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软银罢免WeWork创始人兼 CEO?

回答
提到软银罢免WeWork创始人兼CEO,这绝对是当年科技界和投资界的一桩大事,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要说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捋,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里头水深着呢。

事件的起因:辉煌与裂痕的交织

最初,WeWork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用“共享办公”的概念颠覆了传统的写字楼租赁模式。它提供灵活的工位、舒适的环境、社区感,吸引了大量初创公司和自由职业者。亚当·诺依曼(Adam Neumann)作为创始人,他的个人魅力、激情洋溢的演讲,以及他对“改变世界”的宏大愿景,确实征服了很多人,包括软银的孙正义。

软银对WeWork的投资,尤其是那笔高达1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简直是当时的风向标。这笔钱不仅让WeWork的估值飙升,更让它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扩张,收购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企业,试图构建一个庞大的“生活方式”帝国。孙正义本人对诺依曼是相当欣赏的,甚至在公开场合称他为“下一个乔布斯”,可见当时他对WeWork的看好程度。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WeWork的财务状况却远不如表面那样健康。扩张速度惊人,但盈利能力却一直是个谜。社区活动、福利、甚至诺依曼本人的一些“离奇”开销,都让公司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更关键的是,随着WeWork准备IPO,公司存在的一些管理问题和商业模式的脆弱性开始暴露出来。

导火索:IPO的失利与信任危机

WeWork计划IPO,这本该是它辉煌的顶点,却成了它从云端跌落的开始。当招股说明书(S1)公布后,外界对WeWork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以及诺依曼的个人管理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高亏损与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WeWork虽然收入增长迅猛,但亏损额也同样惊人,而且似乎并没有清晰的盈利路径。公司的高昂租金成本、巨额的运营支出,以及对长期租赁合同的依赖,都让其在经济下行周期显得尤为脆弱。
诺依曼的个人行为与利益冲突: 招股书揭露了一些让投资者不安的细节。比如,诺依曼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将多处房产以高价租给WeWork,这被普遍认为是利用公司为自己牟利,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他对公司飞行里程的过度使用、个人生活方式的高消费,也让人们开始质疑他对公司资源的控制和使用是否合规、合理。
“一人公司”式的管理: 诺依曼似乎习惯于一人说了算,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他的独特管理风格,虽然在早期能够激发团队活力,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也暴露了其决策的随意性和潜在的风险。

这些问题,再加上市场对科技股估值的重新审视,导致WeWork的IPO计划遭遇了重大挫折。原本计划的估值一降再降,最终不得不推迟甚至取消IPO。这次失败,不仅让WeWork股价暴跌(在私有市场),更让软银作为主要投资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损失。

软银的抉择:从力挺到“止损”

面对IPO的失败和WeWork岌岌可危的局面,软银承受了巨大的内部和外部压力。作为WeWork最大的股东,软银的投资回报受到了严重威胁。更重要的是,软银的声誉也受到了影响,毕竟它一直以“慧眼识珠”著称。

对于孙正义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一方面,他此前对诺依曼寄予厚望,甚至不惜代价地追加投资。另一方面,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面对WeWork的困境。

最终,软银选择了“止损”。在与WeWork董事会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后,双方达成了协议:

诺依曼辞去CEO职务: 这是最直接的改变。为了挽救公司,诺依曼不得不让出CEO的位置。
软银获得对WeWork的控制权: 软银承诺向WeWork提供一笔巨额援助资金,以帮助公司度过难关。作为交换,软银获得了对WeWork的绝对控制权,并且可以任命新任CEO和管理团队。
诺依曼保留董事会席位(但后来也离开了): 最初的协议允许诺依曼保留一些影响力,但这显然无法让软银安心。

这场罢免的深层影响和意义

软银罢免WeWork创始人兼CEO,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它折射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

