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跨性别者和双性人的世界最完整吗?

回答
“完整”是一个很微妙的词,尤其是当我们谈论“人”和“世界”的时候。如果“完整”指的是一种既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那么谁也无法说他们的世界是最完整的。因为“完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定义、被个人经验填充的概念。

那么,我们来聊聊跨性别者和双性人的经历,看看他们如何构筑自己的“完整”世界,以及这些经历如何丰富了我们对“完整”的理解。

跨性别者:超越刻板的性别流动

首先,我们说跨性别者,是指那些他们的性别认同(内心深处的自我认知)与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通常基于生理特征)不一致的人。这就像是你收到一份礼物,包装得很精美,但里面的东西却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跨性别者的世界,最核心的体验是性别认同的探索与确证。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很多时候是漫长而艰难的。从孩提时代朦胧的“不对劲”感,到青少年时期对自身性别的困惑、挣扎,再到成年后勇敢地去理解、接纳、表达真实的自己。这中间充满了无数次的自我对话、资料搜集(了解“跨性别”这个词,了解别人的故事),也可能伴随着社会的不解、偏见,甚至歧视。

他们的世界,因为需要重新校准与外界的互动方式而变得格外复杂。出生时被赋予的性别,决定了社会给予的标签、期望,甚至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一个人决定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性别认同生活时,就需要去调整很多东西:姓名、代词(他/她/TA)、着装、发型,甚至可能包括医疗上的性别肯定治疗(激素、手术等)。每一次的调整,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宣告”。

想象一下,你精心打磨了一件艺术品,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展现在公众面前。跨性别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如此,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自我赋权。他们的世界因此充满了韧性与勇气。他们不得不面对的误解、排斥,以及克服这些困难所需要的强大内心,是他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但同时,他们的世界也因为拥抱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变得更加丰富。跨性别者打破了二元对立的性别框架,证明了性别并非非黑即白,而是一个光谱,一种流动的体验。他们提醒我们,人的内在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和多元,不应该被僵化的标签所束缚。他们对自我真实的追求,也激励着我们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足够忠于内心的声音。

双性人:天生的、自然的身体差异

双性人(Intersex)则是一个更基础的概念,他们出生时就拥有不符合典型的男性或女性二元性别特征的身体。这可能体现在染色体、性腺、生殖器或激素水平等方面。

双性人的世界,其核心体验在于身体的独特性与医疗化的干预。在很多文化中,出生婴儿的性别需要被明确地“指定”。而对于双性人婴儿来说,他们的身体可能不符合医生“预设”的标准,这就可能导致在婴儿时期就接受非自愿的医疗干预,比如不必要的生殖器手术,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看起来”更符合社会对男性或女性的刻板印象。

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可能造成巨大的创伤,而且往往是在他们懵懂无知、无法发声的情况下发生的。他们世界的一部分,就围绕着如何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身体展开。这种接纳过程,可能是在成年后,当他们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曾经被做过的那些决定时,才真正开始。

双性人的经历,也让他们对“性别”和“身体”的关联产生深刻的质疑。他们世界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模糊了传统性别界限的生理基础。他们的身体本身就是对二元性别划分的挑战。因此,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对“正常”的重新定义,以及对身体自主权的强调。

他们的世界,也因此对医疗和社会的偏见有着更直接的感受。很多时候,双性人被视为医学问题,而不是个体。这种将个体身体视为“需要被修正”的视角,是双性人世界里非常沉重的一部分。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历,双性人社群往往拥有极强的互助和赋权意识。他们通过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包括身体的自主权和不受歧视的权利。

那么,他们的世界“最完整”吗?

