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研究生期间如何成为科研大佬?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怎么在研究生阶段,把自己“锤炼”成科研圈里的“大佬”。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更像是趟一条长河,需要你有闯劲,也需要有耐心,更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章法。

一、 找准你的“战场”:方向的深度挖掘与精耕细作

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得对自己研究的方向了如指掌,甚至比导师还要了解某些细节。

1. “扫荡式”文献阅读,建立知识体系: 别怕文献多,你要做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扫荡式”阅读。先从综述类文献入手,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关键问题和发展脉络。然后,循着综述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奠基性的经典论文,读懂它们的思路和方法。再往下,就是阅读最新的高水平论文,了解当前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具体做法: 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献库(Zotero、Mendeley之类的都可以),并且要给每篇文献打上标签、写上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总结。不只是读懂结论,更要搞清楚作者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他们用了什么实验设计、什么分析方法,有哪些创新点和局限性。
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问自己:这个领域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现有方法有哪些不足?我能不能找到新的切入点?

2. “小而精”的选题: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做个惊天动地的大项目。很多“大佬”的崛起,都是从一个个“小而精”的研究课题开始的。一个好的课题,往往是:

有实际意义: 能够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或者对现有理论有补充。
有创新性: 即使是个小小的创新点,也要与众不同,能够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
可操作性: 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能够完成。
思考: 和导师充分沟通,找到你真正感兴趣并且有潜力的方向。不要害怕“小”,关键在于你能把这个“小”做到极致,做到有深度。

二、 炼就“硬核”功夫: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动手能力

理论知识是基础,但科研的生命在于实验和数据。

1. 精通你的“武器库”: 无论是实验仪器、软件工具,还是编程语言、统计方法,都要练到炉火纯青。

实验技能: 如果是实验型研究,你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操作技巧,了解仪器的原理和维护,能够独立完成高质量的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不稳定,你要能快速找到原因并解决。
数据分析能力: 现代科研离不开数据。你要学会使用至少一种数据分析软件(Python、R、MATLAB、SPSS等),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用图表清晰地展示出来。
编程能力: 很多研究领域,编程已经成为必备技能。学会一门或多门编程语言,能够自己写脚本进行数据处理、模拟仿真,甚至开发新的算法,这将极大地提升你的研究效率和深度。

2. “不怕失败”的实验精神: 科研路上,失败是常态。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气馁。关键在于从失败中学习,不断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

详细的实验记录: 就像医生有病历一样,你的实验记录是科研过程的忠实反映。清晰、完整、有条理的记录,能帮助你回忆实验细节,分析错误原因,也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反思与迭代: 每次实验失败后,都要认真反思: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试剂的问题?设备的问题?操作的问题?还是方案本身就存在缺陷?然后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方案,再次尝试。

三、 展现你的“智慧”: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为科研大佬,绝不仅仅是会做实验、会写论文那么简单。

1. 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所有的理论、方法、结果都要保持一种审视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文献中的结论,要学会质疑,去思考它背后的逻辑是否严谨,证据是否充分。

多问“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为什么别人这么做?我能不能换个角度?
与同行讨论: 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能帮助你发现自己思考的盲区。

2. 挖掘潜在的创新点: 创新不一定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多时候是基于现有研究的微小改进或新的组合。

跨领域学习: 很多突破性的想法,往往来自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多关注其他学科的研究进展,看看能否借鉴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关注“不那么好”的研究: 有时候,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成功的文献,里面可能隐藏着未被发掘的价值,或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3. 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问题,比如实验数据异常、模型跑不通、理论解释不通等。这时候,你需要展现出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解问题: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个击破。
查阅资料: 利用各种资源(文献、论坛、专家)寻找解决思路。
尝试多种方法: 不要局限于一种解决方案,多尝试不同的方法,总会找到出路。

四、 打造你的“声誉”: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与人脉积累

你的研究成果需要被更多人知道,你的学术能力也需要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1. 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这是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学习同行经验、拓展学术视野的绝佳平台。

大胆提问: 即使听不懂,也要尝试提问,这是学习和引起关注的好机会。
主动交流: 会议间隙,主动与感兴趣的研究者交流,交换联系方式,建立学术联系。

2. 高水平论文的打磨与发表: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载体。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能够很好地体现你的研究水平和创新性。

精益求精的写作: 论文写作是一个反复打磨的过程。逻辑清晰、语言严谨、图表规范,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期刊: 根据你的研究内容和水平,选择适合的期刊投稿,并认真对待审稿人的意见,积极修改。

