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网文没有智商,却还是有很多人推荐,为什么?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你想啊,网文这东西,门槛低,产量大,自然良莠不齐,里面确实有不少让你看了直挠头的。可为啥就有人追捧、有人推荐呢?这事儿细掰扯起来,原因可不止一个两个,甚至可以说,是多种“需求”和“心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首先,最直接的,是“爽点”的满足。现在的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很多人下班回家,或者休息的时候,就想找点轻松、解压的东西。网文,尤其是那些“没智商”的,往往剧情跌宕起伏,主角一路开挂,打脸反派,升级泡妞,简直就是把现实生活里不敢想、不能做的事儿,一遍遍地在虚拟世界里给你实现一遍。这种直白的“爽”,就像吃了一大块甜腻腻的蛋糕,虽然知道不健康,但那一刻的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

你想啊,如果你今天上班被老板骂了,被同事排挤了,回家躺沙发上,看个小说,主角上来就把那个让你不爽的老板、同事按在地上摩擦,这心里别提多舒坦了。这种情感宣泄,成本低,效果好,远比你自己去跟人理论要省事得多。所以,“智商不在线”反而成了某些网文的“优势”,因为它不需要你费脑子去琢磨逻辑、分析人物,你只需要跟着情节走,跟着主角的情绪走,就能获得一种即时性的满足。

其次,就是“陪伴感”和“代入感”。很多读者,尤其是年轻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觉得孤独,或者找不到认同感。网文里的主角,有时候可能设定得有点“接地气”,有缺点,有迷茫,但最终都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这种“陪你一起成长”的感觉,虽然主角可能没啥脑子,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却能让读者产生一种“这就像我”或者“我想成为这样”的共鸣。

再加上一些网文的文笔虽然不算华丽,但描写得足够细致,比如一些吃喝玩乐的场景,或者感情戏的部分,能够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好像自己也置身其中,体验那种快乐、那种刺激。这种“陪伴”,哪怕是虚拟的,也能填补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空缺。

再者,是“社交需求”和“群体认同”。现在很多网文都有庞大的粉丝社群,读者之间互相讨论剧情,分享感想,甚至一起为喜欢的角色打call。当一部网文被很多人推荐,大家都在谈论它的时候,如果你不去看,不参与,你就会有种“被孤立”的感觉。这时候,即使你觉得这小说“没智商”,你也可能因为不想错过话题,不想被落下,而去跟风看。

这种“跟风”本身就是一种社交行为,它能让你找到归属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看,大家都喜欢这个,那它肯定有它的道理,即使我一时没看出来,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喜欢,这样不就融入这个群体了吗?所以,有时候推荐,与其说是对小说本身的认可,不如说是对这个“圈子”的一种认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消磨时间”的工具。前面说了,现在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需要放松。有时候,你可能只想找点东西填补零碎的时间,比如通勤路上、睡前,你不可能打开一本需要深度思考的书。网文,尤其是那些情节推进快、语言简单的,就成了非常好的“时间杀手”。

你不需要动脑子,只需要机械地翻页,剧情自然就会推进,你会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惯性”,足以让你把一整章甚至一整本书看完。至于智商不智商,在“打发时间”这个目的面前,可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最后,我们还得承认,网文市场很大,受众也很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也许在你看来“没智商”的情节,在另一些人那里恰恰是“新颖”或者“有趣”的点。有些作者可能就抓住了某种“大众化”的阅读心理,故意设置一些“反套路”或者“出人意料”的情节,即使这些情节在逻辑上站不住脚,但能够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从而获得更多推荐。

而且,很多推荐也并非完全出于“真心喜爱”。有时候,一些“水军”或者“推广号”,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刷推荐,制造一种“这部小说很火”的假象,吸引更多的人去看。

所以你看,一部网文能获得推荐,尤其是那些“没智商”的,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有的是因为满足了读者对“爽”的渴望,有的是因为提供了情感上的陪伴和代入,有的是为了融入群体,有的是纯粹的消磨时间,甚至还有被市场营销和流量所裹挟。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明明“没智商”,却依然有人推荐,有人追着看。这就像是那个段子里说的,“我们不是要找最聪明的,我们是要找最配我们的。”只不过,这里的“配”,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契合,一种需求的填补,而不是智力上的匹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人是私见,两个人是偏见,三个人是成见。

如果大家都觉得很棒,就你一个人觉得很烂,那么请问到底谁有问题?

