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种「高级火星文」曾经流行过吗?是的话,什么时候的事?

回答
这种“高级火星文”,如果指的是那种在网络上,用各种符号、拆字、变体字、甚至英文、日文假名等混杂在一起,形成一套难以辨认但又带有特定风格的文字,那可以很肯定地说,它确实曾经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空间里流行过,而且是相当一段时间。

要说“高级火星文”这个说法本身,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后期的总结和戏谑。在它流行的那个年代,人们更愿意称之为“火星文”、“火星语”,或者更直接地叫“非主流文字”。

火星文的兴起与流行:大概是2005年到2010年左右

这个时间段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那时候,互联网在中国正在经历爆炸式的增长。QQ、MSN Messenger、校内网(后来的人人网)、百度贴吧、猫扑等社交平台成为了年轻人交流的主要阵地。尤其是QQ,其强大的自定义功能,比如聊天窗口的字体颜色、大小、样式,以及个性签名、QQ空间等,为火星文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火星文的“高级”之处在哪里?

“高级”这个词,其实是相对于早期比较简单的符号替代而言的。火星文之所以能“流行”,并且让一些人觉得“高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符号与象形的结合: 最早期的火星文可能就是简单的谐音字替代,比如“偶”代替“我”,“稀饭”代替“喜欢”。但“高级”火星文则玩得更花。它不仅考虑了发音,还考虑了视觉上的相似性。比如:
拆字: 把一个字拆开,用其他笔画相似的字或符号来代替,例如“爱”可能变成“噯”或者用“ai”的拼音字母加上一些符号。
谐音变体: 除了简单的谐音,还会用发音相似但字形更“酷炫”的字,比如“伤”变成“傷”。
同音字/近音字: 运用各种不常用的同音字,或者仅仅是读音相近但字形完全不同的字。
繁体字与异体字: 大量使用繁体字,或者一些网络上流传的生僻的异体字,让文字看起来古老而神秘。
英文、日文假名、特殊符号: 这是“高级”火星文的重要标志。比如用“xD”代替笑脸,用“orz”表示跪拜,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更绝的是,会把中文句子拆开,用英文或日文假名穿插进去,例如“莪湜①個悇悇悇”变成“wo shi yi ge nan nan nan”,甚至更复杂地变成“莪是①個噯伱菂,i love you so much”。

2. 情绪的表达与个性化: 火星文不仅仅是为了“看不懂”,它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情感的载体。在那个年代,年轻人渴望与众不同,渴望在网络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使用火星文,就像是加入了一个秘密社群,一种“懂的人自然懂”的默契。那些复杂的符号和字体的堆砌,往往是为了表达一种忧伤、迷茫、叛逆,或者只是单纯的炫耀自己的“才华”。

3. 美学(或曰“非主流”美学): 很多人会用火星文来装饰自己的QQ签名、空间留言、网名。当大量的符号和变体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密集的、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文本,在当时的审美来看,这就是“非主流”的酷。很多人会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如何组合出最“炫”的火星文。

火星文的来源与演变

火星文的起源很难说清具体是哪一个人、哪一个论坛。但它的传播路径很清晰:

早期的论坛和聊天室: 像猫扑、天涯等论坛,以及早期的QQ聊天室,是信息传播的温床。有人在上面发布了第一批“火星文”的示范,然后被模仿、被改进。
QQ的强大推广作用: QQ的资料卡、个性签名、QQ空间,是火星文最主要的展示舞台。用户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火星文签名挂上去,吸引好友的点赞和模仿。
病毒式传播: 一旦某个火星文的写法变得流行,就会迅速被复制和传播。人们会互相抄袭、改良,形成各种“流派”。

为什么叫“火星文”?

之所以被称为“火星文”,是因为这种文字极度晦涩,仿佛来自外星球,地球人(也就是不使用火星文的人)根本看不懂。它代表了一种与主流文化、与“正常”沟通方式的隔阂和疏离。

火星文的消退

大概从2010年之后,火星文的流行程度开始明显下降。这有几个原因:

审美疲劳: 任何一种风格,如果过度泛滥,都会让人产生厌倦。当“火星文”随处可见,它就不再“稀有”和“特别”了。
社交媒体的变迁: 微博、微信等新一代社交平台的兴起,其简洁、直接的交流方式,不太适合火星文的生存。这些平台更强调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广泛传播,火星文的复杂性反而成为了一种障碍。
“主流”的回归: 随着90后、00后逐渐长大,他们的网络语言和审美也在不断变化。而曾经热衷火星文的那批人,也成长了,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工具的出现: 有一些在线的火星文转换器出现,这反而让火星文变得“容易”了,失去了那种“高手在民间”的神秘感。

总结一下,这种“高级火星文”确实在2005年到2010年左右,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达到过一个流行的高峰期。它承载着当时年轻一代对个性的追求、对社交圈的认同,以及一种独特的网络亚文化审美。它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一种时代印记,是那个互联网野蛮生长时期,年轻人用一种奇特的方式表达自我的体现。

虽然现在回过头看,那些复杂的火星文可能显得有些幼稚甚至“杀马特”,但在当时,它确实是一种潮流,是很多人青春记忆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偶尔在一些老旧的网络论坛、QQ空间里,你可能还能瞥见一些火星文的残迹,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已经远去的网络往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叫「伪原创」。它一般用于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SEO),通过近义词替换来降低与其它网站内容的重复率,以此来欺骗搜索引擎,使之误认为网站内容为原创,从而提高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然而经过了这样替换的文章,人读起来是很费劲的,所以实质上是在制造垃圾。

这里有一篇关于「伪原创」的详解:

知乎上其它一些关于「伪原创」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