、李布衣、赖药儿、沈虎禅等人物,都类似游侠,并非传统作品当中师承名门正派以行侠仗义为己任的大侠。他们的出身各异甚至模糊掉具体的出身来历(类似楚留香),但是做的都是侠义道的事情。至于四大名捕办案乃是公干,这个无所谓侠义与否,只不过身份具有二重性(公门中人、武林中人),有时候夹在中间需要做出一些维护江湖义气的选择,四大名捕终究是武侠小说而非公案小说。

总的来说,温瑞安武侠小说当中的主人公更多的是承载叙事功能的工具人。主人公自身往往没有面临激烈的价值冲突或者说情感冲突,甚至没有九曲回肠的感情戏,甚至可以认为温瑞安的感情戏比文戏更薄弱。这里并不是指责或者抨击,绝大多数推理小说当中的人物也是这样的功能。给人物贴上标签(捏人)之后,开始后面的探险历程,而后者才是重点。有一些人物不知道是否学习借鉴古龙的写作风格,尤其是反派当中的配角,有意写的很坏,比如说英雄谁是影响当中的任劳。至于反派,早期作品当中的反派几乎跟游戏当中的关底BOSS一样,贴上个标签然后作恶,好让主角有屠龙的机会。这样简单的设定,在《神州奇侠》当中的李沉舟那里稍稍有些改观。

温瑞安的武侠作品观感类似动作电影,打斗桥段众多,并且毫不吝啬用大篇幅的笔墨渲染BOSS战,不像古龙中后期的武戏那样言简意赅,也不像金庸那种一招一式节奏舒缓。温瑞安的武戏动作迅疾(如同开了倍速播放),酣畅淋漓,并且不乏盘肠大战那样的惨烈(血腥),这在金庸、古龙作品中并不多见,在后者那里赢就是赢、输就是输,张无忌不需要拼掉一条胳膊对付玄冥二老,郭靖也不需要跟欧阳锋鏖战到筋断骨折。总的来说,温瑞安武侠作品中的打斗类似电影《新龙门客栈》,并不力求将一招一式都介绍清楚,而是试图通过特定角度进行描述,营造出富于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同时擅长描述那种多对一的BOSS战,拼掉几个棋子之后带着一点侥幸干掉BOSS。

后面的作品当中,温瑞安至少做了两个方向的努力。其一是将打斗同其它的素材相结合,典型代表就是《天威》中李布衣临阵对决时糅合相术分析,赖药儿为李布衣提供药装,将相术以及中医的内容糅合到战斗过程当中,这样一来增加了影响战斗结果的变量(不仅仅是武功高低)。其二是增加奇幻内容。这个体现在在方振眉系列的《小雪初晴》、《逆水寒》、《说英雄谁是英雄》当中。不仅仅是有一些奇幻色彩的武功譬如蝶变大法,逆水寒中九幽神君的徒弟手持一些货真价实的法宝(而非小公子那样的道具)。这样就进一步拓展武戏的范畴,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武侠的边界而跟仙侠接壤,毕竟法术法宝传统上属于仙侠的范畴。这个努力比看上去要艰难的多,一方面是想得到,需要这样发散思维的创意;另一方面更难的在于保持整个战斗系统的平衡性,毕竟蜀山的法宝威力巨大,直接引入的话会导致战斗系统崩坏,随随便便一张符箓一件法宝就能横行天下。

简言之,温瑞安在武戏方面的努力至少有四个方面:

1类似镜头剪辑风格的凌厉打斗;

2多对一的惨烈BOSS战;

3糅合其他文化素材;

4有意识引入奇幻元素;

每一个方面都称得上是踵事增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都做到了极致,后来人如果想要学习酣畅淋漓武戏,这是金庸之外另一种成熟完整并且风格鲜明的战斗系统,也许没有金庸的武戏那么写意,但是阅读过程当中的冲击力更强。这样评价也许有些冠冕堂皇,但是之前可能人们想象不到原来武侠小说的武戏可以这样描写。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温瑞安作品的行文中不乏一些古诗词的化用,无论是人物还是武功还是招数的描写,这样不同元素的行文风格比较匹配,不会显得某些方面过于出戏,像后期作品那样。