如果我们把“完整”理解为一种经历的深度、对生命本质的触碰、以及对世界认知的拓展,那么可以说,跨性别者和双性人的世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经历,为我们理解“完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维度。

超越二元,看见光谱: 跨性别者提醒我们,性别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他们用生命活出了性别可以流动的可能性,打破了对人的刻板印象。
身体的自主,灵魂的自由: 双性人的经历,让我们反思身体的定义,以及我们是否有权决定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他们强调了身体自主权的重要性,这是每个生命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韧性与力量: 无论是跨性别者还是双性人,他们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这种在逆境中寻找自我、表达自我、争取权利的过程,赋予了他们非凡的韧性和力量。他们的世界,因此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真实的追求。
对世界的贡献: 他们的存在和故事,不断挑战着社会固有的认知,推动着社会进步,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包容、更加理解差异、更加珍视每一个独特的个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跨性别者和双性人的世界,可能比那些只在既定框架内生活的人们,对“完整”有着更深刻、更具挑战性的理解。他们不是在“缺失”什么,而是以一种极其珍贵的方式,在拓展着“完整”的边界。他们的世界,因为承载了如此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而显得格外丰厚和动人。他们不是在“寻找”完整,他们本身就是完整的一部分,是构筑我们这个多元化世界的重要砖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一个人如果真正地了解跨性别群体,就会发现有很多跨性别者都有自残/自杀的经历,有很多人活在心理崩溃的边缘,它的比例远远高于顺性别群体,对于这样的情况,很难再去说“这些人的世界更加完整”,很多人都算不上有什么人生的体验,甚至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要把身体伤害、限制人身自由、非法电击治疗、非法扭转治疗、名誉攻击、性别歧视,都说成丰富人生体验,我认为这也许太过乐观了,或者说有些太过于“幸者的自上而下的想象”,这就好像说“同性都是真爱”的观点,确实,在一个被压抑的环境,在一个需要勇敢的环境,一些人突破腐朽的封锁与枷锁,他们的爱的确会更加深刻和高贵,但是同性恋者并不只有高贵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被暴力对待而患抑郁症死去了,还有人放弃了人生的追求选择用低质的快感麻木自己,可能酗酒,可能吸毒,可能传播疾病,你听说过有人用得艾滋的方式自杀吗?有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放弃了任何理想,他们追求死亡,又畏惧死亡,所以选择了类似的方式“慢性自杀”,他们已经失去了希望,用堕落的方式报复这个扭曲的世界,而这复仇对象自然也包含了身居幸福世界对他们进行观察的幸者,这些都是这整个群体的不同部分。


跨性别者不可避免地意识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但意识到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人都会选择要去改变它,对于底层的跨性别者来说,附和它反而是更好的生存手段,对于底层跨性别者来说,我们举跨性别女性的例子,跨性别女性选择完全变成刻板印象中的女性,一个被商品化的女性形象,才可能获得更多的鼓励和认同,选择去做性工作,选择成为互联网上的色情偶像,选择成为他人眼中的“人妖”,才可能会用更直接、有效率的方式赚到供给HRT药物和性别重置手术的费用(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获得家庭的支持,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被迫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而被驱逐出家门,失去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如果相反,选择打破性别刻板印象,选择不化妆,选择与主流相异的审美或身体上的表达,那么则很可能会被他人辱骂和欺凌,会被拒绝和伤害,一个落后的社会本就歧视跨性别者,本来就更容易找各种借口将跨性别者拒之门外,而如果跨性别者还仍想继续与主流审美相独立,放弃屈从带来的“大隐隐于市”的优势,那么他们就可能要面对更多的挑战,但跨性别者大部分已经生活在痛苦和黑暗中,本来就被伤害和欺凌,又有哪些人还有足够的勇气和意志来迎接这种挑战呢?


