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去港中文了
答主17级南京某工科211本科生,自动化专业,参加了2020保研夏令营,最终权衡利弊放弃保研选择出境读研,申请香港新加坡。当时零基础雅思开天辟地,捡起摸鱼多年的英语,到今年3月份才达到要求,一共考了4次。
趁还没过去太久时间,记录一下我那时的想法。大一是环境工程专业,转专业时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而自动化正好提供了各个方面都接触学习的机会。在本科阶段我有幸学习了软硬件都相关的知识,虽然不是特别深入,但广度足够让我对今后从事的方向有了初步的判断。
我的成绩不算特别优秀,参加过一些水水的比赛,没有突出的奖项只是为了应付保研加分。在夏令营时被突如其来的线上面试打得手足无措,联系本校新来的大佬面试得一塌糊涂,最后仅拿到了东南大学自动化专硕offer。
其实在读本科的时候,我已经想明白以后不会从事控制行业。控工老师(青千)给我们讲课时就说,现在的控制理论发展就是在玩数学,对于实际工业很难落地;而自动化比较热门的机器人方向,我在之前只参加建模和数据挖掘比赛,没有对机器人产生太大兴趣。于是在投夏令营的时候,计算机自动化混着投简历,能去CS就去CS。
在保研时经过一番交流,我发现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和dl相关的,换句话说像我们这种没有排名学校背景一般的人,供你选择的方向并不多,想通过保研去外校好老师的课题组难度不小,更别说考研了。结合当今算法岗的现状,我决定在保研时避免这些方向,寻找学术能力强,认真负责的老师。
然而经历了一个暑假以及身边一些人的经历,这个想法不那么现实…外校好的实验室进不去,(比如中科大信院一些做CV很好的老师,我的同学发邮件石沉大海,听说只招收华科这一层次的外校保研生)又想逃离本校更上一层楼,本身又有出去读博的想法(家里也支持),于是有了放弃保研出国先读研的念头。
后来坚定我这个想法是询问了不少学长学姐他们读研的生活。很多自动化在读研究生,应付完实验室的任务后再抽时间刷题出去实习,毕业后找份写代码的工作,实验室任务对于找工作没有起到很大作用…有位很真诚的学长说正是因为这样的学术环境,破灭了他打算读博的想法…事实上我不想我的研究生就这么度过,可预见的未来已经注定,不做出改变这就是我今后的生活。于是思来想去,前前后后和家长做了很多的工作(父母想让我先稳下来国内读研再出国读博),最终放弃保研开始战雅思。雅思先后考了4次,中间花了些钱去请了一对一的口语辅导,最后仓促提交了申请,目前还没有什么结果。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没有学上就去找个地方做RA,多干活认真做事机会总是有的。
我的情况有些特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有些理想主义地说我放弃保研就是为了能在外边接触更多的资源,如果可以的话利用这些积累跳板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实验室继续读书。我的物质欲望并不高,就是想追求一些真实的东西,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哪怕一点点也足够了。即使后面最差的结果没有书读,暂时去做实习或者搬砖gap一年,也比稳稳当当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要有意义一些。
就在刚才,撤销了教务处保研申请,提交了弃保承诺书。这个在脑海里扎根数月的念头,终于被我给实现了。
走出办公楼,如释重负。
弃保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成绩不好,纯靠竞赛抱大腿和科研水论文搞来的资格,去不了想去的地方。而我想要的,保研院校给不了我。我也不想再催眠自己奇迹会出现了,尽早了断,及时止损。
这一瞬间,握了握拳头,感觉命运又被我攥在手里了。
本来想着家人会不同意,于是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本以为我妈会给我打电话竭力说服我,毕竟她已经劝了我几个月劝我稳妥。可她只告诉我注意身体,比我还冷静。
那一瞬间真的是忍不住了,看着微信聊天背景的全家福,走在校园里没人的小路上哭得像个傻逼。
能考上吗?我不知道。
可我知道,如果不去考一次,我这辈子都会后悔。我想去考,为了以后不被曾经的梦想扎痛。
幸运不常有,我总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天去垂青吧。
人生只有一次。而我,不愿将就。
桌面上一堆保研申请材料,终于可以拉进回收站了。加购物车里的肖秀荣全家桶,终于可以下单了。
加油,明年三月来填坑。
2018.12.24凌晨更
中午灌下一瓶红牛导致现在睡不着了,悄咪咪上来更一下~
下午专业课考试结束,粘上密封条,用力一笔一画写下“复旦大学XX(我的名字)”,合上笔帽的那一瞬间鼻子有些发酸,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考研,就这么结束了。走出考场和朋友拥抱,听她抱怨着专业课有多奇葩,商量着晚上去哪里吃饭……曾经无数次想象过考完后要去做的事,也没有力气去做了。我站在十字路口,周围行人步履匆匆,我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去往哪里。支撑着我熬过这三个月的那四个字,紧绷着的那根弦,松掉了。
当初写这个回答,只是想找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随手宣泄,写完后就把知乎卸载了。有次在吃饭的时候刷知乎热榜(我把知乎卸载了,吃饭的时候偶尔刷一下小程序),很惊讶地发现这篇回答竟然被这么多人看到。知友们发的一句句“加油”,不知道看哭了我多少次。真的,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在最崩的时候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三个月我大概崩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提交承诺书后的那个下午,是的,做了决定的当天我就崩了,因为完全看不进去书。我开始极度怀疑我自己。更可笑的是,正当我崩着呢,又接到了中科院的复试通知。对此,我也只能回复招生办抱歉无法参加复试,然后对自己笑了笑,左滑删除。虽说这个通知如果提早一天发给我,说不定我就接受了,毕竟那个研究所很有实力,导师也特别厉害,拜读过著作的那种。