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温州车主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被判赔偿 5 万元并公开道歉,如何从法律角度进行解读?

回答
温州车主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赔偿 5 万并公开道歉的法律解析

近日,一则关于温州车主因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最终被判赔偿 5 万元并公开道歉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此案从法律角度来看,涉及多个重要层面,深刻反映了虚假陈述、商业诋毁以及消费者维权中的法律边界问题。

一、 虚假陈述与民事侵权责任

首先,这位车主的核心行为是“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在法律上,这种行为构成了虚假陈述。虚假陈述是指一方以不真实的信息误导另一方,使其产生错误认识并据此作出意思表示,从而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在本案中,车主发布的关于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信息,如果被证实是捏造或歪曲的,那么就属于虚假陈述。

虚假陈述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民事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特斯拉作为一家企业,其产品的质量和声誉是重要的商业利益。如果车主的虚假陈述对特斯拉的商誉造成了损害,导致其品牌形象受损,销量下降,甚至引发其他消费者的恐慌性投诉,特斯拉就可以依据侵权责任要求车主承担赔偿损失的义务。

赔偿损失的依据:赔偿的金额通常是根据实际损失和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的。在本案中,法院判决赔偿 5 万元,这可能包含了特斯拉为应对虚假信息、澄清事实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例如公关费用、检测费用、召回相关的费用如果涉及的话),以及因品牌形象受损带来的潜在商业损失。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会综合考虑损害的性质、程度、侵权人的过错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精神损害赔偿:虽然本案主要涉及财产损失,但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虚假陈述行为极其恶劣,对特斯拉的声誉造成了严重且无法挽回的损害,理论上也可能涉及到精神损害赔偿,但这通常需要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公开道歉的法律性质:公开道歉在本案中属于一种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根据民事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侵权人除了赔偿损失外,还可能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责任。《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车主虚假陈述的行为已经对特斯拉造成了负面影响,公开道歉是一种恢复特斯拉名誉、消除其负面影响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重建消费者对特斯拉产品的信心。

二、 商业诋毁与不正当竞争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车主的行为也可能触及商业诋毁和不正当竞争的范畴,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商业诋毁:该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虽然车主并非直接的竞争对手,但其散布的虚假信息,如果意图明显,足以对特斯拉的商品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客观上引发了对同类产品的质疑,那么在某些司法实践中,这种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变相的商业诋毁。如果车主是为了某些个人利益(例如炒作、吸引眼球等),并因此对特斯拉造成了实际的商业损失,那么特斯拉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不正当竞争:如果该车主存在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来获取不当利益(例如,为了推广自己其他品牌的产品,或者为了达成某种交易),则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 消费者权益与法律边界的权衡

此案也引发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法律边界的思考。消费者在发现产品问题时,有权利进行投诉和维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权利。然而,这种维权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真实性是维权的前提:消费者在表达对产品的不满时,必须确保其陈述是真实、客观的。夸大事实、捏造事实进行虚假宣传,不仅会误导其他消费者,也会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阻碍企业改进产品。
正当维权与违法行为的界限:法律鼓励和保护消费者正当维权,但绝不容忍通过虚假陈述来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一旦消费者的行为超越了正当维权的范畴,转向了恶意诽谤、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 证据的收集与认定

在本案中,能够支撑法院做出判决的关键在于证据。

特斯拉的证据:特斯拉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车主确实发布了虚假陈述,并且该陈述对特斯拉造成了实际的损害。这可能包括:
车主发布虚假信息的原始证据(如录音、视频、社交媒体截图等)。
证明该信息不属实的专业鉴定报告或技术分析。
证明因该虚假信息造成的实际损失的证据(如销量下降数据、公关费用支出凭证等)。
证明损害与虚假陈述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
车主的辩护与证据:车主在辩护时,也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或者证明其陈述并非虚假,或者虽然有不实之处,但属于无意或善意的表达,不应承担如此严厉的责任。如果车主未能提供有效证据,或者其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反驳特斯拉的指控,则法院更有可能支持特斯拉的诉求。