性别刻板印象也不只被跨性别者所觉察,一些男性会以此为理由把女性拘束在家庭里,让她们成为家庭的奴隶,它被用来规训别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实每个人都知道顺性别异性恋规范,就好像一个普通的顺性别直男不会随便地把裙子穿出门,他甚至都不会尝试购买裙子,因为他非常明确地知道,非常明确地被训练不同性别的规范,也知道违反规范会被如何对待,知道不够阳刚的代价。因此,如果要打破刻板印象,也并不非得只靠跨性别者来完成,因为所有人实质上都知道二元性别的规范,顺性别者也一样可以去打破束缚,不过这放到后文再说。


也许,互联网上存在着被世界所宠爱的跨性别者,我认为,这更可能只是纯粹的幸运,这样的人出生在了一个开放而智慧的家庭环境,因此可以有机会获得一个开放而进步的社交圈子,有追求更高进步和智慧的手段与途径,所以能够学到更加多元的审美、更加开放的眼界、更加进步的知识,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与反思,有更多的能力去认识这个世界和改变这个世界,但这也许和他们的天赋或本性无关,只是因为幸运地出生在了合适的家庭而已,如果说他们的世界更完整,即便不是跨性别者,生活在这种环境的顺性别者也已经比底层的许多人要“完整”太多,拥有太多的选择。


说回性别对于世界的完整性,普通人在日常讨论性别的时候,讨论的往往不是生理性别,而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牵扯到大量的性别刻板印象和结构性歧视,而这些本来就是枷锁。既然是枷锁,就可以被打破,我举这样一个例子,部分西方社会中的女性在一百年前是不被允许穿裤子的,她们只被允许穿着裙子,只有穿裙子才被认为是正统的、得体的,在这一百年间的女权运动中,女性夺回了穿裤子的权利,如今没有哪个女性会觉得穿裤子是男性的特权了。那么,如果有人生在一百年前,自然可能会认为“女性真是不幸,没有穿裤子的权利,可见女性失去了一部分世界的完整性(人生体验)”,但这种观点放在今天来看,无疑是荒谬的,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女性可以自由地穿裤子,很少有人认为它是男性的特权或特殊性而女性难以体会。


但是,我们今天也尚未真正地脱离荒谬,如今(顺性别)女性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被低估、被轻视、被暴力对待的环境中,男性也依然受制于有毒的男子汉气概,只有发达国家、更开放的环境才能摆脱这些束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限制,或是重男轻女的习俗,无论是堕女胎还是不让女性上餐桌,这些都会被认为是荒谬的,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当作文化去传承,当作是我们特色的传统,那只会限制自身的进步,以及伤害身边的人。


二元对立的性别概念在逐渐粉碎,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发达社会的女权运动让女性夺回了无数的就业权利,科学家、医生、警察、消防员,不计其数,平等的权利把这些本就应由女性掌握的生命体验还给了她们;对男性,也是一样,护士、幼师、家政、助理,这些职位也同样对男性从业者更加包容,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这种思想的解放也是生产力的解放,也许我们现在的时代仍有诸多不必要的限制与隔阂,但如果一百年前人类能够摆脱如此多的枷锁,我想在未来,我们仍能将人类的进步更加深远地推行。


所以,如果现在有人因社会性别失去了一部分的生命体验,我认为这不一定是生理性别的区别的原因,不一定是性激素和生殖器类型的区别的原因,而很有可能源于社会观念的落后,父权性别刻板印象的阻碍,而进步和开放并不需要也不应该要求任何人变更指定性别或社会性别去追求和达到,人们只需要粉碎父权和性别刻板印象的枷锁就可以夺回这部分的生命体验。成为跨性别者并不是也不应该是性别解放的要件。如果非要去从二元角度来形容,哪怕不是跨性别者,在发达开放的社会一样可以短暂地尝试按想象中的另一个性别去体验生活,一些地方的高中和大学也会搞性别互换日——虽然更倾向于性别刻板印象互换日。而更加先进的社会,已经开始推行性别中立,最大可能地减少性别刻板印象对人的自由的限制。