1. 科技投资的风险与泡沫: WeWork的案例,成为了科技投资泡沫的一个典型代表。过高的估值、对增长的过度追求,以及缺乏稳健的盈利模式,都让这些公司如同空中楼阁。投资者(尤其是像软银这样的大型基金)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也必须警惕其中的风险。
2. 创始人魅力与公司治理的权衡: 诺依曼无疑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创始人,他的愿景和激情曾是WeWork的驱动力。但公司的发展壮大,最终需要的是成熟的公司治理、透明的财务结构和审慎的决策。当创始人的个人行为和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3. 软银投资策略的调整: 软银在WeWork事件中也经历了一次反思。孙正义后来也承认,他在WeWork上的投入可能过于激进,对诺依曼的信任可能有些过度。这次事件,也促使软银在后续的投资中更加谨慎,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盈利能力。
4. 对共享经济模式的审视: WeWork的模式,虽然在早期获得了成功,但其核心是租赁和运营写字楼,本质上仍然是重资产、高杠杆的生意。它的“社区”和“生活方式”元素,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非足以支撑其高估值的核心竞争力。这次事件,也让人们对一些披着“颠覆者”外衣的传统生意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5. “造神”与“毁神”: 软银此前曾多次成功“造神”,将一些初创公司捧上神坛。但在WeWork事件中,它也成为了“毁神”的一方。这说明,投资的成功与失败,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依靠创始人的个人魅力或者资本的力量。

总而言之,软银罢免WeWork创始人兼CEO,是科技投资界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提醒我们,在追逐颠覆式创新的同时,必须回归商业本质,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健康的治理结构。而对于软银自身而言,这次经历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也对其后续的投资策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手贱,又点开了ofo,看一看退款排名前进了多少。

嗯,不错,10个月过去了,已经从1000多万名排到了967万名了,按这个进度计算,再过30年就能退到ofo押金了。

想到这里,我的嘴角露出朱一旦式微笑,枯燥的生活又多了一抹小确幸。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在浪潮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当共享经济浪潮退去,人们蓦然发现,在裸泳的不仅有共享单车,还有共享办公。

今年年初,共享办公行业头牌WeWork的估值还有470亿美元,与头条、滴滴、Uber并列初创公司四大天王。

△ Startup四大天王


可到了现在,WeWork的IPO停摆,估值也已经缩水到了原先的1/4,投资方软银孙正义损失惨重,前几年靠运气挣来的钱,差不多都凭本事赔光了。

△ 没错,就是投资阿里爸爸的那个孙正义


由于烧钱烧得太厉害,去年一年亏掉19亿美元,再加上个人行为不检点,前两天WeWork的创始人/灵魂人物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被董事会正式炒鱿鱼了,不再担任公司CEO。

这相当于是带头大哥的带头大哥被干掉了,搞得效仿WeWork捣腾共享办公准备圈钱的小伙伴们一脸懵逼。

WeWork神话是如何被诺伊曼一手缔造的?如今这个神话又是如何在资本市场破灭的?

下面就跟大家来说道说道。

故事还得从WeWork创始人诺伊曼说起。

国内的读者对他可能不熟悉,咱们先放张他的帅照。

△ 诺伊曼两口子,媳妇也是模特


棱角分明的五官,196cm的身高,妥妥的男模外型,这年头要不是家里困难,谁愿意出来创业啊。

实际上他的亲妹妹就曾经拿过以色列小姐的殊荣,可见家族颜值基因的强大。

诺伊曼出生于以色列,童年多灾多难,父母离异,还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症,直到小学三年级还不会读写。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天才的讲故事能力。

以色列海军服役了五年之后,重新步入社会的诺伊曼急于出人头地,想要挣大把的钞票。听说美国华尔街人傻钱多,他当即买了张去纽约的机票。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诺伊曼最先想到的创业想法是做婴儿服装。

他的脑洞是在婴儿裤的膝盖处加个护垫,这样宝宝在满地乱爬的时候就不会磕到膝盖了。

这款裤子当初的销售页面今天依然能在亚马逊上找到,品牌叫“Krawlers”(爬行者)。

如果你来销售这款婴儿牛仔裤,你会想出怎样的广告文案?