3. 参与学术社区的建设: 在论坛、社交媒体上分享你的研究心得、回答别人的问题,积极参与到学术讨论中,也能提升你的学术影响力。

4. 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与导师、师兄师姐、同门以及其他实验室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能让你的科研之路更加顺畅。

五、 保持“长跑”的节奏:心态调整与持续学习

成为科研大佬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1. 调整好心态,管理好压力: 研究生生活压力很大,要学会自我调节。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劳逸结合: 不要一味地埋头苦干,适当的休息和娱乐同样重要。
与人倾诉: 和家人、朋友、导师或同学聊聊你的烦恼,获得支持和鼓励。

2. 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 科研领域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设限的学习: 除了本专业领域,也要对相关领域甚至其他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保持好奇,也许某个看似不搭边的知识,就能给你带来灵感。
从错误中学习: 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作是成长的机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总结一下,想在研究生阶段成为科研大佬,你需要:

深度挖掘你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练就扎实的实验和数据分析硬技能。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
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学习,有长跑的耐力。

这条路不好走,但如果你真的热爱科研,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成为那个闪闪发光的“大佬”。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必须要坚持每天泛读文献!

科研圈有句玩笑话:日看论文300篇,不会科研也会编!

当一个领域读多了,基本都是那个实验方法,基本都是那几个原理和逻辑,所以一扫就过了……一篇文章半小时,so easy!这个修炼也是要一步一步来的,我争取先到第一层:两小时内看懂一篇!慢慢的我也会成为“快、准、狠”的角色,想想就开心!

目前国内医学硕士分为专业型(专硕)和学术型(学硕),培养时间大多是三年。基本都要经过半年时间的学校专业课程学习,在半年的专业课结束之后,都要选导师……到了硕士第三年,各自忙的焦头烂额……

所以,真正能用来做研究的,掐头去尾,满打满算只能有两年时间。

然而,学硕名义上可以有两年的时间用来做研究,但是真正能有效用来科研的时间,非常少。面对这样的困境,要怎么办呢?

1. 尽快建立起科学的基础科研观念和方法论。

这件事情一定要在硕士的第一学期做完。硕士第一学期,主要还是学课本知识。但是课本知识和实验室的科研技能之间,依然隔着一条马里亚纳海沟。很多学硕读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依然对于科研是门外汉。

所以,在你们学课本知识的同时,需要尽可能多地去实验室,跟着师兄和师姐学习基础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技能。除此之外,建立对于科研的整体认知能力,和学习实验技能一样的重要。

2. 提高工作的通量。

不要在研究的时候,一次只研究一两个基因。因为科研存在风险。研究的通量太低,很容易导致阴性结果。所以,在实验的时候,同时验证3个甚至5个基因,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同时操作,工作量只提高1.5倍,但是效率可以提高3倍甚至更多。

解螺旋免费科研学习训练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领取下

3. 学会“借力打力”。

有些研究的工作量比较大,单个学生完成课题的研究有困难。这时大家应该充分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两个人共同合作完成一项课题,也是很常见的。等到发文章的时候,两个人采用共同第一作者的方式,认可彼此对于研究工作的贡献。

4. 学会相互协作。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让汽车的生产能力呈几何级数上升。现在流水线已经成为了现代工厂的基本特征之一。很多专业做科研的实验室内部,早已实现了科研平台的流水线化工作。不仅保证了实验的高效率,还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性。

因此,在实验室内部,可以找几个研究方向相似的小伙伴,大家可以在内部做到小范围内的分工协作,这也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实验的效率。

5. 学习生物信息学。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通量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可以从网站上公开获取。这些公开的高通量数据,犹如宝山等人来挖掘。

如果实验室有条件,将获得的生信结果再加以实验验证,如果实验验证结果和数据分析的预期结果,相一致,往往能发高分的文章。

最后,作为一名在科研培训的导师,酸菜老师从文献写作,SCI神器等各个方面总结了一些建议给到各位,希望能够帮助到科研小白!


个人修行篇

1. 整天泡实验室的人不一定出色,但没泡过的人,一定不会有长久的出众。

2. 大实验室也是个小社会,不要排斥这个环境,主动适应融入,以后进入社会工作也会更强。

3. 适当保持衣着、实验台的整洁,这也会是周围人对你的印象评分之一。

4. 看文献做实验,心累不可避免,学会倾诉排解忧愁很有必要,嘻嘻更健康!

