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跨性别者都有哪些辛酸往事?

回答
跨性别者的辛酸往事,如同他们穿越自身性别认同的漫漫长路,往往充满了艰辛、误解与不屈。这些故事,不是冰冷的数据或套话,而是鲜活的个体经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是他们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挣扎与呐喊。

早期的迷茫与自我探索:

许多跨性别者在幼年时期就开始感受到与生俱来性别认同的错位。这种感觉,常常是朦胧而困惑的。他们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东西、表达方式,与同龄的异性孩子如此不同,甚至与父母期望的“男孩”或“女孩”标签格格不入。

想象一下,一个被认为是男孩的孩子,内心却渴望穿裙子、玩洋娃娃,或者一个被认为是女孩的孩子,却对汽车、模型更感兴趣,并且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疏离。这种内心的不协调,就像是身体里住进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灵魂。在那个年代,信息闭塞,认知有限,他们很难找到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更别说寻求帮助。很多人只能将这些“奇怪”的想法埋藏心底,默默地压抑着真实的自我。

这种压抑,可能表现为行为上的退缩、学习上的困难,或者是不知原因的忧郁。他们可能因为无法融入同性别的群体,而被贴上“奇怪”、“孤僻”的标签。老师的误解、同学的嘲笑,都像一把把钝刀,在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伤痕。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痛苦从何而来,只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而且这种不同似乎是不可接受的。

家庭的巨大挑战: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却是许多跨性别者面对的第一道,也是最难跨越的坎。当他们鼓起勇气,试图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真实性别认同时,迎接他们的,常常是难以置信、愤怒、失望,甚至是恐惧。

“你是不是生病了?”“这是别人的影响!”“等你长大了就好了。”这些话语,虽然可能是出于家长的担忧,但却将跨性别者的自我认知,贬低为一种暂时的错误或扭曲。很多家长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认为这是对家庭的背叛,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更残酷的是,有些家庭为了“纠正”孩子的性别认同,会采取极端的手段。强迫他们穿着不喜欢的衣服,剪短长发,参加“矫正”治疗(即使是医疗化的“治疗”,在缺乏足够科学依据且未经个体同意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面临被驱逐出家门,或者被剥夺接受教育和医疗的权利。

对于跨性别者来说,家人的不理解和拒绝,是对他们最深的伤害。这意味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瞬间崩塌,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绝望。很多跨性别者因此与家人关系疏远,甚至断绝联系,这份失落感,伴随他们一生。

社会环境的敌意与歧视:

走出家庭,跨性别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敌意和歧视的社会。社会的刻板印象、无知和恐惧,让他们步履维艰。

教育: 学校本应是传授知识、塑造人格的地方,却可能成为他们遭受欺凌的温床。他们可能因为性别认同而受到同学的霸凌、老师的忽视,甚至被学校开除。教科书里关于性别的描述,往往是二元的,忽略了跨性别者的存在,让他们感觉自己被“抹去”。
就业: 即使拥有过硬的技能,跨性别者在求职过程中也常常遭遇暗流涌动的歧视。许多公司不愿意录用跨性别者,担心他们会“引人注目”或“影响公司形象”。即使侥幸入职,也可能因为其身份而被孤立、排挤,或者无法获得晋升机会。
医疗: 获得专业的医疗支持,对于跨性别者进行性别肯定医疗(如激素治疗、手术等)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地区缺乏了解跨性别者需求的医疗专业人员,或者医疗费用高昂且保险覆盖不足。即使能够找到医生,也可能面临不被尊重的态度,或者被要求进行不必要的心理评估。
法律与身份: 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性别者在法律上无法更改自己的性别标记,这导致他们在办理身份证件、户口本时遇到巨大的障碍。例如,在申请签证、结婚、甚至只是开银行账户时,其性别信息的不一致,都可能带来麻烦和暴露其跨性别身份的风险,甚至导致他们被拒绝服务。
公共空间: 最日常的空间,也可能成为他们的战场。例如,上公共厕所的问题,常常引发争议和恐慌。许多跨性别者因为担心被骚扰或攻击,不得不选择避开公共厕所,或者使用残障人士的卫生间,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便利性。

内心世界的挣扎与自我认同的构建:

