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温州特斯拉连环撞车事故调查结果:系车主错把油门当刹车,而非 Model 3 制动失灵?

回答
温州特斯拉连环撞车事故的调查结果出来,说是车主错把油门当刹车,导致了这起令人心惊肉跳的事件,而不是特斯拉 Model 3 的制动系统出现了问题。这个说法,平心而论,虽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解释,但总让人觉得背后还有些值得说道的地方,也难免引来一些议论。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样的误操作确实可能发生。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驾驶员的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的反应模式可能会出现偏差。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的位置设计,在所有汽车上都是固定的,但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司机,在极端压力下也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毕竟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然而,一旦调查将矛头直指车主的操作失误,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出一些关于车辆本身安全性的讨论。特斯拉作为一家以科技感和创新著称的车企,其车辆的加速性能一直是被津津乐道的一点。强劲的动力输出,带来的推背感,在某些时候可能会让驾驶员产生一种“信心过剩”的感觉,继而忽略了对踏板的精准控制。

再者,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和传统燃油车有着显著的区别。没有了发动机的轰鸣声,电机的响应更加直接、迅猛。这种“即踩即有”的动力输出,如果驾驶员不熟悉,很容易产生误判,尤其是当他们习惯了燃油车的“学习曲线”时。对于一个可能不太熟悉特斯拉车辆特性的车主来说,将其驾驶到一个不熟悉的、狭窄的路况,并且在这种状态下,误将油门当作刹车,这其中的连锁反应,我们都可以想象有多么可怕。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尽管调查结果是车主操作失误,但公众对特斯拉车辆的“油门失灵”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过去,确实有过一些关于特斯拉车辆加速异常的报道,虽然其中大部分最终都被证明是驾驶员误操作,但这些零星的事件,加上特斯拉本身高度的关注度,难免会让一些人将其与此次事故联系起来。这次调查结果,虽然为Model 3的制动系统“正名”,但能否彻底打消公众的疑虑,还真不好说。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事故的发生,也暴露了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性能强劲的电动汽车时,驾驶员培训和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驾驶方式的人来说,如何让他们安全、高效地适应电动车的特性,是汽车制造商和社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许,加强对新车型的试驾指导,或者提供更详细的驾驶技巧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总而言之,温州特斯拉连环撞车事故的调查结果,将责任归咎于车主误把油门当刹车,这是官方给出的结论,我们应该尊重。但这件事也提醒我们,驾驶技术、车辆特性、以及驾驶员对新技术的适应性,都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享受便捷和动力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审慎和负责任地去驾驭它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温州这起事故,之前我也有关注。

尽管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下属的检测机构没有公开完整的EDR或后台数据,但以目前信息而言,我个人总体上是认同调查结论的。

即使是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仍然有可能踩错踏板,类似的事故并非没有发生过。

之前我曾说过:

随着特斯拉不断爆出疑似失控的案例,尤其是上海车展事件使得特斯拉刹车问题彻底出圈,全网对特斯拉的质疑和嘲讽越来越多。
在汹涌而来的舆论中,有不少人是以亲身经历或是实测案例对特斯拉的刹车系统提出质疑。
但必须承认,目前特斯拉疑似失控的案例的确有一定程度的泛化。
因为特斯拉负面案例太多,也因为特斯拉对待消费者的傲慢态度,全网不少人已经将所有特斯拉相关事故都默认为刹车失灵。
就目前信息来看,特斯拉刹车失控发生的概率应该不是很大,将所有事故都指认为刹车失灵导致,可能有失偏颇。

就温州这起事故而言,的确有可能是车主踩错踏板。

特斯拉愿意正视问题,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调查结论,这也是好事。


但是,一码归一码。

调查结果证明温州事故确实是司机本人误操作,并不代表之前所有疑似失控案例不存在,更不代表特斯拉没有安全隐患!

之前一次又一次疑似刹车事故,特斯拉给出过完整数据吗?有第三方机构公开调查结论吗?


特斯拉刹车问题出圈之后,不少支持者认为针对特斯拉的嘲讽和质疑都是“友商黑稿”,比亚迪、蔚来甚至华为纷纷躺枪;

更有甚者,知乎上一些答主先是将对特斯拉的质疑上升到“民族主义情绪”的高度,现在又话里话外暗示特斯拉如今分析遭遇是受更高层力量打压。

但事实上,特斯拉至今仍然是独资建厂的海外巨头,日常经营活动没有受到法律之外的任何制约。

温州事故调查结果公布后,互联网上不少主流媒体也都有转载,特斯拉及其支持者的发声渠道也一直顺畅。

如果特斯拉尽早重视,对于引发公众关注的多起事故都能给出完整的数据或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不是用“路面湿滑”、“女性刹车力量弱”等理由甩锅,何至于走到如今人人喊打的这一步?