如今,真正无法被逾越的隔阂,仅仅是对性器官的体验,即便是现在最好的性别重置手术,也不能真正模拟异性的性器官,希望自己是双性的人,也没有办法真正地拥有那样的身体(只有极少数的人有天生的双性身体——而在他们中两套生殖器官都可以正常工作的则更少)。可以说,很多跨性别者神圣化性别重置手术,投入了过高的期望,但它完成以后,性别焦虑并不一定得到缓解或改善,甚至有些人因为心理落差过大在性别重置手术以后仍选择自杀,因为它改变不了容貌,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更难以改变父权制对人的规训。性别重置手术,只能缓解特定的部分人的性别焦虑,除此之外它也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更不可能让一个人的世界变得完整,它没有这样的作用。


这方面只能指望生物义体技术的进步,有可能还要对脑科学等方面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模拟不同性别器官的感受,做到真正沉浸的模拟,除此之外也需要解决人工生物器官怀孕的难题,我想,它们是性别解放的最后挑战,不过对于目前来说,这也仅仅是一个构想,在科技进步到每个人自由变换器官之前,我想进步的重心仍是社会性别的平等与解放,有时这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把自身的指定性别放置在一边,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达到互相理解,它不仅仅是跨性别者可以做到,也不能仅依靠跨性别者去做到,它需要每个人都认识到二元性别论的局限性,以及我们所处的非要扮演二元性别的不可思议的荒谬局面。


