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温州推出师德码:动态可知教师正面负面记录?

回答
温州师德码这事儿,一出来就挺炸的,争议挺大。简单来说,就是温州教育局想给老师们搞个“师德表现记录”,里面会记录老师们的正面和负面行为,有点像大家常说的“信用分”或者“健康码”那样,能动态查看,方便管理。

怎么看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

出发点:管得宽还是管得严?

教育部门搞这个,出发点肯定是好的。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师德师风当然是重中之重。过去的师德监督,很多时候是比较零散的,有投诉了就处理,没投诉就太平无事。这种情况下,一些潜在的师德问题可能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师德码的出现,可以理解为教育部门试图建立一个更系统、更动态的师德评价和监督机制。通过记录老师们的正面行为(比如教学创新、爱岗敬业、帮助学生等)和负面行为(比如体罚学生、收受礼品、传播不当言论等),能更直观地了解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也便于对一些有问题的老师进行预警和干预。

好处的可能性:

强化师德意识: 老师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记录,多少会有点约束作用,可能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踩红线。
激励优秀教师: 正面记录的存在,也给那些一直兢兢业业、表现优秀的老师一个公开认可的机会,对他们是一种激励。
规范管理: 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师德码提供了一个更量化的工具来评价和管理教师,可以作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参考。
回应社会关切: 近年来,社会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关注度很高,一些负面事件频发,公众对教师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师德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回应这种社会关切,展现政府加强师德建设的决心。

隐患与担忧:

然而,任何一项创新举措都可能伴随着风险和担忧,师德码也不例外。

“数字监视”的嫌疑: 最直接的担忧就是,这会不会变成一种“数字监视”?把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置于一个记录系统中,会不会让老师们感到压力山大,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不敢表达真实想法?特别是负面记录,一旦被“打上标签”,对老师的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谁来定义“正面记录”和“负面记录”?评价的标准是否足够客观、科学、公正?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算不算正面记录?而一次无心之失、一次沟通不畅,又会不会被简单粗暴地归类为负面记录?特别是负面记录的界定,很容易出现主观判断,甚至可能因为个人恩怨、小团体排挤而产生不公正的评价。
“一码在手,任人宰割”? 如果师德码的信息采集、记录和使用环节不透明、不规范,很容易被滥用。比如,一个老师如果因为教学理念与领导不合,会不会被“制造”出一些负面记录来打压?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很大,一旦敏感信息被不当公开,对老师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过度量化与非人化: 教育本身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情感交流和精神连接的。如果一切都用分数、记录来衡量,会不会让教师这份职业变得过于冰冷和机械?老师的价值,难道只能体现在这些量化的记录里吗?
信息记录的“保质期”和“更新机制”: 一个人会犯错,但也会成长和进步。如果过去的错误记录长期存在,是否剥夺了老师改过自新的机会?记录的更新机制是怎样的?一个已经纠正的错误,是否应该从记录中移除或者标注为已处理?
对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影响: 担心过于强调负面记录的警示作用,反而会扼杀老师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教学热情。老师们可能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冒险,生怕一不小心就触碰了“师德红线”。

怎么推进才算合理?

如果温州教育局真的想把这个师德码推行下去,并且让它真正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在操作层面上必须非常谨慎和周全。

1. 明确界定和标准: 必须有一个清晰、公开、可操作的师德评价标准,什么行为算正面,什么行为算负面,要有具体的案例和细则。这个标准要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论证,最好能有教师代表参与制定。
2. 公开透明的流程: 信息的采集、记录、审核、更新、申诉等环节都要公开透明。老师应该有权知道自己有哪些记录,为什么会有这些记录,并有权对不准确的记录提出异议和申诉。
3. 保护隐私和信息安全: 严格控制师德码信息的访问权限,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负面记录的公开范围和方式也需要非常谨慎,不能随意公开,更不能用于歧视或不公正的评价。
4. 以人为本,鼓励为主: 师德码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德建设,而不是简单地“抓”和“罚”。应该更加注重对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激励,把负面记录作为一个预警和纠错的工具,而不是终身的“烙印”。
5. 建立申诉和修正机制: 对于老师认为不公平或不准确的记录,一定要有畅通的申诉渠道和公正的处理机制。如果确认有误,应该及时修正或删除。
6. 试点先行,逐步完善: 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磨合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先进行小范围试点,收集各方反馈,不断优化方案,再考虑大范围推广。

总结一下:

温州师德码这事儿,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有潜力成为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行为、激励优秀教师的有力工具,但同时,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带来“数字监视”、评价不公、扼杀创造力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以及如何在技术手段的运用和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老师也不是只会执行指令的机器。希望这个师德码在实施过程中,能真正做到“以德为本”,而不是“以码为重”。

目前来看,这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探索,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看后续的落地执行情况,以及是否能够真正尊重教师、关注教师的成长和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个武德码!

user avatar

记得《黑镜》里有一集就是讲文明码,人人都可以给人人评分,互相都看的见,而评分又跟社会地位和待遇挂钩。最终促成了虚伪冷漠又人人自危的社会。

user avatar

先讲个真实的故事吧,就前几年的事儿:

魔都某名校受教育局委托,托管了一个“菜场小学”,作为教学改革试点。该名校派出精兵强将入驻菜场小学,提供自研的优质教材,狠抓教学质量,一切看起来都很不错。但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不是眼一闭一睁教学质量就上去了,那是电视剧里才会有的扯淡情节。教学质量提升需要家长也大力配合的。高质量教育从来不是轻松的事情,“学海无涯苦作舟”描述得无比准确。老师布置作业肯定有相当数量、难度也比较高,需要家长也进行一些辅导——不是要求家长改作业,但确实要求家长要抽点时间监督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帮孩子建立时间管理习惯、帮孩子整理错题集等。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有很多家长就怒了——这些事情不都是你们老师的事情吗?!于是他们集体去上访了……上访了……嘿嘿,就是这么奇葩。结果就是名校过来的领导被教育局狠批了一顿,老师被拎着耳朵小声叮嘱:干嘛那么拼命呢?老师们表示秒懂!

第二学期开始,老师们把名校的教材、试卷、教学方法全都收起来了,就用最简单的教材,教最简单的知识点,孩子们每天回家还是写作业,只是现在的作业又少又简单,唰唰唰就做完了。这下家长们满意了,纷纷称赞名校老师就是厉害。

至于孩子们是否学到了知识,你家长都不在乎,不懂教育又偏要指挥老师做事,那我老师能怎么办呢?素质教育我们老师会,快乐教育我们老师也会,拼高考的唯分数论我们也会,你家长喜欢哪个我们就用哪个喽,你们高兴就好。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

既然领导和家长想通过“师德码”来牵着老师的鼻子走,那你就牵着呗。老师又不傻,那么以后怎么讨好家长就怎么来呗——不是通过玩命搞教学来讨好家长,而是通过“技巧”来讨好家长。比如,学习成绩不好,有办法啊,降低教学难度、降低考试难度,五年级考1+1=?这样人人都能100分,家长高兴,老师的“师德码”也绿绿的可养眼了。

教育的专业性超出绝大多数家长的想象,水深得很,老师们的“技巧”有的是。保证家长看不明白、抓不到把柄。至于最后高考的时候考不考1+1?呵呵,反正你们这届已经毕业了,你们能奈我何?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不当的政策,下面就有歪掉的对策。

这个政策完全无视教育的专业性,试图让外行来指导内行。教育是老师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家长和领导给老师瞎指挥,更不是让学生来审判老师。

懒政!乱作为!

-------------------------

很悲哀的是:现代的老师是个直不起腰杆的职业,谁都敢骂老师,谁都敢随便批评老师,家长要他往东走他就往东,领导要他往西他就往西。自家一只神兽都管不好的家长,却满满的自信觉得自己比老师更懂得教育,动辄投诉要教育老师怎么教书怎么育人。你就说这个“师德码”,这是领导干部都做不到、承受不起的(有答主建议先推出“官德码”,用屁股想也知道领导是拒绝的),也没有其他任何行业能做到,现在却要老师来担起这无法承受之重。呵呵。