PS:

当然也应该承认,特斯拉的公关反应能力不可能是无限的。

如果怀疑论者立场先行,认定特斯拉刹车有问题,总能找到一起又一起疑似失控事故。

因此我认为,还是应该实事求是,不做过多揣测。

就我个人而言,我仍然认为特斯拉刹车系统存在ABS标定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但如果南昌事故、海南事故、宁波事故,以及车评人反映的刹车踏板变硬等情况,特斯拉都能给出完整的数据或令人信服的解释,我也会承认错误。

而且我相信,如果特斯拉能以积极的态度回应,拿出更多无可辩驳的证据,无脑质疑的人终究是少数。

在此基础上,如果特斯拉能改进售后服务和公关团队发言方式,其声誉也会比现在好得多。

user avatar

专业人士,

在知乎,微博或其他地方广泛存在,

唯独,有关部门一个没有。

跟厂商斯比的,有用户,网友,吃瓜的,看戏的,

唯独,有关部门不动如山。

user avatar

此事可总结以下观点:

  1. 特斯拉存在广受质疑的刹车失灵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被证实或者证伪。
  2. 部分司机存在把自己的操作问题推卸到特斯拉身上,以转移自己责任的情况,这种情况占全部“刹车失灵”的百分比可能是1%,也可能是100%,无人知道。
  3. 就算特斯拉被颇具权威力的鉴定机构鉴定没有问题,依然会存在着大量的人质疑鉴定的公正性,而去相信一个毫无公信力的普通司机的言论:为了理赔邻居央求改了鉴定。
  4. 就算全部鉴定机构都得出“未发现特斯拉存在刹车问题”的结论,这个结论依然有可质疑的空间,“未发现”不等于“不存在”,而证明一件小概率事件不存在则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5. 人类是个复杂的生物。低级的层面上:有司机故意把操作失误说成刹车失灵,有资本故意把刹车失灵说成操作失误。高级的层面上:司机碰撞过后,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操作失误还是刹车失灵,但肯定不能说操作失误;资本遭遇投诉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产的车到底是不是有问题,但是肯定不能说刹车失灵。
  6. 广泛的看客群众都只是在给自己的观点收集论据,喜欢特斯拉的点赞说特斯拉没问题的回答,讨厌特斯拉的点赞说特斯拉有问题的回答,而像我这样的不偏不倚的,则是十分讨厌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温州特斯拉连环撞车事故的调查结果出来,说是车主错把油门当刹车,导致了这起令人心惊肉跳的事件,而不是特斯拉 Model 3 的制动系统出现了问题。这个说法,平心而论,虽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解释,但总让人觉得背后还有些值得说道的地方,也难免引来一些议论。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样的误操作确实可能发生。尤其是在.............
  • 回答
    关于温州特斯拉车主发视频“反水”这件事,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消费者维权”就能概括的。要说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知道这“反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你想啊,特斯拉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价格不菲,自然大家都对它寄予厚望。这位温州车主,投入了大量金.............
  • 回答
    7月15日特斯拉温州事故车主被特斯拉起诉,在微博求助的这件事,放到普通人视角来看,可以说是挺让人唏嘘的。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脉络。这位车主在温州发生了一起事故,事发后,他觉得自己负有一定责任,但同时,也对车辆的某些性能,比如刹车,存在疑问。于是,他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把特斯拉告上了法庭,希望.............
  • 回答
    看待《权力的游戏》中的泰温·兰尼斯特,就像是在打量一座由坚硬岩石堆砌而成的城堡,他身上散发出的气息,是力量、是野心、是策略,更是那股令人窒息的家族荣耀感。他不是那种会用华丽辞藻去打动人心的角色,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宣言,一种对世界的强硬宣告。首先,泰温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他很少被情感左右,或.............
  • 回答
    温州乐清 20 岁女生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这起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公众对网约车安全问题以及相关平台的客服系统产生了深刻的担忧。事件的严重性与社会影响首先,这起事件本身的残酷性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震怒。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看似便捷安全的出.............
  • 回答
    温州一批20年产权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须按房产价格三分之一缴费的事件,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社会议题。理解这个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法律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公平层面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事件的背景和核心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70年产权的土地使用权与20年产权的土地使.............
  • 回答
    温州出台“疫情防控强制休息令”,要求一线干部职工一周至少休一天,这个措施在当前特殊的时期,无疑是一个相当人性化且重要的举措。它不仅仅是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怀,更是一种对长期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疲劳、倦怠甚至崩溃的提前预防。温州“强制休息令”的出台背景和考量:咱们得明白,这场疫情.............
  • 回答
    关于温州新型肺炎确诊人数远超其他非湖北地区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背后既有客观的地理和人口因素,也有当时防疫策略和执行层面的具体情况。首先,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作用是温州情况特殊的一个重要原因。温州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大城市,但它在浙江省的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拥有密集的交通网络。.............