五、 案件的社会意义

此案的判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 警示作用:它向广大消费者和企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消费维权过程中,必须坚持事实真相,不得以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恶意诽谤和虚假陈述是不可取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该判决也体现了法律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不应无端遭受虚假信息的攻击和诋毁。
3. 引导理性维权:它有助于引导消费者以更加理性、合法的方式进行维权,而不是诉诸极端或不实言论。

总结而言,温州车主因谎称特斯拉刹车失灵而被判赔偿并公开道歉,是基于其行为构成了民事侵权,具体表现为虚假陈述,并可能触及商业诋毁的范畴。法院的判决是在平衡消费者权益与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上作出的,体现了法律对真实性、诚信原则的重视。消费者在行使自身权利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勿因一时冲动或个人目的而进行虚假陈述,否则将承担法律的严厉后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是那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你看,这不又抓到一个妖么?

还记得今年早些时候全网围剿特斯拉,各大新闻APP一天好几遍反复推送特斯拉负面新闻么?

还记得台州交通事故,两名交警受伤,一时间全网强调特斯拉撞的人,结果最后交警队调查结果是肇事司机全责,这新闻就彻底无声无息了么?

还记得江苏溧阳交通事故,全网推送特斯拉刹车失灵,结果第二天车主自己澄清是自己操作不当,然后现在这起交通事故的新闻依旧全网都是,而车主自己的澄清却找都不好找么?

还记得郑州特斯拉车主温先生自己在电话里自爆找了河南电视台和一堆自媒体搞事情,还把上海车展闹事那女的背后谁策划的给秃噜出来了么?

还记得他那句「我一口一个美国特斯拉,看看这个谁受得了,谁说我不好谁就是汉奸,就是卖国贼」么?

只能说感谢当初那波媒体吧,他们教育了我,如果一件本身有争议的事,全网步调一致的玩消息轰炸,这后头你真得多想想。

user avatar

郑州温先生这事……

啊!不!

是温州陈先生,判决书来了,错踩油门当刹车,被法院证实!

全网都是静悄悄啊!

虽然相比于河南车顶女事件,全网的狂欢,陈先生事件连开胃菜还算不上。

我自然不会期待,当初随着陈先生一起大骂特斯拉刹车失灵、特斯拉杀人的媒体和网友会有道歉。

甚至也不期待,他们的心里会有所涟漪。

而我,曾经「自认为理性的」分析过特斯拉多起事件,尽管大部分的分析,如今被陆续证实。但看到自己知乎账号的后台数据:

当日赞同数为负!(常态ing)

说明点踩的次数,超过了点赞的!(猜测是这个逻辑)

并且知乎创作盐值惨不忍睹!

我真的怀疑,是不是一直以来都做错了:

不应该理性分析,不应该深度推理,时时刻刻情绪爆棚的站在「风口」,颠倒黑白,赞财满屋……

可惜,我做不到!




从判决书中,有些信息非常值得细嚼:

一、车辆不仅有检测机构,还能得到司法检测。

不是之前吵了几个月的,说智能汽车不能检测吗?什么什么专家也说了,没有检测机构吗?

温州汽车工程学会下属的机构,仅仅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某协会下的检测机构,就能检测,而且还具备司法鉴定资格。谁说的不能检测?没有机构?

那是工信部的专家吗?还是马甲穿的好看?(资料我早就扒好了,看看后续有没有必要爆。。。)


二、EDR数据是关键。

我本人长期关注汽车行业,关于汽车碰撞,在没有监控,或者有责任纠纷的时候,引用EDR数据,是国内外司法判定的通行做法。

因为EDR的设计之初,其一,就是为了记录碰撞之前的车辆各种真实数据。且数据的采集范围、方法、时效,都被全球主要市场写进国家标准或者法律之中。并且严格限定EDR数据只能写入,不得更改。

当前基本所有智能汽车都配备EDR。如果稍稍老旧的车,也有ACM(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同样记录了碰撞之前的车辆各项数据,且ACM至少在十多年前就普及了。