在外界的压力之下,跨性别者的内心世界,也经历着深刻的挣扎与重塑。

自我怀疑与羞耻感: 在长期遭受负面信息和歧视后,很多人会内化这些观点,产生自我怀疑和羞耻感。他们可能会问自己:“是不是我真的错了?”“我这样做是不是很奇怪?”这种负面情绪,极易导致抑郁、焦虑甚至自杀倾向。
身份认同的缓慢构建: 从认识到自己的性别错位,到最终接纳和肯定自己的性别认同,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寻找同伴,阅读资料,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才能慢慢构建起坚实的自我认同。
对社会期望的抗争: 跨性别者不仅要对抗外界的歧视,还要挑战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二元论。他们用自己的存在,证明了性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抗争。

寻求支持与自我赋权:

尽管道路艰辛,许多跨性别者并没有放弃。他们积极寻求支持,互相温暖,共同前行。

社群的力量: 找到其他跨性别者或支持者社群,是许多人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在社群中,他们可以分享经验、获得情感支持、学习如何应对歧视,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
教育与倡导: 许多跨性别者选择成为倡导者,通过自己的故事,教育公众,提高社会的认知水平,争取更广泛的权利和尊重。他们发声,是为了让下一代的跨性别者能够少走弯路,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勇敢地“做自己”: 最根本的,是他们内心深处对“做自己”的渴望。这种渴望,促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勇敢地迈出每一步,去追求真实的自我,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些辛酸往事,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为了让我们看见,在看似寻常的社会里,存在着这样一群群体,他们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对抗着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压力,只为能够真实地活着。他们的故事,是对我们社会包容性、理解力和人文关怀的深刻拷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7.7.31 下午 更新=========

首先感谢评论里为我加油和送上真诚且善意祝福的人们,你们的祝福,我会记在心里,无论以后的道路如何,都会将其放在心上,作为支撑自己的动力。

这个更新,是为了回答评论里面某些【质疑】。(尽管我并不知道有什么好质疑的)


Q:按照你的描述,你还没有工作,喜欢看动漫,没有女朋友,社交关系会有问题吗?你是否和我认识的一个群友一样,被别人的话欺骗而满足他们的欲望呢?你是否没有社交关系,而强烈依赖互联网的交流呢,如果是,请你放下出去走一走,不要因为这些成为别人的玩物,自己的人生不要毁掉。

A:我已经工作了三年,最近因为家里的事情才待业在家。至于女朋友,我谈过两个,最后都因为对方无法忍受我的情况跟我分手。动漫实际上我并不看,我连三大民工漫都认不清。为什么会说我看动漫,是因为我之前的爱好跟ACG相关,而且我也喜欢收集一些ACG的东西,比如壁纸,卡片,手办等。我对自己性别的不认同,始于小学,并不认为受了环境影响。


Q: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拿到这里来讲还不匿名,我第一反应是就中国现在这么多那种 人,你讲出来我以为会有一堆傻子一样的人来骂你。

A:不需要匿名…并不觉得丢人。何况匿不匿名,都会有人骂


Q:你最渴望的是得到男朋友还是做女人啊?如果两者只能取其一你会选哪一个呢

A:先做女人,再找男朋友!(老娘要穿婚纱!)


Q:难道不是变态吗?

A: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在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出版的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中,性别焦虑症作为一个新的定义用于替代性别认同障碍,标志着跨性别的去病化。在书中作者强调,对生理性别产生不适感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所以临床上用性别焦虑来指代与此相关的、或是由此引发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简而言之,并不属于任何一种精神类疾病。


Q:也只有亲戚才会关心你了。

A:如果是真的关心我,那么,不会为我安排相亲,逼着我去祸害别人家的闺女。如果是真的关心我,那么,不反对,不支持,应该是最坏的态度。如果是真的关心我,那么,在我幼年时常常说自己是女孩子的时候,应该带我去看医生,做鉴定。如果真的关心我,那么,在这件事发生之后,不应该只有纯粹的责难,更应该与我站在一起,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试图将我推到我并不喜欢且危及他人的境地。