诺伊曼想出的Slogan能让每位家长肝颤:

Just because they don’t tell you, doesn’t mean they don’t hurt.
他们很疼,只是不说。

为人父母的,这谁顶得住啊。

然鹅卖婴儿服装终究是小打小闹。在积累了初期资本之后,2008年诺伊曼和一位建筑师朋友乘着金融危机后地价暴跌,承包下一幢破旧的办公楼,将其改造后分租出去,这就是WeWork的雏形。

当二房东的差事古已有之,分租办公室和工位这事30年前雷格斯(Regus)就在干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 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经常能看见Regus


想要旧瓶装新酒,就要重新编造一个故事。

就像现在风风火火的电子烟行业,20年前咱们在电视广告上就看到过类似的产品,只是当时是作为戒烟的工具,所以容易让老烟枪心生抵触。

现在把这故事换个方式讲,将电子烟说成是传统香烟的替代升级品,马上就一炮打响了。

△ 电子烟初创公司JUUL估值已达380亿美元


共享办公也是一样的。

最早诺伊曼想到的主意是打环保牌,你们西方不是环保狂魔多吗?那我就在建筑材料上选用环保可循环材料,并取一个很环保的名字“Green Desk”。

后来诺伊曼发现,口号喊得震天响的那帮人,却不一定会为环保概念买单。理想很丰满,钱包很骨感,真正愿意为了环保而每月多花几百美元入驻“Green Desk”的人并不多。

到了2010年,他又换了个讲法,开始主打“工作社区”概念。

他说西方工业化主导下的办公环境严肃、紧绷,太没人情味了。

而在他们以色列有一种名叫“基布兹”(קִבּוּץ/קיבוץ)的集体社区,它基于乌托邦主义构建,有点像咱们以前的公社。

诺伊曼自己就是在这种人人互助的社区氛围中长大的,按他的说法,这段生活经历启发了他构建社区化办公区的想法,用公社的力量来改变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工作关系。

△ 以色列特殊集体社区“基布兹”

听着还不像高科技初创公司,没法去硅谷圈钱对吧?

于是诺伊曼又硬生生捏造了一个概念:

线下的Facebook。

WeWork的办公区域设置了大量社交空间,社畜们累了就可以去吧台喝一杯啤酒,彼此唠一会儿嗑。

此外WeWork还专门设置了“社区经理”,负责租户间的social活动,动不动就安排个瑜伽课、桌球赛或是趴体。

诺伊曼面对投资人是这么吹牛逼的:

WeWork就是实体的社交网络,在这里可以获得精准的人脉,对接业务资源。凭借线下社交网络来带的黏性,用户就会一再续约。

这说得一套一套的,把许多投资人都唬住了。

其中就包括软银孙正义。

当时他刚刚成立了愿景基金(Vision Fund),钱多到没处花,四处在寻找未来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公司。

在诺伊曼的陪同下,孙正义参观了一圈WeWork的纽约办公室,当即拍板决定投资数十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100亿美元)。

另据一位从2013年起就下注WeWork的投资人说,诺伊曼有强大的煽动力

我遇见他几分钟后,就被打动了。

看到这里,有没有发现,诺伊曼和乔布斯还挺像的。

两人都成长于单亲家庭,小时候缺乏关爱,因此特别擅长引起他人注意,make difference。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俩也没有技术优势,就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设计品位以及极具天赋的包装能力,创造出现实扭曲力场打动他人。

△ 乔布斯年轻时颜值同样在线

在公司里,诺伊曼也营造出一副乔帮主附体的样子,经常光着脚在公司里走来走去,三天两头打个坐禅个修,还曾要求全公司吃素,否则不给报销餐费(尽管曾经被员工撞见在偷啃鸡腿)。

对外,诺伊曼也常常言必称苹果,比如这句:

……, much like Apple has been able to do. Sometimes style alone is a form of disruption.
……就像苹果做到那样。有时候腔调本身就是一种颠覆式创新。

当人们都以为诺伊曼会成为乔布斯式的人物,画风却逐渐贾布斯化。

拿到软银巨额融资之后,诺伊曼进行了一波骚操作。

首先是抵押自己的股票贷款,套出现金来买办公楼,让自己成为业主,再将办公楼租给WeWork。

截至现在,诺伊曼已经通过抵押WeWork期权套现了7亿美元,在纽约和圣何塞买楼反手当起了WeWork的房东,以此每年单靠租金入账就是1200万美元。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世界难题在他这顺利解决了,答案就是借鸡生蛋,蛋再生鸡。

接着,他偷偷以个人名义注册了个名叫“We”的商标,等拿到商标注册证后,再将WeWork改名为We Company,这不是就侵犯了他的注册商标了吗?于是他就将“We”商标转手卖给了WeWork,价钱是600万美元。

