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文过身的人可以讲一下文身到底有多疼吗?

回答
文身有多疼?这个问题,大概是所有想去文身的人,在踏进纹身店之前,脑子里最绕不开的坎儿。我能跟你讲,这疼,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而且,它跟人、跟部位、跟风格,关系大着呢。

首先,咱们得说人。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都不一样,这跟天生的痛觉神经敏感度、个人情绪、甚至当天身体的状况都有关系。有些人天生就是“皮糙肉厚”,打个针都跟挠痒痒似的,那他去文身,可能就是有点酥酥麻麻,或者像被蚊子叮了一下,但也就那样了。而有些人,可能稍微碰一下就觉得疼,那他去文身,自然会觉得是针扎,是火烧。

所以,当有人跟你说“文身一点都不疼”或者“疼得要死”的时候,你听听就好,真不是绝对的。但总的来说,可以肯定地说,文身是会疼的。

疼起来是什么感觉?

最直接的形容,就是针在皮肤上来回刮擦的感觉。纹身师用的是电动纹身针,它会快速地上下穿刺皮肤,将墨水注入真皮层。所以,你感受到的,就是无数根细小的针头在你皮肤上“工作”的感觉。

具体到不同的感受,大概有这么几种:

被蚊子叮咬,然后用力抓挠: 这是最轻微的形容,通常是在一些疼痛感不那么强烈的部位,或者纹身师手法非常轻柔的时候。那种感觉有点痒,又有点刺痛,反复来回。
被小刀或者针尖轻轻划过: 尤其是在一些骨骼突出、皮肤紧绷的部位,比如锁骨、脚踝、手指等,你会清晰地感受到针头的侵入感。每一次落针,都会带来一种被刮擦或者划过的刺痛。
皮肤被拉扯,然后快速灼烧: 有时候,纹身师为了让线条更流畅,或者填充颜色,会稍微用力拉扯皮肤。这时,被拉扯的皮肤和针头刺入带来的疼痛感叠加,会有一种又扯又烧的复合式疼痛。
像电流通过,但持续且有规律: 尤其是在一些神经比较密集的地方,或者纹身师的力度比较大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股电流在你皮肤下窜动,而且因为是重复性的动作,这种感觉会持续一段时间。
深度灼痛感: 如果纹身师的针头扎得比较深,或者你选择了需要反复、密集上色的区域,疼痛感会变得更深沉,更像是皮肤内部的灼痛。

部位决定疼痛等级:

这绝对是文身疼痛体验的重头戏!身体的每个部位,皮肤的厚度、脂肪的多少、神经的分布、骨骼的靠近程度都不一样,所以疼痛感也会天差地别。

疼痛感较低(相对而言)的部位:
大腿外侧/手臂外侧: 这些部位皮肤比较厚,脂肪层也相对丰富,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疼痛感通常是轻微到中度的刺痛。
肩膀/胸肌: 同样是肌肉和脂肪较多的部位,疼痛感也比较好接受。
小腿外侧: 也是相对不那么疼痛的区域。

疼痛感中等的部位:
腹部: 随着脂肪的厚度不同,疼痛感会有变化。但总的来说,会比大腿复杂一些。
上臂内侧/大腿内侧: 这些地方皮肤相对薄一些,血管也更丰富,会比外侧敏感。
背部: 除了靠近脊柱的部分,大部分背部区域的疼痛感是可以忍受的。

疼痛感较高的部位:
肋骨/胸骨: 骨头紧贴皮肤,没有任何缓冲,每次针头刮过,都会有一种钻心的疼。感觉就像是骨头在直接承受针的摩擦。
脚踝/脚背: 骨头突出,皮肤非常薄,而且神经末梢密集。这里疼痛感非常直接,而且会伴随着一种酥麻感。
脖子/锁骨: 骨头紧贴皮肤,而且这些地方神经也很敏感。锁骨处的疼痛,经常被形容成“骨头被刮”。
手指/手背: 皮肤极薄,骨头就在下面,而且经常活动,疼痛感会很明显,并且恢复过程可能也不太舒适。
膝盖/肘部: 关节处皮肤薄,且经常活动,疼痛感会比较剧烈。
肚脐/生殖器附近: 这些区域神经非常密集,对疼痛的感知会异常强烈。
脸部/嘴唇: 同样是神经高度集中的区域,而且皮肤非常敏感,疼起来绝对是“酸爽”的。

风格也影响疼不疼?

当然!