可现在看来,那条路并不是我最想走的。我也在本科期间搞过几个项目,也许这些连“科研”都谈不上,可我是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建模没有头绪、看文献看到想吐的那种绝望感。正因为我尝试过,所以我才觉得这条路不适合我。而报考复旦也不是一时冲动,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就业方向来看,这都是我最想要的。有很多知友问我放弃保研的是哪一所学校,这么说吧,因为我没有去参加复试,所以只能说大概率是中部排名蛮靠前的某985(虽说排名这东西在我看来更像是排给高中生看的,不想被认出来,就不说具体了哈)。虽然那所学校是我高中时代最想去的,可那又能怎么样呢?现在择校已经不是高中时凭着情怀选择了,更多的是出于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考虑。bb了那么一大段话,概括一下,就是不想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当我很确定想要什么的时候,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第二次崩呢是在十一月下旬,那时一位从小熟识的人突然就去世了,很年轻。得知这件事后,我第一次开始思考我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如果遭遇不幸的人换成是我,那么我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遗憾此生没能达成的心愿、没有勇气去尝试的事情吗?二十出头的年纪真的很无奈。在这个年纪就应该把自己摆到二十多岁的位置上,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拥有四十岁的阅历与财富。你除了手头的大好年华,一无所有。但正是这个在你手头为数不多的东西,才决定了你能成为怎样的人。那天我的心很乱,早早就睡了,第二天醒来后在备忘录里打下一行字:“只要户口本没被注销,你就是奇迹。”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现在就认输,以后三五十年还活不活啦?
第三次崩是在十二月十号左右,无非是觉得时间不够了看不完了,再一次深陷自我怀疑。可我很清楚,看得完看不完,十天后我是一定要在考场坐到最后一刻的,没有人能替我,我也绝不可能弃考。这时候心态不好是考研人的通病吧,大家都一样。
现在考完了,我也没打算对答案,心里也没有底,只等出成绩做最后的宣判了。很多人问我如果考不上的话怎么办。我应该不会选择调剂的,我考研不是为了有个学上,否则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如果考不上,也许我会先工作,然后申请国外的学校。考过的语言成绩已经过了有效期,所以现在准备出国不太现实。很佩服一位辞职跨考复旦金砖的学长,他说过考研并不能改变你的人生,能改变你的,是不达目的死磕到底的决心,和与之相匹配的行动能力。
很喜欢邓布利多校长在递给Harry格兰芬多剑的时候说的一句话:“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ely are, it is our choices.”
愿你的能力不负你的选择。
现在就不一一回复了,毕竟也没什么好消息能带给你们。也暂时不取匿了吧,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把这一段经历笑着说出来,对不起。
那就先写到这儿啦,再见啦。
2019.02.15更
政治没过线,回天无力了
查完后靠桌子愣了一会儿
不过一个三位数字而已,又决定不了谁的人生
不后悔
########################
# 2021.04.06 更
########################
取匿啦~
中午刷牙的时候打开知乎,惊奇地发现突然多了很多赞,猜到这个问题又上了热榜。一转眼,距离我第一次写这个回答的日子,过去了快三年。补一下我的近况吧,给大家做个参考。其实我本来想等取得一些成绩再来续上的哈哈~
先说结果吧,我毕业后又考了一次,考上了非常喜欢的一所学校,跟了一位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道德水准都特别高的老师。入学快一年了,这一年发生的变化是我在三年前想象不到的。三年前的我认为此生和学术无缘,三年后的我却开始享受起了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回想起来,还要感谢当初的自己没有选择随便保研到那个专硕项目,否则接下来的人生,可能完全是另外一条道路了。
第二次考研时最难熬的是准备复试的那段日子。2020年初对每个人来讲都是记忆中不可磨灭的时光。因为疫情,许多家庭被拆散,许多计划被耽搁,考研复试也不例外。复试推迟了很久,我在有暖气的房间一直窝着,不分季节与昼夜。直到有次出门,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早已从冬天变成了春天。抬头看看绿树新芽,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很舒服,却又有些难过:因为决定要考研,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这种失落在做复试简历的时候愈发明显,那时已经2020年了,可是简历上我的最新奖项是在2018年,两年了,世界上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我却还在原地踏步……万幸,最后我如愿进入了新的阶段,我的世界开始慢慢染上了新的色彩。
不过也不要盲目自信。考研这座独木桥,千军万马,被挤下的人不计其数。我身边有太多人以极高的分数落榜:有四战清华最后单科差两分的、有进了复试结果从第二名跌落到最后一名的……所以想选择考研的朋友们要理智一些,你看到的都是考上愿意分享的,而绝大多数落榜者是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的,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幸存者谬误。所以在你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确认自己可以接受最坏的结果。而当你接受了最坏的结果、真正踏上这条征途时,就不要反复顾虑得失,请勇敢地向前走下去吧!
祝愿大家都可以去到想去的学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