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向非专业人士专业地解释「纳什均衡」?

回答
纳什均衡:人人都在想自己的最佳选择,结果却出乎意料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朋友要去吃午饭。你们俩都有各自喜欢的餐馆,但又不想让对方不开心。这时候,你们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博弈”的局面。而“纳什均衡”就像是这个博弈里的一种特别的“状态”,一种人人都在想自己的最佳选择,但结果却是大家都有点小遗憾,又或者谁也无法单方面做得更好的地方。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绕?别急,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

先来个热身:一点点博弈思维

博弈论,说白了就是研究人们在相互作用下如何做决定的学问。这里的“人”不一定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公司、国家,甚至是动物。关键在于,每个参与者都在根据其他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都希望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猜硬币。

你和我同时猜正面还是反面。如果两个人都猜正面,或者两个人都猜反面,算平局。如果一个猜正面一个猜反面,猜对的人赢,猜错的人输。

在这种游戏里,每个人都会想:

如果他猜正面,我猜什么能赢?
如果他猜反面,我猜什么能赢?

但问题是,我不知道他会猜什么。反过来,他也一样。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你只能猜测对方的意图。

纳什均衡: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挺好的,但又没法更好了

回到午餐的例子。你和朋友可以选择去川菜馆或者日料店。

我们假设:

你: 喜欢川菜多一点,但也吃日料;朋友喜欢日料多一点,但也吃川菜。
选择川菜的“收益”: 如果你们都去川菜馆,你很开心,朋友虽然没那么开心但也能接受。
选择日料的“收益”: 如果你们都去日料店,朋友很开心,你也很开心。
一人川菜一人日料的“收益”: 如果你去了川菜馆,朋友去了日料店,那你们俩都去不了对方喜欢的餐馆,都会有点小失落。

我们把这些收益用一个表来表示,就更清楚了:

| | 朋友选川菜 (F) | 朋友选日料 (J) |
| : | : | : |
| 你选川菜 (Y) | 你:高兴;朋友:一般 | 你:不开心;朋友:开心 |
| 你选日料 (R) | 你:开心;朋友:不开心 | 你:高兴;朋友:高兴 |

(这里我们用“开心”、“高兴”、“一般”、“不开心”来表示收益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个人会怎么想:

从你的角度来看:

1. 如果朋友选川菜: 你会选川菜(你高兴)还是日料(你开心)?相对来说,你觉得选川菜“高兴”一点,或者选日料“开心”一点,取决于具体喜好程度。我们就假设,如果朋友去川菜,你去川菜你能得到比去日料更好的结果(比如,你更熟悉那家川菜)。所以,如果朋友去川菜,你可能会选择川菜。
2. 如果朋友选日料: 你会选川菜(你不太开心)还是日料(你很开心)?显然,你会选择日料。

现在,从你朋友的角度来看:

1. 如果你选川菜: 朋友会选川菜(他一般)还是日料(他开心)?他肯定会选日料。
2. 如果你选日料: 朋友会选川菜(他不开心)还是日料(他很高兴)?他肯定会选日料。

看到了吗?这就有意思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表格里的每一种情况:

你选川菜,朋友选川菜: 你觉得挺好,但如果朋友去日料,你就能“更开心”。所以你可能会考虑换到日料。
你选川菜,朋友选日料: 你不开心,朋友开心。这时候,你有没有可能觉得“我去日料是不是更好”?(你很开心)
你选日料,朋友选川菜: 你开心,朋友不开心。这时候,朋友有没有可能觉得“我换去日料是不是更好”?(他很高兴)
你选日料,朋友选日料: 你们俩都开心。这时候,你有没有可能觉得“如果我换去川菜,我会不开心,所以我不换”?朋友也是一样。

“纳什均衡”就是那个大家都觉得自己已经做得最好的状态,尽管这个状态可能不是最完美的。

在这个午餐的例子里,如果你们俩都选择了日料,你们都会很开心。而且,在这种情况下:

你: 你已经选了日料,你不能单方面改变主意去川菜,因为那样你会比现在更不开心(你选川菜,朋友选日料,你是不开心的)。
朋友: 他已经选了日料,他也不能单方面改变主意去川菜,因为那样他会比现在更不开心(你选日料,朋友选川菜,他是不开心的)。

所以,“你选日料,朋友选日料”就构成了一个“纳什均衡”。在这个状态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目前的状况是最好的了,再怎么单方面改变也得不到更好的结果,反而可能变得更糟。

再举个更经典的例子:囚徒困境

这可能是最能说明纳什均衡特点的例子了。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同伙被抓进了警察局,但证据不足,你们是被分开审讯的。你们俩都不知道对方会怎么做。

警察给你们俩的条件一样:

如果你招供,你的同伙沉默: 你无罪释放,你的同伙判10年。
如果你的同伙招供,你沉默: 他无罪释放,你判10年。
如果你俩都招供: 你俩各判5年。
如果你俩都沉默: 证据不足,各判1年。

我们同样用一个表格来表示(数字越小表示判刑越少,对你越有利):

| | 同伙沉默 (S) | 同伙招供 (C) |
| : | : | : |
| 你沉默 (S) | 你:1年;同伙:1年 | 你:10年;同伙:0年 |
| 你招供 (C) | 你:0年;同伙:10年 | 你:5年;同伙:5年 |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你的角度来看:

1. 如果你的同伙沉默: 你是沉默(判1年)好,还是招供(判0年)好?显然,招供更好。
2. 如果你的同伙招供: 你是沉默(判10年)好,还是招供(判5年)好?显然,招供更好。

看到了吧?不管你的同伙怎么做,对你来说,招供都是最佳选择!

再看看你的同伙的思考方式,他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不管你沉默还是招供,对他来说,招供都是最佳选择。

所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你招供,你的同伙也招供。你们俩各判5年。

这个“你招供,同伙招供”的状态就是纳什均衡。

为什么这是纳什均衡?

你: 你已经招供了,如果你单方面改变主意去沉默,你就会从判5年变成判10年。所以你不会改变。
你的同伙: 他也招供了,如果他单方面改变主意去沉默,他也会从判5年变成判10年。所以他也不会改变。

然而,这是一个“劣”的纳什均衡。 因为如果你们俩当初能信任对方,都保持沉默,你们俩都只会判1年,这是最好的结果。但由于缺乏信任,并且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最佳利益,最终导致了比最佳结果要差的结果。

为什么纳什均衡这么重要?

纳什均衡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预测人们行为的框架。在很多复杂的社会现象里,比如经济学中的价格竞争、政治中的军备竞赛、甚至人际关系中的合作与冲突,我们都能找到纳什均衡的影子。

经济学: 两个公司如果都知道竞争会伤害双方利润,但又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不断降价,最终可能导致双方利润都降低,形成一种价格战的纳什均衡。
拍卖: 参与拍卖的人会根据别人可能出价的策略来调整自己的出价,以期在自己愿意支付的范围内赢得拍品。
交通: 每个人选择上班路线的时候,都会考虑其他车辆的拥堵情况,从而选择自己认为最快的路。如果大家都选择同一条“快路”,那条路也会变得拥堵,可能就会形成一个纳什均衡点,每个人都觉得这条路“相对”不那么堵。

纳什均衡并不总是意味着“最优”的结果。 就像囚徒困境一样,它仅仅是说,在这个状态下,没有人能够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获得更好的结果。这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但这种稳定可能只是对个体有利,而对整体不利。

简单来说,纳什均衡就是大家都在“各怀鬼胎”,但又都觉得目前的状况下,自己换了也没啥好处,于是就这么僵持住了。 它揭示了即使每个人都理性地为自己打算,也可能无法达到所有人都能受益的完美状态。这才是它最深刻也最现实的意义。