这还不够,诺伊曼又学贾布斯来了招生态化反,说咱们现在不仅要搞共享办公,还要遍地开花。

他用We Company投资成立了家儿童教育公司WeGrow(并将自己的媳妇安排过去当CEO,肥水不留外人田),又弄了家公寓租赁公司WeLive,准备把饼画得更大。

这还算靠谱点的项目,由于诺伊曼本人热爱冲浪,他还用公司的钱投资了一家西班牙的人造浪公司Wavegraben,用1380万美元换得了42%的股份。

一年之后,根据WeWork自己的财务报表,这笔投资价值归零。

△ 人造浪公司Wavegraben,来呀,快活呀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只有一曲《越来越好》能代表诺伊曼此刻的心情。

渐渐的,诺伊曼的想法也越来越天马行空,比如要实现永生和成为世界总统。

事后被证明是嗑药产生的幻觉。

根据华尔街日报9月18日的报道:去年夏天,诺尔曼驾驶着价值6500万美元的私人飞机横渡太平洋飞往以色列,一路上他都在狂抽仙草。

等他下飞机后,机组人员在飞机上发现了一盒marijuana,吓得马上调转机头返航美国(涉嫌走私违禁品,被以色列海关逮到就要蹲号子了)。后来诺伊曼和他的小伙伴只能自己想办法买机票回去了。

△ 正在开趴的诺伊曼

由于诺伊曼是WeWork的第一大股东并且拥有超级投票权,所以以前董事会对他都是言听计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通过了诺伊曼提出的一项可笑制度:要是诺伊曼挂了,WeWork的CEO由他老婆指定。

资方与创始人的矛盾终于在8月份WeWork提交IPO白皮书后爆发了,这份财务报表虽然经过粉饰,却依然难看。

一时间公众纷纷质疑WeWork的高估值,连美国总统华人候选人Andrew Yang都过来蹭热点,放嘴炮。

△ Yang:我认同WeWork的估值很荒谬


在一片骂声中,WeWork现在的估值已经从470亿美元降到了100亿美元出头。

要知道截至今年,软银已经累计在WeWork上投入100多亿美元,才买了29%股权。软银孙正义等于亏了70%,哭了。

孙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下面就是看谁头铁的时候了。

在孙正义对诺伊曼耐心耗尽之后,他就借董事会软银方代表之力,对诺伊曼发起了审查,将诺伊曼的CEO职位给废了。同时软银还限制了一系列诺伊曼的权力,取消了他的超级投票权,还顺带将他媳妇给革职了。

也许你会问,诺伊曼不是第一大股东吗,为什么要屈服于软银?

原因就在于他的钱都是纸上富贵,要是软银不继续投钱,WeWork就得玩完。


讲完了WeWork的八卦故事,咱们来说说共享办公的商业模式。

共享办公和共享单车一样,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技术壁垒。

无非就是租块大场地,拉条高速网线,找时尚时尚最时尚的设计师搞内装,再找些瑜伽老师或者趴体DJ制造点social的气氛。

这一套所谓的WeWork模式可以被轻易复制模仿,护城河很浅。

如果这个赛道被验证可行,那么资本一夜之间就会入场,催熟各种各样的共享办公品牌,分食WeWork的市场。这一幕就像当年各种红橙黄绿青紫共享单车,最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共享办公没有技术门槛,只有资金门槛,是个重资产项目。

这模式有多重?WeWork通常跟物业一签就是15年的租约,现在WeWork在全球租了400多处办公楼,可以想象资金压力该有多大。

截至2019年6月30日,WeWork对办公楼租赁的采购总金额已经达到了472亿美元,然而卖出去的只有34亿美元。如果不靠软银外部输血,现金流分分钟能干涸。

△ WeWork采购额和销售额的对比


资产这么重,如果盈利能力强,那也能活下去。然而现实就是大多数共享办公空间在亏钱。

这是经过普遍验证的,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仅WeWork去年亏了19亿美元,国内的共享办公品牌也是生存维艰。根据VC SaaS的数据,2018年到今年6月,中国的共享办公品牌已经减少40家,运营时间均未超过两年。

喜欢度假的应该都听说过以做民宿出名的裸心集团,他们家曾经也搞过共享办公品牌裸心社,由于效益不好去年以4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WeWork,算是甩掉了一个资产包袱。