我觉得这次焦点判例,受关注程度较高,EDR数据是焦点,会成为此后这类纠纷的裁判。


三、起诉赔偿50万,最终赔付5万。

我们知道,特斯拉还有两起案件,起诉索赔500万。民事案件,尤其是这类名誉侵权案件,起诉多少,和判决赔付多少,往往两者相差巨大,因为这里面没有严格的标准可循,被侵权一方的实际损失难以准确量化。

当然了,这起案件,不管是原告特斯拉,还是被告陈先生,对于赔付5万元的判决,都不会有什么异议的。

特斯拉,显然不是为了钱。因为有了这个胜诉的判例,声誉得到正彰,对其他污蔑碰瓷具有绝对的震慑作用。

判决书中说到,陈先生抖音粉丝数6.5W,点赞113.7W,这是和赔付5万元直接相关的数据,对此后类似案件的判决,是不是有些许的参考意义呢?(嗯,可以自己算算了。。。)

显然,对于买得起特斯拉的车主,5万元不会感受有多痛,50万、500万的话,又是另一种剂量了。


四、「被迫】承认误踩踏板?判决书中没有体现……

我此前并不是很关注郑州温先生,啊不!是温州陈先生的事件。

原因嘛,因为事件过于明显,逻辑简单,而且还有监控视频,嚼头实在太少,这种情节拍电视连续剧,要亏死的那种。

但是,对于司法鉴定结果,陈先说过,是为了保险理赔,所以『被迫承认』是自己误踩了踏板。

这就有趣了!

这是我之前的分析:

1,作为国家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结果不是以事实为依据,反而以当时一方的陈述为标准?鉴定机构的名誉是否受到重大损失?

2,如果明知是刹车失灵,这样导致的事故,责任方是厂家特斯拉,这是一起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但车主撒谎说成是自己错踩刹车,去向保险理赔,这是保险欺诈啊!可能涉嫌刑事了呀!这事大得去了!

3,如果最终判定是刹车失灵,车主涉嫌保险诈骗;如果判定没有刹车失灵,那么就是对特斯拉的名誉侵权。如此维权神操作,让人着实看不懂啊!

最终,幸好法院判定没有刹车失灵,仅仅是几万元的名誉侵权赔偿。要是判定真的刹车失灵,陈生就惨了,真是让我长吁一口气啊!




其实,我更加关注郑州车顶女案件,因为剧情更加复杂和跌宕起伏,而且悬疑剧色彩更浓,我更喜欢!

温州陈生案,甚至也没有郑州温生案有意思呢。。。


最后,贴上陈生案的判决书全文:

user avatar

当时推波助澜的 @申鹏 ,应该赔几万,是不是也应该道个歉。zhihu.com/question/4635

user avatar

来看看之前车主怎么说的:

“去年,8月12日,车子自动加速,刹车失灵,加到120码,直接飞起来,三四米高,飞到104国道。身体就是小肠截掉30公分,大肠现在摸起来,里面都是硬的。肋骨断了四根,腰椎骨折。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其实我早就放弃维权了。我是一个老司机,油门当刹车踩错,我难道踩了8公里,我连刹车都找不到吗?这个车子我不是第一天买了,这个逻辑完全是对不起来的。我们又找不到证据来告他的。那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不要买它的车。看到特斯拉,我都走的远远的,远离特斯拉,珍爱生命。

当有人把事发现场描述的惊险程度堪比动作大片;自己驾驶领域经验丰富,绝对的老司机;义愤填膺诉苦自己的身体、心灵均受到了不可逆的极大创伤;自己的对手虽然无比的强大与邪恶,但仍然充满正义感的告诉大家:自己出于的是社会责任,只是想警醒大家,远离xxx

那请注意多留一个心眼,很可能他只是想当网红想疯了。这个时候有人跟你谈道德,请最好以法律为准绳。

这事不可能反转了,法律已经一锤定音了。特斯拉公关了机构或是篡改数据这些想也不要想,不可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