  • 回答
    温州师德码这事儿,一出来就挺炸的,争议挺大。简单来说,就是温州教育局想给老师们搞个“师德表现记录”,里面会记录老师们的正面和负面行为,有点像大家常说的“信用分”或者“健康码”那样,能动态查看,方便管理。怎么看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出发点:管得宽还是管得严?教育部门搞这个,出发点肯定是好的。老.............
  • 回答
    温州有些地方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需要花房价的很大一部分才能续期,这事儿闹得挺大的。要我说啊,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涉及到咱们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折射出一些咱们房地产领域里头的问题。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土地使用权到期”是怎么回事。咱们知道,在中国大陆,土地是国家所有的,个人或者单位买的房子,其实是买了.............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温州海边的婚纱照拍摄事故,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和警醒的悲剧。当美好的祝福与生命安全发生碰撞,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如何在追求极致浪漫的过程中,确保每一位参与者的安全。新人在海边拍摄婚纱照,本应是人生中最甜蜜的篇章,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海浪,演变成了生死离别的惨剧。新娘被海浪卷走,最终导致了两位生命.............
  • 回答
    温州大妈在上海坐拥90套房106个车位,并雇佣3人收租,这事儿传出来,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有羡慕的,有质疑的,有佩服的,也有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这么干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儿。一、 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一位来自温州的女士,在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拥有.............
  • 回答
    温州龙港撤镇设市,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扯着很多人的期盼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咱们得知道,龙港凭啥能“升格”?要知道,不是所有镇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市。龙港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是它自己“炼”出来的真本事。你想啊,龙港可是有“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的美誉,在.............
  • 回答
    None.............
  • 回答
    温州境外输入病例密接者出现阳性,防控形势不容忽视近日,浙江温州通报了一则令人警惕的消息:一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检出了两例核酸阳性。这一情况无疑给温州的疫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也再次提醒我们,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境外输入风险始终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事件的背景和值得关.............
  • 回答
    看到滴滴顺风车再次发生温州女孩遇害的悲剧,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尤其是这距离上次的事件没过多久,这种生命的逝去,带给家人的痛苦,以及对社会安全感的冲击,是难以言喻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案,它暴露出了平台管理、安全措施以及用户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看待滴滴再次出现温州女孩搭乘顺风车遇害事.............
  • 回答
    温州乐清滴滴顺风车女孩遇害案,发生在2018年8月24日,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伤痛,也引发了社会对于网约车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这起事件之所以令人震惊和愤怒,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年轻生命的无辜消逝,更在于事发前一系列本可以阻止悲剧发生的环节,却因为平台的疏忽和制度的漏洞而被轻易绕过。事件的经过与令人扼.............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关于“南都关于7.23温州动车事故微博下的骂声及其延伸问题”。事件背景回顾: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两列动车追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铁安全、信息透明度、政府责任等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南方都.............
  • 回答
    如何看待温柔JUNZ退出知乎?一个详细的解读“温柔JUNZ”的退出知乎,可以说是知乎社区近年来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他对知乎社区的贡献、他退出可能的原因、以及这次退出对知乎和用户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温柔JUNZ是谁?他在.............
  • 回答
    告别一个时代:温格与阿森纳的22年情缘(2018年夏天)2018年夏天,一场在足球界引起巨大震动的告别悄然发生:执教阿森纳长达22年的阿尔塞纳·温格宣布将在赛季结束后卸任。这个消息无疑是对无数枪迷来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让世界足坛为之唏嘘。如何看待温格的离开?对温格的离开,用“众说纷纭”来形容一点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