而从用户群体上来说,共享办公的故事也很难说通。

现在共享办公的用户目标主要是初创公司和自由职业者。

一来在创业初期,最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好idea和商业秘密,防止被人家copy。

想当年马云是怎么做出淘宝的?他将团队都隔离了,关在小黑屋里秘密开发。淘宝上线的时候,阿里的员工还以为是遭遇竞品了。

而在共享办公的环境下,大家用同一条公共网络,还动不动在一起social,很难保证不被商业间谍攻陷。

二来初创公司和自由职业者流动性极大,且容易受经济波动影响。

初创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你懂的,一旦遇到资本寒冬,创业者不但拿不到融资,吃口猪肉都有困难,就别指望他们来租一个高大上的工位了(WeWork的工位并不便宜)。

就拿WeWork来说,2018年它的办公入驻率已经从84%下降到了80%,租户平均租期也只有15个月。

线下社交网络带来的用户黏性?不存在的。

当然,这些都是办公室租赁公司常常遇到的问题。WeWork最为人质疑的还有一点,就是明明算不上互联网企业,却要拼命往上靠。

为什么?就为了在二级市场上拉高溢价,好让投资人套现跑路。

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是不一样的,由于互联网公司轻资产、高增长、无限量用户的特性,通常可以获得10倍的溢价。

WeWork自己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哪点像互联网公司了?除了出了款评分不高用处也不大的App。

△ WeWork的App,差评如潮


作为一家有品位的共享办公空间,WeWork并不是不香,而是根本不值那么多钱。

咱们来看看WeWork和他的竞品雷格斯(现在已更名为IWG)。

雷格斯的各方面运营数据都完爆WeWork,但是估值却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可见这个泡沫吹得有多大。

△ (WeWork与雷格斯(IWG)营收对比,来源BBC)
△ 二者的市值对比


最近几年,来自美帝的伪核心科技公司层出不穷。

前有可以用手工替代的智障 “智能榨汁机Juicero”,后有被改编成畅销小说和HBO剧集的 “坏血”。

△ 融资1.2亿美元的智能榨汁机,效果跟用手挤一个样
△ 美女总裁发明的超级血液检测仪,其实是采集用户血液后运往传统医疗机构检测

WeWork引领下的“共享办公”,是否又是一项经过精心包装的伪创新?