一言以蔽之,温瑞安的武侠小说故事下品,人物中品,打斗上品。中早期的作品通过构思一个故事,为一系列的战斗场景提供理由,精彩之处既不在于动机情节简单的故事也不在于标签化的人物,而在于酣畅淋漓同时风格多变的BOSS战。如果用电影来类比,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这样各方面都很均衡的大片,古龙的武侠小说是《致命魔术》这样的悬疑剧情片,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则是《疾速特攻》这样的动作电影。温瑞安在金庸的实写与古龙的虚写之外,开辟出了另一种战斗系统,既非古龙那样沿袭传统武学招式的基础上注入内功得到的见招拆招的战斗风格,也不是古龙那样侧重于描绘战斗中看不见的元素以造势的风格。温瑞安的打斗招数不够“写实”,并非将招数一帧一帧得介绍清楚,更像是介绍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但是又不像古龙那样完全掠过,通过类似镜头剪辑的打斗来拼接成完整的战斗过程,并且战斗往往是分“镜头”的,一个“镜头”之后停顿片刻然后继续下一个“镜头”,尤其是在多对一的BOSS战中,一个镜头的不同角度交代的清清楚楚。

温瑞安探索完善了战斗系统,并且利用自己的天才、积累与创意,在这个战斗系统的框架下贡献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战斗,武戏写到极致,带来的审美享受其实并不逊色于文戏。如果作者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控制在剧情方面的肆意挥洒,减少在剧情方面的投入,将精力集中到武戏的构思上,也许能够为读者贡献更多四大名捕会京师这样的精彩作品。说几句题外话,温瑞安的作品翻拍影视更少,可能是因为故事不够完整,篇幅往往也较为有限,但是四大名捕其实可以拍成电影电视,梳理好时间线之后一个案件拍成一个单元剧。当然了故事本身改编的难度可能较低,相对于武戏改编。

如果说金庸可读性较高的作品在六大长篇,古龙的是中后期作品,那么温瑞安质量较高的作品反而在早期,后期的作品作者过于肆意了。小说终究是小说,不是散文也不是诗,故事本身就过于凌乱了,行文也过于凌乱,阅读的时候更像是披沙(文戏)拣金(武戏)。

再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温瑞安的武侠世界观也抛弃了金庸那种传统的门派设定,其中四大名捕当中除了奸相VS忠臣的二元对立,四大世家则是东堡(撼天堡)西镇(伏犀镇)南寨(青天寨)北城(舞阳城),名为世家但是骨干不多,只有寥寥三五个高手。除此之外在不同作品当中世界观的设定往往也是全然不同,不像金庸作品那样有延续性,降低读者的接受成本。

品级

四大名捕会京师:上上品。不是说会京师真的比金庸古龙那些小说更好,而是因为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典型代表作,那就是打斗,甚至可以说只有打斗,没有故事。会京师五个故事中,故事元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是为四大名捕提供场景,一路恶斗各路人马,温瑞安优化到了极致,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内容,就是打打打,动作、剪辑异常凌厉,一气呵成甚至像是用了倍速,在阅读过程当中觉得打斗动作好快。当然了,除了最前面的冷血单挑柳激烟,最后没的四大名捕VS一众高手,中间三个故事其实都是那种多对一围殴BOSS的模式,四大名捕为主力,带着一群辅助攻击一个实力远远超过他们的对手(石幽冥、楚相玉、姬摇花),一番恶斗牺牲数人,最后凭借着实力还有一点点侥幸九死一生过关。温瑞安其他的作品也是武戏重于文戏,神州结义、李布衣、方振眉甚至其他的四大名捕故事,但是再也没有会京师那种文戏简化到极致武戏优化到极致的作品。

其余的单体作品中,震关东追杀是冷血追杀一伙亡命之徒,先后将其除去;亡命则是追命、周白宇、白欣如替风云镖局护送赈灾镖银,途中将一波波劫镖者赶走,最后月下同无敌公子大战。打老虎则是铁手对付吴铁翼,其实算不上大老虎,因为吴铁翼虽然在官府上下勾结,但是武功太低,跟铁手单打独斗都不见得能取胜。不过这个故事里侦探的色彩更浓,不像是会京师,属于硬汉派,全凭拳脚开路。其中震关东是作者处女作,行文尚不成熟,但是武戏描写的天分已经锋芒毕露。

骷髅画:上下品。这个故事名义上是小人物惹上大阴谋的故事(骷髅画绘制着皇宫哨防相关信息),但实际上是冷血VS“捕王”李玄衣的对决。这也是四大名捕系列一些单体作品的特点,明面上的故事主角可能是别人,但是四大名捕是作为救世主出场,在故事发展中发挥着一锤定音的角色。骷髅画的故事相对简单,双方争执不下就是为了抢夺这副骷髅画,当然了一方是奸相集团,另一方是忠臣(诸葛先生及四大名捕)。李玄衣跟逆水寒当中的“捕神”刘独峰一样并非奸相爪牙,而是有着身不由己的理由同四大名捕对峙,这使得故事多多少少增添了一丝悲剧意味,尤其是最后决战中李玄衣是为了救冷血而出手,却被冷血误杀。这个为朝廷尽忠职守的佝偻老人,最终连性命都奉献出来。温瑞安作品中少有的让人唏嘘的人物塑造。到了后期作品当中的人物,如果非要说什么的话,那就是不说也罢。