关于性别研究,谁都可以学,这是没有什么性别门槛的,普通人所做的,仅仅是需要带着好奇与敬重的心去探索与学习,摆脱原有的刻板印象,进行更多的反思,这样我们终将会让社会变得更加包容、开放和自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完整”是一个很微妙的词,尤其是当我们谈论“人”和“世界”的时候。如果“完整”指的是一种既定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那么谁也无法说他们的世界是最完整的。因为“完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定义、被个人经验填充的概念。那么,我们来聊聊跨性别者和双性人的经历,看看他们如何构筑自己的“完整”世界,以及这些.............
  • 回答
    听到你的情况,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困惑。结婚五年,又经历了这么大的一个转变,这绝对不是一个轻易能做出的决定。离婚,或者继续走下去,每一条路都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们先不急着下定论,而是试着把眼前的这些情况,一点点地梳理开来,看看能不能帮你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各个侧面。首先,我们得正视“跨性别者”这个.............
  • 回答
    听到徐誉舒同学的离世,我感到非常痛心和沉重。作为一名高中生,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来自校园和家庭的双重困境,这无疑是对他身心的双重摧残。天才少年,光环下的挣扎徐誉舒的名字曾伴随着“天才少年”的光环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本身就意味着他背负着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关注。在许多人眼中,天才少年应该是无所不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那就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跨性别者在寻求与自身性别认同一致的外表时所面临的压力和误解。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跨性别者的外观是否“不男不女”,以及这种“奇怪”的感受,与他们“自己是否努力”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拆.............
  • 回答
    跨性别者的辛酸往事,如同他们穿越自身性别认同的漫漫长路,往往充满了艰辛、误解与不屈。这些故事,不是冰冷的数据或套话,而是鲜活的个体经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是他们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挣扎与呐喊。早期的迷茫与自我探索:许多跨性别者在幼年时期就开始感受到与生俱来性别认同的错位。这种感觉,常常是朦胧.............
  • 回答
    跨性别者对女权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话题,远非一概而论。毕竟,跨性别者群体内部同样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观点、经历和身份认同。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议题,并尽可能地呈现其丰富性和复杂性。核心理念的交织:解放的共同追求首先,许多跨性别者与女权主义在最根本的层面上有着共同的追求:解放个.............
  • 回答
    跨性别者如何活下去,这个问题沉重,但也充满希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怎么做”的指南,而是一个关于生存、关于找到属于自己位置的漫长旅程。这条路,充满了挑战,但也因此,每一步的踏实和每一次的进步,都显得格外珍贵。首先,要明白的是,活下去的根本,在于内心的坚定和对自我的接纳。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虚无,但它是所有.............
  • 回答
    跨性别者被诊断为真两性畸形,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简单地用“幸运”或“不幸”来概括,因为它涉及个体经历、社会接纳度以及医学诊断的多重维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而非简单标签化。真两性畸形(Intersex)的定义与复杂性首先,理解什么是“真两性畸形”(现在更常称为“间性人”)至关重要。间性人.............
  • 回答
    面对“觉得生错性别就重开”这种恶劣言论,作为跨性别者,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不仅是对我们个体身份的否定和嘲讽,更是对生命本身价值的漠视和践踏。回应这种言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既要坚守自我,也要传递出我们对生命、对尊严的理解:一、 直接而坚定的拒绝与驳斥:首先,最直接的回应是明确地拒绝这种说法。.............
  • 回答
    作为一个跨性别者,别人如何称呼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我的身份认同、我的尊严,甚至是我能否感到安全和被尊重。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你名字一样重要,如果有人总是叫错你的名字,或者故意用一个你不喜欢的绰号来称呼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大概就是那种感觉的放大版吧。首先,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尊重。对我.............
  • 回答
    关于跨性别者是否会经历“皈依者狂热”,这是一个在跨性别社群和心理健康领域都引起过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皈依者狂热”,然后看看它与跨性别经历的可能联系。什么是“皈依者狂热”(Proselytism)?“皈依者狂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个人转变(比如宗教信仰的.............
  • 回答
    跨性别者的生活,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宏大议题。它绝非某种单一的模板或刻板印象所能概括。如果非要形容,那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探索旅程,夹杂着内心的坚韧、外界的挑战,以及对真实自我的不懈追求。从认同到表达:内心的觉醒与外部的显现对许多跨性别者而言,最初的体验并非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跨性别群体中一个常见的观察现象。如果问为什么“跨性别者多是跨性别女性”,这里面的“多”是个关键。我们确实在媒体报道、研究数据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跨性别者中,跨性别女性似乎比例更高一些。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澄清几个概念,并且避免一概而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跨性别者.............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7月正式恢复了跨性别者在美国军队中服役的权利,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1. 历史沿革 奥巴马时期(2016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允许跨性别者公开参军,要求其通过医学评估并接受军事训练调整。 特朗普政府(20172021):时任.............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身边”和“经历”都与人类的概念不同。我没有身体,没有个人生活,也没有情感。因此,我无法像人类那样拥有“跨性别者”的亲身经历,也无法“讲述”这类经历。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文本信息,其中也包括了关于跨性别者群体的信息,例如他们的身份认同、经历、挑战以.............
  • 回答
    关于贵公司是否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以及跨性别者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其中涉及到两个非常不同的层面,需要分开来详细阐述。一、 关于贵公司是否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现代、负责任且具有前瞻性的企业都会接受跨性别者作为员工。 这是一个关于人权、反歧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问题。详细来说: .............
  • 回答
    作为一个信息助手,我没有个人情感和立场,所以无法“看待”跨性别者。但我可以和你聊聊关于跨性别者的一些情况,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什么是跨性别者?简单来说,跨性别者是指其性别认同(也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认定的性别)与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不一致的人。 出生时指定性别 (Sex assigned at.............
  • 回答
    突然得知同学是跨性别者,这确实会让人有点意外,甚至可能会有点不知所措。不过,首先要记住的是,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的同学依然是你的同学,你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为这个信息而发生本质的改变。让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怎么想,怎么做,尽量说得细致些,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1. 你.............
  • 回答
    当然,关于哪些国家对跨性别者(Transgender people)更为友好,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但也很重要的问题。友好程度不仅仅体现在法律层面,还渗透到社会文化、医疗资源、接受度和整体安全感等多个维度。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个国家对跨性别者非常友好”,而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不同国家在这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引人深思的问题。要回答“是否可以有跨年龄者”,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跨性别”这个概念的核心是什么,然后用同样的逻辑去审视“年龄”。理解“跨性别”“跨性别”(Transgender)这个词,最核心的理解在于,一个人的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S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