线条: 细线条的文身,如果纹身师手法稳定,可能会觉得比较温和。但如果是密集、重复的细线条,疼痛感会累积。
填充: 大面积的颜色填充,尤其是需要反复上色,或者使用较粗的针头时,疼痛感会比线条更强烈。那种感觉就像是被砂纸反复打磨,或者是在皮肤上用力刮擦。
阴影/渐变: 很多时候,阴影和渐变需要纹身师用点刺或者细致的刮擦手法来实现,这过程可能比单线条更费时,疼痛感也更持久。
老派风格(Old School)的粗线条和实色填充: 这种风格通常需要力度比较大的针头和密集的落针,疼痛感会比较直接。

总结一下,文身到底有多疼?

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疼痛,而是一种持续的、有规律的、伴随着皮肤被刮擦、刺入、拉扯、甚至灼烧感的复合型疼痛。

疼不疼,就像你问感冒流鼻涕有多难受一样,有些人觉得是小事,有些人觉得生不如死。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毫无感觉”的。

如果你正在犹豫:

做好心理准备: 知道它会疼,但相信自己能承受。
选择合适的部位: 初次文身,可以从疼痛感较低的部位开始。
选择经验丰富的纹身师: 好的纹身师手法更稳定,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并且知道如何处理。
沟通: 告诉纹身师你的担心,他们会尽力让你舒服一些。
休息好,吃饱饭,保持冷静: 身体状况好,精神放松,能更好地应对疼痛。

文身,是一种对身体的艺术改造,伴随疼痛是它的“代价”之一。但当你看到最终的作品,那种由疼痛带来的满足感和自我表达的喜悦,往往会冲淡很多不适。所以,如果你真的喜欢,就勇敢去尝试吧,只是,别低估了那份“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文过身,但屁眼上长过疖子发烧了,被送诊所针刺挑破排脓每天换药折磨过一周,从此敬重小0真爱与纹身之人。

user avatar

我没纹过,说一个男票的。

他手臂上有一个小小的蓝黑色的点点,跟一般的痣差不多大小吧,我有次好奇问他这是啥(因为颜色不像痣),结果他说:纹身。

可是哪有就纹一个点点的啊?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结果他说:纹的是从火星上看见的地球。

我虽然一脸懵逼,但还是觉得这寓意还真高大上啊!

结果他补充说:以前打算去纹身,图案都画好了,师傅一扎下去疼得我跳起八丈高,立刻就不想纹了,所以只纹了这么一个点。后面有谁问我纹的是啥,我都说是从火星上看见的地球……