碎梦刀:上下品。碎梦刀是唐门潜入习家庄制住习笑风,习笑风装疯卖傻,惹得铁手、冷血留意,调查后发现习家庄管家唐失惊等人图谋抢夺碎梦刀,粉碎阴谋后,习笑风却走向癫狂,被二弟抄起碎梦刀杀死。跟骷髅画一样是围绕抢夺一件东西而发生一系列的冲突,只不过这里抢夺的是碎梦刀,遇水后能够施展类似幻术效果的一把刀,不知道创意来源是否同古龙的孔雀翎有关。不过碎梦刀的故事里,牵扯了一个类似《流星蝴蝶剑》那种反叛的故事,在武戏之外增加了一些智斗的元素。当然了,四大名捕系列当中一直零零碎碎的有推理元素,不过不多,重心也不是推理小说那样侦探靠头脑破案,而是四大名捕靠武力破案。

逆水寒:上中品。我看了下作品年表,这可能是温瑞安最后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了。故事算是四大名捕的一个分支,连云寨的设定也沿用自《会京师·毒手》。故事讲的是连云寨被朝廷颠覆,寨主戚少商一路亡命天涯的故事,期间得到铁手的帮助,摆脱“捕神”刘独峰以及九幽神君两路强敌的狙击。故事中规中矩,谈不上多出彩,但是至少没有失控,牢牢控制着主线剧情。真正出彩的地方在于武戏环节大规模地引入了奇幻色彩,同外功、内力、暗器等一同丰富了战斗系统,比会京师这样的作品更进一步,温瑞安探索构建的战斗系统可以说在这里臻于完善。

白衣方振眉:上下品。龙虎风云:长笑帮同风云镖局争霸,方振眉卷入其中,对抗长笑帮,最后战胜长笑帮主曾白水。长安一战:方振眉勇闯高塔救好友。落日大旗:金国高手来挑战,方振眉千钧一发之际赶到挫败惊天大阴谋。小雪初晴:苗疆巫蛊秘术重现江湖,方振眉揭穿阴谋救孤女。很难相信这是作者早期的作品,因为叙事尤其是打斗风格都非常成熟。故事非常简单,四个故事的四个主题,龙虎风云的主题是善恶之争,落日大旗的主题是民族之争,长安一战的主题是夺宝,小雪初晴的主题是争权。这些主题有些讨巧,尤其是善恶之争跟民族之争,容易调动受众的情绪。只不过打斗描述异常成熟,尤其是长安一战中BOSS袁笑星出掌有风雷之声,已经流露出奇幻色彩的苗头,后面小雪初晴的打斗几乎则是奇幻为主。

布衣神相:上上品。简单清晰明了的故事,白道(飞鱼山庄)VS黑道(天欲宫)的二元对立,而且还是擂台比武的方式。杀人心跳里有个能够操纵别人心跳的高未末;叶梦色则是刀柄会支柱之一飞鱼塘发生的间谍与反间谍,暗算与反暗算,最后李布衣干掉东瀛忍者纤月苍龙轩;天威则是黑白两道对攻五行阵,最后也爆发地震;赖药儿则是神医赖药儿替李布衣治伤,最后同李布衣合力攻入天欲宫,同哥舒天交手。只不过在这里温瑞安有了两个突破。一是人物,赋予了男主角李布衣另一重身份——相士。之前的武侠作品当中主人公好像没有明确的职业身份,张无忌也只是兼职做个赤脚医生(还是没有外快可赚的那种),萧十一郎全书中也不曾见有何盗抢行径不知为何落得个大盗之名。二是武戏,李布衣不仅仅名为布衣神相,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度运用到了故事当中以及武戏当中,拓展的武戏的内涵。温瑞安一开始就赋予李布衣相士的身份,不知道作者是否研读《麻衣相术》,将面相手相等命理一类的东西融入到故事以及打斗当中,这还不止,作者一口气又弄出个老中医赖药儿,索性连中医的一些东西融入到打斗当中,有进一步丰富了武戏。在外功、内力、计谋以及气势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变数——专业知识,不知道算不算降维打击。温瑞安没有像金庸那样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医卜星象面面俱到,而是照准一个突破口单点突破深入展开,也算是武侠作品中的一股新意。可惜前面铺垫很好的白道VS黑道之争,后续没能延续下去。说句题外话,如果我没记错,天欲宫这个名字也是出自蜀山剑侠传(how old are you)。