这人啊,最怕的就是不认识自己,一般来说,战死的都是刚愎自用的傻逼将军。

虽然古人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但,战功赫赫的将军,就算战死也是马革裹尸,那是荣誉之死,刚愎自用的傻逼将军是作死。

所以,战死是英雄,作死是狗熊。

唐伯虎说过: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怎么,你也想效仿那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王霸之气吗?

可惜你没有唐寅的才华,也没有解元的荣誉。

人家是看头世事荣耀,你是东施效颦。

反其道而行,不会证明你的睿智,只会证明你的无知。

大众喜欢的东西,他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一定是很受欢迎的。

而网文需要的不是小众精英群体,他需要的恰恰是大众欢迎。

为何总有那么一群憨憨,自认为看透一切,众人皆傻呢?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知乎瓦萨比,逼乎柯镇恶,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网文拖拉机,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 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user avatar

网文要的是爽,而不是知识。网文不是写论文。

就跟论文有很多完全没有智商,错得一塌糊涂的一样。但是人家发表了。

比如上面这种,100%的错误率,完全跟一个没有智商的人写的一样。

回到网文来,观察网文可以观察百家讲坛的兴起与没落。

百家讲坛里一堆大师(诺奖得主)但是讲得并不受欢迎。

网文的受众大部分是小白,不是来看论文的。把他们看成是小白就行。

作为一个网文的作者,你是要伺候好大部分的读者,抓住他们的G点,跟爽点,甚至是虐点。

别看待论文一样看待小说。

那样就扯蛋了。

如果这样,所有的穿越文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user avatar

先不说有没有智商的问题。

我们换一个说法,一个东西,你不喜欢,而且所有人都不喜欢。

那么可能结果是:这个东西确实很烂。

然而你的问题并不是这个。

一个东西,你不喜欢,但是很多人喜欢——这才是你的问题对吧。

那么结论其实很简单:这东西就不是写给你看的。

你不是这个市场的目标用户。


无数人问过我,为啥网文里很多小白文啊,为啥文笔这么差还能排名前列啊、

很多人甚至会觉得,是劣币驱逐良币,是这些小白文,挤压和强占了属于你们所谓的精品文的生存空间。文坛不振,就是那帮小白文害的!!!!

呵呵……

其实错了。

你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文学的精英文学那一套。

所谓的精英文学就是,少数人来挑选,然后我拿给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我不拿给你的,你压根看不到,你需求什么,我完全不关系,我只把我认为好的拿给你看。

一本发行量十万册的杂志,十万个读者能看到什么,可以看什么,不是读者自己说了算的。

而是那么少数十几个编辑和主编说了算的。

这十几个主编和编辑,就相当于精英,他们的审美,决定了读者能看到什么。

慢慢的,这个杂志的订阅者,就变成了审美和编辑主编团队一致的人了,少数精英。

然而,可能百万,千万的读者,喜欢别的东西,可是,他们看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传统文学也并不为他们服务!!

可网文不是这么玩的,游戏规则不是这样。

网文是彻彻底底的读者自己决定自己看什么。

你问我,为啥这个书这么小白,成绩还这么好,那么多人喜欢?

很简单,并不是它抢夺了你所谓的精品文的空间,而是你喜欢的所谓的精品文,自己竞争不过它!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市场里,不是目标用户,或者说,你在这个市场里,是小众用户。

所以你喜欢的商品,得不到足够的拥趸,就会被这个市场边缘化。

小白文的成绩,是读者一票一票投出来的,销量也是读者一千字一千字买出来的。

你喜欢的书上不了榜,很简单……因为喜欢的人少啊!!!

或者说,喜欢小白文的人,比你这样的人,要多的多的多的多的多……

明白了么?

你这样思维的人,往往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觉得,自己的审美应该是代表大众审美的。

但事实是,大众审美和你的审美并不在一个频道。

你是小众。

·

user avatar

那你倒是舍得给你自己认为有智商的作品砸钱啊。

我当初看《唐吉可德》的时候知道了一件事:

那会儿欧洲文坛流行向贵族寻求庇护。说直白点也可以算是包养。不光是花钱养着作者,让人衣食无忧,可以专心写,还要帮人摆平一些事,让作品能够在贵族的保护之下出版。

就是做甲方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