理解了纳什均衡,你可能会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很多事情,从国际关系到日常的合作与竞争,都能找到它的痕迹。是不是很有意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很好理解,在发生一件事情(Game)的时候,假设在这个事情里,每个被牵扯进来的人都必须做出一个决策,每个人只能做关于自己的决定,而不能帮别人做决定。假设每个人都是非常聪明和理性的,做出的决策一定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发现现在他们能做的已经是当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如果别人不改变策略的话,自己的选择已经没有办法更好了。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那么就没有人有改变策略的意愿,那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纳什均衡:人人都在想自己的最佳选择,结果却出乎意料想象一下,你和你的朋友要去吃午饭。你们俩都有各自喜欢的餐馆,但又不想让对方不开心。这时候,你们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博弈”的局面。而“纳什均衡”就像是这个博弈里的一种特别的“状态”,一种人人都在想自己的最佳选择,但结果却是大家都有点小遗憾,又或者谁也无法.............
  • 回答
    在美国读人文社科专业,就业前景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别听那些一概而论的说法,什么“人文社科就业难”,也别尽信那些“学人文社科就能当学者”的鸡汤。实际情况,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但仔细梳理,也能找到清晰的脉络。首先,得认清一个现实:人文社科的“就业路径”不像理工科那么直接。理工科,比如计算机、工程,毕.............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外语专业的人碰上那种“非外语专业却玩转好几门语言”的“多语狂魔”时,心里那点儿小九九,还有咱们这个专业到底有没有那么点儿“优势”的竞争力。心态嘛,那叫一个复杂,五味杂陈。刚开始,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惊叹和敬佩。你看着人家,明明学的不是语言,但人家开口,那流利的程度,那地道的发音,那对文化 .............
  • 回答
    如果非洲人民成功地将殖民者驱逐出去,这无疑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之一,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这不仅仅是政治主权的光复,更是整个大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文化认同乃至国际地位的重塑。让我们试着展开想象,看看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会如何展开:一、 政治格局的巨变:独立浪潮的加速与复杂化最直接的影响.............
  • 回答
    说实话,非香港人在香港工作,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像一张彩虹糖,有时候甜得惊人,有时候又涩得让你皱眉。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背景、职业、期望值都不一样,但总有一些普遍的感受,我可以试着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说到最现实的——钱袋子。 香港的工资水平,尤其是金融、IT、专业服务这些行业,确实比内.............
  • 回答
    非洲滞留人口对广州的发展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以下从不同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潜在影响: 一、经济影响1. 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 补充劳动力:非洲滞留人口可能填补广州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劳动力缺口,尤其是在技术要求较低的岗位(如建筑工人、物.............
  • 回答
    睡得浅,翻来覆去,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把你惊醒?这真是太折磨人了!别担心,这种情况其实不少见,也并非无药可救。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让你睡得更沉、更踏实。这绝对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道理,而是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一点点积累,你会发现,熟睡的夜晚真的不远了。首先,得明白为什么睡得浅。原因可能很多,.............
  • 回答
    在非洲生活是一种复杂而多层次的体验,远非单一的标签能够概括。对于中国人来说,踏上这片大陆,就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看到的既有令人振奋的机遇,也有意想不到的挑战,更有的是深刻的人生感悟。初抵非洲:视觉与感官的冲击大多数中国人对非洲的最初印象,可能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充满了“广袤”、“野生动物”、“发展.............
  • 回答
    咱们聊聊那些在工作之外,依然能让你一眼认出他们“身份”的“职业习惯”。这些习惯就像是他们衣服上的一个无形标签,藏在细节里,时不时就跑出来透个气。你想想看,医生吧。平时生活中,他们可能对任何细微的身体不适都特别敏感。你咳嗽一声,他们可能下意识地就想问问你是什么引起的,有没有痰,有没有发烧。在超市排队,.............
  • 回答