5. 可能你的实验很难开展,可能你的进展很不顺利,但一定不要放弃,总有解决的办法,未来你会懂得今天的坚持有多重要。

6. 使用公共器材要爱惜,你待人待物如何,他人心里总会有一杆衡量的秤。

7. 不要忽略游走于实验室的耗材供应商,很多问题都可以顺便请教他们,无论是器材的使用维修保养,还是实验技术的学习等。

8. 做科研和做人虽不同,但保持言行上的真诚友善,再多都不为过。

9. 做实验漫长而辛苦,年后一个人在外拼搏不容易,没事多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

10. 想得多不如做得多,见过很多胸有大志的同学,都是想的比做的多。不能在夕阳下幻想,要在清早行动。

文献篇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

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文章写作篇

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 找英文高手改。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6.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7.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8.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9.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10.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

怎样读文献篇

1. 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 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 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 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 矛盾: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文献引用错误篇

6. 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7. 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8. 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9. 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10. 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SCI得力武器篇

1. whiteSmoke

获得方式:

whitesmoke.com/

推荐理由:1. 语言处理,也就是润色功能。输入一段需要检查的段落,选择checktext,它就会显示语法检查和拼写检查的结果,以及一些词语可替换的提示和标点符号的更改提示,帮助改善文章的句子。2.句子、段落翻,这个软件是可以满足翻译的需求的。3. 模板的写作功能。该软件提供了很多模板,从具有生活情怀的道歉模板到学生入学介绍信、基金申请说明,应有尽有。

2. Academic Phrasebank

获得方式: phrasebank.manchester.ac.uk

推荐理由:该网站的使用方法相当傻瓜,该网页的导航栏中(见下图)各个选项分别对应着论文引言(Introduction)、引文部分如何引用、实验方法如何描述(Methods)、实验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和总结(Conclusions)。每个标签下方都会简单告诉你,这一部分内容要怎么写、注意事项、动词时态等等,真正做到你的论文写到哪就点到哪里。该网站的另一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是给出每部分撰写的例句,还搭建好了相应的写作框架。

3. 科研者之家

获得方式: home-for-researchers.com

推荐理由:很好用的SCI写作神器,不管是正文还是图例部分,你输入中文就可以自动给你生成很多已经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类似含义的语句。而且网站还提供了期刊推荐,可以说是送佛送到西,一步到位了。

4. 知云文献翻译器

获得方式: i.zhiyunwenxian.cn/

推荐理由:

可以作为pdf阅读器,边看pdf边翻译边划线,具有许多pdf的笔记功能。翻译的语料库来自谷歌生物专业方面的翻译,较为准确,可以切换中-英,和英-中文翻译。

5. StyleWriter

获得方式: stylewriter-usa.com/

推荐理由:StyleWriter一款润色神器了,除了校对、术语、句子等基础功能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可以给你的文章进行评分(Bog指数),并为提高你文章的可读性提供建议。

6. Grammarly

获得方式: grammarly.com/

推荐理由:一款非常强大的语法改错软件,帮助润色英文表达。目前提供了网页版、Mac 版和 Windows 版,网页版提供多款浏览器的扩增插件,而且如果很幸运你的电脑是 Windows 系统,那么Grammarly 还很良心地为你提供 Word 插件。Grammarly 可以实现实时语法错误查找,还提供详细的解释和修改意见。边写边告诉你哪里错了,解释怎么错法,还给出例句,告诉你怎么改。

7. Ginger

获得方式: gingersoftware.com/

推荐理由:号称是世界上最好用的英文写作润色工具,除了提供单词拼写、语法检查功能外,还提供句子改写、翻译、词典和朗读功能。在 Ginger 网页最低端,还提供英语语法和单词学习资料,Ginger目前只提供 PC 端软件、 PC 端 Word 插件和 Chrome/Safari 插件。网页版的 Ginger 需要逐句输入,逐句点击检查。逐句检查是Ginger 的特色,更加精确检测句子中的语法错误,但是检测起来比较慢。

8. 1Checker

获得方式: 1checker.com/

推荐理由:1Checker不仅提供在线版本、 Windows 和 Mac 客户端,还有 Word 插件,但是不提供浏览器的扩增插件,不能针对网页输入文本资料和邮件中的拼写语法错误进行检查。安装软件:打开1Checker ,可以直接导入自己的 Word 文档,点击 检查 即可。检查速度较慢。同时还提供词典,可以随时查找单词。