七大寇:中上品,打斗依然在线,故事日益凌乱,印象中其中东天青帝任古书那里有一卷,人物名字完全cos蜀山剑侠传。沈虎禅被冤枉杀死东天青帝,因为青帝身上有道凄惨的刀口,一波又一波的人围攻,但是围攻沈虎禅的人之前却先出现冲突,彼此互相暗算,最后所有人都被干掉,死者青帝忽然诈尸,原来是他设计让这些人互相残杀,以求自保。除此之外还有杀人者唐斩,值得一读。故事没有太多新意,但也不至于像其他作品那样不知所云。

神州奇侠:上中品。四大名捕除了继承几个身份,不同故事时间的世界观并不是统一的或者说不够统一。神州奇侠系列的故事则相对延续,正义代表萧秋水一伙对抗邪恶代表李沉舟一伙的故事。一开始遇到的对头就是十九人魔级别的,后面还有八大天王,一个比一个级别更高,当然了,萧秋水也有梁斗这样的支援。如果说四大名捕其余的短篇故事像是七场四胜的系列赛,神州结义这里则是一个完整的赛季,从常规赛到季后赛(首轮、二轮、分区决赛、总决赛)。萧秋水也是难得的一路升级打怪,期间也有一些兄弟反叛的桥段,总的来说故事流畅,没有太多压抑情节,同时世界观延续也减少了阅读障碍。不够就武戏而言,同四大名捕、布衣神相系列相比并无太多出彩之处。