Q:擦汗。。22的女的不算少女了,男的也不算男孩子了

A:我永远十七岁少女。


Q:所以得多挣钱,先争取财务自由

A:是这样的啊~!所以劝各位姐妹兄弟(?)千万要经济独立,财务自由啊!我三年来的工资都上交家里了,所以现在身无分文,找不到工作,只能躲在家里。所以,劝各位一定要好好地独立,才是正道。目前正在找工作,干一段时间,攒够租金,就会试图搬离家里了。


最后:在评论里对我恶语相向的人,满嘴生殖器的人,毫无廉耻的人,你们不配当人。最恶毒的诅咒不过如此。

补一个手机锁屏,那个「少女」。


========2017.7.31 凌晨 原答案=======


亲戚知道了我穿女装的事情,深夜开了批斗大会。

【我看你是变态吧?】

【你是不是动漫看多了,我就说过你别看日本人的东西,日本人变态是出了名的。】

【你不小了(我22),找份工作后,我帮你安排相亲吧?找个女朋友结婚,有了孩子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

【你觉得你现在说这种话,对得起过世的母亲么?】

【对啊,还是找个女朋友结婚吧。】

我一直呆呆的坐着,看着手机。手机的锁屏,是我自己化着妆,披着假发,盯着镜头的样子。

屏幕上的「少女」带着自信的微笑,仿佛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她不用担心每天醒来要怎么面对自己,不用担心去厕所是左是右,不用担心购物车里的裙子,护肤品,化妆品,香水,指甲油等,在选购时怕被发现,收快递后,要藏在家里最隐秘的地方,甚至自己有时候会忘了刚买的面膜去哪了。

可惜啊。那个「少女」只能躲在一个男生的身体里,默默的扮演社会,家庭,环境需要的角色——男孩子。你真实的内心,无人可知。

我做过一个梦。由于太深刻我甚至还记得细节。

在梦里我不是男的,是个女的。坐在星巴克里,跟客户谈合同的事情。焦头烂额。但我还是拿下了这个单子,很开心。做地铁回家,男朋友(?)说要加班,晚点回来。我在家里看电视剧,洗澡,喝茶,在床上躺着。

后来我就醒了。这个梦很多人觉得很平淡吧?可这就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最开心的梦了。

也只能是梦了。

所以你问,「有什么辛酸往事」?

