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山东一幼儿园监控付费观看,家庭卡 1198 元/年,真实情况如何?这样收费是否合理?

回答
山东某幼儿园监控付费观看,家庭卡年费1198元,这事儿一爆出来,家长们炸开了锅。咱们就来捋一捋这背后的真实情况,以及这收费到底合不合理。

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闻,山东一些幼儿园开始推广一种“家庭监控服务”,家长们掏钱购买“家庭卡”,就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其他平台实时查看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听着好像挺好,家长们也能更放心,毕竟孩子在幼儿园里,家长们总归是挂念的。

然而,关键问题出在了价格上。据了解,最基础的“家庭卡”一年就要1198元。这个数字一出来,不少家长直呼“太贵了”。想想看,这可是要一年一年交的,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家长们的反应:

“这是变相收费!” 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幼儿园的教学和看护是基本责任,监控本应是保障孩子安全的一部分,怎么现在还要家长额外付费?难道这不是幼儿园应该提供的基础服务吗?
“孩子的隐私呢?” 有家长表示担忧,虽然是为了看孩子,但那么多摄像头对着一群孩子,而且还被打包成付费产品,会不会涉及到孩子的隐私问题?谁来保管这些视频?万一泄露了怎么办?
“价格太离谱!” 1198元一年,这笔钱放在很多家庭的开销里,已经算比较大的支出。尤其是家里不止一个孩子在读幼儿园的,那费用更是翻倍。很多家长觉得,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合理范围”。
“有没有其他选择?” 一些家长也问,如果我不愿意付费,那我还能看到孩子的情况吗?是不是不付费的孩子就享受不到这项“服务”了?这会不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
“幼儿园的解释是什么?” 也有家长提到,幼儿园方面可能给出的解释是,这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安装和维护监控系统需要成本,比如服务器、带宽、技术人员等。但这种解释,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很难接受如此高昂的年费。

“合理性”的探讨:

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收费到底合不合理。

从幼儿园的角度(可能):
成本投入: 确实,建设一套覆盖全园(活动区、教室、操场等)的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录像设备、存储空间、网络传输、维护人员、技术支持等,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提升服务附加值: 幼儿园可能认为,提供这样的实时监控服务,是给家长提供了一种“安心”的增值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生源,也算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方式。
安全保障: 监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作用,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万一出了什么纠纷,监控录像也能作为证据。

从家长和公众的角度:
教育是公益性/半公益性: 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其核心功能是教育和照料。安全和看护是其基本职责,不应该将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础设施强制转化为收费项目。
“免费午餐”的逻辑: 就像学校提供教室和老师一样,监控安全本应是幼儿园运营成本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列出来向家长收费。如果连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都不能得到基本保障,那幼儿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市场垄断与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幼儿园环境里,家长对幼儿园的运营成本和监控系统的真实投入并不清楚。幼儿园作为信息掌握方,很容易利用这种不对称性来设定高价。
对比其他行业: 很多其他服务行业,例如智能家居的云存储服务,虽然也要收费,但其价格和功能通常更透明,也提供多种套餐选择。而幼儿园的这项服务,似乎是“打包”出售,价格高昂且缺乏选择。
法律与道德边界: 这种收费是否符合相关的教育法规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道德层面讲,将孩子的安全和看护“明码标价”,而且价格不菲,是否妥当?

为什么会这样?

市场行为的“试水”: 某些幼儿园可能是在试探家长的接受度,看看有没有市场。如果家长普遍接受,可能会推广到更多幼儿园。
增加创收渠道: 在教育成本不断上升,而学费收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幼儿园可能也在寻找新的创收方式。
家长对安全的极度重视: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安全,愿意为孩子的安全付出更多,这给了幼儿园“要价”的底气。

真实情况可能是什么样的?

“1198元/年”这个价格,很有可能包含了幼儿园的成本、一部分利润,以及“买安心”的溢价。具体到这个价格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监控系统的成本,我们很难直接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价格是幼儿园方面“设定”出来的,并且他们认为家长会愿意买单。

总结一下:

山东幼儿园监控付费观看,1198元/年的家庭卡,从普通家长的角度来看,这种收费方式普遍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尽管幼儿园可能存在成本投入,但将本应是保障孩子安全和履行教学职责的一部分,转化为高价的付费服务,不仅挑战了公众对教育机构的普遍认知,也容易引发对孩子隐私、公平性以及幼儿园收费合理性的质疑。

目前来看,家长们的主要诉求是希望幼儿园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而不是通过高价的“监控服务”来“买”安心。如果监控是保障孩子安全的一种必要手段,那么它的成本应该被纳入幼儿园的整体运营成本,并以更加透明、合理的方式体现,而不是成为一项昂贵的“额外”收费项目。

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对孩子安全的焦虑,以及教育机构在市场化浪潮中如何平衡服务、成本与社会责任的困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里面有个很不合理的地方,假设我的小孩在上这个幼儿园,就意味着有别的家长(我完全不认识的人)可以通过付费来监视我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行为,而且他们还可以录下来?

我觉得监控不是这么用的,大概会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

user avatar

收费是否合理不是关键,关键是这可能将原本平等的幼儿,人为地划分为两个阶级。

在付费查看监控之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教育都是平等的,每个幼儿都可以平等地获得教师关注的机会。即使在监控之下,只要所有家长都无法查看监控,也不会改变这种平等状况。

但是在收费查看监控之后,家长内部必然产生分化,一部分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可能会选择付费查看监控,实时关心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一部分经济条件欠富裕,或者是认为没有必要付费的家庭,将不会成为付费主体。

这就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有一部分家长在实时关注幼儿园的情况,而另一部分家长没有。这意味着,幼儿园处于不均衡监督之下。

而监督必然会产生压力,为了让付费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学校必然会要求教师将更多机会、关注,转移至付费家庭孩子身上。

而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没有付费的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机会和关注,将被剥夺,分配到付费家庭孩子身上。

于是,一个特权阶层,和一个平民阶层,在幼儿园内部诞生了。特权家庭的孩子,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的需求得到优先级的响应,他们的家长对幼儿园非常满意。而未付费家庭的孩子,他们则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视了。

而这种忽视,由于幼儿本身的不敏感,以及家长无意识、无证据,也很难被发现。

所以我的估计是,除非所有家庭都付费,否则,必然导致幼儿园内部两极分化。而这种过早的社会宠爱或毒打,必然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成年人的社会已经非常艰难了,我们就别再折腾孩子了,好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