说英雄谁是英雄:中上品。篇幅很长,大体上是王小石、白愁飞先是同苏梦枕合力对付六分半堂的雷损,干掉雷损后,白愁飞又暗算苏梦枕,同王小石反目,王小石又干掉白愁飞,统领金风细雨楼后,又要面对方应看、米有桥等人的挑战,最后还要恶战师叔元十三限。诸葛先生的几个师兄弟也出马,二师兄天衣居士被四师弟元十三限所杀,元十三限又被王小石所杀。总的来说人物很多、故事很乱、废话不少。尤其是大段大段畅谈作者对官场权术的高见,问题是作者大概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和天分,仅仅是作者故弄玄虚的臆想而已,对比之下,教父里面对黑帮家族处世法则的把握十分精准。故事一言难尽,如果放弃对故事的要求,安心欣赏里面的打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故事可能真的是画蛇添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在我看来,就像一座宏伟却也有些许摇晃的城堡,光彩夺目,却也藏着一些不易察觉的裂缝。他笔下的江湖,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张扬的性情,以及对权力、欲望、命运的深刻描摹。然而,仔细品味,总能发现一些让人略感不适的地方。首先,是那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些吃力的“文风”。 温瑞安的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金庸、古龙和温瑞安是武侠小说界的巨擘,他们各自构建了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角色。然而,在网络小说兴起,尤其是“穿越”题材风靡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穿越到金庸古龙世界的小说数量远远多于穿越到温瑞安世界里的。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首先要从这.............
  • 回答
    在我看来,说温瑞安和梁羽生的武侠“很少”被拍成电视剧,可能是一种错觉,至少梁羽生的作品在过去曾有过相当多的改编。不过,如果将他们与金庸先生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确实能感觉到他们改编的频率和影响力相对略低一些。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并非简单的“不受欢迎”,而是涉及到作品特质、时代背景、市场考量以及改编难度等.............
  • 回答
    您好!关于K4505武昌至温州火车票价格仅需13元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低价。我来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尽量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解读,并且不会让您觉得这是机器生成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明白,火车票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3元的票价,对于长途火车来说,确实是相.............
  • 回答
    武汉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未知之中。然而,也正是在那个特殊时期,涌现出了无数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人们自发地站出来,为彼此提供帮助,构建起一个紧密的互助网络。还记得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与病毒正面交锋,用生命守护生命。医护人员的疲惫身影、不眠.............
  • 回答
    当然,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泰温·兰尼斯特依然健在,他将如何应对君临城中那股令人生畏的宗教力量,以及远渡重洋而来的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泰温的为人,我们都清楚,他绝非一个会被轻易吓倒或被复杂局势压垮的人。他是一个极度务实、冷酷且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对于权力和秩序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面对大麻雀和武装教团:.............
  • 回答
    .......
  • 回答
    说起温瑞安,那可真是武侠小说界里一位绕不开的老炮儿。他的作品,怎么说呢,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有人爱得不行,觉得醇厚甘冽,有人则觉得过于烈性,喝不惯。要详细评价他,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说说他的“武侠情怀”——那股子霸气侧漏的江湖气。温瑞安笔下的江湖,不是那种风花雪月的田园牧歌,.............
  • 回答
    黄易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争议的话题,尤其是在金庸、古龙这两座巍峨的高峰之后。如果非要给他一个相对的排名,说他“仅次于金庸古龙,强于梁羽生和温瑞安”,这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要说“仅次”这个词,可能就有些绝对了。咱们得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金庸和古龙这两位是武侠小说的“双子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武侠小说爱好者的核心疑问。确实,在如今的武侠江湖里,金庸和古龙是当之无愧的“巨头”,他们俩的名字几乎是武侠小说的代名词。但要说梁羽生、还珠楼主、司马翎、王度庐、温瑞安这几位,似乎就没那么“国民级”了,虽然他们在圈内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为什么会这样?咱们这就掰开了揉.............
  • 回答
    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四位名字一出,便能勾起无数武侠迷心中那份荡气回肠的江湖梦。他们笔下的恩怨情仇,刀光剑影,早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要细说他们的风格,那可得从头道来,每一位都是一脉独秀,各自精彩。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江湖史诗提起金庸,你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很可能就是那一句“侠之大者,.............
  • 回答
    关于温迪是否故意送出“神之心”,这是一个在《原神》剧情中引起广泛讨论和猜测的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绝对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线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温迪“送出”神之心的客观事实: “献祭”与“取回”的说法: 在故事初期,璃月港的居民和玩家普遍认为,温迪在蒙德遭遇“风魔龙”奥尔菲斯袭击时.............
  • 回答
    温州2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不收费的事件,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案例,但它对未来中国的土地制度、社会心理乃至经济发展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复杂性和潜在的连锁反应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对民众心理预期的重塑。在温州事件之前,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70年产权”一直是一个悬而未.............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挺好!温迪和可莉这俩小可爱,一个是风神,一个是火花骑士,看着都挺像精灵的,但耳朵确实长得不一样。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不能简单地说“他们都是精灵所以耳朵应该一样”。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温迪在游戏中是风神巴巴托斯的神明形态,而可莉是火元素的神之眼持有者,同时也是一位非常特殊的璃月人.............
  • 回答
    关于2011年温州动车脱轨事故现场为何要将列车残骸进行掩埋,这里头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单单是为了“眼不见心不烦”那么简单。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为了搜救幸存者。事故发生后,现场情况极其惨烈,车厢扭曲变形,被卡在轨道上的乘客生死未卜。为了最大限度地搜寻可能存在的生命迹.............
  • 回答
    在温带和寒带的淡水生态系统中,位于食物链顶层的生物,也就是所谓的“生态位顶层掠食者”,它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整个水体的健康和稳定。要详细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顶级掠食者的特点、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它们生存的各种因素。谁是温带寒带淡水生态位的顶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温州车主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赔偿 5 万并公开道歉的法律解析近日,一则关于温州车主因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最终被判赔偿 5 万元并公开道歉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此案从法律角度来看,涉及多个重要层面,深刻反映了虚假陈述、商业诋毁以及消费者维权中的法律边界问题。一、 虚假陈述与民事侵权责任首先,这位车主的核.............
  • 回答
    温州:一座你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它真的开始没落了吗?提起温州,你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一些标签:温州商人、敢闯敢拼、遍地开花的小商品市场、皮革、衬衫、眼镜……这些都是温州鲜明的符号,也构成了很多人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但温州,远不止于此。温州,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坐落于瓯江入海口。如果你曾来过,你.............
  • 回答
    温州,这座在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一度风光无限的城市,近年来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引发了不少关于它是否会“衰落”的讨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温州曾经的辉煌是毋庸置疑的。那股“敢为天下先”的劲头,那种“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一切办法,办成千件大事”.............
  • 回答
    当然有,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远不止酶活性这一项,它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连锁反应。让我们抛开“AI痕迹”这个标签,深入聊聊这其中的门道。想象一下,植物就好像一个辛勤工作的工厂,而光合作用就是这个工厂的核心生产线。温度,作为一种外部环境条件,就像是影响这个工厂运转的各种“参数”——原材料的供应、机器的运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