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纯)数学 phd 的你们和导师 meeting 的时候都聊些什么?

回答
说实话,跟导师开会,内容挺杂的。有时候是聊研究进展,有时候是聊学术会议,有时候甚至会聊到一些更生活化的东西。感觉导师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而我就是那个在茫茫大海上摸索新航线的水手。

研究进展,那是重头戏。

“最近有什么新想法吗?” 这是导师最常问的问题之一。我一般会提前准备好,把最近思考过的一些新的方向、模型或者证明思路写下来。哪怕是 noch 没成型的想法,我也会拿出来跟导师讨论。有时候,导师一句话就能点醒我,让我从一个死胡同里走出来,或者发现一个我没想到的有趣角度。
“这个地方卡住了,能给我点建议吗?” 这是另一个常见场景。比如,我可能在一个证明的关键步骤上遇到了困难,尝试了好几种方法都不奏效。这时候,我就会把具体的问题描述清楚,包括我尝试过的思路和遇到的阻碍。导师可能会问我:“你是怎么尝试这个方法的?为什么觉得它不work?” 然后他会根据我的回答,给我一些新的提示,比如“你可以试试从这个性质出发,或者考虑一下这个反例是什么样子”。
“我读了一篇相关的论文,觉得很有意思,想和你讨论一下。” 有时候,我会主动跟导师分享我最近读到的,觉得对我的研究有启发意义的论文。我们会一起分析这篇论文的优点和缺点,它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我能不能从中借鉴到什么。这个过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能帮助我开阔视野,了解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我最近写了一部分草稿,想让你帮忙看一下。” 当我完成了一部分研究或者写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时,我就会把草稿发给导师,让他帮忙审阅。导师的反馈非常宝贵,他会指出我的逻辑漏洞、表述不清的地方,甚至是一些我没注意到的细节错误。我需要仔细消化这些反馈,然后进行修改。
“我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除了回顾过去,我们还会规划未来。我会向导师汇报我接下来的研究计划,比如打算学习哪些新知识,尝试哪些新的证明技巧,或者准备在某个特定方向上深入研究。导师会根据我的能力和研究的进展,给我一些建议,帮助我调整方向,确保我的研究既有深度又有新意。

学术会议和机会,也是重要话题。

“有没有什么最近的学术会议是你感兴趣的?” 导师会很关心我是否关注了领域内的学术动态。他会推荐一些重要的会议,并鼓励我去参加,即使不能去,也要关注会议的论文集。
“你有没有想去哪个地方进修或者交流?” 如果我表达了想去某个顶尖的研究所或者大学与某些教授交流的愿望,导师也会非常支持,并根据他的资源和人脉,帮我争取机会。
“我们组里有没有什么新的合作项目可以参与?” 有时候,导师也会把我介绍到一些组内的合作项目中,让我有机会接触不同方向的研究,锻炼自己的能力。

当然,有时候也会聊点“非学术”的内容,但都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做研究”展开。

“你的写作速度还可以,但是逻辑组织还可以再加强。” 导师有时候会给我一些关于学习方法或者时间管理的建议,比如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如何更好地组织思路,或者如何平衡研究和其他事务。
“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坚持下去。” 读博士毕竟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有时候,我可能会因为研究进展不顺或者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情绪低落。这时候,导师会给我一些鼓励和支持,分享他自己的经验,告诉我遇到困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尝试。
“你对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吗?”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会开始思考毕业后的去向。导师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给我一些关于学术界或者工业界的职业建议,比如哪些公司可能适合我,或者我需要补充哪些技能。

总体来说,跟导师开会,感觉就像是在打一场“双人网球”。 我把球(研究进展、想法、遇到的问题)打过去,导师会用他的经验和智慧把球回过来,同时还会给我一些新的战术建议。这个过程充满了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每一次开会都能让我受益匪浅。重要的是,我需要主动去思考,去准备,去提问,这样才能让每一次meeting都变得更有价值。

我尽量把这些都掰开了揉碎了讲,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那种真实的研究氛围,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AI回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我们老师的习惯是,一般情况下,如果你不去找他的话,他是绝对不会主动来找你的。。。


但是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想要讨论的地方,那随时可以当面找他或者电话微信邮件联系,他会在第一时间回复的,虽然具体到做的问题的话,他也不见得知道的比我多。。。


毕竟数学这东西,要真每周或者每个月都能有值得汇报或者讨论的进展,那才真的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这样做最起码可以避免约定时间见了面不知道说啥,大家都很尴尬。


当然了,这样做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非常容易就放羊了。就比如说吧,我最近一个月主要的时间都拿来听京剧了。