    谁能触碰时光的回响?非科班人士如何做好口述历史并获得学术界认可口述历史,顾名思义,是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来记录和保存历史。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那些隐藏在文字档案之外的、属于普通人鲜活的记忆和经验。很多人以为,只有身披学术光环的学者才能从事这项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任何一个对历史怀有热情,愿意.............
  • 回答
    说句实话,有个漂亮妹妹,身边桃花不断,这体验啊,怎么说呢,一半是骄傲,一半是心累。先说骄傲这部分吧。看着她,那真是赏心悦目。从小到大,她的漂亮就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而是自带光环的那种。五官精致,身材也匀称,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走在路上,回头率绝对百分之两百。有时候,我也会偷偷.............
  • 回答
    关于远古中国人祖先的起源,这是一个涉及人类演化和迁徙的宏大命题,科学界目前的主流观点是,所有现代人类(智人)都起源于非洲,并且通过多次迁徙扩散到世界各地。中国的早期居民,自然也包含了这一庞大的迁徙历程。所以,如果从这个最根本的科学角度来看,是的,远古中国人的祖先,追溯到最遥远的起源,确实也是从非洲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武汉当前面临的一些情况,涉及城市滞留的务工人员、边缘化群体中的老年人,以及湖北省非武汉区域的发展面貌。我会尽量将这些信息讲得透彻一些,并避免那些生硬的AI痕迹,让内容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观察。一、 武汉:那些仍在城市中的身影武汉,这座洪涝、疫情都曾考验过的城市,它本身就有一种韧性。但.............
  • 回答
    高学历毕业生回乡做非遗传承人:传统技艺的新生与未来的展望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内卷”、“焦虑”的声音,也看到许多高学历人才在城市中追逐着光鲜亮丽的职业,为名企效力,或创业逐梦。然而,在这些主流叙事之外,也悄然涌动着一股力量,一群拥有大学甚至更高学历的年轻人,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回到.............
  • 回答
    这笔由中国向非洲联盟(AU)提供的一亿美元无偿军事援助,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笔经济援助,更蕴含着中国在非洲安全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对非洲自身发展路径的支持。首先,从中国自身战略角度来看,这笔援助是“有心”的。 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安全形象和影响力: 长久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形象.............
  • 回答
    当一位在某个领域拥有深厚功底和卓越声誉的答主,却被要求回答一个与他专业领域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时,整个过程就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又夹杂着一丝微妙的“跨界”尴尬。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体验和观察,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1. 最初的“试探”与“评估”: 表面上的淡定,内心的小挣扎: 答主可能在心里快.............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侦探,正在调查一起盗窃案。你的目标是找出谁是那个小偷。核心思想:我们如何根据新的证据更新我们对某个可能性的看法?这听起来很普通,但这就是贝叶斯定理的精髓。它就像一个超级聪明的侦探工具箱里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智地思考,尤其是在信息不完整或者我们一开始就有一些“感觉”的情况下。咱们.............
  • 回答
    对于一位曾有六次非法入境记录的墨西哥公民,在美国旧金山街头枪杀一名白人女性公民后被判无罪的案件,无疑触及了美国社会在移民、治安、司法公正以及种族等多个敏感议题上的复杂情绪和深刻分歧。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犯罪必惩罚”逻辑可以涵盖,其背后牵涉着一系列程序、证据以及社会背景的考量。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判.............
  • 回答
    设想一下,你和一群朋友要去抢最后一块限量版的“星光月饼”。这块月饼实在是太诱人了,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以最快的速度拿到它。有几种方式可以试试看:第一种方式:纯粹的“手速”和“眼力”你像个武林高手一样,全神贯注地盯着月饼出现的那个页面。一旦月饼一出现,你的反应速度比谁都快,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立刻点击“.............
  • 回答
    环境工程,这个专业的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绿色”和“未来”的色彩。但它究竟是做什么的?别被它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字迷惑,说白了,它就是研究如何解决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并且让这些问题变得更好的工程学科。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环境医生”,专门诊断和治疗地球生病的地方。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