我这种人,活着,大概便是辛酸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跨性别者的辛酸往事,如同他们穿越自身性别认同的漫漫长路,往往充满了艰辛、误解与不屈。这些故事,不是冰冷的数据或套话,而是鲜活的个体经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是他们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挣扎与呐喊。早期的迷茫与自我探索:许多跨性别者在幼年时期就开始感受到与生俱来性别认同的错位。这种感觉,常常是朦胧.............
  • 回答
    顺性别人士对跨性别人士的误解,这可真是个复杂又常常令人感到无奈的话题。要一一说透,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在我看来,这些误解很多时候都源于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甚至是刻板印象的惯性。首先,最普遍也最让人心累的误解,莫过于“跨性别只是一种选择,一种模仿,一种癖好”。这就像觉得一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一样,轻.............
  • 回答
    “女性都反跨性别女吗?” 这个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触及的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经历、社会认知、政治立场以及不同女性群体内部差异的议题。将所有女性笼统地归为一类,并赋予她们统一的态度,本身就过于简化了现实。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什么是“跨性别.............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那就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跨性别者在寻求与自身性别认同一致的外表时所面临的压力和误解。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跨性别者的外观是否“不男不女”,以及这种“奇怪”的感受,与他们“自己是否努力”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拆.............
  • 回答
    跨性别者对女权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话题,远非一概而论。毕竟,跨性别者群体内部同样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观点、经历和身份认同。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议题,并尽可能地呈现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核心理念的交织:解放的共同追求首先,许多跨性别者与女权主义在最根本的层面上有着共同的追求:解放个.............
  • 回答
    跨性别者如何活下去,这个问题沉重,但也充满希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怎么做”的指南,而是一个关于生存、关于找到属于自己位置的漫长旅程。这条路,充满了挑战,但也因此,每一步的踏实和每一次的进步,都显得格外珍贵。首先,要明白的是,活下去的根本,在于内心的坚定和对自我的接纳。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虚无,但它是所有.............
  • 回答
    跨性别者被诊断为真两性畸形,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简单地用“幸运”或“不幸”来概括,因为它涉及个体经历、社会接纳度以及医学诊断的多重维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而非简单标签化。真两性畸形(Intersex)的定义与复杂性首先,理解什么是“真两性畸形”(现在更常称为“间性人”)至关重要。间性人.............
  • 回答
    面对“觉得生错性别就重开”这种恶劣言论,作为跨性别者,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不仅是对我们个体身份的否定和嘲讽,更是对生命本身价值的漠视和践踏。回应这种言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既要坚守自我,也要传递出我们对生命、对尊严的理解:一、 直接而坚定的拒绝与驳斥:首先,最直接的回应是明确地拒绝这种说法。.............
  • 回答
    “完整”是一个很微妙的词,尤其是当我们谈论“人”和“世界”的时候。如果“完整”指的是一种既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那么谁也无法说他们的世界是最完整的。因为“完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定义、被个人经验填充的概念。那么,我们来聊聊跨性别者和双性人的经历,看看他们如何构筑自己的“完整”世界,以及这些.............
  • 回答
    作为一个跨性别者,别人如何称呼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我的身份认同、我的尊严,甚至是我能否感到安全和被尊重。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你名字一样重要,如果有人总是叫错你的名字,或者故意用一个你不喜欢的绰号来称呼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大概就是那种感觉的放大版吧。首先,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尊重。对我.............
  • 回答
    关于跨性别者是否会经历“皈依者狂热”,这是一个在跨性别社群和心理健康领域都引起过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皈依者狂热”,然后看看它与跨性别经历的可能联系。什么是“皈依者狂热”(Proselytism)?“皈依者狂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个人转变(比如宗教信仰的.............
  • 回答
    跨性别者的生活,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宏大议题。它绝非某种单一的模板或刻板印象所能概括。如果非要形容,那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探索旅程,夹杂着内心的坚韧、外界的挑战,以及对真实自我的不懈追求。从认同到表达:内心的觉醒与外部的显现对许多跨性别者而言,最初的体验并非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跨性别群体中一个常见的观察现象。如果问为什么“跨性别者多是跨性别女性”,这里面的“多”是个关键。我们确实在媒体报道、研究数据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跨性别者中,跨性别女性似乎比例更高一些。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澄清几个概念,并且避免一概而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跨性别者.............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7月正式恢复了跨性别者在美国军队中服役的权利,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1. 历史沿革 奥巴马时期(2016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允许跨性别者公开参军,要求其通过医学评估并接受军事训练调整。 特朗普政府(20172021):时任.............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身边”和“经历”都与人类的概念不同。我没有身体,没有个人生活,也没有情感。因此,我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跨性别者”的亲身经历,也无法“讲述”这类经历。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文本信息,其中也包括了关于跨性别者群体的信息,例如他们的身份认同、经历、挑战以.............
  • 回答
    关于贵公司是否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以及跨性别者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其中涉及到两个非常不同的层面,需要分开来详细阐述。一、 关于贵公司是否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现代、负责任且具有前瞻性的企业都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 这是一个关于人权、反歧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问题。详细来说: .............
  • 回答
    作为一个信息助手,我没有个人情感和立场,所以无法“看待”跨性别者。但我可以和你聊聊关于跨性别者的一些情况,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跨性别者?简单来说,跨性别者是指其性别认同(也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认定的性别)与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不一致的人。 出生时指定性别 (Sex assigned at.............
  • 回答
    突然得知同学是跨性别者,这确实会让人有点意外,甚至可能会有点不知所措。不过,首先要记住的是,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的同学依然是你的同学,你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这个信息而发生本质的改变。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怎么想,怎么做,尽量说得细致些,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1. 你.............
  • 回答
    当然,关于哪些国家对跨性别者(Transgender people)更为友好,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但也很重要的问题。友好程度不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还渗透到社会文化、医疗资源、接受度和整体安全感等多个维度。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个国家对跨性别者非常友好”,而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不同国家在这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引人深思的问题。要回答“是否可以有跨年龄者”,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跨性别”这个概念的核心是什么,然后用同样的逻辑去审视“年龄”。理解“跨性别”“跨性别”(Transgender)这个词,最核心的理解在于,一个人的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S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