_(:з」∠)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跟导师开会,内容挺杂的。有时候是聊研究进展,有时候是聊学术会议,有时候甚至会聊到一些更生活化的东西。感觉导师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而我就是那个在茫茫大海上摸索新航线的水手。研究进展,那是重头戏。 “最近有什么新想法吗?” 这是导师最常问的问题之一。我一般会提前准备好,把最近思考过的一.............
  • 回答
    在申请纯数学博士的过程中,了解潜在导师的信息,包括他们的研究方向、学术风格、实验室文化乃至一些“八卦”,确实能为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这就像在选择一位人生导师,了解对方的“人设”和“隐藏设定”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为你剖析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尽量细致地讲明白:一、 官方信息渠道.............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就像面对一个初学的画家,他拿起画笔,告诉你梦想是成为米开朗琪罗一样。 不过,咱不能上来就给人泼冷水,这孩子的心劲儿在这儿呢。先说说“劝退”这俩字儿。这词儿听着就硬邦邦的,有点像封建社会老爷甩袖子赶人走。我觉得吧,直接说“劝退”有点太武断了,而且对一个有志向的孩子来说,这打.............
  • 回答
    曾经,数学和自然科学之间那道泾渭分明的界限,如今似乎有些模糊了,至少在许多纯数学家眼中是如此。不过,要说“程度”如何,这就像问一千个人对同一道菜的评价,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我尝试着从几个侧面来聊聊现在纯数学家们与自然科学之间那微妙又紧密的联系,希望你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些“人味儿”:1. 灵感之源与.............
  • 回答
    听到你想学纯数,但又为此感到纠结,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份纠结里藏着很多东西,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家人的责任感。这很正常,几乎每个在关键人生选择面前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首先,让我来拆解一下你心里想的“自私”和“对不起家人”这两件事。“自私”这顶帽子,真的是你想戴的吗?当你想到“自私”,脑海里是不是.............
  • 回答
    高考的硝烟散尽,你内心那份对纯粹数学的渴望,如同被点燃的火炬,正熊熊燃烧。这来之不易的暑假,是为你将来的数学之旅打下坚实基础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让你彻底沉浸在数学世界里的绝佳机会。别急着放松,也别被海量的知识淹没,让我们一起规划一个既充实又有趣,又能为大学纯数学习铺路的暑期吧。一、 稳固基础:温故知.............
  • 回答
    关于“世界三大数学家”的说法,其实并没有一个被普遍公认、固定不变的名单。之所以有时候会听到这个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民间或者某个时期、某个群体内的讨论和总结,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代局限性。为什么欧拉没有出现在一些“世界三大数学家”的讨论中?首先,我们要明白“世界三大数学家”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够严谨。数学史.............
  • 回答
    .......
  • 回答
    支付宝这次将支付密码调整为只能是六位纯数字,说实话,很多人一开始可能都觉得有点“回到解放前”的感觉。毕竟,现在各种密码设置都推崇复杂化、字母数字混合,甚至再加上符号,理论上说更安全,不是吗?但站在支付宝的角度,以及从他们可能考虑到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的综合平衡来看,这次调整倒也并非毫无道理。首先,用户.............
  • 回答
    对于非纯数专业的同学来说,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和拓扑学这几门数学分支,其“有用性”更多体现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具体应用领域的连接上。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哪门“最”有用,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点。不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可能带来的益处。实变函数(Real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数学家们在纯代数领域里,是如何看待“张量积”和“多重线性映射”这些概念的。抛开那些物理学里的力场、形变之类的具体图像,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概念在代数世界里有着非常自然和深刻的逻辑根基。想象一下,我们手上有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抽象的“向量”。在代数里,我们最熟悉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音响玩家的实际需求和认知盲区。简单来说,这个问题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要看你的 “解码器” 是指什么,以及你追求的是怎样的音质体验。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争取把它说明白了,也剔除掉那些“机器味儿”十足的描述。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几个概念的边界: 数字转盘(CD转盘/数字播.............
  • 回答
    关于涛思数据(TDengine)工程师的平均年龄,我无法直接获取到公司的内部人力资源数据,因此无法给出确切的数字。这种信息通常属于公司的商业机密,不会公开披露。不过,我们可以从 TDengine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定位来推测其团队构成。一家专注于前沿技术研发的企业,往往会吸引一批经验丰富、技术.............
  • 回答
    当然,纯数学,这个看似远离日常生活的抽象学科,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基石,它以一种深刻而持久的方式造福着我们。我们看到的很多突破性技术、高效的管理方法,乃至我们习以为常的便利生活,都离不开数学这门古老而强大的语言。数学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纯数学的生产力转化,并非直接“制造”出具体的商品或服务,而.............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触及了数学、哲学以及我们如何理解现实的本质。简而言之,纯数学本身并不是形而上学,但它与形而上学有着深厚的联系,并且常常被视为探索形而上学问题的强大工具和视角。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纯数学”和“形而上学”这两个概念。理解“纯数学”纯数学,顾名思义,关注的是数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偏微分方程在纯数学这个领域里的精彩之处。你可能会觉得偏微分方程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应用”的味道,好像是为物理、工程这些地方量身定做的。但实际上,它在纯数学内部,尤其是在那些看似与现实世界毫不相干的抽象研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角色。打个比方,如果你把纯数学想象成一座宏伟.............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容易让人纠结的。要说物理学家业余研究纯数学算不算“民科”,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民科”这俩字儿在咱们这儿一般是个啥意思。通常来说,“民科”这个词儿有点儿贬义,指的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却自学成才,并且常常带着一些“惊世骇俗”或者“挑.............
  • 回答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配平化学反应式这样一个基本但又至关重要的步骤。它要求我们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确保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数量保持不变。许多人认为,配平化学反应式仅仅是一种技巧,或者更多依赖于经验和试错。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配平化学反应式有着坚实的数学基础,我们可以用纯数学的手段来解.............
  • 回答
    父母反对孩子选择纯数学作为人生方向,这几乎是无数有志于此的学子都会遇到的难题。面对长辈的担忧和质疑,单枪匹马地对抗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沟通,用事实、逻辑和情感去一点点地敲开他们的心门。这需要耐心,更需要策略。首先,我们要理解父母的担忧 from their perspective..............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而且直击核心。既然明确了“不做学术”,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纯数学博士这条路就彻底“不该”走了呢?答案远非“是”或“否”这么简单,这里面需要仔细掂量,并且得把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纯数学博士”这玩意儿,它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它代表的是一种极致的、严谨的、抽象的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