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太大,完全没法一概而论。
非要去划分一下,或许有四个尺度。
第一个尺度,是全职在岗,还是脱产退休。对应着的资产类型,一个是集中股权,一个是分散的金融资产。
第二个尺度,是个人能力和预期范围内的资产获得,还是远超个人天赋能力的意外之财或狗屎运。
第三个尺度,与个人教育背景、个人自我追求和自我实现、价值观、朋友圈等等有关。
第四个尺度,是否想要靠和异性的各种交往,去不断地证明自己;以及,是否有必要通过各种消费行为,才能实现和异性的各种交往。
一方面,一个人资产过亿,足以支持他去消费几乎所有可被工业化生产的消费品(喷气机和较大的游艇除外),于是足以支撑在常人看来颇为奢靡的生活。
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这样的人,也可以因足以支持对几乎所有可被工业化生产的消费品的消费,从而对几乎所有消费祛魅,变得颇为佛系,回归本源。
当然,这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后者的年消费金额一定很低。若有什么小众嗜好,代价依然可以很高,乃至更高。仅是,这些爱好通常都比较私人,纯粹属于自我讨好,而并没有多高的彰显性而已。
总之,这事儿真的无法一概而论。人和人的差异,实在实在是太大了。
而延伸一下的讨论就是,不论是对扩大消费,还是对经济循环,还是对维护社会主义的主体性,食利阶级的大规模存在、所谓 “财富自由” 概念的文化扩张,都是不健康的。
对消费来说,资产越高,消费所占的比例越低。对经济循环来说,金融资产的中心化和被动化持有,对支持产业,是不必然有促进作用的。而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下,所谓 “老钱” 的概念,是一个颇为退行性乃至肮脏的存在。
但我不是个真空球形人。于是,哪怕平时说再多人类社会远期发展方向的展望,现如今,彻底摒弃市场经济,是并不现实的。在这一大背景下,合理的政策和文化导向理应是,鼓励创业而不是造富;鼓励造富而不是守财;鼓励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鼓励实业家而不是食利者;鼓励现世分配而不是财富传承。
更具体一些的话,随便举两个例子:我个人是支持恢复对金融资产特定金额以上的个体,收全额的资本利得税的(现在的政策是二级市场投资免税)。以及,对特定资产以上的个体,我是支持收 “一大半” 遗产税的。
当然,这只是泛泛的精神方向,而不是细则。具体情形要复杂得多,此处仅是点到为止。
早年做客户经理的时候认识个客户。十年前,他身价大约是一两亿。最后一次打交道是四年前,他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了,身价二三十亿。
刚认识他时候,他还是个挺普通的生意人的样子。住近郊的联列住宅,家里装修得简单,并不华丽,但看得出不便宜。比如有那种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的音响。家里有保姆,没有司机,自己开车。一辆破旧的雅阁开了多年,某天买了辆路虎,一本正经地跟我说是加柴油的,比较省油钱。我在心里白了他一眼,开路虎的还想着油耗。
和他聊天,不管聊啥,不出五分钟能扯到他公司的行业前景和未来。办公室里有功夫茶,酒桌上也不含糊。
他也有些烦恼,孩子入学啊,拍牌照啊,老家的宅基地被人侵占什么的。穿着上,周身名牌成衣,不是定制的,戴二十几万的表。
做生意亲力亲为。有一次去办抵押,他开了辆吉姆尼,我少不了恭维几句,他挺惊讶我一个女的怎么认识这种车。他说那车平常他开着巡仓库堆场的,小巧方便,还可以玩一下,连买带改三十几万吧,还说是背着老婆买的,他老婆不懂车以为就是几万的铃木。
当时的感觉吧,他大概就相当于一年挣一两百万的大企业管理层的生活方式。比一般人有钱宽裕,但还在一个世界。
最后一次打交道的时候,他身价几十亿了。那真是和一般人不同了。
那时候和他打交道很麻烦的。他的公司架构已经很复杂了,需要他签字的东西,他手下人都不配合,跟我们的客户经理扯皮。行长都见不到他本尊。我当年的领导已经离职,我也转岗位了。不过因为当年打过交道,我是我们单位仅存的一个可以直接联系他本人的了。代班去拜访了一次。
他住郊区的双拼别墅,两栋都是他的,打通的,总面积非常夸张。签合同需要他全家,都在家,得打电话联系。因为家里已经有住家的佣人、司机、厨师、保安。甚至有园丁和管家。