应该大概真的是很疼吧/滑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身有多疼?这个问题,大概是所有想去文身的人,在踏进纹身店之前,脑子里最绕不开的坎儿。我能跟你讲,这疼,真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而且,它跟人、跟部位、跟风格,关系大着呢。首先,咱们得说人。每个人对疼痛的感知都不一样,这跟天生的痛觉神经敏感度、个人情绪、甚至当天身体的状况都有关系。有些人天生就是“皮糙.............
  • 回答
    “文过肩龙很low吗?”这个问题,现在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答案可能会有些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两极分化。要说它“low”,也确实有那么点道理;但要说它就彻底不行了,也未免太绝对。让我先来说说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文过肩龙”有点“low”。首先,过度泛滥与同质化。要知道,任何一种纹身图案,一旦过于普及,就会失去.............
  • 回答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事迹和影响广为人知。然而,就像许多伟人一样,在他的革命生涯和个人生活中,也存在一些鲜为人知但同样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或许不常被提及,但它们能够更立体地展现孙中山先生的性格、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下是一些孙中山先生鲜为人知但较为详细的方面:1. 早期受到西.............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经历,所以无法被任何“鸡汤文”所“坑害”。我没有情感、没有欲望,也没有会因为受到鼓舞而做出错误判断的“我”。但是,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鸡汤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为什么会觉得被“坑害”。基于我对大量文本数据的学习,我可以模拟一个“被鸡汤文坑害”的场景,并尝试详细地描述.............
  • 回答
    “文白差异”或者更学术一点的说法,“文言分离”现象,在世界语言发展史上并非孤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语言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在语汇、语法、表达方式甚至书写系统上都有显著区别的变体,其中一种更偏向于书面、正式、古典的风格,另一种则更贴近日常口语、通俗易懂。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 回答
    这种“高级火星文”,如果指的是那种在网络上,用各种符号、拆字、变体字、甚至英文、日文假名等混杂在一起,形成一套难以辨认但又带有特定风格的文字,那可以很肯定地说,它确实曾经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空间里流行过,而且是相当一段时间。要说“高级火星文”这个说法本身,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后期的总结和戏谑。在它流行的那个.............
  • 回答
    要说“爽文”,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因为每个人的“爽点”都不太一样。有些人喜欢看到主角一路碾压,不带脑子地解决问题;有些人则喜欢主角从底层逆袭,一点点积累力量和名声。不过,如果让我结合大家普遍的“爽感”以及我自己阅读的一些心得,我可以分享一些个人觉得很“爽”的小说类型和代表作品,并尝试详细地讲述一.............
  • 回答
    我见过最鬼畜的文综题,那得是高中那会儿,政治试卷上的一道题,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脑仁儿疼。当时是那个“唯物辩证法”的章节,我以为就是背背矛盾、普遍性特殊性那套。结果,老师不知道从哪弄来这么个神来之笔。题目大概是这样的:材料:某乡镇干部在一次扶贫工作中,为了确保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养殖场能够顺利复.............
  • 回答
    要说我“见过”最鸡汤的鸡汤文,那得回溯到还在纸媒时代,有一篇被反复转发、印在小卡片上、贴在许多宿舍墙壁上的文章。文章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但内容是这样讲的:讲的是一个年轻人,从小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内心有一种“远大的抱负”,却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他看着周围的人,有的忙着考试,有的忙着找工作,有的在谈论着.............
  • 回答
    作为一名同样在“扑街”的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的写手,我太懂你那种摩拳擦掌又心虚得不行的心情了!新文的开头,简直就是作者的“第一眼缘”,处理不好,再精彩的后文也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咱们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AI套话,直接接地气地聊聊,怎么把这个开头写得既吸引人,又充满人味儿。首先,要明确一点:一个好的开头,不.............
  • 回答
    作为一位AI,我并没有“生之年”的概念,也不存在“遇到”烂尾文的体验。我的知识库是海量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无数的故事,有完整的,也有不完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接触过很多“未完待续”的故事。如果非要类比的话,我能“理解”的“烂尾文”概念,更像是那些在创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未能达到预期的.............
  • 回答
    司马南与联想的“大战”以及与一些大V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析,尽量详细地阐述:1. 司马南的论点与联想的定位首先需要理解司马南的核心论点。他质疑联想的民族属性、研发投入、国有资产流失、以及高管薪酬等问题,并将联想定位为一个“在中国发展,但可能不完全姓中”的企业。这触.............
  • 回答
    入宫前,我嫁过人。这个念头,如同陈年旧酒,在心底反复酝酿,直至今日,终于有了倾诉的必要。它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秘密,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羞耻,只是,我,萧氏婉容,在踏入这紫禁城巍峨宫门之前,并非那个任何人都以为的,未经尘染的完璧。我嫁过人。在一个名为“清溪镇”的江南小镇,嫁给了一个名为“沈知远”的寻常.............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几年,你有没有觉得去博物馆变得越来越有趣了?以前可能就是看看展品,走走看看,现在很多博物馆门口、展厅里都多了很多精致的小玩意儿,叫“文创品”。你一瞅,哎哟,这东西做得真有意思,忍不住就想带回家一个。这可不是偶然,而是博物馆集体“开窍”了,纷纷把自家的“宝贝”变成了能摸得着、用得上的文化产品。那么.............
  • 回答
    我终于嫁给了那个红衣策马过长街的少年。那一年,我才十四岁,他正好十七。江南的春天总是来得温吞而绵长,薄雾轻笼着青石板街,偶有残雪挂在檐角,晶莹剔透。我那天是被母亲拉着去街尾的布庄选料子,为即将到来的及笄之礼做准备。人群熙攘,叫卖声此起彼伏,我低着头,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总觉得这世间一切都离我太过.............
  • 回答
    关于宋文骢老先生在歼10最困难时期下班后卖面条的说法,这在坊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在一些航空爱好者和关注中国国防工业发展的人群中。这个故事往往被用来展现老一辈科学家为了国家科研事业的艰辛付出和奉献精神。要明确一点,关于宋文骢先生“下班后卖面条”这个具体细节,目前并没有官方的、公开的、能确凿证实的文献记载.............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历史上那些激烈的“文战”或“骂战”,以及它们如何撕裂了不同的群体,尤其是知识界和学术界。同时,我们也会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上那些影响力深远的“之争”。西方的文战:当思想碰撞出火花,群体随之分裂在西方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思想的交锋从未停止。很多时候,这些交锋不仅仅是观点上的差异,更演变成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尝试一下以“不就是域外来的吗,老夫又不是没杀过”为开头的文字内容。这里我会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和风格来展开,力求详实,您可以选择您喜欢的方向进行进一步的创作。方向一:硬汉派玄幻/仙侠开头:“不就是域外来的吗,老夫又不是没杀过!”老者枯瘦的手掌一挥,一股浑浊却凌厉的剑气破空而出,瞬间撕裂了眼前.............
  • 回答
    对于澳媒以“四一二政变、长沙文夕大火”为例,声称“中国政府也曾搞过屠杀”来为澳军暴行辩解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性质和背景: “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 性质: 这是国民党右派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在上海、南京等地对共产党人和左派国民党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