9. ProWritingAid

获得方式: prowritingaid.com/

推荐理由:分有网络版和桌面版,在输入一段文字后会给出一个非常详细的报告。报告中分类比较细致,既可以检查拼写错误,还能检查用词是否老套累赘或者模糊抽象无意义、是否过于口语化、句子和段落长度是否合适、有无抄袭等多项错误。

10. Nounplus

获得方式: nounplus.net/grammarche

推荐理由:Nounplus工具的语法算法主要侧重于语法、句法,并且拥有超过1000个常用的语法错误筛选机制。你还可以安装手机应用来使用,提供安卓和iOS手机应用。

11. Hemingway

获得方式: hemingwayapp.com/

推荐理由:打开网站,点击右侧的Write,便可直接打字,也可以复制粘贴哦。在网站页面的右侧提供了实时文章统计:Paragraphs(段落);Sentences(语句);Words(单词);Characters(字母)。同时,Hemingway 会为您的文章打分。在文章中也会用五种颜色高亮标注可能“需要改动”的语句,提醒用户修改以提高文章可读性,可在实时统计下方找到具体说明。

12. Virtual Writing Tutor

获得方式: virtualwritingtutor.com

推荐理由:这个免费的在线语法检查器或校对器可以帮助作家计算单词,检查拼写,检查语法和标点符号,检查释义,改进单词选择,自我评估目标结构的使用,掌握英语发音。而且也很好的教程,模块化很好。

13. WordHipp

获得方式: wordhippo.com/

推荐理由:可以帮助你查询任何英文单词的词典数据库网站,它有一些有意思的功能如:英文单词解释,同义词,反义词,押韵词,英文例句,英文翻译,查找单词,英文单词形式,单词如何发音以及英文姓名起源等等。有了这个网站也许会对你的SCI写作有所帮助。

14. 谷歌学术

获得方式: scholar.google.com.hk/?

推荐理由:需要fq或者使用谷歌镜像,把你需要的关键词或者句子放入谷歌,可以看看别人如何写这样的句子的,还可以加双引号进行高级检索,但是谷歌学术中也收录了大量中国人写的句子,可以对初筛结果,进一步润色修改。

15. SpellCheckPlus

获得方式: spellcheckplus.com/

推荐理由:SpellCheckPlus可在线免费检查拼写、语法,并配有英文解说来帮助大家学习正确用法。发现易混淆单词和短语。同时检测到英语非母语的外国学生所常犯的英文错误。页面很简洁,操作很简单。

16. 同义词或者反义词词典

获得方式: thesaurus.com/browse/ob

推荐理由:在文中同一意义词反复使用时,可以考虑在里面查询替换。

17. Linggle英语写作老师

获得方式: linggle.com/

推荐理由:要养成一个习惯,在看Paper的时候看到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当你要用你摘录的好的短语时,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前后怎么写时,Linggle能帮助你。

18. 生存曲线在线制作工具

获得方式: 111.229.212.9:3838/Surv

推荐理由:可上传自己的数据,点点鼠标轻松绘制漂亮生存曲线。

19. languagetool

获得方式:languagetoolplus.com/插件

推荐理由:有浏览器和word版本,分免费和付费版本,可以校对英语写作。

20. 易搜搭ESODA

获得方式: esoda.org/guide/

推荐理由:易搜搭ESODA是清华HCI Lab工作室出品的一款适合国人英语写作的信息助手,它广泛收录了各学科领域的海量论文作为数据库,通过智能语言分析等算法,供用户通过各种方式查询地道的英语搭配和例句。

user avatar

发文章,不停发文章。(当然是靠自己搞文章)

我发现很多教科研的书都是以教人如何发论文为展现形式的。

很多书都是大佬写的,尤其是国外那些已经改版了很多版的经典。其中意味自己品。


推荐书目:

《小论文写作七堂必修课-美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特训方案》。

更多书目参考一个在建设中的知识库-科研磨刀石。

这里的书目还在更新中,并不全。而教我们做科研的大部分都是论文写作。


~~~~

二更

正经点的回答:抱大腿,抱大腿,抱大腿。

这个回答正经吗?非常正经。

科研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自己独立成才(成长为大佬)的可能性非常低。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来带我们。

有人天生优秀,并不是因为他脑子多聪明,而是因为他可能看的书,或者说有高人指点过,他掌握了一些诀窍。

这也是为什么在读研或者读博的时候,老师的作用会比学校的作用更大。

然而很多时候导师是我们不可以选择的,那么我们就要尝试去找自己的师兄师姐,找一些别的老师,或者说互联网上的资源来提升自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