人很佛性了,深居简出,不怎么去公司。张口就来的变成了黄花梨、沉香木、玉器字画什么的。山水园林什么的也有研究,在老家搞了一个园子。
我到的时候,据说他在家里,蒸桑拿…等了半个小时才见到人。不过他蛮有心的,让厨房做了点心给我。是我最爱吃的陈皮红豆沙,挺感激的,他还记得我的习惯。
身价过亿也不算啥,跟普通人的日子差不多,净资产过亿美元,才会有些不一样,买游艇、豪宅还得省着花,也是啥都不省心,不容易着呢。
我觉得不看价儿过日子的,只有两种人,年收入刚过百万的,与净资产过了百亿的。
职业关系和以前的工作关系,也接触了少数身价过亿的人。真的不是电视剧里的天天美女,香车。纸醉金迷,奢华无度。包括富二代,很多也是很勤奋上进的,很多都有海外留学经历。
再说,过亿还分是多少,其实在一线城市和强省会,如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天津等地。身价一个亿现在已经不是很大的富豪了。因为房价高的原因。
如果是创业公司,中型公司的老板,就有很多是身价一个亿到几个亿。因为除了实业收入,很多富豪都有投资收入。而且,身价,包含了房产,车,公司固定资产,如工厂设备,股票收益等。身价一个亿的富豪,有些可能要拿五百万现金应急,都要做房产抵押,或者设备抵押等。和有一个亿现金,是两个概念。
除了少数明星,政商关系等特殊手段发家之外,大部分各行各业的富豪,都比普通工薪阶层付出了更多的心力和勤奋。要学习,操心的事情多。并不想打工人,一天到晚做好自己的事情,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
说几个示例;
1,忙的没时间花钱的富豪
工作关系,短暂接触一个身价十亿左右的富豪,忙的时候,夸张到什么程度?据他自己说,连刷牙的时间都没有。
以前,刚毕业时没见识,觉得富豪出入高档场所,各类奢侈消费等。只是一种装逼消费。后来才明白,对这些人来说。可能忙一两个月,才有时间去消费一次,也不算奢侈了。真的是,有命挣钱,没多少时间花钱。金钱带给自己的,更多仅仅是安全感而已。
2. 爱走楼梯的富豪 细思极恐
刚毕业工作时,一家公司,一个一线城市富豪,经营一家普通中型的公司,并没有上市。算上早期买的房产,身价在四五个亿。大部分身价是房产,别墅升值带来的。他最爱做的事情,是有电梯不做,下班前走楼梯。原因是他很注重身体保养。他作为老板,一天到晚要和各部门,各分公司负责人。代理商,合作商,供应商频繁会面。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坐着会客,或者听取汇报。所以,下班走楼梯,算是一种锻炼。在办公室,也经常看他在工作间隙,扭扭腰什么的。和普通的中年人没啥两样。
3、学习能力超强,向下属学习的富豪。
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初中毕业。四十多岁的时候,公司越来越发展后,有新技术部门成立。他本人不懂技术,就高薪从成熟的大公司挖技术大牛负责人。据那个负责人说,刚开始是董事长向他学习,他利用董事长的不懂,还能忽悠董事长一下。一年后,董事长在他的领域,已经学懂了七八成了,他作为部门负责人,已经忽悠不了董事长了。
4、吃饭睡觉在工厂的富豪
这些就很多了,广州,深圳,东莞以前工厂兴盛时,很多老板为了赶订单,吃睡在工厂,短期半个月,一个月都不回家,也是正常事情。
5、婚外情,养情人和努力奋斗,并不矛盾的富豪
有很多人有一种印象,好像滥情,婚后在外面包养女人,奢侈等,是一种不求上进,胸无大志的表现。现实并不是。这种思维,其实是一种校园思维,成熟的人,能处理好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做人越通透。如果他们自身的婚姻不幸福,也可能去滥情,去纸醉金迷,去婚外情。
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挡他们为目标而奋斗,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上进心。也有些成功人士,能把事业,家庭,婚外情都处理的很好。具体可参考那个被美国强势打压的某深圳大公司的掌门人,在四十多岁离婚后,又娶了几个女人,就明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