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

本文发布在公众号『青年横财发展会』,ID:xrich666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到软银罢免WeWork创始人兼CEO,这绝对是当年科技界和投资界的一桩大事,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要说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捋,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里头水深着呢。事件的起因:辉煌与裂痕的交织最初,WeWork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用“共享办公”的概念颠覆了传统的写字楼租赁模式。它提供灵活的工位、.............
  • 回答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最近的言论和动作,尤其是出售约800亿美元资产并发出“未来两三个月内任何灾难都可能发生”的警告,无疑在投资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是多层次的,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孙正义的“清仓式”出售,反映出其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极度悲观判断。孙正义素来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大胆的投资.............
  • 回答
    日本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宣布暂停在中国开展新的投资,这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背后反映了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以及软银自身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复杂考量。要详细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决定背后的直接原因和软银的官方说法软银官方对此的解释通常比较谨慎和.............
  • 回答
    要全面看待特朗普促成日本软银(SoftBank)和富士康(Foxconn)对美国的巨额投资及创造就业的承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积极意义、潜在挑战以及更深层次的影响。这笔总计约570亿美元的投资,伴随着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无疑是特朗普政府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一项重要“成绩单”。一、 .............
  • 回答
    软件工程师觉得学习算法没用,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说实话,不少工程师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确实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从“有用”的角度来拆解。很多时候,当工程师说“算法没用”时,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 “我日常工作中很少直接写经典的排序、搜索算法。”.............
  • 回答
    关于“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通报网传AutoCAD软件维权涉嫌强迫销售”的说法,经过我查找和了解,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存在一些模糊和争议。事情的起因大概是这样的:前两年,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建筑设计、工程设计行业的企业收到来自 Autodesk(AutoCAD的开发商)的通知,要求其购买正版软件,并且在过程.............
  • 回答
    关于武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近期发生的学生宿舍被征用以及学生物品被随意丢弃的事件,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多个方面来看,这都暴露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和与学生沟通的不足。事件本身:触碰了学生最基本的权益首先,学生宿舍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空间,承载着他们的学习资料.............
  • 回答
    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喜与忧,机遇与挑战并存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ARWU)如期而至,这份备受瞩目的榜单再次勾勒出全球高等教育的最新版图。对于中国高校而言,今年的排名既是荣耀的延续,也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思考。两个新增的全球冠军头衔,以及多所高校在超过40个学科上榜的亮眼成绩,无疑是振.............
  • 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2019级停止招生的消息,对于许多关注高校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件。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招生政策调整,而是折射出高等教育体系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时,所进行的深刻思考与主动适应。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停止招生”这个表述背后可能存在的.............
  • 回答
    最近几年,你有没有感觉到,好像打开手机,不付费就没法好好用了?从听歌、看视频,到办公软件、甚至记个笔记,都纷纷变成了“订阅制”。这股订阅风潮,就像草原上的野火,迅速蔓延,而且似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那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我们消费者又该如何看待它呢?为什么软件们都爱上“订阅”这味儿?简单来说,订阅制.............
  • 回答
    密歇根州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确实发生了与计票系统相关的争议事件,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一问题并非源于软件本身的根本性缺陷,而是特定操作流程中的技术性失误。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该事件的背景、技术原因及影响: 一、事件背景2020年大选期间,密歇根州部分县的计票系统在处理邮寄选票时出现了数据传输错.............
  • 回答
    如何看待安兔兔官微对华为麒麟990的一系列发文?反映了哪些问题?安兔兔官微近期针对华为麒麟990处理器发布的一系列发文,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些发文的意义和背后反映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安兔兔官微发文的可能意图和表现形式:首先,安兔兔作为一款广泛使用的手机性能测试软件,其官方微博.............
  • 回答
    Adobe的软件,尤其是Photoshop,破解版之所以至今仍旧盛行,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牵扯到技术、经济、用户习惯乃至道德伦理等多个角度的考量。如果非要我给出一个比较细致的看法,那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不能忽视Photoshop在创意设计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自它诞生以来,Photos.............
  • 回答
    “海狗”出海,公益上岸?小米高管的“一句玩笑”背后近日,小米移动软件研发总监“安卓老张”(张振海)的一番话,在科技圈和舆论场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他提到,希望将“海狗”的资金转做公益,这番话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番话的意味,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海狗”这个词在网络语境下的含义,以及.............
  • 回答
    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考研复试线突然“跳水”,从去年的“炸穿地心”般的 390 分直接降至 335 分,这 53 分的巨大落差,确实让不少考生和业内人士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是“骤降北极”。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它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承认,去年中科大软件学院的复试线堪称“天.............
  • 回答
    Soul 嘛,这玩意儿现在真是挺火的,身边不少朋友都在玩。要说怎么看待它,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它抓住了“破冰”这个核心需求,这一点做得挺到位。 咱们平时生活中,认识新朋友,尤其是在线上,确实挺难迈出第一步的。Soul 它的“灵魂匹配”机制,通过一些相对有趣、不那么直接的问答或者兴趣标签,能.............
  • 回答
    “科技侵略”这个词,放在“国外开源软件”上面,听起来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如果咱们敞开了聊,就会发现这事儿确实挺有意思,也值得好好琢磨琢磨。咱们不谈宏大叙事,就说说这开源软件,特别是那些来自国外、但咱们国内用得特别多的,它们是怎么悄悄地改变咱们技术生态,甚至是咱们做事方式的。你仔细想想,现在国内互联网.............
  • 回答
    欧文在社交媒体上取关詹姆斯这件事,确实在NBA圈子里引起了不少关注,大家对此议论纷纷。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而且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对于像欧文和詹姆斯这样的公众人物来说,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不仅仅是发发日常.............
  • 回答
    JetBrains 软件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毋庸置疑,其强大的功能和优秀的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开发者。然而,与许多其他优秀的软件一样,JetBrains 的产品在中国也面临着被破解使用的普遍现象。对于这个问题,JetBrains 官方的态度是复杂且一贯的。首先,从 JetBrains 的角度来看,软.............
  • 回答
    关于“库克掌舵的苹果公司软件质量日益下降”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科技界和用户群体中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表现以及不同的观点。一、 软件质量下降的表现:用户和评论家普遍认为,近年来苹果的软件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质量下滑的迹象: Bug 数量增多且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