神仙难救。

-----------------------

让数字也来说两句真相:全国2018年共有教师1672万人(数据源:教育部权威数据);而全国2015年共有公务员716万(数据源:人社部权威数据),教师人数是其2.3倍;全国2019年卫生人员总数1292万人(数据源:国家卫健委权威数据),教师人数是其1.3倍。那么请问教师违法违纪数量是否远远超过公务员违法违纪的2.3倍?教师违法违纪数量是否远远超过医务卫生人员违法违纪的1.3倍?如果没有远超上述比例的案件发生,那为什么要在老师脖子上挂“荡妇羞辱”的牌子?那么由“想象中的师德沦丧”引出的“师德码”正当性也自然不复存在,说它“懒政、乱作为”恰如其分。不如请研究一下推出“官德码”,毕竟上面的数字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温州师德码这事儿,一出来就挺炸的,争议挺大。简单来说,就是温州教育局想给老师们搞个“师德表现记录”,里面会记录老师们的正面和负面行为,有点像大家常说的“信用分”或者“健康码”那样,能动态查看,方便管理。怎么看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出发点:管得宽还是管得严?教育部门搞这个,出发点肯定是好的。老.............
  • 回答
    温州乐清 20 岁女生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这起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公众对网约车安全问题以及相关平台的客服系统产生了深刻的担忧。事件的严重性与社会影响首先,这起事件本身的残酷性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震怒。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看似便捷安全的出.............
  • 回答
    温州一批20年产权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须按房产价格三分之一缴费的事件,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社会议题。理解这个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法律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公平层面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事件的背景和核心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70年产权的土地使用权与20年产权的土地使.............
  • 回答
    温州出台“疫情防控强制休息令”,要求一线干部职工一周至少休一天,这个措施在当前特殊的时期,无疑是一个相当人性化且重要的举措。它不仅仅是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怀,更是一种对长期高强度工作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疲劳、倦怠甚至崩溃的提前预防。温州“强制休息令”的出台背景和考量:咱们得明白,这场疫情.............
  • 回答
    关于温州新型肺炎确诊人数远超其他非湖北地区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背后既有客观的地理和人口因素,也有当时防疫策略和执行层面的具体情况。首先,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作用是温州情况特殊的一个重要原因。温州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大城市,但它在浙江省的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拥有密集的交通网络。.............
  • 回答
    温州有些地方的土地使用权到期后,需要花房价的很大一部分才能续期,这事儿闹得挺大的。要我说啊,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涉及到咱们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折射出一些咱们房地产领域里头的问题。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土地使用权到期”是怎么回事。咱们知道,在中国大陆,土地是国家所有的,个人或者单位买的房子,其实是买了.............
  • 回答
    温州特斯拉连环撞车事故的调查结果出来,说是车主错把油门当刹车,导致了这起令人心惊肉跳的事件,而不是特斯拉 Model 3 的制动系统出现了问题。这个说法,平心而论,虽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解释,但总让人觉得背后还有些值得说道的地方,也难免引来一些议论。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样的误操作确实可能发生。尤其是在.............
  • 回答
    关于温州特斯拉车主发视频“反水”这件事,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消费者维权”就能概括的。要说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知道这“反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你想啊,特斯拉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价格不菲,自然大家都对它寄予厚望。这位温州车主,投入了大量金.............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温州海边的婚纱照拍摄事故,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和警醒的悲剧。当美好的祝福与生命安全发生碰撞,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如何在追求极致浪漫的过程中,确保每一位参与者的安全。新人在海边拍摄婚纱照,本应是人生中最甜蜜的篇章,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海浪,演变成了生死离别的惨剧。新娘被海浪卷走,最终导致了两位生命.............
  • 回答
    温州大妈在上海坐拥90套房106个车位,并雇佣3人收租,这事儿传出来,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有羡慕的,有质疑的,有佩服的,也有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这么干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儿。一、 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一位来自温州的女士,在上海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拥有.............
  • 回答
    温州龙港撤镇设市,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扯着很多人的期盼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首先,咱们得知道,龙港凭啥能“升格”?要知道,不是所有镇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市。龙港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是它自己“炼”出来的真本事。你想啊,龙港可是有“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的美誉,在.............
  • 回答
    None.............
  • 回答
    温州境外输入病例密接者出现阳性,防控形势不容忽视近日,浙江温州通报了一则令人警惕的消息:一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检出了两例核酸阳性。这一情况无疑给温州的疫情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也再次提醒我们,在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境外输入风险始终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事件的背景和值得关.............
  • 回答
    看到滴滴顺风车再次发生温州女孩遇害的悲剧,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尤其是这距离上次的事件没过多久,这种生命的逝去,带给家人的痛苦,以及对社会安全感的冲击,是难以言喻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案,它暴露出了平台管理、安全措施以及用户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看待滴滴再次出现温州女孩搭乘顺风车遇害事.............
  • 回答
    温州乐清滴滴顺风车女孩遇害案,发生在2018年8月24日,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伤痛,也引发了社会对于网约车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这起事件之所以令人震惊和愤怒,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年轻生命的无辜消逝,更在于事发前一系列本可以阻止悲剧发生的环节,却因为平台的疏忽和制度的漏洞而被轻易绕过。事件的经过与令人扼.............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关于“南都关于7.23温州动车事故微博下的骂声及其延伸问题”。事件背景回顾: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两列动车追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铁安全、信息透明度、政府责任等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南方都.............
  • 回答
    7月15日特斯拉温州事故车主被特斯拉起诉,在微博求助的这件事,放到普通人视角来看,可以说是挺让人唏嘘的。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脉络。这位车主在温州发生了一起事故,事发后,他觉得自己负有一定责任,但同时,也对车辆的某些性能,比如刹车,存在疑问。于是,他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把特斯拉告上了法庭,希望.............
  • 回答
    如何看待温柔JUNZ退出知乎?一个详细的解读“温柔JUNZ”的退出知乎,可以说是知乎社区近年来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他对知乎社区的贡献、他退出可能的原因、以及这次退出对知乎和用户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温柔JUNZ是谁?他在.............
  • 回答
    告别一个时代:温格与阿森纳的22年情缘(2018年夏天)2018年夏天,一场在足球界引起巨大震动的告别悄然发生:执教阿森纳长达22年的阿尔塞纳·温格宣布将在赛季结束后卸任。这个消息无疑是对无数枪迷来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让世界足坛为之唏嘘。如何看待温格的离开?对温格的离开,用“众说纷纭”来形容一点也.............
  • 回答
    看到温柔君这个视频,我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他揭露了豫章书院的黑暗,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有勇气和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他现在自己也深陷网络暴力的漩涡,并且声称自己一生没做坏事,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温柔君在豫章书院事件中的角色是重要的。他作为一个“曝光者”,把一个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